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灵芝
陈明阳
+1 位作者
魏延明
刘旭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15-2121,共7页
为了实现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准确可靠点火,阵列单元的点火驱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了驱动控制系统,由电源模块、驱动模块、10×10规模固体微推力器阵列模块、控制及通信模块组成,并分别对...
为了实现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准确可靠点火,阵列单元的点火驱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了驱动控制系统,由电源模块、驱动模块、10×10规模固体微推力器阵列模块、控制及通信模块组成,并分别对各个模块的设计进行了介绍。通过把各个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了整机结构,并制备了原理样机。最后对原理样机进行了电爆试验、点火试验以及冲量测试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驱动控制系统功能完备,能够对阵列单元准确点火以及多单元同时点火,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点火成功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驱动
控制
点火
冲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推力估计与分配补偿方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博
赵旭
+2 位作者
苗峻
刘旭辉
龙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8-425,共8页
针对固体微推力器阵列(SPMA)中微推力器一次性点火,推力测试中难以获得精确推力的特点,为实现推力在线估计和实时补偿,提出一种利用二次规划对微推力器阵列推力进行估计,同时结合混合整数规划算法进行推力分配的方法,对估计算法收敛性...
针对固体微推力器阵列(SPMA)中微推力器一次性点火,推力测试中难以获得精确推力的特点,为实现推力在线估计和实时补偿,提出一种利用二次规划对微推力器阵列推力进行估计,同时结合混合整数规划算法进行推力分配的方法,对估计算法收敛性以及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在不修改控制律的前提下,对推力器推力进行在线估计,并采用推力分配的方法实时补偿推力器出现的推力偏差,对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保证系统的有界稳定。将其应用到微纳卫星编队保持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微推力器阵列出现推力偏差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很好地补偿推力偏差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力
分配
微推力器阵列
推力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发展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灵芝
魏延明
刘旭辉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9,共7页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具备高精度、小冲量、高密度、可战备贮存快速组装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进行特殊任务的微/纳卫星、微/纳卫星编队飞行、快速响应卫星.简要介绍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结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调研国内外MEMS固体微推...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具备高精度、小冲量、高密度、可战备贮存快速组装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进行特殊任务的微/纳卫星、微/纳卫星编队飞行、快速响应卫星.简要介绍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结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调研国内外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发展状况.根据调研结果研究得出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相关关键技术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MS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区间算法的微小卫星微推力器阵列规模估计
被引量:
1
4
作者
闵家麒
朱宏玉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0,共9页
针对以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为执行机构的微小卫星初入轨姿态控制需求,研究固体微推力器阵列规模的估计方法.在设计了微推力器阵列单元调用规则和姿态控制律后,考虑微推力器阵列各单元冲量输出的不确定性,使用区间数表示微推力器单元的力矩...
针对以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为执行机构的微小卫星初入轨姿态控制需求,研究固体微推力器阵列规模的估计方法.在设计了微推力器阵列单元调用规则和姿态控制律后,考虑微推力器阵列各单元冲量输出的不确定性,使用区间数表示微推力器单元的力矩输出,引入区间算法对初入轨的消旋和姿态捕获两个主要过程中微推力器单元的消耗情况进行计算.利用区间数的不相关性,改善区间计算过程,减小了由区间积分导致的区间扩张.仿真分析表明,提出的固体微推力器阵列规模估计方法可以给出预定入轨条件下的阵列规模需求,且其结果不依赖于微推力器单元力矩输出的概率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执行机构设计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区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的卫星低频振动抑制与控制
被引量:
2
5
作者
魏延明
刘旭辉
樊子辰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4,共7页
为了解决挠性卫星受扰后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将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DMITA)作为控制执行器安装在卫星太阳帆板上,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介绍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主动振动控制系统(DMITAVCS)的初步应用方案,用混合...
为了解决挠性卫星受扰后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将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DMITA)作为控制执行器安装在卫星太阳帆板上,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介绍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主动振动控制系统(DMITAVCS)的初步应用方案,用混合坐标法推导装有DMITAVCS的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并给出能量最优的DMITA位置配置准则.数值仿真结果表明DMITAVCS能够快速抑制挠性卫星受扰后姿态和帆板的振动,主要得益于安装在帆板上的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DMITA)能够产生较大的姿态驱动力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振动控制
太阳帆板
一次性
微
冲量
推力器
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SiC MEMS阵列的高精度微纳卫星编队保持
被引量:
12
6
作者
范林东
杨博
+2 位作者
苗峻
龙军
刘旭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5,共9页
随着微纳卫星的发展,对它的控制保持问题亟需解决。传统的推进技术因推力精细度和推力输出相对粗糙,很难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为此,提出了用SiC MEMS微推力器阵列来解决微纳卫星的编队保持问题。由于阵列具有与传统发动机不同的特性,一般...
