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冷光漂白对树脂-牙釉质微拉伸强度及边缘微渗漏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魏珍 谢晓莉 +2 位作者 张彦 潘文婷 梁伟腾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5期442-445,450,共5页
目的:探讨冷光漂白对树脂-牙釉质微拉伸强度、界面微观形态及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每组6颗牙。P组:未漂白;P0组:漂白后即刻;P1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1周;P2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2周;P3组:漂白... 目的:探讨冷光漂白对树脂-牙釉质微拉伸强度、界面微观形态及V类洞边缘微渗漏的影响。方法:30颗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每组6颗牙。P组:未漂白;P0组:漂白后即刻;P1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1周;P2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2周;P3组:漂白后储存于人工唾液3周。各组Z-350树脂修复,进行微拉伸实验及扫描电镜观察。另30颗离体磨牙进行V类洞微渗漏实验,分组同上,每组6颗牙,定为S、S0、S1、S2、S3组。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P、P2、P3组微拉伸强度显著高于P0组(P<0.05),P2、P3组微拉伸强度显著高于P1组(P<0.05),其余各组均无显著差异。扫描电镜观察树脂-釉质界面,P0组存在缝隙,P1、P2、P3组界面逐渐致密。S、S2、S3组牙合壁微渗漏值显著低于S0组(P<0.05),各组龈壁微渗漏无显著差异。组内比较:除S组外,其余4组龈壁微渗漏均显著大于牙合壁(P<0.05)。结论:冷光漂白后不适合进行即刻树脂修复,树脂修复最佳时间是漂白后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光漂白 微拉伸强度 扫描电镜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合树脂桩核材料与纤维桩微拉伸强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游欢 陈吉华 +1 位作者 张凌 沈丽娟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01-203,共3页
目的:比较3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与玻璃纤维桩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方法:21个DT Light玻璃纤维桩随机分为3组(n=7),分别用3种不同的复合树脂核材料DC Core Automix(DC)、LuxaCore(LC)、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复合树脂(CS)粘固制成桩核样本,制备... 目的:比较3种复合树脂核材料与玻璃纤维桩的微拉伸粘接强度。方法:21个DT Light玻璃纤维桩随机分为3组(n=7),分别用3种不同的复合树脂核材料DC Core Automix(DC)、LuxaCore(LC)、卡瑞斯玛前后牙通用复合树脂(CS)粘固制成桩核样本,制备好的样本切割成截面为1 mm×1 mm的条状试件用于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DC与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显著高于LC和CS(P<0.05),LC和CS与纤维桩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C Core Automix与玻璃纤维桩的粘结性能优于另两种复合树脂核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桩 粘结强度 复合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度对“单瓶”牙本质粘结系统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智星 黄翠 +2 位作者 郑铁丽 王飒 邓东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用微拉伸强度检测法评价脱矿牙本质表面的不同“湿度”状态对酒精/水基和丙酮基“单瓶”牙本质 粘结系统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健康前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随机均分为8个实验组,在过湿、用滤纸吸 干、用空气干燥1s或... 目的:用微拉伸强度检测法评价脱矿牙本质表面的不同“湿度”状态对酒精/水基和丙酮基“单瓶”牙本质 粘结系统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颗健康前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随机均分为8个实验组,在过湿、用滤纸吸 干、用空气干燥1s或用空气干燥30s的脱矿牙本质上分别应用SingleBond或Prime&BondNT单瓶牙本质粘结系 统。将牙齿片切为粘结面积约0.9mm×0.9mm的长方体状样本,进行微拉伸粘结强度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 析。结果:对于同一种粘结系统,其吸干组和1s干燥组间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值无统计学差异,但均显著高于过湿 组和30s干燥组。结论:脱矿牙本质表面的湿度对酒精/水基和丙酮基“单瓶”牙本质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有极大 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瓶牙本质粘结系统 粘结强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粘结树脂在粘结失败后的不同牙本质界面进行再粘结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和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澌洁 边专 +1 位作者 牛玉梅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研究3种不同树脂在粘结失败后的不同牙本质表面粘结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及形态学的观察。