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微柱凝胶免疫检测试剂卡检测孕妇IgG血型抗体效价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凌波 王冬倩 +2 位作者 陈云声 李宁 陈维佳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和抗-B效价的差异,对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检测孕妇IgG效价的决定值进行界定。方法:用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和传统试管法平行检测524例丈夫为A型或B型的O... 目的:比较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试验和传统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O型孕妇血清中IgG抗-A和抗-B效价的差异,对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检测孕妇IgG效价的决定值进行界定。方法:用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和传统试管法平行检测524例丈夫为A型或B型的O型孕妇血清IgG抗-A和抗-B水平,经配对t检验、χ2检验和回归分析,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差异并界定前者的决定值。结果: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和传统试管法检测抗-A平均效价分别为249.98和120.85,抗-B为156.98和76.38,前一方法分别是后者2.07、2.06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t=19.64,P<0.001;t=15.39,P<0.001);相关性分析得出两种方法测抗-A、抗-B效价均有高度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是0.8857(t=30.76,P<0.001)、0.8996(t=33.22,P<0.001),通过回归方程得出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检测抗-A、抗-B效价的决定值分别为128、116;以IgG抗体效价≥64判为阳性,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测抗-A、抗-B阳性率分别为73.66、52.29,明显高于传统试管法的47.33、34.3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00,P<0.01;χ2=47.00,P<0.01)。结论:国产微柱凝胶试剂卡比传统试管法操作更简便、快捷,应用于孕妇产前IgG抗-A、抗-B效价检测比后者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对其决定值的界定,将为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抗人球蛋白试验 试管抗人球蛋白试验 IGG抗体效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抗体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华 伍燕 王娇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3079-3080,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采集其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新生儿溶血病(HDN)抗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01-01—05-31在海口市人民医院住院的临床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诊断为HDN的患儿62例,采集其血标本,分别用微柱凝胶技术和传统试管法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抗体游离试验及抗体放散试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62例患儿血标本,采用微柱凝胶技术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54例(87.1%),抗体游离试验阳性56例(90.3%),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9例(95.2%);采用试管法检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2例(67.7%),抗体游离试验阳性48例(77.4%),抗体放散试验阳性52例(83.9%);两种方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抗体游离试验阳性率、抗体放散试验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P=0.01;χ2=3.86,P=0.04;χ2=4.21,P=0.04)。结论微柱凝胶技术的敏感性高于试管法,其操作简便、结果稳定、重复性好,值得在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技术 新生儿溶血病 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世明 田榆 +1 位作者 张勇萍 张红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80-781,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对120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MGT)用于交叉配血试验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MGT法和试管生理盐水法,对1200例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标本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阳性的标本,再用试管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做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试验,以便进行对照比较。结果:在1200例血标本中,MGT法交叉配血试验阴性者1173例(97.8%),阳性27例(2.3%)。在27例阳性标本中,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凝集者2例(7.4%),由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凝集者25例(92.6%)。结论:应用MGT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能及时检出血型抗原抗体引起的特异性凝集反应和非血型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假凝集反应;而盐水法则不能检出上述真假凝集反应,因此不能有效地防止免疫性溶血性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配血试验 微柱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彭道波 兰炯采 +2 位作者 王梁平 赵晖 张彦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F003-F003,共1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检定ABO及RhD血型1206人次,交叉 配血6838人次。