随着微纳卫星的发展,对它的控制保持问题亟需解决。传统的推进技术因推力精细度和推力输出相对粗糙,很难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为此,提出了用SiC MEMS微推力器阵列来解决微纳卫星的编队保持问题。由于阵列具有与传统发动机不同的特性,一般的控制算法很难用于该控制任务,文章提出了利用瞬时脉冲控制策略来实现编队保持。仿真结果表明,阵列用于微纳卫星近距离编队保持的位置精度可达3mm,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外,为节省推力器,分析了单推力器装药量与控制器参数对能耗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推力器元冲量范围为8×10^(-6)~20×10^(-6) N·s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既能满足精度,又可以节约使用推力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队保持
微
机电系统
微推力器阵列
瞬时脉冲控制
参数优化
微
纳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混合切换控制方法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博
魏鲍杰
+1 位作者
魏延明
苗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作为一种新型推力装置用于微小卫星轨道保持具有精度高、无燃料泄漏、冲量可调等优点,但是微推力器推力不连续的特点,使得控制系统设计时与以往的连续系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微推力器高精度的特性,采用基于混合系...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作为一种新型推力装置用于微小卫星轨道保持具有精度高、无燃料泄漏、冲量可调等优点,但是微推力器推力不连续的特点,使得控制系统设计时与以往的连续系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微推力器高精度的特性,采用基于混合系统的切换控制思想,建立了微推力器混合切换系统控制模型。首先,根据固体微推力器的推力特点推导了卫星离散动力学模型;其次,以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律为基础,设计了混合系统脉冲切换控制律;最后,针对小卫星轨道控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系统建立的控制模型能准确反映微推力器的特点,轨道保持精度能达到0.2m,而且推力器消耗量满足卫星长时间在轨运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
小卫星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混合切换系统
轨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
2
1
作者
杨灵芝
陈明阳
魏延明
刘旭辉
机构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出处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115-2121,共7页
文摘
为了实现MEMS(Micro 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准确可靠点火,阵列单元的点火驱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了驱动控制系统,由电源模块、驱动模块、10×10规模固体微推力器阵列模块、控制及通信模块组成,并分别对各个模块的设计进行了介绍。通过把各个模块进行一体化,设计了整机结构,并制备了原理样机。最后对原理样机进行了电爆试验、点火试验以及冲量测试试验,试验表明所设计的驱动控制系统功能完备,能够对阵列单元准确点火以及多单元同时点火,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点火成功率100%。
关键词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驱动
控制
点火
冲量
Keywords
Solid Propellant Micro-Thruster Array
Driving
Control
Ignition
Impulse
分类号
V43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推力估计与分配补偿方法
被引量:
3
2
作者
杨博
赵旭
苗峻
刘旭辉
龙军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出处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18-425,共8页
文摘
针对固体微推力器阵列(SPMA)中微推力器一次性点火,推力测试中难以获得精确推力的特点,为实现推力在线估计和实时补偿,提出一种利用二次规划对微推力器阵列推力进行估计,同时结合混合整数规划算法进行推力分配的方法,对估计算法收敛性以及控制系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方法在不修改控制律的前提下,对推力器推力进行在线估计,并采用推力分配的方法实时补偿推力器出现的推力偏差,对系统稳定性的分析证明该方法可以保证系统的有界稳定。将其应用到微纳卫星编队保持中,仿真结果表明,在微推力器阵列出现推力偏差的情况下,该方法能很好地补偿推力偏差对控制系统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
推力
分配
微推力器阵列
推力
估计
Keywords
Thrust allocation
Solid propellant micro-thrust array (SPMA)
Thrust estimation
分类号
V448.21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发展研究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灵芝
魏延明
刘旭辉
机构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出处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1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506007)
文摘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具备高精度、小冲量、高密度、可战备贮存快速组装等优点,非常适用于进行特殊任务的微/纳卫星、微/纳卫星编队飞行、快速响应卫星.简要介绍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结构原理、特点以及应用范围,调研国内外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发展状况.根据调研结果研究得出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关键技术,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相关关键技术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MEMS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Keywords
MEMS
SPMTA
分类号
V43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区间算法的微小卫星微推力器阵列规模估计
被引量:
1
4
作者
闵家麒
朱宏玉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2-30,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403031)
文摘
针对以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为执行机构的微小卫星初入轨姿态控制需求,研究固体微推力器阵列规模的估计方法.在设计了微推力器阵列单元调用规则和姿态控制律后,考虑微推力器阵列各单元冲量输出的不确定性,使用区间数表示微推力器单元的力矩输出,引入区间算法对初入轨的消旋和姿态捕获两个主要过程中微推力器单元的消耗情况进行计算.利用区间数的不相关性,改善区间计算过程,减小了由区间积分导致的区间扩张.仿真分析表明,提出的固体微推力器阵列规模估计方法可以给出预定入轨条件下的阵列规模需求,且其结果不依赖于微推力器单元力矩输出的概率特性.
