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掺杂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1
作者 吴鹂霄 燕溪溪 +4 位作者 张素娜 徐一鸣 钱佳颖 乔永民 王利军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15-3625,共11页
现有的阳极技术已接近性能极限。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中常用的石墨类材料的一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负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水热... 现有的阳极技术已接近性能极限。微晶石墨作为阳极材料中常用的石墨类材料的一种,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负极材料已经成为锂离子电池领域的热点课题。采用一种简便且高效的水热合成法,通过高温煅烧,成功制备了磷掺杂的微晶石墨负极材料。通过磷酸水热法对微晶石墨进行表面改性,实现了磷元素的有效掺杂,并确保了在高温煅烧过程中掺杂元素的稳定附着和均匀分布。结果表明,磷掺杂能够显著提升微晶石墨的化学活性,初次放电比容量实现501.56 mAh/g,在3C高倍率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21.98 mAh/g,相较于原样提升了大约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阳极材料 微晶石墨 磷掺杂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石墨取代炭黑作为橡胶补强剂应用研究
2
作者 胡爱平 黄飞 陈小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3-210,共8页
针对微晶石墨(MG)作为橡胶补强剂分散性差的问题,选用与石墨烯有相近表面张力的25%乙醇溶液作为球磨溶剂,通过球磨法制备出了中位粒径为1.209μm的MG超细粉,以其部分取代炭黑(CB)作为天然橡胶(NR)补强剂,得到了力学性能更优的NR/CB/MG... 针对微晶石墨(MG)作为橡胶补强剂分散性差的问题,选用与石墨烯有相近表面张力的25%乙醇溶液作为球磨溶剂,通过球磨法制备出了中位粒径为1.209μm的MG超细粉,以其部分取代炭黑(CB)作为天然橡胶(NR)补强剂,得到了力学性能更优的NR/CB/MG复合材料.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表征了MG和CB在NR基体中的分散情况,研究了MG粒径和取代量对NR/CB/MG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量的MG可促进CB在NR基体中的分散、缩短NR/CB/MG复合材料的正硫化时间;MG的粒径越细,NR/CB/MG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越好,与NR/CB复合材料相比,其拉伸强度、撕裂强度、100%定伸应力和300%定伸应力分别提高6.3%、7.5%、8.4%和6.4%,疲劳温升和永久变形率分别降低2.5%和4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磨法 微晶石墨超细粉 天然橡胶 分散性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碳包覆微晶石墨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5
3
作者 何明 刘旋 +2 位作者 陈湘彪 康飞宇 沈万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1-284,共4页
在微晶石墨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树脂碳可以降低微晶石墨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采用混合然后分散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包覆石墨,内部为天然微晶石墨,外部为1~2μm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层。锂离子实验电池测得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14%,... 在微晶石墨微粒表面包覆一层树脂碳可以降低微晶石墨的首次不可逆容量。采用混合然后分散的方法制备具有核壳结构的包覆石墨,内部为天然微晶石墨,外部为1~2μm的酚醛树脂热解碳层。锂离子实验电池测得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14%,包覆石墨的不可逆容量为7%。包覆方式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天然微晶石墨的不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解液 树脂碳 包覆微晶石墨 制备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炭包覆微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肖海河 刘洪波 +2 位作者 何月德 简志敏 匡加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759-2763,共5页
针对微晶石墨振实密度低和首次库仑效率低的缺点,采用真空浸渍-炭化工艺对微晶石墨进行沥青炭包覆改性,利用XRD、拉曼光谱和SEM等分析了炭包覆前后微晶石墨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比表面测试仪测试了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利用振实密度仪测... 针对微晶石墨振实密度低和首次库仑效率低的缺点,采用真空浸渍-炭化工艺对微晶石墨进行沥青炭包覆改性,利用XRD、拉曼光谱和SEM等分析了炭包覆前后微晶石墨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比表面测试仪测试了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利用振实密度仪测定振实密度,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等测试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炭包覆后微晶石墨的石墨化度略有降低,拉曼R值由0.63增大至0.85;颗粒表面更光滑平整,BET比表面积降低0.9m2/g,振实密度从0.95g/cm3提高至1.08g/cm3;不可逆容量损失从121mAh/g减小到44mAh/g,可逆容量从300mAh/g提高到320mAh/g,首次库仑效率从71.2%提高到87.4%,而且循环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微晶石墨 炭包覆 真空浸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球形微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何月德 刘洪波 +4 位作者 石磊 洪泉 夏笑虹 杨丽 陈惠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4-46,61,共4页
为了改善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球形微晶石墨的电化学性能,采用液相浸渍工艺在石墨颗粒表面上包覆一层树脂炭.结果表明:经包覆后,石墨颗粒表面更为光滑,其首次充放电循环效率从包覆前的81.0%提高到了92.7%,且首次可逆比容量也有所增加.
