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建立及其联合抑菌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骆纵纵 张瑾 +2 位作者 周娜娜 陈如荔 洪俊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除了浓度外,时间也是影响污染物对生物毒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考察持续暴露下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联合抑菌作用,以哌拉西林钠(piperacillin sodium,PIP)、青霉素G钾(penicillin G potassium,PEN)和... 除了浓度外,时间也是影响污染物对生物毒性作用的重要因素。为了考察持续暴露下青霉素类抗生素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的联合抑菌作用,以哌拉西林钠(piperacillin sodium,PIP)、青霉素G钾(penicillin G potassium,PEN)和青霉素V钾盐(penicillin V potassium salt,PHE)为研究对象,以96孔微板为实验载体,通过调整培养基成分比例、培养条件、测试时间、毒性指标计算以及微板设计等进行优化,建立了基于E.coli的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time-dependent microplate toxicity a-nalysis,t-MTA),系统考察了3种抗生素以及均匀设计射线法设计的三元混合物体系(PIP-PEN-PHE)对E.coli在不同暴露时间0.25、2、4、8和12 h的抑菌作用,运用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模型分析了抗生素联合抑菌作用类型。结果表明,建立的t-MTA可以测定3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及其混合物对E.coli在不同暴露时间、不同暴露浓度的抑菌作用数据,且3种抗生素及其三元混合物对E.coli的抑菌作用均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浓度-效应曲线均为“S”型;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_(50))为毒性大小指标,在暴露8~12 h时,3种抗生素对E.coli抑菌活性为PIP(pEC_(50)=4.46~5.21)>PEN(pEC_(50)=4.16~4.39)>PHE(pEC_(50)=4.01~4.39),三元混合体系的5条射线对E.coli的抑菌作用为R4>R5>R3>R2>R1,且与混合物组分中的PIP浓度比正相关(R=0.9189,RMSE=0.0703),即混合物毒性具有时间和组分浓度比依赖抑菌性;3种抗生素及其三元混合物对E.coli的抑菌作用,在同一暴露时间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暴露浓度相同时,与暴露时间呈正相关;依据CA模型,三元混合体系整体表现为典型的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类抗生素 大肠杆菌 联合抑菌作用 时间毒性分析 浓度加和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非甾体抗炎药对Q67的联合毒性效应及作用机理
2
作者 成潜 张瑾 +4 位作者 张颖 桂一心 赵远帆 申慧彦 郭馨悦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环境中频繁检出,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双氯芬酸钠(DIC)、布洛芬钠(IBU)、萘普生钠(NAP)等常见NSAIDs为目标污染物,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 cyanobacteria sp.-Q67(Q67)为受试生物... 随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在环境中频繁检出,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以双氯芬酸钠(DIC)、布洛芬钠(IBU)、萘普生钠(NAP)等常见NSAIDs为目标污染物,以淡水发光菌青海弧菌Vibrio cyanobacteria sp.-Q67(Q67)为受试生物,采用直接均分和均匀设计射线法分别设计了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和1个三元混合物体系。采用浓度加和和绝对残差2种模型定性和定量分析混合物的毒性相互作用,并结合热图法分析其变化规律,用剂量减小指数(DRI)来评估混合物中各组分对整体毒性的贡献,同步测定Q67在实验暴露终点时的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NSAIDs及其混合物作用前后Q67细胞结构和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3种NSAIDs及其混合物对Q67的毒性具有一定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浓度-效应曲线呈现为“S”型,3种NSAIDs在暴露时间12 h的毒性强弱的排序均为DIC>NAP>IBU,而混合物的毒性与各组分在混合体系中的浓度比密切相关,即混合物表现出组分比依赖的毒性。除少部分射线呈部分协同和加和作用外,其余混合射线均呈现出时间依赖性拮抗作用,最强的拮抗作用出现在暴露时间为12 h时的DIC-IBU-R1射线,d CA值为0.58。依据DRI,DIC、IBU和NAP三个组分对拮抗作用的贡献度可能为NAP>IBU>DIC。在NSAIDs及其代表性混合物的作用下,Q67细胞出现表面皱缩、黏连甚至破裂的现象,并且相较于单一药物,混合物对细胞结构的破坏程度更为明显。污染物通过诱导细胞内过氧化物的过量累积,过氧化物进一步导致细胞膜脂质过氧化,进而破坏生物膜的完整性,细胞内电导液外泄和蛋白质溶出量增加加剧了细胞损伤,最终引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甾体抗炎药 微板毒性分析法 毒性效应 青海弧菌Q67 生理生化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虫剂及抗生素对发光菌的短期毒性与长期毒性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祥伟 刘树深 +1 位作者 张琼 刘堰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89-594,共6页
以毒物对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发光抑制为毒性指标,基于短期微板毒性分析法(S-MTA法),建立了长期微板毒性分析法(L-MTA法),测定了吡虫啉(IMI)、抗蚜威(PIR)、啶虫脒(ACE)及敌百虫(DIP)等4种杀虫剂与氯霉素(CHL)、盐... 以毒物对青海弧菌Q67(Vibrio-qinghaiensissp.-Q67)发光抑制为毒性指标,基于短期微板毒性分析法(S-MTA法),建立了长期微板毒性分析法(L-MTA法),测定了吡虫啉(IMI)、抗蚜威(PIR)、啶虫脒(ACE)及敌百虫(DIP)等4种杀虫剂与氯霉素(CHL)、盐酸四环素(TET)、硫酸链霉素(STR)及硫酸巴龙霉素(PAR)等4种抗生素的短期(15 min)毒性和长期(12 h)毒性.采用短期毒性与长期毒性EC50之比(RSL)为指标,表征同一物质的毒性差异.结果表明:3种杀虫剂(IMI,ACE及PIR)的短期毒性与长期毒性差异不大(其RSL分别为0.84,0.81和1.11);杀虫剂DIP和2个抗生素(CHL及TET)的短期毒性与长期毒性差异明显(其RSL分别为11.76,9.67及154.38);另2个抗生素(STR和PAR)只有较强的长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板毒性分析法 短期毒性 长期毒性 杀虫剂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类离子液体对青海弧菌Q67的混合毒性评估 被引量:8