关键词
姿态控制
执行机构设计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区间算法
Keywords
attitude control
actuator design
solid propellant micro-thruster array
interval algorithm
分类号
V448.2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的卫星低频振动抑制与控制
被引量:
2
5
作者
魏延明
刘旭辉
樊子辰
机构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出处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14,共7页
基金
总装预研基金资助项目(9140A20050315HT05001)
文摘
为了解决挠性卫星受扰后的主动振动控制问题,提出将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DMITA)作为控制执行器安装在卫星太阳帆板上,其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的特点.介绍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主动振动控制系统(DMITAVCS)的初步应用方案,用混合坐标法推导装有DMITAVCS的挠性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并给出能量最优的DMITA位置配置准则.数值仿真结果表明DMITAVCS能够快速抑制挠性卫星受扰后姿态和帆板的振动,主要得益于安装在帆板上的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DMITA)能够产生较大的姿态驱动力臂.
关键词
主动振动控制
太阳帆板
一次性
微
冲量
推力器
阵列
Keywords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olar panel
disposable micro impulse thruster array(DMITA)
分类号
V448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SiC MEMS阵列的高精度微纳卫星编队保持
被引量:
12
6
作者
范林东
杨博
苗峻
龙军
刘旭辉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出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5,共9页
文摘
随着微纳卫星的发展,对它的控制保持问题亟需解决。传统的推进技术因推力精细度和推力输出相对粗糙,很难满足高精度的要求,为此,提出了用SiC MEMS微推力器阵列来解决微纳卫星的编队保持问题。由于阵列具有与传统发动机不同的特性,一般的控制算法很难用于该控制任务,文章提出了利用瞬时脉冲控制策略来实现编队保持。仿真结果表明,阵列用于微纳卫星近距离编队保持的位置精度可达3mm,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此外,为节省推力器,分析了单推力器装药量与控制器参数对能耗和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单推力器元冲量范围为8×10^(-6)~20×10^(-6) N·s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效果,既能满足精度,又可以节约使用推力器。
关键词
编队保持
微
机电系统
微推力器阵列
瞬时脉冲控制
参数优化
微
纳卫星
Keywords
satellite formation keeping
MEMS
micro thruster
instantaneous pulse control
parameter optimization
micro-nano satellite
分类号
P185.18 [天文地球—天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混合切换控制方法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博
魏鲍杰
魏延明
苗峻
机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出处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0-26,共7页
文摘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作为一种新型推力装置用于微小卫星轨道保持具有精度高、无燃料泄漏、冲量可调等优点,但是微推力器推力不连续的特点,使得控制系统设计时与以往的连续系统有所不同。为了充分发挥微推力器高精度的特性,采用基于混合系统的切换控制思想,建立了微推力器混合切换系统控制模型。首先,根据固体微推力器的推力特点推导了卫星离散动力学模型;其次,以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律为基础,设计了混合系统脉冲切换控制律;最后,针对小卫星轨道控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混合系统建立的控制模型能准确反映微推力器的特点,轨道保持精度能达到0.2m,而且推力器消耗量满足卫星长时间在轨运行要求。
关键词
微
小卫星
固体
微推力器阵列
混合切换系统
轨道控制
Keywords
micro-satellite
solid propellant micro-thruster array(SPMTA)
hybrid switching system
orbit control
分类号
V448.2 [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飞行器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驱动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杨灵芝
陈明阳
魏延明
刘旭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固体微推力器阵列的推力估计与分配补偿方法
杨博
赵旭
苗峻
刘旭辉
龙军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MEMS固体微推力器阵列发展研究
杨灵芝
魏延明
刘旭辉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基于区间算法的微小卫星微推力器阵列规模估计
闵家麒
朱宏玉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基于一次性微冲量推力器阵列的卫星低频振动抑制与控制
魏延明
刘旭辉
樊子辰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SiC MEMS阵列的高精度微纳卫星编队保持
范林东
杨博
苗峻
龙军
刘旭辉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微小卫星轨道保持的混合切换控制方法
杨博
魏鲍杰
魏延明
苗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