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大回旋半径电子束环的回旋自共振微波激射器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元昭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2期20-25,共6页
本文用线性化弗拉索夫-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有大回旋半径电子束环的回旋自共振微波激射器的工作特性,并指出不可能工作在TE_on和TM_on模式,为此可采用部分填充介质的波导。
关键词 回旋自共振 微波激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模微波激射器中三能级原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
2
作者 曲照军 柳盛典 杨传路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41-545,共5页
在相互作用绘景中 ,得到了两模微波激射器的腔模与注入其内的Λ型三能级原子构成的相互作用系统的演化算符的矩阵表示 ,以及该系统的态函数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原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由此可进一步研究布居数的振... 在相互作用绘景中 ,得到了两模微波激射器的腔模与注入其内的Λ型三能级原子构成的相互作用系统的演化算符的矩阵表示 ,以及该系统的态函数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在此基础上导出了原子布居数随时间的演化关系 ,由此可进一步研究布居数的振荡、反转和捕获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激射器 三能级原子 布居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波激射器到激光器(上)
3
作者 郭奕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4年第1期72-76,共5页
激光器的出现是近代物理的一项重大成果,是二十世纪的量子理论、无线电电子学微波波谱学以至固体物理学的综合产物,也是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的灿烂成果。众多科学从孕育到初创和发展,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创造智慧和探索... 激光器的出现是近代物理的一项重大成果,是二十世纪的量子理论、无线电电子学微波波谱学以至固体物理学的综合产物,也是科学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产生的灿烂成果。众多科学从孕育到初创和发展,凝聚了众多科学家的创造智慧和探索精神。 一、激光科学的孕育阶段 (一)爱因斯坦提出受激辐射概念 早在1916年,爱因斯坦以深刻的洞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激射器 激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膜波导中有大迴旋半径电子束环的迴旋自共振微波激射器的特性研究
4
作者 尹元昭 《电子科学学刊》 CSCD 1993年第1期38-44,共7页
本文用线性化弗拉索夫-麦克斯韦方程分析了介质膜波导中由大迴旋半径电子束环产生的迴旋自共振微波激射器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介质膜能降低所需的电子束能量,在毫米和亚毫米波段开创了一种新型的有效低压辐射源。
关键词 共振 微波激射器 介质波导 电子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微波激射器中原子的压缩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任珉 马爱群 郑太玉 《量子电子学》 CSCD 1995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Jaynes-Cummings模型研究单原子微波激射器中的原子压缩效应。详细讨论了初始光场是真空场和n光子光场的原子压缩行为。
关键词 J-C模型 单原子微波激射器 原子的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微波激射器到激光器(下)
6
作者 郭奕玲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1994年第1X期79-83,共5页
三、激光的设想 五十年代初,尽管微波激射器还刚刚兴起,已经有人开始考虑在比微波波长更短的范围内实现量子放大。上面提到的苏联科学家法布里坎特在1951年就曾向苏联邮电部提出一份专利申请书,题目叫:“电磁波辐射(紫外光、可见光、红... 三、激光的设想 五十年代初,尽管微波激射器还刚刚兴起,已经有人开始考虑在比微波波长更短的范围内实现量子放大。上面提到的苏联科学家法布里坎特在1951年就曾向苏联邮电部提出一份专利申请书,题目叫:“电磁波辐射(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和无线电)放大的一种方法,特点是被放大的辐射通过一种介质,用其他方法和辅助辐射使相当于激发态的高能级上的原子、其他粒子或系统的浓度增大,超过平衡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激射器 激光
全文增补中
从微波激射器到激光器
7
作者 张玉清 《四川激光》 1980年第2期1-4,共4页
前言 微波激射器(简称脉泽)和激光器与晶体管或原子反应堆可以相提并论,被人们视为本世纪的三大发明之一。本文就其来源作一概要介绍。
关键词 微波激射器 激光 原子反应堆 晶体管 本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器系统与技术
8
《中国光学》 EI CAS 1998年第1期21-29,共9页
