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特性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长 曾光明 +2 位作者 余健 付国楷 任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生物过滤对于分子量小于1000和分子量在3000~6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过滤 去浊特性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孙同喜 蒋轶锋 +4 位作者 郑萌璐 陈建孟 陈浚 胡成聪 李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7-383,共7页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 采用上流式活化沸石滤料曝气生物滤池(AZBAF)对杭州市某微污染地表源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结果表明,活化沸石的高效吸附作用可使AZBAF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水力负荷1.2m/h,气水比为(3~1):1条件下,AZBAF对TOC和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40%~60%和10%~27%,尤其对小分子量(MW<1kDa)有机物具有良好的降解作用.同时系统对NH3-N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污染物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滤池30cm以下部分,这与其中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分布规律一致.暂时停运(5~10d和35d)对生物过滤影响较小,系统重启后可在6~8h和24h内基本恢复至原有处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活化沸石 曝气生物滤池 氨氮 有机物 分子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氯化铝铁的形态分布对微污染源水混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雷国元 徐桂芹 马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65-570,共6页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 针对微污染源水中浊度、叶绿素a等的强化去除问题,研究了碱化度、铝铁比和加碱方式等对聚合氯化铝铁形态分布的影响,并考察了形态分布与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出水中残铝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铁摩尔分数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碱化度存在线性相关性,并推导出中等聚合物含量的计算公式;在碱化度一定时,混凝剂中单体、中等聚合物和无定形凝胶含量与铁摩尔分数也存在线性相关性;增加碱化度或降低铁摩尔分数,可以增加中等聚合物含量、降低单体含量,从而影响混凝除污效率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混凝实验结果表明,混凝过程中叶绿素a去除率和浊度去除率均与混凝剂中中等聚合物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但两者相关系数不同。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与混凝剂中单体含量存在线性相关性。因此,预聚合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对提高混凝过程中的除浊、除藻效率,降低混凝沉淀后出水中残铝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氯化铝铁 微污染源水 藻细胞 形态分布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微污染源水脱氮除氨生物处理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黄瑞敏 吴宏海 +1 位作者 胡勇有 黄庆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84-88,共5页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珠江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除氨中试研究 ,在不同气水比(1.2∶1和 1∶1)的条件下对PWT型立体网状填料和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的氨氮、COD、SS去除率、生物量及挂膜情况作了对比分析与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PWT型立体网状填...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珠江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除氨中试研究 ,在不同气水比(1.2∶1和 1∶1)的条件下对PWT型立体网状填料和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的氨氮、COD、SS去除率、生物量及挂膜情况作了对比分析与探讨 .试验结果表明PWT型立体网状填料具有比YDT型弹性立体填料更高的去除氨氮的能力 ,氨氮的平均去除率高出YDT型弹性立体填料的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料 生物接触氧化法 微污染源水 珠江 处理 脱氮除氨 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水曝气条件下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6
5
作者 黄廷林 缪晶广 丛海兵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46-48,共3页
自行设计和初步建成了扬水曝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系统,并应用于北方某城市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25℃条件下,采用生物接触预氧化处理微... 自行设计和初步建成了扬水曝气器与生物接触氧化联合工艺系统,并应用于北方某城市微污染源水的预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效果进行了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25℃条件下,采用生物接触预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是可行的,实验条件下水中污染物可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CODMn去除率为10%~25%,氨氮去除率为40%~70%,浊度去除率为10%~25%,藻类去除率为15%~30%,总铁去除率最高可达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器 生物接触氧化 微污染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F+常规工艺+UF工艺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展望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建文 吴浩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2-16,共5页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常规水厂的工艺已显得力不从心,作者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作为预处理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和作为后续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超滤技术)。在分别对这... 由于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我国饮用水水源水质日益恶化,常规水厂的工艺已显得力不从心,作者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技术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作为预处理技术的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和作为后续处理的膜分离技术(特别是超滤技术)。在分别对这两项技术作了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曝气生物滤池(BAF)+常规工艺+超滤(UF)的净水工艺,指出该工艺是提高饮用水水质的最佳工艺。同时,用有机物分子质量的观点对此工艺进行了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生物滤池 常规工艺 超滤 工艺 微污染源水 处理 饮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絮凝超滤对微污染源水中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詹健 康晓荣 黄福昌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3期68-71,共4页