4
作者 张瑾 刘树深 +2 位作者 邓慧萍 周俊 王成林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5-962,共8页
混合污染物产生的累积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以6种吡啶类离子液体(IL):丁基溴化吡啶([Bpy]Br)、己基溴化吡啶([Hpy]Br)、辛基溴化吡啶([Opy]Br)、丁基氯化吡啶([Bpy]Cl)、己基氯化吡啶([O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 混合污染物产生的累积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与健康风险。以6种吡啶类离子液体(IL):丁基溴化吡啶([Bpy]Br)、己基溴化吡啶([Hpy]Br)、辛基溴化吡啶([Opy]Br)、丁基氯化吡啶([Bpy]Cl)、己基氯化吡啶([O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为混合物组分,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EquRay)和均匀设计射线法(UD-Ray)分别设计4组二元IL混合物和2组三元混合物,每组混合物包括5条具有不同浓度配比的混合物射线。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6种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对青海弧菌Q67的发光抑制毒性,以浓度加和(CA)为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Logit函数能有效地拟合6种吡啶IL及其30条混合物射线的浓度-效应数据。若以半数效应浓度的负对数(pEC50)为毒性指标,6个吡啶IL对Q67的毒性与烷基链上碳原子数目正相关,且每增加2个碳原子,其毒性约增加1。IL的阴离子(Br-或Cl-)对毒性没有影响。除己基氯化吡啶([Hpy]Cl)和辛基氯化吡啶([Opy]Cl)的二元混合物呈现明显拮抗作用外,其他二元及三元混合物都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类离子液体 青海弧菌Q67 微板毒性分析法 浓度加和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与有机磷农药间的毒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瑾 刘树深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8-414,共7页
"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Ls)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毒性相互作用已有报道,但相关数据仍较为缺乏。以7种具有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ILs:溴化丁基吡啶(IL1)、氯化丁基-2,3-二甲基咪唑(IL2)、丁基-3-甲基咪唑翁磷酸盐(IL3)、丁基-3-甲基... "绿色"溶剂离子液体(ILs)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毒性相互作用已有报道,但相关数据仍较为缺乏。以7种具有不同阴阳离子组成的ILs:溴化丁基吡啶(IL1)、氯化丁基-2,3-二甲基咪唑(IL2)、丁基-3-甲基咪唑翁磷酸盐(IL3)、丁基-3-甲基咪唑正辛基硫酸(IL4)、丁基-2,3-二甲基咪唑二乙二醇单甲醚硫酸盐(IL5)、辛基-3-甲基咪唑二乙基醚单甲磺硫酸(IL6)和氯化己基-3-甲基咪唑(IL7),与5种有机磷农药(OPs):敌敌畏(DIC)、乐果(DIM)、草甘膦(GLY)、久效磷(MON)和磷胺(PHO),作为混合物组分,以等效应浓度比射线法设计7种ILs分别与5种OPs等EC_(50)配比的35组二元混合物,应用微板毒性分析法(MTA)测定这些混合物对青海弧菌Q67的毒性,以浓度加和(CA)和独立作用(IA)为参考模型分析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的IL-OP混合物呈现的作用类型不同:如IL1-DIM、IL2-DIM、IL3-DIM、IL6-DIM、IL2-MON和IL7-DIM的混合物呈明显的拮抗作用;IL3-DIC和IL2-GLY的混合物呈明显的协同作用;IL5-DIM和IL4-MON的混合物在较高浓度区呈拮抗作用;而IL3-GLY和IL6-DIC的混合物在较高浓度区呈协同作用;其余的混合物则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有机磷农药 青海弧菌Q67 微板毒性分析法 协同作用 拮抗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经典模型对抗生素与重金属锌的蛋白核小球藻时间依赖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估比较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滔 张瑾 +2 位作者 卞志强 姜慧 申慧彦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0-139,共10页
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其累积毒性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本研究以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安普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和重金属锌(Zn)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污染物在环境中普遍以混合物的形式存在,其累积毒性与毒性相互作用具有潜在的环境风险。因此,本研究以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硫酸链霉素、硫酸安普霉素和双氢链霉素)和重金属锌(Zn)为目标污染物,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C.pyrenoidosa)为指示生物,应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3种抗生素与Zn的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应用时间毒性微板分析法系统测定3种抗生素和重金属Zn及其二元混合物射线的时间-浓度-毒性数据,以浓度加和(concentration addition,CA)与独立作用(independent action,IA)为标准加和参考模型,分析混合物毒性相互作用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暴露时间延长,3种抗生素和重金属Zn对C.pyrenoidosa的毒性逐渐增强;2种模型对3个二元混合物体系的毒性相互作用评估基本一致,即在低浓度区域始终呈现加和作用,而在高浓度区域随暴露时间延长由协同作用逐渐转变为加和作用;而对于同一混合物体系,CA和IA模型预测毒性之间的差距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且IA预测曲线始终位于CA预测曲线上方,显示了IA模型在评估具有相异组分混合物的毒性时较CA模型接近实际观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 重金属 蛋白核小球藻 联合毒性 经典模型 评估比较 时间毒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