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扫描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边志家 徐龙海 刘青年 《石油石化节能》 1992年第6期24-24,共1页
显微扫描器测得的井眼电象图上能清晰地显示井壁上裂缝的存在,因此可以用来识别由于钻井过程引起的裂缝、天然裂缝或增大的裂缝,从而评价储集层孔隙度。本文介绍了显微扫描技术在采油工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井眼 扫描图象 采油工程 微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及其探针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项仕标 张天浩 +4 位作者 苏玉玲 项顼 吴朝晖 田臻锋 张春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对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技术 (NSOM)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作了概括介绍 ,较详细地阐述了NSOM的关键部件———探针技术的发展 ,并对NSOM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近场扫描光学显 近场扫描光学显技术 光纤探针 无孔探针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间分辨率的热测试技术——扫描热显微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晋宏师 顾毓沁 +3 位作者 陈皓明 朱德忠 韩立 谢志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6-273,共8页
简述了用扫描热显微技术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热测试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实际测试的情况,初步分析了扫描热探针和样品表面间的传热机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扫描热显技术 高空间分辨率 热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表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芳 魏志鹏 +6 位作者 刘国军 唐吉龙 房丹 方铉 高娴 赵海峰 王双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8-33,共6页
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以及高速微波器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特性对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对材料进行纳米尺度下的检测、表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和设备上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因... 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以及高速微波器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特性对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对材料进行纳米尺度下的检测、表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和设备上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因此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表征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技术的衍射分辨率极限的限制,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高探测灵敏度等特点,并且是一种非接触性探测,具有无损伤性。简要介绍了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量子阱结构中的位错及缺陷的表征,半导体器件的表面复合速率及扩散长度的纳米表征,以及半导体薄膜中的缺陷分布的检测。探讨了目前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近场光学显技术 半导体材料 超高空间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扫描微测技术在腐蚀科学中的应用——扫描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
5
作者 何杰 药青 +1 位作者 宋瑾 许越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69,共3页
自动化扫描微测技术(automated scanning micro-test technique,ASMT)是一系列利用选择性/特异性电极检测液体环境中局部电流、离子和分子状态及其活性的技术的总称,可以在不接触被测样品的情况下,不但获得进出样品的局部电流变化,还可... 自动化扫描微测技术(automated scanning micro-test technique,ASMT)是一系列利用选择性/特异性电极检测液体环境中局部电流、离子和分子状态及其活性的技术的总称,可以在不接触被测样品的情况下,不但获得进出样品的局部电流变化,还可以获得各种离子分子的浓度、运动速率及运动方向的信息而进一步表征材料的腐蚀过程,其应用范围较广。为了推广其应用,对自动化扫描微测技术中扫描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scanning ion-selective electrode technique,SIET)的原理及其在金属腐蚀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化扫描技术 扫描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 金属腐蚀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褐飞虱内部结构
6
作者 舒润国 周行 +2 位作者 曹子雄 贺康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三维建模,获得了褐飞虱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三维模型,保留了这些结构的原始形态,准确地还原了褐飞虱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排布,并利用Dragonfly软件对昆虫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空间体积的测量分析。本研究建立并完善了昆虫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建模技术,有助于更为精准地观察昆虫的内部组织结构,可用于昆虫形态和器官发育的表型观察,为昆虫发育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褐飞虱 内部结构 三维重构 表型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需脱钙骨微血管Micro-CT成像初步研究
