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辅助-水相共沉淀法纳米ITO粉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被引量:4
1
作者 朱协彬 姜涛 +1 位作者 邱冠周 黄伯云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720-1723,共4页
利用微波辅助-水相共沉淀法,在InCl3和SnCl4混和溶液中添加PEG-6000,并滴加体积比1∶4浓度的氨水,并在不同反应温度(35~75℃)下制备了ITO前驱体,在温度800℃煅烧1h后得到纳米ITO粉体。利用SEM对纳米ITO粉体的形貌进行表征,用XRD对其结... 利用微波辅助-水相共沉淀法,在InCl3和SnCl4混和溶液中添加PEG-6000,并滴加体积比1∶4浓度的氨水,并在不同反应温度(35~75℃)下制备了ITO前驱体,在温度800℃煅烧1h后得到纳米ITO粉体。利用SEM对纳米ITO粉体的形貌进行表征,用XRD对其结构、晶粒度和堆垛层数进行了表征,同时用纳米粒度Zeta电位分析仪对相应颗粒度进行了测试。讨论了微波辅助下不同反应体系温度对制备的纳米ITO粉体的形貌和尺寸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体系温度的上升,纳米ITO粉体形貌由球形转为棒形,其晶体结构不变,晶粒粒径和颗粒度随着增大;反应体系温度的升高使纳米ITO晶粒不同晶面的晶粒度不同程度地增大,以及不同晶面垂直方向晶面不同程度地增多,是球形ITO晶粒成为棒形ITO晶粒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ITO粉体 微波辅助-水相共沉淀 制备 表征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LiFePO_4/C的共沉淀-微波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勇 杜培培 +1 位作者 王力臻 张爱勤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共4页
采用共沉淀-微波法制备了Co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1-xCoxPO4/C(x=0.00、0.01、0.03、0.05、0.07、0.09)。研究了微波时间、柠檬酸量、掺Co量等因素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样品... 采用共沉淀-微波法制备了Co掺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1-xCoxPO4/C(x=0.00、0.01、0.03、0.05、0.07、0.09)。研究了微波时间、柠檬酸量、掺Co量等因素对材料结构、形貌和电性能的影响。XRD、SEM和电化学测试表明:该方法制备的样品为橄榄石型非晶结构,粒径尺寸为0.5~5μm,颗粒分布比较均匀。微波15 min、柠檬酸量为20wt%时,LiFePO4/C电化学性能最优,0.1C倍率放电可达124 mA.h/g,第2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117 mA.h/g。掺杂Co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LiFePO4/C的电化学性能,当Co含量为5 wt%时,LiFe0.95Co0.05PO4/C的比容量为最大值,0.1C倍率放电可达136 mA.h/g,第20次循环的比容量为125 mA.h/g,容量保持率为9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EPO4 锂离子电池 共沉淀-微波 掺杂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WO_4∶Eu^(3+),Tb^(3+)白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发光性能 被引量:6
3
作者 何晓燕 张涛 +2 位作者 王静 王茜 欧阳艳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106,共3页
在不添加助剂的条件下,用微波共沉淀法法制备了铕、铽(Eu^(3+)、Tb^(3+))共掺杂的钨酸钙(CaWO_4)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荧光粉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在不添加助剂的条件下,用微波共沉淀法法制备了铕、铽(Eu^(3+)、Tb^(3+))共掺杂的钨酸钙(CaWO_4)荧光粉。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表征手段,对荧光粉的物相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了Eu^(3+)、Tb^(3+)的掺杂比例及总掺杂量、反应温度及反应物浓度对荧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Tb^(3+)的掺杂摩尔比例、总掺杂量、温度以及反应物浓度对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均能产生影响,其中在温度为80℃、反应物浓度为0.12mol/L且Eu^(3+)和Tb^(3+)总物质的量比金属离子总物质的量为13.1%时,得到的Eu^(3+)、Tb^(3+)共掺荧光粉在256nm激发下发射光谱色坐标为(0.270,0.236),位冷白光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WO4∶Eu3+、Tb3+ 冷白光 发光性能 微波共沉淀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土金属碳酸盐基红色荧光粉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浩 刘君玉 +3 位作者 燕文清 康明 孙蓉 陈超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09-1213,共5页
以碱土金属碳酸盐为基质,稀土Eu3+作为发光中心,通过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合成MCO3:Eu3+(M=Ca,Sr,Ba)红色荧光粉。采用PL-PLE、XRD、SEM、IR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荷迁移带(CTB)随着M2+半径... 以碱土金属碳酸盐为基质,稀土Eu3+作为发光中心,通过微波辅助共沉淀法合成MCO3:Eu3+(M=Ca,Sr,Ba)红色荧光粉。采用PL-PLE、XRD、SEM、IR和激光粒度仪对样品的发光性能、结构、形貌和粒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电荷迁移带(CTB)随着M2+半径的增加逐渐红移,在393 nm激发下,样品SrCO3:Eu3+在614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Eu3+作为发光中心完全进入到基质MCO3的晶格中。CaCO3:Eu3+呈类球形结构,团聚较严重;SrCO3:Eu3+呈表面光滑的类球形结构,分散性很好,没有团聚现象;BaCO3:Eu3+呈微针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土金属碳酸盐 荧光粉 微波辅助共沉淀 发光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