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激光成像技术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陈超 汪涛 +6 位作者 刘文祥 张宁宁 黄福秀 梁志民 徐衍 赵慧 殷健 《中国内镜杂志》 2022年第8期59-64,共6页
目的评估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6月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4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BLI微放大检查(放大40~60倍),计算其诊断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 目的评估蓝激光成像技术(BLI)微放大分型对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12月-2019年6月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第四医学中心4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使用BLI微放大检查(放大40~60倍),计算其诊断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共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231例,非萎缩性胃炎189例。共活检822处病灶。其中,萎缩性病灶376处,非萎缩性病灶446处;根据团队以往经验,将慢性胃炎BLI微放大分为四型:菊花绒毛型(共106处)、结节绒毛型(共203处)、鱼鳞型(共20处)和规则型(共493处)。106处菊花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88处,非萎缩性病灶18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0%(88/106);203处结节绒毛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70处,非萎缩性病灶33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83.7%(170/203);20处鱼鳞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8处,非萎缩性病灶2处,诊断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90.0%(18/20);493处规则型病灶中,萎缩性病灶100处,非萎缩性病灶393处,诊断非萎缩性病灶的阳性预测值为79.7%(393/493)。菊花绒毛型、结节绒毛型和鱼鳞型三型联合诊断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为73.4%,特异度为88.1%,阳性预测值为83.9%,阴性预测值为79.7%,准确度为81.4%,诊断中重度萎缩性病灶的敏感度可提升至85.7%。结论BLI微放大分型有助于提高慢性胃炎萎缩性病灶的内镜识别度及诊断率,尤其是中重度萎缩性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肠上皮化生 内镜检查 蓝激光成像技术 微放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散射和显微放大的颗粒浓度检测装置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娜 文斌 熊荣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289-292,共4页
中国近年来工业化建设加快了雾霾的生成,雾霾大大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出行.当前最为严重的就是环境污染中的大气颗粒物排放的增加,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此颗粒物浓度的高低是评判空气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获取更精准的空... 中国近年来工业化建设加快了雾霾的生成,雾霾大大影响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出行.当前最为严重的就是环境污染中的大气颗粒物排放的增加,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因此颗粒物浓度的高低是评判空气质量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为获取更精准的空气质量参数,对空气中颗粒浓度进行实时监测是十分必要的.为此,设计了一款基于激光散射和显微放大的颗粒浓度检测装置,该装置以Mie散射作为理论基础,光源是半导体激光器,光照射颗粒产生的散射光在显微设备放大后进一步分析获得微粒的性质信息,同时光电传感器吸收散射光,最后由脉冲信号和光学信号共同反演出颗粒物质量浓度.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可知:设计的装置精准度和稳定性都能满足要求,能准确测量大气中颗粒物浓度,可实现颗粒物浓度的实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浓度检测 激光散射 微放大 脉冲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舵机微位移放大机构设计 被引量:7
3
作者 于志远 姚晓先 +1 位作者 戴闰志 吴松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针对一种新型压电舵机的微位移放大机构,提出一种基于刚度分析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压电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推导出压电舵机数学模型,分析微位移放大机构结构参数对压电舵机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柔性铰链的设计原则。对5种单轴... 针对一种新型压电舵机的微位移放大机构,提出一种基于刚度分析的设计方法。阐述了压电舵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并推导出压电舵机数学模型,分析微位移放大机构结构参数对压电舵机系统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柔性铰链的设计原则。对5种单轴柔性铰链的刚度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柔性铰链刚度比的变化曲线,并采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微位移放大机构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种方法对于压电舵机微位移放大机构的设计十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学 压电舵机 位移放大机构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柔性铰链的差式微位移放大机构的受力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志刚 李军 +2 位作者 张春洪 吴博达 程光明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7-61,共5页
1弓l言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和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微位移驱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驱动位移通常只有零点几微米至十几微米,限制了它的应用。为放大其驱动位移,人们开发研制了多种微位移放大机构... 1弓l言压电陶瓷驱动器具有体积小、精度高、功耗低和易于控制等优点,在微位移驱动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其驱动位移通常只有零点几微米至十几微米,限制了它的应用。为放大其驱动位移,人们开发研制了多种微位移放大机构,其中具有柔性铰链的差式微位移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铰链 受力 位移放大机构 压电陶瓷驱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进给刀架中位移放大机构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李东明 王顺 《压电与声光》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720,共4页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刀具微进给机构是满足精密加工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增加微进给刀架驱动位移,在微进给刀架中增加一种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增加压电陶瓷驱动器输出位移。该文设计了4种微位移放大机构,理论计算了静态刚度,利用ANSY... 基于压电陶瓷驱动的刀具微进给机构是满足精密加工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增加微进给刀架驱动位移,在微进给刀架中增加一种柔性铰链微位移放大机构,增加压电陶瓷驱动器输出位移。该文设计了4种微位移放大机构,理论计算了静态刚度,利用ANSYS软件对4种微位移放大机构进行了建模和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对比了不同类型的微位移放大机构的放大倍数、负载能力和应力情况等静态特性,为优化设计刀具微进给机构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刀架 压电陶瓷驱动 位移放大机构 柔性铰链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微电流集成放大器的设计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国杰 曹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43-245,共3页