TN24 98010139关于改型斜旋转轴对称准光腔自由电子微波激射器的一个注记=Addendum to the study of free electronmaser with modified axisymmertrical quasiopticalcavity of oblique rotation[刊,中]/刘濮鲲(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重... TN24 98010139关于改型斜旋转轴对称准光腔自由电子微波激射器的一个注记=Addendum to the study of free electronmaser with modified axisymmertrical quasiopticalcavity of oblique rotation[刊,中]/刘濮鲲(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重离子物理研究所.北京(100871)),杨中海,刘盛纲(电子科技大学高能电子学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54))//光学学报.-1997,17(6).-677-680对作者先前在改型斜旋转轴对称准光腔(MAQCOR)自由电子微波激射器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补充,说明改型斜旋转轴对称准光腔回旋微波激射器还有一个重要的优点,即可以通过适当选择旋转角把电子注热发散对注-波互作用的不利影响降至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 自由电子微波激射器 激光脉冲 固体激光 准光腔 中科院 非轴对称 激光技术 半导体激光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型氢原子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克亮 张为群 林传富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5-366,共22页
基于氢原子微波激射器(氢脉泽)的主动型氢原子钟(氢钟)拥有极好的中短期频率稳定度,而原子储存泡是氢脉泽的关键技术。位于微波谐振腔内的原子储存泡中的氢原子系综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简述了氢原子系综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基于氢原子微波激射器(氢脉泽)的主动型氢原子钟(氢钟)拥有极好的中短期频率稳定度,而原子储存泡是氢脉泽的关键技术。位于微波谐振腔内的原子储存泡中的氢原子系综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简述了氢原子系综与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氢脉泽和主动型氢原子钟的相位噪声,还介绍了原子储存、原子与原子的自旋交换碰撞、原子与泡壁的碰撞和磁场不均匀弛豫等主要弛豫过程。并概述了在腔频的自动调谐方法、双选态系统方面的发展和电离源、真空系统等技术方面的改进。最后,讨论了氢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钟 微波激射器 原子储存泡 弛豫 频率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质加载谐振腔的小型化氢脉泽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何克亮 张为群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64-1171,共8页
原子储存泡技术是氢微波激射器(氢脉泽)的关键技术。传统的石英薄壁储存泡位于TE011模的空心圆柱谐振腔的中心。为了缩小氢脉泽谐振腔和原子储存泡的体积采用了蓝宝石加载谐振腔取代传统的腔泡结构,并将蓝宝石晶体的内壁作为原子储存泡... 原子储存泡技术是氢微波激射器(氢脉泽)的关键技术。传统的石英薄壁储存泡位于TE011模的空心圆柱谐振腔的中心。为了缩小氢脉泽谐振腔和原子储存泡的体积采用了蓝宝石加载谐振腔取代传统的腔泡结构,并将蓝宝石晶体的内壁作为原子储存泡,分析了脉泽工作状态的变化。为了消除蓝宝石加载腔的腔频率随温度的敏感变化(-60 k Hz/K)对脉泽自激振荡频率相对大的牵引效应,在蓝宝石加载谐振腔中再加载具有负介电常数温度系数的钛酸锶晶体,将腔频率温度系数近似地补偿到零。实现了采用介质加载谐振腔的氢脉泽的自激振荡,并通过锁相环实现氢脉泽对晶体振荡器的控制而形成稳定的频率源,短期稳定度指标在量级上达到了主动型氢原子钟(氢钟)的指标(1 000 s稳定度达1.5×10-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激射器 介质加载谐振腔 原子储存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广的相干态与原子相互作用的非经典效应
11
作者 张纪岳 邱骊峰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11-12,共2页
伴随着单原子微波激射器的出现,描述单个二能级原子与单模光场相互作用的J—C模型的理论研究,已成为当前量子光学领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课题。本文采用一般方法,首先就光场为任意单模场与原子处于激发态情形。
关键词 非经典效应 相干态 互作用 一般表达式 激发态 数值计算 二能级原子 亚泊松分布 单原子 微波激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激光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
12
作者 陈敬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54-58,共5页
自从爱迪生于1876年创办工业研究实验室,1880年贝尔创办伏打研究所,出现了以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目的被称为“发明工厂”的新的研究形式以来,在社会需要的强大牵动下,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促... 自从爱迪生于1876年创办工业研究实验室,1880年贝尔创办伏打研究所,出现了以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为目的被称为“发明工厂”的新的研究形式以来,在社会需要的强大牵动下,技术日益成为科学的应用,科学与技术形成了一种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在20世纪已经成为社会的科技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伟大源泉。激光科学技术在本世纪的迅速崛起,为现代科技生产力的这种崭新发展形式,提供了又一个生动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激辐射 应用研究 激光 激光技术 基础研究 微波激射器 技术开发 电磁波 负温度 协同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