方法:磨除因正畸拔除的前磨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用Single Bond 2进行粘结建立再粘结模型。在打磨机上打磨再粘结模型样本,产生含有混合层... 目的:研究3种不同树脂在粘结失败后的不同牙本质表面粘结的微拉伸粘结强度及形态学的观察。方法:磨除因正畸拔除的前磨面牙釉质暴露中层牙本质,用Single Bond 2进行粘结建立再粘结模型。在打磨机上打磨再粘结模型样本,产生含有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和去除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用3种粘结树脂分别在正常牙本质表面,含有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和去除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进行粘结。Z250树脂充填。在低速锯下切割样本进行微拉伸测试(μTBS)和扫描电镜观察粘结界面及断裂类型。结果:每种树脂在含有混合层的牙本质表面粘结的μTBS数值及所产生的混合曾的厚度显著低于在正常牙本质表面粘结的数值。而且较正常牙本质产生较多的玷污颗粒。结论:本实验表明混合层及树脂玷污层的存在降低了在牙本质表面进行再粘结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结树脂 牙本质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牙本质自酸蚀粘结系统微拉伸粘结强度的比较
5
作者 赵静 王文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3年第S2期17-18,共2页
目的用微拉伸试验比较四种自酸蚀粘结系统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方法选择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后打磨。选用四种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Clearfil S3Bond(S3)、Clearfil SE Bond(SE)、Adper TMEasy One(EO)、Xeno III(XE),用于... 目的用微拉伸试验比较四种自酸蚀粘结系统与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方法选择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牙合面釉质后打磨。选用四种自酸蚀牙本质粘结系统:Clearfil S3Bond(S3)、Clearfil SE Bond(SE)、Adper TMEasy One(EO)、Xeno III(XE),用于牙本质面上,粘结复合树脂。将试件片切为横截面积约1mm2的长方体样本,测试其微拉伸粘结强度,用SPSS 18.5对微拉伸粘结强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四种粘结剂微拉伸粘结强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实验组微拉伸粘结强度由高到低排列为:SE组>S3组>EO组&XE组。结论含有10-MDP粘结单体的粘结剂可以增加树脂与牙本质的粘结。两步法自酸蚀粘结剂与一步法粘结剂相比具有更高的牙本质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酸蚀粘结 粘结强度 牙本质 粘结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胍类抗菌材料对牙周塞治剂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
6
作者 陈晓霞 刘白玲 +3 位作者 何帅 王彦亮 朱莉 麻健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250-1253,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6种聚胍类抗菌材料不同含量的牙周塞治剂与牙釉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探讨不同抗菌材料添加量对牙周塞治剂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150颗新鲜拔除的无龋第三磨牙颊侧制备出约5mm×5mm的牙釉质平面,分别将添加不同浓度聚单... 目的:通过测定6种聚胍类抗菌材料不同含量的牙周塞治剂与牙釉质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探讨不同抗菌材料添加量对牙周塞治剂粘结性能的影响。方法:150颗新鲜拔除的无龋第三磨牙颊侧制备出约5mm×5mm的牙釉质平面,分别将添加不同浓度聚单胍(PHGC)、有机硅改性聚单胍(PHGC-Si-1、PHGC-Si-1.5)、聚双胍(PBG)、有机硅改性聚双胍(PBG-Si-3、PBG-Si-4)的牙周塞治剂调拌好后堆在第三磨牙颊侧釉质平面上,将制备好的样本切成截面为2mm×2mm的条状试件用于微拉伸强度测试。结果:在牙周塞治剂中添加PHGC、PH-GC-Si-1,含量小于0.50%,PBG含量小于0.25%,PBG-Si-3含量小于0.45%时,对塞治剂粘结力的影响很小。添加各种浓度的PHGC-Si-1.5、PBG-Si-4均对塞治剂的粘结力影响较大。结论:在牙周塞治剂中添加上述各种抗菌材料对塞治剂的粘结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随着抗菌材料中硅的含量的增加影响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釉质 牙周塞治剂 抗菌材料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玉卓 牛玉梅 樊久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9-321,共3页