关键词 包覆 球形微晶石墨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变质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瑞晨 张乾伟 +3 位作者 石倩倩 李彩霞 庞鹤 董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94-1300,共7页
为定性、定量表征内蒙古某高变质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以太西无烟煤、朝鲜无烟煤为对比样品,对试验样进行混酸脱灰处理和浮沉试验,分析了各试验样的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的脱灰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的中部分试验... 为定性、定量表征内蒙古某高变质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以太西无烟煤、朝鲜无烟煤为对比样品,对试验样进行混酸脱灰处理和浮沉试验,分析了各试验样的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的脱灰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的中部分试验样具有C(002)特征峰,但特征峰有宽化现象、强度有差异;不同试验样拉曼光谱D峰、G峰参数对比表明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的热演化程度介于年老无烟煤至鳞片石墨阶段;以拉曼光谱分析无序碳含量表征无烟煤在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中相对含量,并以该值为浮沉法分离浮物累积含量,该含量所对应浮沉分离密度即为脱灰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中无烟煤与微晶石墨的分离密度,其值为1.665~1.681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无烟煤 拉曼光谱分析 浮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炭包覆对天然微晶石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月德 刘洪波 +1 位作者 洪泉 肖海河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397-2400,2405,共5页
以酚醛树脂包覆天然微晶石墨,经炭化处理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用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负极材料。系统考察了酚醛树脂炭包覆量对微晶石墨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炭改善了天然微晶石墨的表面形貌,但未改变其晶体结构;... 以酚醛树脂包覆天然微晶石墨,经炭化处理制备得到锂离子电池用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负极材料。系统考察了酚醛树脂炭包覆量对微晶石墨晶体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醛树脂炭改善了天然微晶石墨的表面形貌,但未改变其晶体结构;包覆适量酚醛树脂炭可以提高负极材料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并且可以明显改善其大电流充放电下的循环性能。酚醛树脂包覆量为4%的酚醛树脂炭包覆石墨的首次充放电效率为81.4%,在0.5C的电流密度下经过50次循环后仍有257.9mAh/g的脱锂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包覆 循环性能 酚醛树脂 天然微晶石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粉工艺对微晶石墨结构与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何明 盖国胜 +2 位作者 刘旋 董建 沈万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7-200,共4页
采用普通的粉碎和风选技术得到的天然石墨颗粒不规则,而且表面粘满了碎屑。采用特殊的粉碎分级技术得到表面圆滑、光洁的颗粒。这种分级方法对提高天然石墨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材料时的性能,尤其是不可逆容量的改善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制粉工艺 微晶石墨结构 电性能 可逆容量 不可逆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包覆技术对微晶石墨嵌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新禄 杜坤 +1 位作者 张育新 黄佳木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74-676,共3页
鉴于天然微晶石墨资源丰富,嵌锂容量较高的特点,对天然微晶石墨进行了粉体分级和表面包覆处理,以提高微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次循环效率、可逆容量和使用寿命。实验表明,微晶石墨经过颗粒分级和表面包覆碳膜的处理后,其首... 鉴于天然微晶石墨资源丰富,嵌锂容量较高的特点,对天然微晶石墨进行了粉体分级和表面包覆处理,以提高微晶石墨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首次循环效率、可逆容量和使用寿命。实验表明,微晶石墨经过颗粒分级和表面包覆碳膜的处理后,其首次循环效率提高至90%,循环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表面包覆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石墨对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尚升 张曙光 +6 位作者 李小雷 宿太超 肖宏宇 黄国锋 李勇 马红安 贾晓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02期58-61,共4页