7
作者 付鹤玲 郑媛 +2 位作者 尹媛 鲍丹 侯道荣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6期19-24,共6页
目的通过脱钙与否骨微血管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成像的对比研究,建立无需脱钙的骨微血管成像造影方法。方法配置Microfil、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造影剂,通过左心室灌注SD大鼠和ICR小鼠各20只,每种造影剂灌注大、小鼠各5只;利... 目的通过脱钙与否骨微血管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成像的对比研究,建立无需脱钙的骨微血管成像造影方法。方法配置Microfil、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造影剂,通过左心室灌注SD大鼠和ICR小鼠各20只,每种造影剂灌注大、小鼠各5只;利用场发射透射电镜检测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的颗粒直径;采用Micro-CT检测并分析Microfil工作液、不同浓度的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造影剂的CT值;通过甲苯胺蓝染色检测各种造影剂的骨微血管灌注效果;运用Micro-CT检测各种造影剂在大、小鼠股骨血管中的灌注效果,并对3种造影剂在骨血管体积百分比、血管数量和血管分离度进行定量比较。结果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颗粒的直径均<100 nm;与骨的CT值比较,Microfil工作液的CT值小于骨的CT值(P<0.05);而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工作液的CT值高于骨的CT值,且当浓度>0.2 g/mL时,氧化铅和纳米级硫酸钡工作液的CT值均高于骨的CT值(P<0.05或P<0.01);甲苯胺蓝染色结果显示,3种造影剂灌注均可注入小鼠和大鼠的骨微血管,且灌注效果良好;小鼠和大鼠股骨微血管的三维图像显示,3种造影剂均能出色地呈现股骨内微血管的形态;血管形态学参数结果显示,3种造影剂在血管体积比、血管数量和血管分离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为0.2 g/ml的纳米级硫酸钡及氧化铅造影剂适用于骨微血管造影实验,并且在该过程中无需脱钙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血管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大鼠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近场声显微镜用于光盘表面薄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徐平 蔡微 +2 位作者 余威 钱建强 姚骏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扫描近场声显微镜(SNAM),并利用该装置对CD-R光盘表面薄膜进行了检测,得到了其平整印刷面的SNAM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凹槽数据面形貌吻合。文中介绍了这种SNAM的结构、基... 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扫描近场声显微镜(SNAM),并利用该装置对CD-R光盘表面薄膜进行了检测,得到了其平整印刷面的SNAM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凹槽数据面形貌吻合。文中介绍了这种SNAM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技术 扫描探针显技术 扫描近场声显 CD—R光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分辨显微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袁秉凯 陈鹏程 +3 位作者 仉君 程志海 裘晓辉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70-1384,共15页
非接触原子力显微技术(NC-AFM)近年来发展迅速.NC-AFM对单个分子的成像和谱学实现了原子分辨和单个化学键分辨.NC-AFM自身功能的拓展及其与不同探针技术的联用将为材料、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NC-... 非接触原子力显微技术(NC-AFM)近年来发展迅速.NC-AFM对单个分子的成像和谱学实现了原子分辨和单个化学键分辨.NC-AFM自身功能的拓展及其与不同探针技术的联用将为材料、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NC-AFM和qPlus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力和短程力的精确测量,总结近年来NC-AFM在原子尺度的化学结构成像、化学识别、电子结构性质分析以及原子操纵技术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技术(KPFM)在局域接触势差(LCPD)测量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NC-AFM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技术 非接触原子力显技术 qPlus传感器 化学识别 原子操纵 电子结构 开尔文探针力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研究中的扫描探针显微学
10
作者 万立骏 王琛 白春礼 《大学化学》 CAS 2001年第1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化学研究 扫描探针显 表面化学反应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技术 表现结构 吸附物质位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界面多肽分子组装精细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晓波 王晨轩 +4 位作者 刘磊 马晓晶 牛琳 杨延莲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61,共12页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固界面上的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精细特征,界面诱导的多肽构象转变,调节分子、染料等与多肽组装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和位点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构象病 淀粉样蛋白 β-片层结构 扫描隧道显技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研究及在牟页1井水力压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百顺 黄芮 +3 位作者 冯辉 汪超 刘红亮 陈华涛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9年第1期166-168,共3页
