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微扰QCD方法研究B_c→J/ψπ过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悦玲 孙俊峰 +2 位作者 张延明 马慧兰 杜文杰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1-53,共3页
采用谐振子同的势模型下J/ψ波函数,在微扰QCD框架下,计算了Bc→J/ψπ过程的分支比,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 BC介子 微扰qcd方法 分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扰QCD方法研究Bc→J/ψ形状因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悦玲 孙俊峰 鲁公儒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7-69,共3页
采用两种不同的势模型下J/ψ波函数,在微扰QCD框架下,计算了Bc→J/ψ形状因子,并对结果进行讨论.
关键词 BC介子 微扰qcd方法 形状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扰QCD方法研究Υ(nS)→B_cD过程
3
作者 杨悦玲 李海燕 +2 位作者 高洁 郭育培 黄金书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2,61,共5页
采用微扰QCD方法,考虑树图算符和企鹅图算符对Υ(nS)→BcDs,BcDd弱衰变过程中发射图和湮灭图两种拓扑振幅(其中n=1,2,3)的贡献,结果表明Υ(nS)→BcDs,BcDd的分支比分别可以达到10-10和10-11量级.这些过程有可能在未来的高能物理实验中... 采用微扰QCD方法,考虑树图算符和企鹅图算符对Υ(nS)→BcDs,BcDd弱衰变过程中发射图和湮灭图两种拓扑振幅(其中n=1,2,3)的贡献,结果表明Υ(nS)→BcDs,BcDd的分支比分别可以达到10-10和10-11量级.这些过程有可能在未来的高能物理实验中被观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qcd方法 Υ(nS)介子 弱衰变 分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介子非轻无璨弱衰变过程的微扰QCD计算
4
作者 郭立波 王霞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70-275,共6页
在微扰 QCD框架下 ,利用六夸克图方案及低能有效哈米顿 ,对于两体赝标介子末态 ,给出了诱导 B介子无璨弱衰变过程的不同费曼图的计算 .在忽略轻夸克和末态轻介子质量前提下 ,发现 :(1 )在类空企鹅图的计算中 ,BSW模型中出现的奇异性不... 在微扰 QCD框架下 ,利用六夸克图方案及低能有效哈米顿 ,对于两体赝标介子末态 ,给出了诱导 B介子无璨弱衰变过程的不同费曼图的计算 .在忽略轻夸克和末态轻介子质量前提下 ,发现 :(1 )在类空企鹅图的计算中 ,BSW模型中出现的奇异性不复存在 ;(2 )与类时拓扑图 (内、外 W发射 ,类时企鹅图 )贡献相比 ,类空拓扑图 (W交换、 W湮灭、类空企鹅和企鹅湮灭图 )的贡献强烈压低 ,因此可以忽略 ;(3 )对于 B→ππ ,πK和 KK衰变 ,微扰 QCD结果比 BSW模型预测要小 ,但位于实验上限之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qcd 有效哈密顿 弗曼图 弱衰变 B介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_c→PP衰变过程的微扰QCD计算
5
作者 王霞 郭立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粒子物理学 BC介子 重味介子 非轻弱衰变 微扰qcd方法 介子波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e^+e^-→D*^+D*^-检验一个微扰QCD预言(英文)
6
作者 郭晗 张子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4-216,共3页
计算了e+e-→D*+D*-过程的微分截面,以D*介子的电磁形状因子表示.代入微扰QCD预言的电磁形状因子比值,得到的角分布与中心系能量为10.58 GeV的实验测量不一致.