采用微絮凝超滤工艺对微污染水中氨氮的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氨氮,验证了有机物含量对氨氮去除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采用铝盐和铁盐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5mg/L,最佳pH值为5.5~6.0。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氨氮 絮凝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江河微污染源水生化预处理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宏海 黄瑞敏 胡勇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294-297,共4页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东江河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除氨中试研究,在气水体积比为 1:1和采用PWT型立体网状填料的条件下,对微污染源水的氨氮、COD、SS去除率以及填料 表面生物膜中生物量和挂膜情况等运行指标作了分析与观察....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东江河微污染源水进行脱氮除氨中试研究,在气水体积比为 1:1和采用PWT型立体网状填料的条件下,对微污染源水的氨氮、COD、SS去除率以及填料 表面生物膜中生物量和挂膜情况等运行指标作了分析与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工艺具有 较高的氨氮去除能力,氨氮去除率平均可达9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接触氧化法 微污染源水 氨氮 东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浑江微污染源水的混凝处理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松 黄继国 +3 位作者 杨少华 李跃迁 王显胜 李森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7,67,共4页
浑江作为通化钢铁公司的生产用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业废水污染,造成该水厂在冬季运行时,易产生反应池污泥上浮,出水达不到用水标准的问题,通过改变混凝剂的种类,采用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可以满足用... 浑江作为通化钢铁公司的生产用水水源近年来受到工业废水污染,造成该水厂在冬季运行时,易产生反应池污泥上浮,出水达不到用水标准的问题,通过改变混凝剂的种类,采用新型混凝剂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聚丙烯酰胺(PAM)配合使用,可以满足用水水质要求,且药剂费用也较低,在最佳实验条件PAFC投加量为30mg/L,PAM投加量为0.1mg/L时,出水浊度可以降到4.1(NTU)。结果表明运行中出现的反应池污泥上浮主要是由于水泵夹气现象产生的,可以通过对水泵调节,增加进水水面高度等方法加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夹气 混凝 污泥上浮 工业用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处理漓江微污染源水
10
作者 卢国丹 成官文 +2 位作者 王彪 蒋初成 叶青旺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漓江源水为研究对象,当进水CODMn的质量浓度为4~7 mg/L时,比较不同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模拟水厂的混凝沉淀实验,找出对CODMn去除效果较佳的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Fenton试剂投加量下,并不能使CODMn的出水浓度达标;粉末活性炭虽能有... 以漓江源水为研究对象,当进水CODMn的质量浓度为4~7 mg/L时,比较不同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模拟水厂的混凝沉淀实验,找出对CODMn去除效果较佳的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Fenton试剂投加量下,并不能使CODMn的出水浓度达标;粉末活性炭虽能有效吸附有机微污染物,但单独采用粉末活性炭的相对成本较高;比较不同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发现,经粉末活性炭-Fenton-聚合氯化铝联合工艺处理后,CODMn出水达到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混凝沉淀 FENTON 聚合氯化铝组合工艺 粉末活性炭-Fenton-聚合氯化铝组合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源水的混凝处理及絮体粒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夏玮 张蕊 +1 位作者 吴根宇 马江雅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85-193,共9页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 微污染源水的处理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其中的浊度、腐殖质等影响到了饮用水水质。混凝是一种安全、实用、高效的水处理技术,而混凝剂是混凝技术的核心,选择一种合适的混凝剂至关重要。以硫酸铝(AS)、聚合氯化铝(PAC)、氯化铁、聚合氯化铁(PFC)等4种混凝剂处理微污染源水,再分别与助凝剂PAM、活化硅酸(ASI)复配使用,PAM与ASI具有较好的吸附架桥能力,大大提高了絮凝效率。通过检测浊度、UV 254、絮体粒径3个指标,得出这4种混凝剂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2、18、16、8 mg/L;与PAM复配使用时PAM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1、0.1、0.05、0.2 mg/L;与ASI复配使用时ASI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0.5、1.5、1.0、1.0 mg/L。另外,自然水体中有机物的降解会产生腐殖酸,从而污染水质。分别使用聚丙烯酰胺(PAM)、PAC以及两者复配,通过检测混凝后的UV 254以及絮体粒径指标,得出PAM、PAC单独使用时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8、100 mg/L,PAM与PAC复配时PAM的最佳投加量为0.8 mg/L,证明复配可在低投加量下有效增强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微污染源水 腐殖酸废 絮体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絮凝性能及其在微污染源水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仲米贵 王郑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2-706,710,共6页
介绍了壳聚糖的化学结构和性质,探讨了其絮凝机理,总结了壳聚糖在微污染源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并为壳聚糖絮凝剂的进一步研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壳聚糖 絮凝 微污染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海蓉 付永川 王启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48-50,60,共4页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过程。[方法]以商业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对混凝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条件。[结果]实测残余浊度与模拟残余浊度... [目的]研究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过程。[方法]以商业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快速搅拌速度、快速搅拌时间、慢速搅拌速度对混凝处理效率的影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混凝条件。[结果]实测残余浊度与模拟残余浊度相关系数达0.96,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关性强,模型预测浊度去除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采用5 mg/L混凝剂投加量,处理40.50 NTU与9 mg/L的TOC源水,获得响应面优化的混凝条件,残余浊度达到1.70 NTU。响应面优化获得最优条件:当在快速搅拌速度为347 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 min、慢速搅拌速度为79 r/min、慢速搅拌时间为15 min的条件下,原水残余浊度为30.10 NTU,实测残余浊度为0.64 NTU,TOC去除率达到50.74%。[结论]基于响应面法优化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具有较高的可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响应面 混凝 除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协同活性炭纤维与硫酸铝混凝处理微污染源水研究