通过微地震监测技术来判断裂缝系统对于后期优化压裂设计、校正裂缝模型及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牟页岩气区块牟页1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井口周围布设的59个浅钻稀疏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组成的观测系统采集了微地震信号,并且利... 通过微地震监测技术来判断裂缝系统对于后期优化压裂设计、校正裂缝模型及井位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牟页岩气区块牟页1井水力压裂过程中,利用在井口周围布设的59个浅钻稀疏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组成的观测系统采集了微地震信号,并且利用微破裂向量扫描数据处理技术成功地对水力压裂裂缝进行了成像。通过对压裂过程中破裂能量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的分析,获得了水力裂缝延伸的动态过程。通过对微地震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解释了水力裂缝分布的状态,水力裂缝延伸长度及延伸的方位角,明确了水力压裂改造的储层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水力压裂 三分量检波器 破裂向量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维成像技术的河床介质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蔡臣 黄涛 +1 位作者 彭道平 贺玉龙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潜流交换过程中孔隙水流、颗粒运移和小尺度河床介质非均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在利用X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生成样品内部结构3维图像的基础上,运用格子波尔兹曼法对河床介质的形成过程进行模... 为了研究潜流交换过程中孔隙水流、颗粒运移和小尺度河床介质非均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在利用X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生成样品内部结构3维图像的基础上,运用格子波尔兹曼法对河床介质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床介质的形成以及运移过程中,随着颗粒运移过程的发展,河床上部的渗透率逐渐增大,而随着细砂粒深入到介质内部,河床下部的渗透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实验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格子波尔兹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X和RDX晶体微细结构μCT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宗和厚 张伟斌 戴斌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利用微焦点CT技术研究了HMX和RDX单晶体和松装大量RDX晶体的微细结构,得到了炸药晶体的三维细微形貌、内部孔隙的定位定量、密度分布等信息,结果显示,结晶品质好的单晶体外观棱角分明,晶面光洁,内部密度均匀,但也有很多微孔隙;而结晶品... 利用微焦点CT技术研究了HMX和RDX单晶体和松装大量RDX晶体的微细结构,得到了炸药晶体的三维细微形貌、内部孔隙的定位定量、密度分布等信息,结果显示,结晶品质好的单晶体外观棱角分明,晶面光洁,内部密度均匀,但也有很多微孔隙;而结晶品质较差的单晶体的表面不光滑,棱角不明显,内部孔隙数量多,有较大体积的孔洞,而且密度分布不均匀,有局部密度较高的区域。松装大量炸药晶体平均孔隙率及孔隙数量分布统计表明,经过特定工艺处理过的高品质与其原料相比在各个缺陷大小范围内数量减少,孔隙率减小;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越小的孔洞数量越多,但对整个晶体的孔隙率影响越来越小,说明晶体内部微米级以上孔隙是影响晶体密度及其它性能的很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炸药晶体 缺陷 表征 焦点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μ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观结构起源——材料界面、表征与检测论坛侧记
15
作者 郭俊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4-735,共2页
国内电子显微学研究十分繁荣、活跃,当前新材料正朝着微细化方向发展,如纳米科技;也更加集成化,如晶界和畴结构阵列的集成;同时也要实现智能化,如传感、作功、控制的一体化。界面研究在材料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更重要作用。要充分... 国内电子显微学研究十分繁荣、活跃,当前新材料正朝着微细化方向发展,如纳米科技;也更加集成化,如晶界和畴结构阵列的集成;同时也要实现智能化,如传感、作功、控制的一体化。界面研究在材料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更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其他表征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和实现多种检测表征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另外发展高通量表征方法对新材料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界面 表征技术 观结构 材料性能 检测 扫描隧道显技术 起源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显微CT图像重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姚佳丽 李中源 +2 位作者 吴华珍 李光 罗守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7-963,共7页
为提高显微C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将重建图像进行网格细化,并使用面积权值模型实现对投影过程的精确建模.然后,选择高质量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采用K-SVD算法构建图像字典.基于该... 为提高显微C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将重建图像进行网格细化,并使用面积权值模型实现对投影过程的精确建模.然后,选择高质量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采用K-SVD算法构建图像字典.基于该图像字典,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对重建图像的稀疏表达,并以此作为稀疏项约束引入到重建算法的目标函数中.最后,使用梯度下降法求解目标函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插值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超分辨率结果在图像对比度、边缘保持方面具有优势,并且保留了更多的图像高频信息,从而有效提高了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字典学习 面积权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机织复合材料双剪连接力学行为与损伤机制