介绍了用ICL7650运算放大器设计高性能微电流集成放大器的方法,阐述了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提高放大器性能的措施,给出了实际应用的实验结果。该放大器测量范围10-9~10-12A,自换量程,自动校零,测量准确,工作稳定。
关键词 ICL7650 技术性能 电流集成放大 运算放大 电流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噪声分析方法的微电流快响应放大器 被引量:2
7
作者 于涛 史永谦 +2 位作者 罗璋琳 黄彦君 张永贵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9-531,共3页
介绍了基于噪声分析方法,测量ADS次临界反应堆动态参数的微电流快响应放大器设计原理、线路及测试结果。
关键词 噪声分析 电流快响应放大 次临界反应堆 加速器 核电子学 电离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电容对微电流放大器响应性能影响分析及实验研究
8
作者 张修太 姚琏 龚克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05-1209,共5页
本文分析比较了基本放大电路、T型反馈放大电路、高频补偿T型反馈放大电路和并联补偿放大电路四种微电流放大电路的响应特性。研究了转移电阻和布线引入的分布电容对放大电路增益和响应速度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微电流放大器的稳定性、可... 本文分析比较了基本放大电路、T型反馈放大电路、高频补偿T型反馈放大电路和并联补偿放大电路四种微电流放大电路的响应特性。研究了转移电阻和布线引入的分布电容对放大电路增益和响应速度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微电流放大器的稳定性、可靠性因素以及提升放大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措施。对并联补偿放大电路脉冲响应的时间常数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为80μs。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表明,并联补偿放大电路具有增益大、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在离子迁移谱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放大 响应速度 T形反馈 高频补偿 并联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响应低漂移微电流放大器的设计与制造 被引量:4
9
作者 彭宵微 何绍群 付国恩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3-226,共4页
介绍了基于AD549高精度快响应低漂移微电流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电路设计和制造工艺、调试技术;该微电流放大器是核反应堆反应性测量的关键部件之一,其低噪声、快响应与低漂移技术是精确测量反应性重要因数之一。
关键词 AD549 电流放大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选态铯束管信号微电流放大器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京 张涤新 +2 位作者 王骥 陈江 朱宏伟 《真空与低温》 2011年第1期37-40,共4页
通过对铯束管信号特性以及噪声的分析,采用高精度运算放大器OPA128LM,设计了一种可用于铯束管信号测量的放大滤波电路,并且根据需要设计了微电流源,运用Protel电路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调试,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关键词 铯束管 RAMSEY OPA128LM 电流放大 电流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核仪表微电流放大技术研究
11
作者 贾艺歌 杨诚 +3 位作者 李昂 李丹 韩文兴 吴志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8-102,共5页
为提高核仪表系统计算中子注量率、中子变化率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传统V/F转换电路与I/F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I/F理论的核仪表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I/F转换技术应用于核仪表系统具备一定可行性,... 为提高核仪表系统计算中子注量率、中子变化率的准确性,通过分析传统V/F转换电路与I/F转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介绍了一种基于I/F理论的核仪表系统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将I/F转换技术应用于核仪表系统具备一定可行性,且测量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与传统V/F转换方式相比,I/F转换具有更好的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仪表 电流放大 V/F转换 I/F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电流放大的“感应电流方向规律探究”的教学设计 被引量:2
12
作者 伍建兵 徐平川 +1 位作者 唐秋梅 刘端 《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版)》 2017年第10期73-76,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教材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以有趣的小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利用微电流放大原理和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制作探究实验教具,直观地反映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结合自制教具,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科... 本文通过分析教材明确具体的教学任务,以有趣的小实验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利用微电流放大原理和发光二极管的单向导通性制作探究实验教具,直观地反映出感应电流的方向;结合自制教具,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科学方法突破“理解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的关系”的教学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楞次定律 教学设计 探究式教学 电流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流放大器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瑞 《国外电子元器件》 2005年第2期75-75,共1页
关键词 电流放大 技术参数 信号处理电路 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试剂分配压电叠堆泵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立国 邵超 +2 位作者 刘德利 陈涛 朱永杨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2-385,389,共5页