将除氮剂Ti(Cu)添加到FeNiCo合金触媒中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优质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在压力5.4GPa、温度1600K的条件下沿{111}面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过程中伴随有黑色粉末析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黑色... 将除氮剂Ti(Cu)添加到FeNiCo合金触媒中在高温高压下合成出优质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单晶。在压力5.4GPa、温度1600K的条件下沿{111}面合成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过程中伴随有黑色粉末析出。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黑色石墨粉末的测试表明其为微晶石墨。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这种微晶石墨粉末形成小帽覆盖在金刚石上使金刚石的平均生长速度从30h的1.15mg/h降为50h的0.75mg/h。采取一定工艺措施大大降低了微晶石墨的析出,避免了其对金刚石生长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温度梯度法 Ⅱa型宝石级金刚石 微晶石墨 生长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烟煤基微晶石墨鉴定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雪淞 石倩倩 +2 位作者 任瑞晨 张乾伟 张孝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33-937,共5页
为定性研究无烟煤共伴生型微晶石墨,以内蒙古高变质无烟煤为对象,经超细粉碎、混酸脱灰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研究了试验样与不同变质程度无烟煤、鳞片石墨的拉曼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试验样拉曼光谱特征参数比对可知,试... 为定性研究无烟煤共伴生型微晶石墨,以内蒙古高变质无烟煤为对象,经超细粉碎、混酸脱灰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法、拉曼光谱法研究了试验样与不同变质程度无烟煤、鳞片石墨的拉曼特征参数。结果表明:通过试验样拉曼光谱特征参数比对可知,试验样应为无烟煤伴生微晶石墨,其拉曼特征参数:D峰频移为1330 cm^(-1)附近、G峰拉曼频移1590~1599 cm-1附近,R值小于1;石墨化程度愈高,AD/AG值和R值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无烟煤 拉曼光谱分析 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酸法提纯某微晶石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姜芳 涂文懋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82-84,共3页
碱酸工艺是当前提纯微晶石墨的主流工艺。为确定固定碳含量为85%、粒度为0.048~0mm、主要杂质为SiO2、A12O3、Fe2O3等的湖南某微晶石墨提纯的合适碱酸工艺参数,对NaOH的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HCl的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碱酸工艺是当前提纯微晶石墨的主流工艺。为确定固定碳含量为85%、粒度为0.048~0mm、主要杂质为SiO2、A12O3、Fe2O3等的湖南某微晶石墨提纯的合适碱酸工艺参数,对NaOH的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HCl的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提高NaOH的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HCl的用量均有利于提高微晶石墨提纯产品的固定碳含量,在NaOH与试样的质量比为0.6,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60min,HCl与试样体积质量比为0.4mL/g的情况下,可获得固定碳含量为98.79%的提纯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固定碳 碱酸法 NAOH H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石墨与无烟煤浮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孟媛媛 任瑞晨 +1 位作者 秦海峰 陶文君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214-2218,共5页