结果31份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中9份假阳性,5份RhD(-)中1份弱D,78份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试验检定ABO及RhD血型1206人次,交叉 配血6838人次。结果31份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标本中9份假阳性,5份RhD(-)中1份弱D,78份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 中9份假阳性。结论 微柱凝胶试验可作为临床输血的常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试验 血型 交叉配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液体和凝胶两相介质的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胡永红 李勇 +1 位作者 刘庆海 王玉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9-371,共3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液体和凝胶两相介质的作用,分析该试验不需洗涤步骤的原因。方法:将甲基兰溶液加入微柱凝胶管的上部宽腔中,观察其扩散至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的时间。将甲基兰溶液加入传统Coombs试验的试管腔反应...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液体和凝胶两相介质的作用,分析该试验不需洗涤步骤的原因。方法:将甲基兰溶液加入微柱凝胶管的上部宽腔中,观察其扩散至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的时间。将甲基兰溶液加入传统Coombs试验的试管腔反应液中,观察其在反应液中扩散的时间。结果:MG Coombs试剂卡反应腔中加入的甲基兰长时间不扩散到凝胶中,能够保持两相状况长达6小时,远远长于常规的红细胞血清血型学的抗原抗体反应所需时间。甲基兰溶液完全扩散到凝胶中,两相混合需30小时。传统的试管Coombs试验加入人血清、红细胞和抗球蛋白试剂,再加入甲基兰溶液后即刻全部呈兰色。结论:证明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试验中不需洗涤而简化了程序,有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试剂卡中的反应液存在两相状况,即抗球蛋白试剂存在于微管下部窄腔的凝胶介质中;红细胞,被检人血清位于微柱凝胶管上部宽腔中。原因之二是凝胶介质不仅仅是分离凝集红细胞和散在的红细胞的介质,还是促进抗球蛋白与IgG致敏红细胞反应的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MBS试验 微柱Coombs试验 甲基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与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争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47-1048,共2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对我院1440例婴幼儿进行正反血型鉴定试验,其中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借助显微镜判断,根据三种方法的凝集强度、正反定型的相符率对其...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技术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技术、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对我院1440例婴幼儿进行正反血型鉴定试验,其中盐水试管法、凝聚胺法借助显微镜判断,根据三种方法的凝集强度、正反定型的相符率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在凝集强度和准确性方面均高于凝聚胺法和盐水试管法,特别对于月龄1个月以下的婴儿在血型鉴定中的准确性与盐水试管法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鉴于婴幼儿血型鉴定特殊性的特点,采用微柱凝胶技术鉴定血型,不仅操作简单、快速、敏感,而且准确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血型系统 微柱技术 聚胺法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弱凝集现象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7
作者 谢霞 崔效玮 +3 位作者 杨世明 郑妍 穆士杰 安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36-739,共4页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出现弱凝集的影响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微柱凝胶法在ABO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中出现弱凝集的患者血标本,采用增加红细胞或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盐水法和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对照检测。结果在156例微柱凝胶法输血相容性检测出现1+w~2+w弱凝集患者血标本中,ABO血型抗原性弱38例(24. 4%)、ABO抗体效价低19例(12. 2%)、ABO亚型血16例(10. 3%)、高效价冷凝集素24例(15. 4%)、纤维蛋白增高32例(20. 5%)、自身免疫性抗体27例(17. 3%)。156例弱凝集血标本在输血相容性检测中引起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129例(82. 7%),抗体筛选阳性51例(32. 7%)。交叉配血不合99例(63. 5%),其中正反定型不符合并交叉配血不合48例,交叉配血不合合并抗体筛选阳性51例。结论血型抗原性弱、抗体效价低、高效价冷凝集素、纤维蛋白增高及自身免疫性抗体的干扰,是微柱凝胶法出现弱凝集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增加红细胞及血清量,2次离心血清标本、37℃洗涤红细胞及吸收放散试验等方法处理后,再进行检测可排除上述影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鉴定 配血试验 抗体筛选 微柱 影响因素 处理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朝 周雪丽 +3 位作者 薄丽津 徐艳 刘慧娟 赵玉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2-1535,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为此类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AIHA患者59例。