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气泡气浮技术用于去除煤矿矿井水乳化油的模拟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小强 程海涛 +6 位作者 崔圣达 彭梓鑫 张言滨 宋浩 郭远庆 赵传靓 杨利伟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3-199,共7页
针对煤矿矿井水中乳化油难以通过传统混凝沉淀有效处理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微气泡气浮系统,该系统结合微气泡的特殊物理性质和多相流泵的高效溶气能力,显著提高了对乳化油颗粒的捕获与分离效率。研究了溶气压力、气水比对微气泡粒径分布... 针对煤矿矿井水中乳化油难以通过传统混凝沉淀有效处理的问题,设计开发了微气泡气浮系统,该系统结合微气泡的特殊物理性质和多相流泵的高效溶气能力,显著提高了对乳化油颗粒的捕获与分离效率。研究了溶气压力、气水比对微气泡粒径分布以及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溶气压力、气水比、进水含盐量、含油量和药剂投加量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气泡发生器运行在0.55 MPa溶气压力及6%气水比的条件下时,微气泡稳定性最佳,平均粒径低至9.24μm,除油率可达45.80%;在较高油浓度和较高含盐量的条件下该系统仍然保持40%的除油率;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药剂投加组合,确定了PAC投加浓度为107.900 mg/L,阳离子PAM投加量为10.034 mg/L,复合破乳剂用量为90.000 mg/L的最佳投药比例,此时乳化油去除效率可以提升至94.52%。因此,微气泡气浮技术在处理高盐、高乳化油含量煤矿矿井水方面具有高效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化油 煤矿矿井水 微气泡气浮 混凝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气泡气浮清除水体中暴发藻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叶建锋 钟晓春 +1 位作者 宋召凤 高阳俊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21,26,共5页
微气泡气浮(微气浮)是快速高效清除水体暴发藻类的一条新途径。在不投加絮凝剂前提下利用微气浮技术清除藻水中的藻细胞。结果表明,气浮装置在进气量0.2~0.3mL/min、溶气水流量400L/h、压力0.65~0.70MPa时,气浮时间较长,微气泡直径最... 微气泡气浮(微气浮)是快速高效清除水体暴发藻类的一条新途径。在不投加絮凝剂前提下利用微气浮技术清除藻水中的藻细胞。结果表明,气浮装置在进气量0.2~0.3mL/min、溶气水流量400L/h、压力0.65~0.70MPa时,气浮时间较长,微气泡直径最小。以自来水作为溶气水时,微气浮技术对藻水叶绿素a的去除率为62.0%~73.0%,产生的藻渣含水率为96.5%~98.8%。利用微气浮技术进行实际水体除藻时,宜将气浮装置进水口布设在藻类暴发层以下的清水层。综合考虑处理能耗成本及处理效果,溶气水和藻水体积比宜控制在1.4左右,藻类最佳气浮时间为3~6min,藻渣最佳收集时段为微气浮完成后的14min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 气泡 微气泡气浮 水华 清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絮凝强化的微气泡气浮技术应急高效处理富营养化地表水 被引量:2
3
作者 谷原 郭仕禹 +2 位作者 赵文涛 宛勇 隋倩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7-1353,共7页
针对富营养化地表水突发水华及磷污染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应急除藻除磷的基于絮凝强化的微气泡气浮技术,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揭示了装置内的微气泡尺寸和空间分布规律,对混凝剂种类、有效物质含量和投加量进行优化,实现了在投加单一混凝剂... 针对富营养化地表水突发水华及磷污染问题,研发了一种用于应急除藻除磷的基于絮凝强化的微气泡气浮技术,利用高速摄像技术揭示了装置内的微气泡尺寸和空间分布规律,对混凝剂种类、有效物质含量和投加量进行优化,实现了在投加单一混凝剂条件下对富营养化地表水藻类、总磷和浊度的高效去除。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气浮装置在溶气压力为0.32 MPa条件下可稳定产生微气泡,气泡在上升和水平流动过程中尺寸逐渐变大,但平均直径仍在适用于气浮除藻的最优范围(21.6~34.4μm)。采用聚合氯化铝(PAC)为混凝剂(氧化铝含量w为29%、投加量为40 mg·L^(-1))进行强化后,在该技术条件下,气浮时间设置为11.8 min,对富营养化地表水中藻、浊度、总磷、叶绿素a、COD的去除率分别达(93.2±1.7)%、(85.3±0.7)%、(79.4±2.0)%、(78.5±1.5)%和(58.9±13.5)%,实现了同步高效除藻除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混凝剂 微气泡气浮 富营养化 地表水 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