对内蒙古某无烟煤共伴生型微晶石墨采用酸法脱灰,根据浮沉法研究了微晶石墨与无烟煤的浮沉分离密度及不同密度级产物的产率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特征分析了浮沉分离后微晶石墨与无烟煤的矿物组成及拉曼特征。结果表明:以拉曼光... 对内蒙古某无烟煤共伴生型微晶石墨采用酸法脱灰,根据浮沉法研究了微晶石墨与无烟煤的浮沉分离密度及不同密度级产物的产率分布,采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特征分析了浮沉分离后微晶石墨与无烟煤的矿物组成及拉曼特征。结果表明:以拉曼光谱参数A_D/(A_D+A_G)值表征无烟煤基微晶石墨中无烟煤含量,并将A_D/(A_D+A_G)值与浮沉试验中浮物累积产率比对,二者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受解离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无烟煤 拉曼光谱分析 浮沉 相对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微晶石墨提纯工艺及可逆储锂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森 杨绍斌 +1 位作者 董伟 沈丁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8-1154,共7页
天然微晶石墨含量丰富,晶粒微小,表现为各向同性,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极好原料,但其纯度不高,利用盐酸和氟硅酸对浮选后微晶石墨进行混酸提纯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2∶1、HF体积分数为50%、提纯时间为3 h、提纯温度为70... 天然微晶石墨含量丰富,晶粒微小,表现为各向同性,是制备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极好原料,但其纯度不高,利用盐酸和氟硅酸对浮选后微晶石墨进行混酸提纯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当液固比为2∶1、HF体积分数为50%、提纯时间为3 h、提纯温度为70℃时固定碳含量最高,达99%;结合XRD、SEM、EDS和Raman分析可知,混酸提纯后微晶石墨纯度提高,层间距变小,结晶度提高;提纯后的微晶石墨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78. 9 mAh/g,首次库伦效率增加到61. 3%,循环性能、充放电效率和倍率性能均提高,阻抗值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混酸提纯 锂离子电池 纯度 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石墨对不烧Al2O3-C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何思梦 韩兵强 +3 位作者 魏耀武 李楠 陈刚 何新元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7-220,226,共5页
为了探寻微晶石墨替代鳞片石墨在含碳耐火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以烧结板状刚玉、鳞片石墨、微晶石墨、Si粉、SiO2粉和α-Al2O3粉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混合均匀后,在150MPa压力下压制成25mm×25mm×140mm的长条试样,经... 为了探寻微晶石墨替代鳞片石墨在含碳耐火材料中应用的可行性,以烧结板状刚玉、鳞片石墨、微晶石墨、Si粉、SiO2粉和α-Al2O3粉为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混合均匀后,在150MPa压力下压制成25mm×25mm×140mm的长条试样,经220℃保温24h后制备不烧Al2O3-C试样。研究了微晶石墨加入质量分数分别为0、2%、4%和6%对不烧Al2O3-C耐火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晶石墨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体积密度略有升高,常温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稍有提高,高温抗折强度有所增加,抗热震性稍有提高,抗渣侵蚀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鳞片石 Al2O3-C耐火材料 抗热震性 抗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石墨改性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被引量:3
16
作者 周奇 文博 谢志勇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67-2173,共7页
微晶石墨存在加工性能差、低首效的缺点,对此采用了高温石墨化、碳化包覆对微晶石墨进行改性,引入了超高分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分散剂。与改性前的微晶石墨对比,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等表征了... 微晶石墨存在加工性能差、低首效的缺点,对此采用了高温石墨化、碳化包覆对微晶石墨进行改性,引入了超高分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分散剂。与改性前的微晶石墨对比,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得到大幅度提升。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等表征了其物理性能,利用SEM等分析了微晶石墨的结构和表面形貌,利用浆料粘度的变化表征其加工性能,并通过扣电测试了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高温处理后的微晶石墨扣电首效由64.2%提升至87.1%,克容量发挥275.2 mAh/g提升至343.3 mAh/g;包覆后的微晶石墨浆料稳定性更好,克容量发挥达到394 mAh/g;使用超高分子CMC保证浆料稳定性的同时,也改善电池的倍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碳包覆 超高分子CM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离心法提纯微晶石墨及其机理