根据DAT试管... 目的:探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为此类患者的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原发AIHA患者59例。根据DAT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比较各组的临床与实验室特征。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DAT两方法均阴性组(Ⅰ组,n=5)、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组(Ⅱ组,n=26)、DAT两方法均阳性组(Ⅲ组,n=28)。Ⅱ组与其他组别相比,年龄、性别组成均无显著差异,DAT微柱凝胶法抗IgG+抗C3d阳性比例低于Ⅲ组(P=0.015)。Ⅱ组临床表现以胸闷、憋气、乏力等贫血相关症状以及皮肤、巩膜黄染或尿色加深等溶血相关症状为主,但发生率与其他组别无显著差异。Ⅱ组的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Hb)等贫血相关指标低于参考范围,但与Ⅰ组、Ⅲ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组的网织红细胞(Ret)比率、间接胆红素(IBIL)、乳酸脱氢酶(LDH)、游离血红蛋白(F-Hb)等溶血相关指标高于参考范围,其中后2项显著高于Ⅰ组(P=0.031和P=0.036)。Ⅱ组的血清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Ⅲ组(P=0.010和P=0.037)。结论:DAT试管法阴性而微柱凝胶法阳性的原发AIHA患者与两方法均阴性和均阳性患者相比,贫血程度接近,但补体系统参与溶血的机制和程度可能不同。这一结果可能对此类患者的实验室诊断与鉴别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 微柱 临床特征 实验室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在普通稠油油藏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玉洪 吴行才 +1 位作者 陈洪 曾庆桥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7-101,共5页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 针对蒙古林稠油油藏粘度高,注水开发后含水上升快,产量迅速递减的实际,提出了应用可动凝胶调驱技术。介绍了蒙古林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开发条件下开展的从实验室到矿场实施、到效果评价的可动凝胶调驱先导试验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概况,说明了可动凝胶调驱技术同时具有剖面调整、储层深部液流转向以及驱替的作用,可以作为一种驱替方式有效解决非均质性较强的普通稠油油藏后期水驱开发问题。矿场先导试验实施5年来已累积增油5.88×104t,获得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稠油油藏 可动 调驱 提高采收率 先导试验 配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血型抗体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吴远军 吴勇 +1 位作者 陈宝婵 刘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4-606,共3页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 目的:调查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及其特异性分布特点,分析Rh血型抗体的临床意义及产生规律。方法:采用微柱凝胶抗球蛋白技术筛查和鉴定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对鉴定为Rh血型抗体者,采用单克隆抗-D、抗-C、抗-c、抗-E、抗-e鉴定红细胞Rh血型抗原,以确认抗体的准确性;检测抗体的效价、Ig类型及37℃反应性,以明确其临床意义;询问孕产史、输血史,如果为新生儿检测其母亲血浆中是否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以分析抗体产生的原因。结果:就诊者54000例,共检出Rh血型抗体47例,检出率为0.087%,其中有妊娠史者27例,有输血史者13例,既有妊娠史又有输血史者1例,抗体来自母体的新生儿6例;抗体的特异性为:抗-E29例(61.70%)、抗-D8例(17.02%)、抗-cE5例(10.64%)、抗-c4例(8.51%)、抗-C1例(2.13%);47例Rh血型抗体均为IgG或IgG+IgM类,37℃均可与具有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效价介于1~4096。结论:被检就诊者Rh血型抗体的检出率低于白种人;在检出的Rh血型抗体中,抗-E占绝对多数,而抗-D的检出率呈逐步减少的趋势;妊娠和输血引起的同种免疫是Rh血型抗体产生的原因,新生儿自母体被动获得的Rh血型抗体是Non-ABO-HDN最主要的致病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血型 不规则抗体 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微柱抗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手术患者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1
作者 符晓玲 冯学冠 +4 位作者 郑三 吴忠旺 谭壮华 黎海江 马琳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276-1277,1280,共3页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择期手术需输血的1979例患者提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在1979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45%(9/1979),其中男性3例,阳性率为0.30...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在我院住院择期手术需输血的1979例患者提前进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结果:在1979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9例,阳性率为0.45%(9/1979),其中男性3例,阳性率为0.30%(3/992),女性6例,阳性率为0.61%(6/987)。Rh系统抗体6例,占66.6%。结论:对择期手术需输血患者提前常规检测不规则抗体,可以及早发现阳性的患者并有充裕的时间鉴定其特异性,选择相配合的血液输注,有利于保障输血的安全,保证手术如期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择期手术 不规则抗体 微柱技术 输血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方法检测弱抗体抗原反应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景春 车嘉琳 +2 位作者 邹文涛 何子毅 刘赴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836-837,共2页
