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气泡发生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翟霖晓
崔怡洲
+3 位作者
李成祥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微气泡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和具有较强自增压效应等优点,可以显著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目前,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微气泡发生器均可以有效产生微气泡,而不同领域利用微气...
微气泡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和具有较强自增压效应等优点,可以显著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目前,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微气泡发生器均可以有效产生微气泡,而不同领域利用微气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其应用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也有所区别。本文综述了微气泡发生器在水处理过程、生物和医学领域、矿物浮选过程以及化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各工业过程中常用的微气泡发生器类型和微气泡发生器的发泡原理,简述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气泡生成效果,指出了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对微气泡发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使用条件。当下,依靠单一原理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结合多种微气泡生成原理的优势,可以产生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的微气泡,因此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的研发对未来微气泡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最后对微气泡发生器的应用前景、研发方向等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
气泡
气液两相
过程强化
微气泡发生器
微
气泡
应用
耦合式
微气泡发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气泡技术在气液非均相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盛晓
周明川
+2 位作者
尚汝松
孙峰
孙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4,共7页
气液反应体系中传质的快慢往往会影响和决定反应速率,研究增强传质的技术手段对强化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微气泡具有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气体溶解度、延长停留时间等特性,在气液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微气泡强化技术...
气液反应体系中传质的快慢往往会影响和决定反应速率,研究增强传质的技术手段对强化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微气泡具有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气体溶解度、延长停留时间等特性,在气液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微气泡强化技术可通过将气泡尺寸减小至μm级,增大气液相界面积,增强传质速率,从而大幅度或成倍提高反应效率。文中介绍近年来不同微气泡发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的总体进展,重点对微气泡在氧化、加氢、卤化、臭氧化等气液反应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阐明该项技术当前在反应强化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并进一步对微气泡技术此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
气泡
微气泡发生器
气液反应
反应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立式气旋浮装置处理油田采出水的现场实验与应用改进措施
被引量:
6
3
作者
丁国栋
陈家庆
+5 位作者
蔡小垒
姬宜朋
尚超
张明
王春升
关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3-1505,共13页
立式气旋浮装置凭借其紧凑、高效的特点在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围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化产品。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BIPTCFU-Ⅲ-120型立式气旋浮装置工...
立式气旋浮装置凭借其紧凑、高效的特点在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围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化产品。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BIPTCFU-Ⅲ-120型立式气旋浮装置工业样机,在南海流花11-1油田的“南海胜利号”FPSO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单因素变化运行结果表明,除油率受分流比、微气泡发生器与气旋浮罐间压差及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受注气比、回流比变化的影响较小。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入口水含油质量浓度在240~400 mg/L之间时,优选组合操作参数下的除油率平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1.8%),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可降低到50 mg/L以下。结合工业样机现场实验结果,从工艺流程简化、微细气泡发生、立式罐体结构优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旋浮装置
采出水处理
除油率
微气泡发生器
结构设计
分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气泡发生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
7
1
作者
翟霖晓
崔怡洲
李成祥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质油全国重点实验室
出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23,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U22B201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22021004)。
文摘
微气泡具有体积小、稳定性高、停留时间长、比表面积大和具有较强自增压效应等优点,可以显著增加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气液两相的传质速率。目前,多种基于不同原理的微气泡发生器均可以有效产生微气泡,而不同领域利用微气泡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其应用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也有所区别。本文综述了微气泡发生器在水处理过程、生物和医学领域、矿物浮选过程以及化工过程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各工业过程中常用的微气泡发生器类型和微气泡发生器的发泡原理,简述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气泡生成效果,指出了微气泡发生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对微气泡发生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各类微气泡发生器的使用条件。当下,依靠单一原理的微气泡发生技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结合多种微气泡生成原理的优势,可以产生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的微气泡,因此耦合式微气泡发生器的研发对未来微气泡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最后对微气泡发生器的应用前景、研发方向等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微
气泡
气液两相
过程强化
微气泡发生器
微
气泡
应用
耦合式
微气泡发生器
Keywords
microbubble
gas-liquid two-phase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microbubble generator
microbubble application
coupled microbubble generator
分类号
TQ051.7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气泡技术在气液非均相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2
作者
盛晓
周明川
尚汝松
孙峰
孙冰
机构
化学品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4,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C3001101)。
文摘
气液反应体系中传质的快慢往往会影响和决定反应速率,研究增强传质的技术手段对强化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微气泡具有增大比表面积、提高气体溶解度、延长停留时间等特性,在气液非均相反应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微气泡强化技术可通过将气泡尺寸减小至μm级,增大气液相界面积,增强传质速率,从而大幅度或成倍提高反应效率。文中介绍近年来不同微气泡发生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的总体进展,重点对微气泡在氧化、加氢、卤化、臭氧化等气液反应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概括和分析,阐明该项技术当前在反应强化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需求,并进一步对微气泡技术此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微
气泡
微气泡发生器
气液反应
反应强化
Keywords
microbubbles
microbubble generator
gas-liquid reaction
reaction enhancement
分类号
TQ031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立式气旋浮装置处理油田采出水的现场实验与应用改进措施
被引量:
6
3
作者
丁国栋
陈家庆
蔡小垒
姬宜朋
尚超
张明
王春升
关顺
机构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深水油气管线关键技术与装备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出处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3-1505,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U20B20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806019)
2020年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资助项目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计划重点项目(KZ202010017026)资助。
文摘
立式气旋浮装置凭借其紧凑、高效的特点在海上油田采出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国内围绕该技术的自主研发起步相对较晚,目前仍未推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化产品。基于自主设计研发的BIPTCFU-Ⅲ-120型立式气旋浮装置工业样机,在南海流花11-1油田的“南海胜利号”FPSO开展了现场实验研究。单因素变化运行结果表明,除油率受分流比、微气泡发生器与气旋浮罐间压差及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受注气比、回流比变化的影响较小。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入口水含油质量浓度在240~400 mg/L之间时,优选组合操作参数下的除油率平均可达85%以上(最高可达91.8%),水出口含油质量浓度可降低到50 mg/L以下。结合工业样机现场实验结果,从工艺流程简化、微细气泡发生、立式罐体结构优化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探讨,以促进相关技术的国产化进程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气旋浮装置
采出水处理
除油率
微气泡发生器
结构设计
分流比
Keywords
compact flotation unit
produced water treatment
oil removal rate
microbubble generator
structural design
splitting ratio
分类号
X7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气泡发生器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翟霖晓
崔怡洲
李成祥
石孝刚
高金森
蓝兴英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气泡技术在气液非均相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盛晓
周明川
尚汝松
孙峰
孙冰
《化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立式气旋浮装置处理油田采出水的现场实验与应用改进措施
丁国栋
陈家庆
蔡小垒
姬宜朋
尚超
张明
王春升
关顺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