目的:研究两种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的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0颗,随机分成4组。去除面釉质,暴露平的牙本质表面,分别使用卤素光固化灯和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和复合树脂,形成3mm高的树脂冠:A组... 目的:研究两种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的微拉伸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0颗,随机分成4组。去除面釉质,暴露平的牙本质表面,分别使用卤素光固化灯和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和复合树脂,形成3mm高的树脂冠:A组:卤素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卤素光固化灯固化树脂40s;B组:卤素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树脂30s;C组: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树脂30s;D组: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卤素光固化灯固化树脂40s。所有实验牙置于(37±1)℃的生理盐水中24h后,用硬组织切片机将其切成粘结面积约1.0mm×1.0mm的条形试件,用以测试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在扫描电镜下观察样本的断裂界面。结果:固化粘结剂的光源对牙本质微拉伸粘结强度的影响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微拉伸粘结强度最大值为(29.55±4.39)MPa,出现在C组。扫描电镜下观察测试样本的断裂多数为粘结界面破坏。结论:固化光源对牙本质粘结的微拉伸强度存在影响,牙本质的粘结强度主要与固化粘结剂的光源有关。本实验显示使用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树脂30s时牙本质的粘结强度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化光源 牙本质粘结 微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化光源光照角度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杜颖 牛玉梅 +2 位作者 刘会梅 朱澌洁 樊久铭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04-706,共3页
目的:通过改变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光照角度研究复合树脂固化后牙本质粘结强度。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0颗,随机分成4组。去除面釉质,暴露平的牙本质表面,酸蚀后涂布粘结剂。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复合树脂堆砌... 目的:通过改变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光照角度研究复合树脂固化后牙本质粘结强度。方法:选取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前磨牙20颗,随机分成4组。去除面釉质,暴露平的牙本质表面,酸蚀后涂布粘结剂。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固化粘结剂20s,复合树脂堆砌树脂冠,高2mm。A组: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光导棒与树脂粘结面成30°光照。B组:成45°光照。C组:成60°光照。D:成90°光照。4组均光照30s。用硬组织切片机将实验牙切成粘结面积约为1mm×1mm的柱状小条,将样本放置于微拉伸测试仪上,测试髓壁的牙本质粘结强度。结果:发光二极管光固化灯投照角度为30°时,牙本质粘结强度最大(P<0.05)。结论:固化光源投照角度对牙本质粘结强度有影响,随着角度增加微拉伸粘结强度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光照角度 牙本质粘结 微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化液对牙本质粘接系统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济芬 黄翠 +2 位作者 张帼 王飒 沈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76-379,共4页
目的:研究矿化液在牙本质粘接中的作用,同时了解经过蛋白萃取剂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混和层再矿化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人正常双尖牙40颗去除牙合面釉质后随机分4组,制得酸蚀标本分别进行常规树脂修复+硅油浸泡(A组),常规树脂修复+人工... 目的:研究矿化液在牙本质粘接中的作用,同时了解经过蛋白萃取剂处理牙本质后牙本质混和层再矿化是否受影响。方法:选择人正常双尖牙40颗去除牙合面釉质后随机分4组,制得酸蚀标本分别进行常规树脂修复+硅油浸泡(A组),常规树脂修复+人工唾液浸泡(B组),常规树脂修复+矿化液浸泡(C组)和NaC l溶液(蛋白萃取剂)+常规树脂修复+矿化液浸泡(D组)。12周后用能谱仪观察粘结界面混合层再矿化情况,同时用微拉力仪对牙本质粘结系统的粘结强度进行测试。结果:经矿化液浸泡组混合层钙磷比值显著升高(P<0.05),但0.5 mol/L NaC l溶液对混合层钙磷无影响(P>0.05),同时经矿化液浸泡组和硅油浸泡组的牙本质粘结系统微拉伸强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人工唾液浸泡组(P<0.05)。结论:矿化液对牙本质粘结系统混合层的脱矿牙本质有再矿化作用,可相对提高粘结微拉伸强度;而0.5 mol/L NaC l溶液对增加牙本质粘结混合层再矿化能力无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拉伸强度 纳米渗漏 再矿化 牙本质粘结 牙本质磷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乙醇湿粘结对龋影响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霏 关为群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19-622,共4页