设计、研制了进行微量、快速、精确试剂分配的压电叠堆泵,研究了压电叠堆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对泵膜、位移放大机构的静态、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对样机进行实验研究... 设计、研制了进行微量、快速、精确试剂分配的压电叠堆泵,研究了压电叠堆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利用解析法和有限元仿真分析法对泵膜、位移放大机构的静态、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研究了关键参数对泵性能的影响。对样机进行实验研究,研究了压电叠堆泵的输出流量、压力分别同加载电压及频率的关系,并测试了压电叠堆泵和试剂泵的输出流量的重复精度和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研制的压电叠堆泵能满足微量、快速、精确的试剂分配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试剂分配 压电叠堆 位移放大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撞针原理的高粘性微喷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陈立国 孙慧 +1 位作者 孙立宁 荣伟彬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2-375,379,共5页
为了实现对高粘性微量液滴的高效率喷射,研制了一种基于撞针原理的非接触式微喷装置。采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装置,再利用菱形放大机构进行微位移放大,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菱形放大机构进行静、动态特性分析,确定喷针和喷嘴的配合形式及相关... 为了实现对高粘性微量液滴的高效率喷射,研制了一种基于撞针原理的非接触式微喷装置。采用压电陶瓷作为驱动装置,再利用菱形放大机构进行微位移放大,采用有限元软件对菱形放大机构进行静、动态特性分析,确定喷针和喷嘴的配合形式及相关尺寸,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动力学方程的求解,仿真结果显示,喷针的位移和速度均满足喷射条件,最后针对5~10Pa.s粘度的液体进行了微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微喷装置可稳定地实现胶液的喷射,输出流量随着驱动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粘性 非接触式 撞针原理 压电陶瓷 位移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量程微电流测量系统 被引量:5
16
作者 周艳明 谢中 +3 位作者 王祝盈 王太宏 陈小林 李媛 《物理实验》 2006年第11期18-20,23,共4页
宽量程微电流测量系统利用多增益前置放大器与可编程增益数据采集卡组成两级放大,通过PC机控制选择不同增益实现宽量程的测量,并对其噪声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提高信噪比的措施.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对动态范围10^11~10^-4A电流信... 宽量程微电流测量系统利用多增益前置放大器与可编程增益数据采集卡组成两级放大,通过PC机控制选择不同增益实现宽量程的测量,并对其噪声进行了仿真分析,提出了提高信噪比的措施.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对动态范围10^11~10^-4A电流信号进行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量程 电流放大 噪声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角位移放大机构的压电制动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姚俊飞 陈超 陈海鹏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13-816,共4页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压电制动器的微位移放大机构,该机构以叠层压电陶瓷为驱动元件,通过基于三角形放大原理的柔性铰链放大机构,放大叠层压电陶瓷的输出位移。分析了放大机构的运动及放大机理,建立了制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建...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压电制动器的微位移放大机构,该机构以叠层压电陶瓷为驱动元件,通过基于三角形放大原理的柔性铰链放大机构,放大叠层压电陶瓷的输出位移。分析了放大机构的运动及放大机理,建立了制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并利用ANSYS软件建立机构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在试制样机上对其输出特性进行了实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构对叠层压电陶瓷输出位移的放大倍数为3.2倍,与有限元仿真得到的放大倍数4倍相近,一阶固有频率为1 814Hz,最大输出力为44.1N(150V电压下),且该机构线性良好、分辨率高、迟滞效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制动器 位移放大机构 三角形放大 迟滞效应 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计量工程光学讲座(四)光学系统特征点面及光学“三大镜”
18
作者 李茂山 《实用测试技术》 2001年第1期37-41,共5页
本文讲述光学系统特征点、面的性质。还讲述计量工程光学中常用的“三大镜” :测微放大镜、测微读数显微镜以及瞄准望远镜、准直测微平行光管的基本组成原理。
关键词 计量工程光学 光学系统 特征面 微放大 读数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喷射点胶阀的喷射性能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2 位作者 谷峰春 刘国君 刘晓论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利用压电叠堆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和输出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式喷射点胶阀。该喷射点胶阀主要由压电叠堆、杠杆式微位移放大机构、阀杆和喷嘴组成。对胶液实现喷射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软件对喷嘴重胶液流场... 利用压电叠堆具有较好的响应特性和输出特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压电驱动式喷射点胶阀。该喷射点胶阀主要由压电叠堆、杠杆式微位移放大机构、阀杆和喷嘴组成。对胶液实现喷射的条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利用ANSYS软件对喷嘴重胶液流场进行仿真,得到了阀杆位移、胶液黏度和驱动气压对喷射点胶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仿真的正确性。当胶液的黏度为2 Pa.s时,获得的胶点最小直径为0.5 mm,胶点一致性误差在6%以内。为电子封装业提供了更加高效和准确的点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驱动 流场分析 位移放大机构 喷射点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喷射点胶阀的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焦晓阳 刘建芳 +1 位作者 丁宁宁 路崧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45-1449,共5页
为了实现压电喷射点胶,使压电喷射技术能广泛地应用到电子封装产业中,设计了一种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非接触喷射点胶阀.介绍了该点胶阀的工作原理,利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阀杆行程与胶液实现喷射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了影响点胶阀点... 为了实现压电喷射点胶,使压电喷射技术能广泛地应用到电子封装产业中,设计了一种压电/气体混合驱动式非接触喷射点胶阀.介绍了该点胶阀的工作原理,利用FLUENT动网格技术分析了阀杆行程与胶液实现喷射的关系,通过实验得到了影响点胶阀点胶质量的因素.实验选用直径为0.3 mm的钨钢喷嘴,实现了5 000 mPa·s中高粘度环氧树脂胶结剂的喷射点胶,获得胶点最小直径为0.5 mm,点胶频率可达120 Hz,胶点一致性误差在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封装 喷射点胶 位移放大 压电叠堆 流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