目的:对常用盐水法、凝聚胺以及微柱凝胶技术3种方法检测弱ABO抗原抗体反应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我站发现的2例AxB和A3B标本,分别以其红细胞与10例B型个体的血浆反应,以其血浆与10例AB型的红细胞反应,同时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 目的:对常用盐水法、凝聚胺以及微柱凝胶技术3种方法检测弱ABO抗原抗体反应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我站发现的2例AxB和A3B标本,分别以其红细胞与10例B型个体的血浆反应,以其血浆与10例AB型的红细胞反应,同时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效果。结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中,盐水试管法有4例,凝聚胺法20例,微柱凝胶卡技术29例。结论:检测ABO弱抗原抗体反应能力以盐水法检测灵敏度最高,在交叉配血时,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该不能省略盐水法,以防弱ABO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技术 聚胺 盐水法 弱抗原抗体反应 输血前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不规则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13
作者 毕蔚茹 冯倩 +5 位作者 于洋 林子林 潘纪春 陈民才 骆群 李锡金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6年第19期3176-3178,共3页
比较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全自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输血患者5000例,分别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 比较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全自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测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选取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及住院输血患者5000例,分别采用盐水法、木瓜酶法、凝聚胺法、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全自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对其输血前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对阳性结果进行抗体鉴定。盐水法未能检出阳性结果;木瓜酶法检出其中的15例,特异率86.7%;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出了其中的19例,特异率为89.5%;凝聚胺法检出阳性结果18例,特异率100%;全自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法检出阳性标本22例,特异率90.9%。说明盐水法不适合不规则抗体检测;木瓜酶法检出率低,具有一定局限性;试管间接抗人球蛋白法需要反复洗涤红细胞,费时较多,不便于开展大规模筛查;凝聚胺法简便、快速,但手工操作,不易标准化;全自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易于标准化,适于临床输血前大批量抗体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木瓜蛋白酶 微柱 抗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抗体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33
14
作者 张勇萍 安宁 +2 位作者 杨世明 苏小花 杜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80-982,共3页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 目的确证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检阳性患者的抗体特异性。方法应用微柱凝胶法对患者血浆(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抗体筛查阳性患者的血标本再用凝聚胺法及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和效价测定。结果在微柱凝胶法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210例中,由非特异性抗体引起假阳性35例(16.7%),由血型不规则抗体引起阳性175例(83.3%)。在175例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患者中,Rh血型系统抗体156例(89.1%),MNSs血型系统抗体10例(5.7%),Lewis血型系统抗体5例(2.9%),Kidd血型系统抗体3例(1.7%),其中Rh血型系统合并Kidd血型系统抗体1例。结论对孕妇产前及受血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特异性鉴定及其效价测定,早期进行预防及选择不含相应抗原的血液输注,是防治新生儿溶血病和确保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筛查 特异性鉴定 微柱 抗人球蛋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POD同工酶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建祥 张显 +1 位作者 张勇 杨建强 《中国瓜菜》 CAS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用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不同器官的P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主要差异在雄花蕾,表现为不育株较可育株多2条活性强的酶带;其他器官差异小,仅表现为酶谱带强弱... 用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西瓜核型雄性不育两用系不同器官的POD(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差异。试验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主要差异在雄花蕾,表现为不育株较可育株多2条活性强的酶带;其他器官差异小,仅表现为酶谱带强弱不同。并对POD同工酶与雄性不育性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两用系 POD同工酶 核型 西瓜 聚丙烯酰胺 同工酶酶谱 过氧化物酶 雄性不育性 电泳技术 PAGE 试验结果 可育株 不育株 相关性 器官 花蕾 酶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