17
作者 张冬 孙红娟 +1 位作者 彭同江 刘波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51-2056,共6页
以湖南郴州天然微晶石墨为原料,首次提出氧化-离心法提纯微晶石墨,采用改进Hummers法氧化微晶石墨,再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纯化的微晶氧化石墨(烯)。结果表明:微晶石墨经氧化处理后结构中键接上含氧官能团,层间域增大,微晶石墨集合体... 以湖南郴州天然微晶石墨为原料,首次提出氧化-离心法提纯微晶石墨,采用改进Hummers法氧化微晶石墨,再对其进行离心处理,得到纯化的微晶氧化石墨(烯)。结果表明:微晶石墨经氧化处理后结构中键接上含氧官能团,层间域增大,微晶石墨集合体变得松散且集合体部分解理,粒度随着氧化程度的增加逐渐减小,经离心洗涤后可将杂质与微晶氧化石墨分离,从而获得纯度较高的微晶氧化石墨(烯)样品。通过对产物结构和成分的表征分析表明,氧化对微晶石墨集合体起到了化学解理作用,氧化程度越高,解理效果越明显。当微晶石墨与KMnO_4质量比为1∶4时,可达到最佳提纯效果;提纯后微晶氧化石墨(烯的固定碳含量C_固)为98.8%,挥发分占0.2%,灰分仅占1%,集合体基本完全解理,片径尺寸为1~2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氧化 离心 提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晶氧化石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雷芸 徐骏 +1 位作者 李容 陈菲菲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7-99,共3页
以微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经低温、中温与高温3阶段制备微晶氧化石墨。将微晶石墨、硝酸钠与高锰酸钾低温加入浓硫酸中,经过中温进一步氧化,最后高温滴加双氧水制得微晶氧化石墨。考察微晶石墨用量、高锰酸钾用量与低温反... 以微晶石墨为原料,采用改良的Hummers法,经低温、中温与高温3阶段制备微晶氧化石墨。将微晶石墨、硝酸钠与高锰酸钾低温加入浓硫酸中,经过中温进一步氧化,最后高温滴加双氧水制得微晶氧化石墨。考察微晶石墨用量、高锰酸钾用量与低温反应时间对微晶氧化石墨制备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制得的微晶氧化石墨及其还原产物进行表征,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样品形貌,并结合三电极体系进行循环伏安法测试,分析微晶氧化石墨及其还原产物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晶石墨 氧化石 电化学性能 Hummer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金刚石碳膜的组成和结构 被引量:3
19
作者 周坤遴 曹伟民 +1 位作者 周瑞花 张吉人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1991年第6期388-393,共6页
用射频辉光放电离解烃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膜。由IR、XPS、AES、Raman、SEM、TEM、TED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表征了膜的组成、碳原子化学键态和晶形结构。表明膜是sp^3C-C和C-H键为主体的非晶态,在非晶碳基质中存在一定的微晶石墨和金刚石... 用射频辉光放电离解烃制备了类金刚石碳膜。由IR、XPS、AES、Raman、SEM、TEM、TED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表征了膜的组成、碳原子化学键态和晶形结构。表明膜是sp^3C-C和C-H键为主体的非晶态,在非晶碳基质中存在一定的微晶石墨和金刚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金刚石碳膜 晶形 微晶石墨 非晶碳 结构表征 表征方法 无定形结构 电子结合能 非晶态 俄歇电子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刻蚀集流体铜箔对负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樊星 郑永平 沈万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4,共4页
用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电解刻蚀集流体铜箔对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电解刻蚀后,铜箔表面形成了沟壑式形貌,与负极材料紧密接触;以0.1C充放电,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提高了7.0%... 用扫描电镜、交流阻抗谱和恒流充放电等方法,分析了电解刻蚀集流体铜箔对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性能的影响。电解刻蚀后,铜箔表面形成了沟壑式形貌,与负极材料紧密接触;以0.1C充放电,纳米硅和微晶石墨负极的首次充放电效率分别提高了7.0%和7.3%,第30次循环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从192 mAh/g、325 mAh/g提高到217 mAh/g3、58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流体 铜箔 电解刻蚀 纳米硅 微晶石墨 负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