目的:评估简化乙醇湿粘结技术对龋影响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人慢性龋离体第三磨牙36颗去龋备洞后保留龋影响牙本质。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自制疏水性粘结剂,Prime&Bond NT(PB),Adper Single bond plus(SB)进行粘结,... 目的:评估简化乙醇湿粘结技术对龋影响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选取人慢性龋离体第三磨牙36颗去龋备洞后保留龋影响牙本质。随机分为6组,分别使用自制疏水性粘结剂,Prime&Bond NT(PB),Adper Single bond plus(SB)进行粘结,堆砌树脂厚度约4~5mm。实验组采用简化乙醇湿粘结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水湿粘结法。制作1mm×1mm×8mm的条形微拉伸强度试件,每组选取8个。采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微拉伸强度并记录,观察断裂界面。结果:在自制疏水性粘结剂组中,实验组粘结强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简化乙醇湿粘结技术可以提高CAD界面的粘结强度,尤其是在与疏水性粘结剂联合运用时,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化乙醇湿粘结 龋影响牙本质 微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面粒度车针预备所致玷污层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费健 骆小平 +1 位作者 陈亚琴 魏文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8-41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表面粒度的金刚砂车针进行牙体预备后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金刚砂车针与碳化硅砂纸对牙本质表面进行打磨预备后,分别选用全酸蚀粘结剂Single Bond及自酸蚀粘结剂iBond与树脂粘结,用慢速切割机片切牙...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表面粒度的金刚砂车针进行牙体预备后对牙本质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采用两种金刚砂车针与碳化硅砂纸对牙本质表面进行打磨预备后,分别选用全酸蚀粘结剂Single Bond及自酸蚀粘结剂iBond与树脂粘结,用慢速切割机片切牙齿,精细金刚砂车针修成沙漏状的粘接面积约0.8mm2的样本,测试各个样本的微拉伸粘结强度。结果:全酸蚀粘结条件下,3组样本的粘结强度无显著差异,而在应用自酸蚀粘结剂时,粗粒度车针预备后的牙本质粘结强度明显低于经极细粒度车针或是碳化硅砂纸处理组(P<0.05)。结论:采用极细粒度车针进行牙体预备可以有效增强牙本质与自酸蚀粘结剂间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针 粒度 牙本质粘结剂 粘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基和酒精-水基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比较及粘接界面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邵方洋 杨晓烨 +4 位作者 姜慧茜 樊江源 周巧玲 谷锦超 郑铁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75,共4页
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 目的:比较丙酮基和酒精-水基两种不同溶剂类型的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粘接强度和粘接界面的微观形态。方法:选择24颗正畸治疗拔除的健康前磨牙,去除合面釉质层,随机分两组,每组选用一种"两步法"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以丙酮为溶剂的Prime&Bond NT(PB组)和以酒精和水为溶剂的Single Bond 2(SB2)组,粘接后进行微拉伸力检测。以扫描电镜(SEM)和激光共聚焦扫描电镜(LCSM)观察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的粘接界面。结果:粘接强度PB组(29.49±4.01)MPa,SB2组微拉伸粘接强度为,SB2组为(30.03±4.33)MPa,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牙本质粘接系统均可充分渗入脱矿牙本质表层的胶原纤维网和牙本质小管内,形成混合层和树脂突,SB组混合层薄而均匀,树脂突长。结论:不同溶剂类型的两组牙本质粘接系统微拉伸粘接强度无差异,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在湿粘接状态下可以对牙本质形成良好的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酸蚀牙本质粘接系统 粘接强度 粘接界面 扫描电镜 激光共聚焦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剂和瓷表面处理对粘接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亚萍 郭建青 傅柏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氢氟酸处理瓷表面能否增强不同瓷处理剂对瓷树脂粘接强度。方法:4块(15mm×7mm×5mm)VITA金属瓷喷砂和三枪水冲后分为4组,表面分别做以下处理:第1组:Ceraresin Bond;第2组:Porcelain Primer+FL-BONDⅡ;...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氢氟酸处理瓷表面能否增强不同瓷处理剂对瓷树脂粘接强度。方法:4块(15mm×7mm×5mm)VITA金属瓷喷砂和三枪水冲后分为4组,表面分别做以下处理:第1组:Ceraresin Bond;第2组:Porcelain Primer+FL-BONDⅡ;第3组:9.5%HF+Ceraresin Bond;第4组:9.5%HF+Porcelain Primer+FL-BONDⅡ。BeautifilⅡ复合树脂堆积4mm。