关键词 D*介子 电磁形状因子 微扰q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扰QCD方法下的B→D_s^(*)ρ(ω)衰变(英文)
7
作者 张志清 田亚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7-90,共4页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s(*)ω0和B+→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 在微扰QCD因子化方法的框架下计算了B+→Ds(*)ρ0,B+→Ds(*)ω0和B+→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通过计算发现衰变道B+→Ds(*)+ρ0,B+→D(s*)+ω0和B0→Ds(*)+ρ-的分支比在10-5量级,而B0D(s*)+ρ-衰变道的分支比最大,约为1.2×10-4.在这些衰变道中,对于末态包含两个矢量介子的衰变,径向激化的贡献是主要的,并且大于80%;而两个横向激化的贡献是被rDs(*)、rρ(ω)的幂次压低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介子衰变 微扰qcd因子化方法 分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CD真空凝聚对q-作用势的影响
8
作者 梁伟红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S1期264-267,共4页
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自1964年提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人们认为强子由夸克(q)和反夸克(?)构成(?)夸克之间(q-q)或夸克、反夸克间(q-q)通过交换胶子进行强相互作用,其有效理论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CD最主要的特点是:在短程(r≤0.1 fm)... 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自1964年提出后,取得了巨大成功,目前人们认为强子由夸克(q)和反夸克(?)构成(?)夸克之间(q-q)或夸克、反夸克间(q-q)通过交换胶子进行强相互作用,其有效理论为量子色动力学(QCD).QCD最主要的特点是:在短程(r≤0.1 fm),夸克间作用很弱,夸克处于渐近自由,这使得高能物理中QCD可按微扰论处理,称为微扰QCD(PQCD);但在长程(r≥1 fm),夸克间作用极强,带色的夸克和胶子被禁闭在强子内部,QCD成为非微扰的(?)即QCD有两个区域:弱耦合区(耦合常数α_s≤1)和强耦合区(α_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凝聚 作用势 效应 夸克禁闭 物理真空 传播子 修正 微扰qcd 禁闭势 反夸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LHC上研究B_c→KK过程
9
作者 杨悦玲 孙俊峰 王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47,共3页
采用微扰QCD方法,计算了纯树图无粲湮灭衰变Bc→KK过程中单胶子对强子矩阵元的辐射修正,结果表明该反应过程的分支比在10-7量级,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可观测信号十分微弱.
关键词 微扰qcd方法 Bc→KK 无粲湮灭衰变过程 分支比 LH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YZ类粲偶素的理论回顾(英文)
10
作者 刘翔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33-540,586,共9页
在过去的12年中,实验上发现了大量的类粲偶素.面对如此多新奇的态,理论学家们致力于去解释这些XYZ粒子内在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首先简短地回顾已发现的XYZ态,然后主要介绍我们组在XYZ类粲偶素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工作,其中主要包括:(1)将Y(39... 在过去的12年中,实验上发现了大量的类粲偶素.面对如此多新奇的态,理论学家们致力于去解释这些XYZ粒子内在的动力学机制.本文首先简短地回顾已发现的XYZ态,然后主要介绍我们组在XYZ类粲偶素理论研究中的一些工作,其中主要包括:(1)将Y(3940),Y(4140)和Y(4274)解释为强子分子态;(2)Y(4260)和Y(4360)的非共振态解释;(3)将Y(3915),Z(3930)和X(4350)这3个态解释为P波粲偶素;(4)初态单π发射机制和对Zc(3900)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粲偶素 微扰qcd 唯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介子两体弱衰变中D介子对产生的研究
11
作者 杨悦玲 高洁 +2 位作者 李海燕 卢飞翔 郭育培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49,共5页
采用微扰QCD方法,对基态矢量介子B_q~*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到末态是2个D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唯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被CKM因子压低的W玻色子外发射过程B_s^(*0)→D_s^+D_s^-,B_d^(*0)→D_s^+D_d^-,B_u^(*+)→D_s^+_u^0等,其分支比可以达... 采用微扰QCD方法,对基态矢量介子B_q~*通过弱相互作用衰变到末态是2个D介子的过程进行了唯象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未被CKM因子压低的W玻色子外发射过程B_s^(*0)→D_s^+D_s^-,B_d^(*0)→D_s^+D_d^-,B_u^(*+)→D_s^+_u^0等,其分支比可以达到10^(-9)量级.这些过程很有可能在未来被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超级B工厂SuperKEKB等实验探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介子 微扰qcd方法 分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