17
作者 钱坤 江昊 张典堂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15,22,共8页
为研究装配参数对2.5D机织复合材料连接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具有不同宽径比w/D与边径比e/D的2.5D机织复合材料试样,通过双搭接拉伸实验,分析了在连接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失效模式,并借助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观察试样内部损... 为研究装配参数对2.5D机织复合材料连接性能的影响,制备了具有不同宽径比w/D与边径比e/D的2.5D机织复合材料试样,通过双搭接拉伸实验,分析了在连接载荷下材料的力学行为与失效模式,并借助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观察试样内部损伤情况,阐明其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试样在w/D和e/D分别取6和3时,表现出较高的力学性能,但适当减少w/D或e/D依旧能保有相当强度,当w/D下降为4时,刚度减少3.18%,极限挤压强度减少2.77%;当e/D下降为2.5时,刚度与强度分别减少1.62%和7.19%;螺栓孔的位置参数对材料的失效模式影响显著,减小w/D使经纱承受更多载荷,失效模式向净张力失效演变;减小e/D使纬纱承受更多载荷,失效模式向撕裂失效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D机织复合材料 螺栓连接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 复合材料失效 损伤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红外成像空间分辨率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庆辉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3年第2期25-28,共4页
由于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像元尺寸和光学系统衍射效应的影响 ,红外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大大低于可见光成像系统。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提高红外成像空间分辨率的可能方法 :微扫描技术、光瞳滤波器及基于解析延拓理论的超分辨率图像重... 由于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像元尺寸和光学系统衍射效应的影响 ,红外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大大低于可见光成像系统。本文介绍了目前几种主要的提高红外成像空间分辨率的可能方法 :微扫描技术、光瞳滤波器及基于解析延拓理论的超分辨率图像重构技术 ,并对这些方法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作了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成像 空间分辨率 红外焦平面器件 微扫描技术 光瞳滤波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渣油加氢保护剂3D重构研究
19
作者 安谧 程涛 +4 位作者 宋俊男 张若霖 何京 杨晓彦 徐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114,共8页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分析对象的3D结构和组成。以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Micro-CT对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3D重构研究。通过比对Micro-CT切片... 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是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建立分析对象的3D结构和组成。以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为研究对象,创造性地引入Micro-CT对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微观结构进行了3D重构研究。通过比对Micro-CT切片数据离散图与扫描电镜元素离散图分布,对保护剂中孔隙、金属沉积物进行了识别与确认,并采用3D重构技术重建了孔隙及沉积物的三维分布模型。结果表明,利用Micro-CT可以从微米到纳米尺度构建保护剂的3D结构模型;发现工业运转后的渣油加氢保护剂内部还有大量未被使用的封闭孔,增加孔道的连通性是提高保护剂效率的关键。这种全新的渣油加氢保护剂微观结构分析方法能为渣油加氢保护剂的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加氢保护剂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P/In_xGa_(1-x)As异质结构中Zn元素的扩散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永富 唐恒敬 +7 位作者 李淘 朱耀明 汪洋 殷豪 李天信 缪国庆 李雪 龚海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51-956,共6页
采用闭管扩散方式实现了Zn元素在晶格匹配InP/In0.53Ga0.47As及晶格失配InP/In0.82Ga0.18As两种异质结构材料中的P型掺杂,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以及扫描电容显微技术(SCM)对Zn在两种材料中的扩散机制进行了研究。SIMS测试表明:Zn元素... 采用闭管扩散方式实现了Zn元素在晶格匹配InP/In0.53Ga0.47As及晶格失配InP/In0.82Ga0.18As两种异质结构材料中的P型掺杂,利用二次离子质谱(SIMS)以及扫描电容显微技术(SCM)对Zn在两种材料中的扩散机制进行了研究。SIMS测试表明:Zn元素在晶格失配材料中的扩散速度远大于在晶格匹配材料中的扩散速度,而SCM测试表明:两种材料中的实际PN结深度与SIMS测得的Zn扩散深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值,这是由于扩散进入材料中的Zn元素并没有被完全激活,而晶格失配材料中Zn的激活效率相对更低,使得晶格失配材料中Zn元素扩散深度与PN结深度的差值更大。SCM法是一种新颖快捷的半导体结深测试法,对于半导体器件工艺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离子质谱 扫描电容显技术 ZN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