蒸馏水37℃水浴24h,用低速切片机垂直于粘接界面将样本切割成约10mm×1mm×1mm的样本条,以1.0mm/min的速度用微拉伸测力仪测力,将数据经方差分析统计。用扫描电镜观察界面。结果:方差分析显示第2组的粘接强度(24.23±6.09)最强,第1组的粘接强度(14.74±2.59)最小(P<0.001)。瓷表面经9.5%HF酸蚀后,第3组(19.75±5.45)的粘接强度增加(P<0.05),第4组(22.89±5.53)的粘接强度与第2组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在显微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的不同形态学。结论:瓷处理剂Ceraresin Bond的粘接强度比Porcelain Primer弱,但前者HF酸蚀后,粘接强度增加,而后者不能。这提示HF并不能提高所有瓷处理剂的粘接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接强度 硅烷化 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P-ACP/ACFP预处理的牙本质与树脂粘结剂粘结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晓慧 刘利君 +3 位作者 刘红 宋效庆 陈天杰 刘称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42-645,共4页
目的:通过设立对比实验,研究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CPP-ACP)及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氟钙(Casein phosphoetide-amorphic calcium fluoride phosphate complexes,CPP-ACFP)对牙... 目的:通过设立对比实验,研究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钙(Casein phosphopetide-amorphic calcium phosphat,CPP-ACP)及酪蛋白磷酸肽-无定形磷酸氟钙(Casein phosphoetide-amorphic calcium fluoride phosphate complexes,CPP-ACFP)对牙本质小管的封闭效果及对树脂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方法:将36个试件随机分为自酸蚀和全酸蚀组,每组再分空白组、GC组、GC plus组3个亚组(n=6)。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CPP-ACP和CPP-ACFP预处理牙本质1d和7d后的表面形貌改变;用能谱分析,计算钙磷比值,分析羟基磷灰石晶体结构和成份;每个试件上均堆积厚约4 mm的Z350树脂,通过万能测试机进行微拉伸强度测试,分析CPP-ACP和CPP-ACFP预处理对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使用体视显微镜,观察界面的断裂模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SEM显示,经预处理的牙本质小管直径减小,经多次预处理与1次相比,牙本质小管几乎完全封闭;能谱分析表明经预处理的牙本质与空白组牙本质Ca∶P比值变化并无统计学差异,新形成的羟基磷灰石结构和成份与牙本质类似;微拉伸实验结果显示,在牙本质表面应用CPP-ACP或CPP-ACFP后,可降低全酸蚀粘结剂single bond2的粘结强度(P<0.05),而对自酸蚀粘结剂ibond的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两者对同一种粘结剂粘结强度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体视显微镜观察,各组断裂模式均以粘结面断裂为主。结论:粘结前使用CPPACP或CPP-ACFP预处理牙本质表面,可以封闭牙本质小管,多次应用效果更加显著;CPP-ACP或CPPACFP预处理后对自酸蚀粘结剂粘结强度没有影响;会降低全酸蚀粘结剂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本质敏感 粘结强度 微拉伸强度 酪蛋白磷酸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牙本质粘结耐久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颖煊 闫晶 +3 位作者 赵信义 林松杉 刘亚君 惠秀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牙本质粘结面,分别用3种(Prime&Bond NT,Adper Prompt和Contax)粘结剂进行粘结处理,复合树脂充填。纵... 目的:研究冷热循环对牙本质粘结强度和粘结界面纳米渗漏的影响。方法:选取30个无龋损人磨牙,用600目碳化硅砂纸在流水冲洗下预备牙本质粘结面,分别用3种(Prime&Bond NT,Adper Prompt和Contax)粘结剂进行粘结处理,复合树脂充填。纵向片切牙齿,制备粘结面积为1mm2的条形树脂牙本质试样。冷热循环(5000,10000次)后,将试样浸入50%氨化硝酸银溶液中染色。然后测定试样拉伸粘结强度,在扫描电镜下观测界面纳米渗漏的程度。结果:冷热循环10000次后,Prime&Bond NT和Adper Prompt粘结强度显著小于对照组,界面纳米渗漏百分比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Contax粘结强度和界面纳米渗漏百分比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2步法"自酸蚀粘结剂Contax牙本质粘结界面的耐久性优于"1步法"自酸蚀粘结剂Adper Prompt和全酸蚀粘结剂Prime&Bond 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循环 粘结强度 氨化硝酸银 扫描电镜 纳米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黄素预处理剂对树脂-牙本质粘结面的初期和抗老化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炯园 黎红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161-163,共3页