14
作者 沈运跃 曾鸿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6,103,共4页
以受污染的桂林两江四湖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试验确定其适宜的臭氧、活性炭纤维和硫酸铝的投加量。当预臭氧投加量为2~2.5mg·L-1时,臭氧与水接触时间为10min,ACF与Al2(SO4)3联合投加于试验用水中,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效果... 以受污染的桂林两江四湖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试验确定其适宜的臭氧、活性炭纤维和硫酸铝的投加量。当预臭氧投加量为2~2.5mg·L-1时,臭氧与水接触时间为10min,ACF与Al2(SO4)3联合投加于试验用水中,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单独投加ACF。试验结果表明,投加的臭氧、ACF与Al2(SO4)3之间很有可能发生了协同作用。从经济角度考虑,投加ACF量在40~50mg·L-1之间较为合适。常规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有机污染物效果有限,因此臭氧预氧化结合混凝工艺能够解决传统工艺不能解决的问题。该预处理工艺具有处理成本低、处理效果好等优点,它作为微污染源水预处理技术有其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活性炭纤维 硫酸铝:微污染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污染源水中BOD_5的测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秀虹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40,共2页
在微污染源水生物预处理中,由于生物池内和处理后的出水中含有大量硝化细菌,使BOD5测定结果偏大。提出在测定这类水样时,加入硝化细菌抑制剂,可以消除硝化作用的影响。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BOD5 硝化细菌 硝化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级改造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工艺特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冰 鲁峰 +3 位作者 赵承美 余国忠 于鑫 宋军霞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为探讨生产规模的升级改造后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运行效果和微生物多样性,生物滤池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滤速0.8~1 m/h和气水体积比1~2条件下,分别考察滤速、气水比、反冲洗和预加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并采集生物滤池... 为探讨生产规模的升级改造后生物滤池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运行效果和微生物多样性,生物滤池通过自然挂膜实现快速启动在滤速0.8~1 m/h和气水体积比1~2条件下,分别考察滤速、气水比、反冲洗和预加氯对生物滤池运行的影响,并采集生物滤池不同层高(10 cm、20 cm)活性炭生物填料,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样品中氨氧化细菌(AOB)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滤池运行中滤速和气水体积比分别选用8 m/h和1,反冲洗强度为15 L/(m2.s)、时间为5~6 min;预加氯对最终出水中CODMn和NH4+-N去除率影响不大,但对生物滤池内的NO2--N去除率和亚硝酸盐氧化细菌(NOB)影响比较显著;20 cm层高填料中AOB多样性高于10 cm。升级改造后生物滤池出水满足GB 5749-2006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改造生物滤池 氨氧化细菌多样性 预加氯 反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的曝气方式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国胜 罗建中 周献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34-35,共2页
介绍微污染原水生物预处理工艺的曝气形式。根据传质动力学理论原理和试验数据 ,分析该工艺曝气池的溶解氧及氨氮的变化规律 ,以探讨有利于提高曝气池整体处理效能的曝气方式。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预处理 曝气 溶解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凝聚对水源中有机物去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惠灵 赵素芬 +2 位作者 丁忠浩 黄松荣 王刚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通过改变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沉淀时间等条件,对微污染水中CODMn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在电流密度为2.78mA cm2,处理时间为5~10min,沉淀时间不小于10min时,CODMn的去除率达到20%以上。并结合当前水源有机污染的现状,阐述了采用电... 通过改变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沉淀时间等条件,对微污染水中CODMn去除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在电流密度为2.78mA cm2,处理时间为5~10min,沉淀时间不小于10min时,CODMn的去除率达到20%以上。并结合当前水源有机污染的现状,阐述了采用电凝聚进行饮用水处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凝聚 微污染源水 CODMn的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水河道水质生态净化工程中试研究——以嘉兴新塍塘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左倬 史云鹏 +1 位作者 胡伟 何文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172-4174,4184,共4页
在嘉兴新塍塘配置人工湿地+水下森林模式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开展微污染源水处理效果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水力负荷工况下,中试系统均可有效提高水体的SD,对水体SS、CODCr、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88%、26%-59%、84... 在嘉兴新塍塘配置人工湿地+水下森林模式的水质生态净化系统,开展微污染源水处理效果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水力负荷工况下,中试系统均可有效提高水体的SD,对水体SS、CODCr、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74%-88%、26%-59%、84%-87%、76%-83%、36%-50%,显著改善了水体的溶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微污染源水 生态净化系统 新塍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维数的絮凝效果定量化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圃 池年平 李江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82,共4页
研究了水力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对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用聚合氯化铝做絮凝试验,观察絮凝体的电镜照片并计算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从低于标准停留时间的20.00%逐渐增加到超过33.30%时,絮凝体的分... 研究了水力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等因素对絮凝体分形维数的影响,用聚合氯化铝做絮凝试验,观察絮凝体的电镜照片并计算了絮凝体的分形维数,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从低于标准停留时间的20.00%逐渐增加到超过33.30%时,絮凝体的分形维数数值从低于标准值的5.13%逐渐增加到高于标准值的16.03%;絮凝剂投加量最佳时分形维数最大,投加量不足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了17.06%~33.15%,投加最过量时分形维数的数值下降了22.65%-35.63%;实验表明絮凝体的分形维数与絮凝条件有显著的相关性,可以作为絮凝效果定量化研究的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絮凝 分形维数 微污染源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