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_(0.5)O_(3-x)的微波混合加热合成 被引量:1
1
作者 霍地 徐志军 +1 位作者 张劲松 杨洪才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9-362,共4页
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方法 (即微波加热 +电阻加热 )和常规加热方法合成了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 5O3 -x粉末·利用XRD ,SEM /EDX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粉末的物相结构 ,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微波混合加热与常规... 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方法 (即微波加热 +电阻加热 )和常规加热方法合成了混合导体氧化物SrFeCo0 5O3 -x粉末·利用XRD ,SEM /EDX测试手段对两种方法合成粉末的物相结构 ,形貌及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微波混合加热与常规加热合成粉末的结晶相结构类型相同 ,但是结晶相比例存在差异·微波混合加热法得到的主相属于立方钙钛矿结构 ;常规加热法得到的主相属于正交结构·微波混合加热制备的粉末颗粒尺寸分布较均匀 ,结晶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FeCo0.5O3-X 无机合成 微波混合加热 混合导体 非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 陶瓷氧化物粉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混合加热法合成Cr_2AlC陶瓷粉体
2
作者 关春龙 赵远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21-724,共4页
以Cr、Al、Cr_3C_2粉为原料,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法在700~1 050℃内保温3 min,氩气保护下,合成了Cr_2AlC陶瓷粉体。考察了物料比、烧结温度对产物的影响。采用XRD、SEM、DSC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原始组分中Al非过量时... 以Cr、Al、Cr_3C_2粉为原料,采用微波混合加热法在700~1 050℃内保温3 min,氩气保护下,合成了Cr_2AlC陶瓷粉体。考察了物料比、烧结温度对产物的影响。采用XRD、SEM、DSC对样品的物相、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原始组分中Al非过量时,样品为Cr_2AlC单相;当n(Cr_3C_2)∶n(Al)∶n(Cr)=1∶(2.1~2.4)∶1时,样品主相为Cr_2AlC,另有少量杂质相C(石墨)和Cr8Al5。微波混合加热到700~1 000℃时,目标相快速增加伴随着Cr-Al金属间化合物、未反应的Cr和Cr_3C_2的减少;在1 050℃时保温3 min,可获得单相Cr_2AlC陶瓷粉体,其平均颗粒尺寸为5~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混合加热 Cr2AlC陶瓷粉体 烧结温度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_2SC粉体的快速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关春龙 孙纳纳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98-1002,1029,共6页
以TiS_2、Ti、石墨粉(C)为原料,在200~1 100℃,用微波混合加热法合成了Ti_2SC陶瓷粉体。探讨了反应温度对Ti_2SC制备的影响,并在1 000~1 400℃与无压烧结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XRD、SEM、DSC和热力学计算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反应机... 以TiS_2、Ti、石墨粉(C)为原料,在200~1 100℃,用微波混合加热法合成了Ti_2SC陶瓷粉体。探讨了反应温度对Ti_2SC制备的影响,并在1 000~1 400℃与无压烧结法进行了对比研究。采用XRD、SEM、DSC和热力学计算对样品的物相、形貌和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无压烧结到1 400℃,保温15 min,样品中主相是C,只合成了少量目标相Ti_2SC;而用微波混合加热到400℃时,样品中主相为Ti_2SC,含有大量的C;升温到800℃,目标相衍射峰增强,C衍射峰减弱;在1 100℃,保温3 min,合成了单相Ti_2SC粉体材料,其颗粒粒径范围为2~5μm。在TiS_2-Ti-C体系中,400℃以下,TiS_2和Ti反应生成Ti-S化合物;400℃及以上,Ti、C和Ti-S化合物反应生成Ti_2S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混合加热 Ti2SC陶瓷粉体 反应机理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简讯
4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58-59,共2页
关键词 氢氧化镁阻燃剂 科技 高效水处理剂 高纯三氧化钼 微波混合加热 纳米碳酸钙 聚合氯化铝 钠基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