目的 探究茶黄素(TFs)预处理剂能否在粘结初期及人工唾液老化后对树脂-牙本质粘结面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用20μmol/L浓度的TFs预处理剂进行实验,2%氯己定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未做处理的离体牙组作为阴性对照组.通过测量各组即刻和老化... 目的 探究茶黄素(TFs)预处理剂能否在粘结初期及人工唾液老化后对树脂-牙本质粘结面产生保护作用.方法 用20μmol/L浓度的TFs预处理剂进行实验,2%氯己定处理组作为阳性对照组,未做处理的离体牙组作为阴性对照组.通过测量各组即刻和老化后的微拉伸强度(TBS),比较预处理剂的效果.结果 TFs预处理组的TBS在即刻微拉伸试验中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低于阳性对照组(P<0.001).在老化微拉伸试验中,预处理组的TBS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2),低于阳性对照组(P<0.001).电镜观察发现在老化处理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TFs能更好保存牙本质胶原纤维.结论 TFs预处理剂有利于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抗老化,但对初期粘结强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黄素 胶原纤维 树脂-牙本质粘结 微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粘接系统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小雪 李艳萍 +3 位作者 何丽娜 李季 戴鑫睿 牛玉梅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方法:使用纳米型复合树脂制作树脂块,并储存在(37±1)℃的蒸馏水中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打磨后,按表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A:对照组(不进行... 目的:研究不同粘接系统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对陈旧性复合树脂粘接粘接强度和微渗漏的影响。方法:使用纳米型复合树脂制作树脂块,并储存在(37±1)℃的蒸馏水中2个月,表面经金刚砂车针打磨后,按表面处理方式不同分为5组:A:对照组(不进行化学处理);B: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Clearfil SE Bond,CSE组);C:硅烷偶联剂预处理+两步法自酸蚀粘接系统(硅烷+CSE组);D:通用型粘接系统(Single Bond Universal,SBU组);E:硅烷偶联剂预处理+通用型粘接系统(硅烷+SBU组)。上述表面处理后,使用新鲜树脂分别进行充填、固化。使用低速金刚石切割机分别沿两个垂直方向纵向片切样本,每组制备10个横截面积为1.0 mm2的试件条,进行微拉伸测试,并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样本断裂模式。将粘接完成后的样本,通过亚甲基蓝染色法观察粘接界面的微渗漏。结果:实验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硅烷可以增大新旧树脂间粘接强度,且硅烷+SBU组微拉伸粘接强度最大(P<0.05)。体视显微镜下显示实验组样本断裂模式均以内聚断裂为主,对照组多为粘接界面断裂。实验组新旧树脂间微渗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4个实验组新旧树脂间微渗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表面使用粘接剂或联合硅烷偶联剂均可显著提高陈旧性树脂与新鲜树脂之间的粘接强度,并降低新旧树脂间微渗漏;硅烷偶联剂联合通用型粘接剂修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复合树脂 粘接系统 硅烷偶联剂 粘接强度 渗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lO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璐瑶 沈帅 +1 位作者 牛玉梅 潘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NaClO)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离体磨牙,去除牙齿根部及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层并堆塑4 mm厚的复合树脂块。分别沿两个垂直方向纵向片切样本,制备横截面积为1.0 mm2的试件... 目的:研究次氯酸钠(NaClO)溶液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对树脂牙本质粘结界面的影响。方法:选取50颗离体磨牙,去除牙齿根部及牙合面釉质,暴露牙本质层并堆塑4 mm厚的复合树脂块。分别沿两个垂直方向纵向片切样本,制备横截面积为1.0 mm2的试件条。选取50个试件随机分为5组:A1组(2.5%NaClO溶液浸泡1 h)、A2组(2.5%NaClO溶液浸泡2 h)、B1组(5.25%NaClO溶液浸泡1 h)、B2组(5.25%NaClO溶液浸泡2 h)、C组(对照组)。测试5组试件微拉伸粘接强度,体式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观察断裂模式及断裂界面。结果:(1)随着NaClO溶液浓度的增高,作用时间的延长,4个实验组的微拉伸强度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2)实验组中NaClO溶液的作用时间因素对树脂牙本质粘结强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NaClO溶液的浓度因素对树脂牙本质粘结强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NaClO溶液的浓度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影响树脂与牙本质间的粘接强度(P<0.05)。(3)体式显微镜及扫描电镜下显示5组样本断裂模式均以粘结界面断裂为主。结论:随着NaClO溶液浓度的增高,作用时间的延长,树脂与牙本质之间的粘结强度随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牙本质粘接 次氯酸钠 粘接强度 粘接界面 双因素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