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透视无损检测寄生蜂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子健 周淑香 +2 位作者 张峰 史树森 张金平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7-815,共9页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 【目的】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是一种针对小型样品的高分辨率3D成像技术,在生物学研究中展现出惊人的潜力,尤其是小型昆虫的细微结构和功能解析方面。然而,该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尚未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从不同角度展现了Micro-CT在寄生蜂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填补该领域在国内的研究空白。【方法】采用Micro-CT,针对6种不同情况下的寄生蜂样品在各种设置下进行扫描观察与分析。利用液氮瞬时冷冻正在寄生茶翅蝽Halyomorpha halys卵的茶翅蝽沟卵蜂Trissolcus japonicus成蜂,并对瞬时冷冻样品进行扫描,观察茶翅蝽沟卵蜂产卵器刺入茶翅蜂卵壳的位置。将3日龄日本平腹小蜂Anastatus japonicus雌成蜂脱水、固定后进行扫描,解析其腹部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结构。将茶翅蝽卵内发育18,37,54,80和168 h的黄足沟卵蜂Trissolcus cultratus胚胎置于-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2 min后进行扫描,监测其在寄主内的不同发育时间的形态特征。随机选取已被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寄生且在室温下发育5 d的柞蚕Antherea pernyi卵,置于-20℃冰箱中6个月后进行扫描。扫描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的黄足卵跳小蜂Ooencyrtus utetheisae,检测其中聚寄生蜂的数量及存活情况。随机选取8粒在茶翅蝽卵内发育至成虫的茶翅蝽沟卵蜂进行扫描鉴定性别。【结果】在寄主卵壳截面观察到茶翅蝽沟卵蜂穿刺茶翅蝽卵90 s时成蜂产卵器只穿过茶翅蜂卵壳最外层,尚未穿透卵壳内层。日本平腹小蜂的外生殖器位于腹部最下方,由产卵器、内瓣和外瓣构成,上瓣膜被几丁质隔膜分割;其消化系统主要包括嗉囊、前胃、中肠、马氏管、回肠、直肠、肛门,消化道呈现球状或袋状。黄足沟卵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18 h后仍处于卵期;37 h后发育为幼虫;持续到54 h仍为幼虫,此时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9.32%;在80 h时,黄足沟卵蜂发育至预蛹期,寄生蜂体积占寄主卵总体积的73.76%;经过168 h的发育,黄足沟卵蜂进入蛹期,此时其总体积占寄主总体积的百分比缩小至58.64%。黄足卵跳小蜂在茶翅蝽卵内发育7 d后处于预蛹阶段,单粒寄主卵含有5头蜂,处于存活状态。扫描被螟黄赤眼蜂寄生的柞蚕卵发现寄主卵中含有31头已发育至蛹期的螟黄赤眼蜂,且均已死亡多日。通过Micro-CT可清晰辨别茶翅蝽沟卵蜂成蜂触角为膝状,雌成蜂触角鞭节末端5节均膨大,而雄成蜂的触角鞭节无膨大特征。【结论】Micro-CT具有极高的分辨率和成像对比度,本研究从多个角度证实了该技术在寄生蜂研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研究昆虫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多维度内窥图像 卵寄生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XDMT)在多孔介质中含砷聚集物的三维成像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彭道平 黄涛 贺玉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89-1093,共5页
利用X射线微断层差异扫描技术,扫描富砷河床沉积物及人工含砷样品,对多孔介质中的含砷聚集物进行成像分析.利用Avizo 6和Blob3D等工具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含砷聚集物的三维可视化成像.结果显示,大量的含砷聚集物沉积在多孔... 利用X射线微断层差异扫描技术,扫描富砷河床沉积物及人工含砷样品,对多孔介质中的含砷聚集物进行成像分析.利用Avizo 6和Blob3D等工具对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实现了含砷聚集物的三维可视化成像.结果显示,大量的含砷聚集物沉积在多孔介质颗粒表面,且不同尺寸的聚集物呈现出明显的形态多样化特征.小颗粒聚集物趋向于球形,大颗粒聚集物则趋向于扁平状.研究表明,该技术可在不破坏样品的前提下,直接观测多孔介质因沉积作用导致其内部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断层差异扫描技术 多孔介质 三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对储层中风化壳和裂缝的识别 被引量:3
3
作者 吕炳全 张彦军 +1 位作者 王红罡 赵会民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23-127,共5页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与常规数控测井技术相比较,是测井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以扫描图像来反映井壁岩层的成分和结构,并能得到岩层和裂缝的产状等。本文用其测试辽河断陷海南—月东潜山区海南20井,测得潜山储层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 微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与常规数控测井技术相比较,是测井技术上的一次飞跃。它以扫描图像来反映井壁岩层的成分和结构,并能得到岩层和裂缝的产状等。本文用其测试辽河断陷海南—月东潜山区海南20井,测得潜山储层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顶部有一层厚30~35m的古风化壳,具有网状裂缝结构,并测得储层自上而下碳酸盐岩中各种类型的裂缝及其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扫描测井技术 古风化壳 裂缝 海南-月东潜山 石油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及其探针技术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项仕标 张天浩 +4 位作者 苏玉玲 项顼 吴朝晖 田臻锋 张春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对近场扫描光学显微技术 (NSOM)研究与应用新进展作了概括介绍 ,较详细地阐述了NSOM的关键部件———探针技术的发展 ,并对NSOM的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 近场扫描光学显 近场扫描光学显技术 光纤探针 无孔探针 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空间分辨率的热测试技术——扫描热显微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晋宏师 顾毓沁 +3 位作者 陈皓明 朱德忠 韩立 谢志刚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66-273,共8页
简述了用扫描热显微技术进行高空间分辨率热测试的技术特点和研究现状,介绍了实际测试的情况,初步分析了扫描热探针和样品表面间的传热机理,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扫描热显技术 高空间分辨率 热测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表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芳 魏志鹏 +6 位作者 刘国军 唐吉龙 房丹 方铉 高娴 赵海峰 王双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8-33,共6页
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以及高速微波器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特性对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对材料进行纳米尺度下的检测、表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和设备上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因... 半导体材料及其光电器件如激光器、探测器以及高速微波器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半导体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特性对器件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然而对材料进行纳米尺度下的检测、表征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技术和设备上都需要深入研究和发展,因此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在半导体材料表征领域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扫描近场光学显微技术突破了传统光学显微技术的衍射分辨率极限的限制,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超高探测灵敏度等特点,并且是一种非接触性探测,具有无损伤性。简要介绍了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的原理及在半导体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量子阱结构中的位错及缺陷的表征,半导体器件的表面复合速率及扩散长度的纳米表征,以及半导体薄膜中的缺陷分布的检测。探讨了目前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近场光学显技术 半导体材料 超高空间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的烤烟叶面组织粗糙度参比样研究和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昭梅 谢新乔 邓邵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24期183-188,共6页
为量化表征初烤烟叶面组织粗糙度,选用玉溪烟区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分析技术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符合粗糙度参比样原则的样品进行筛选分档和感官分析,观测初烤烟叶面的微观形貌和粗糙度参数(Sa),并应用心... 为量化表征初烤烟叶面组织粗糙度,选用玉溪烟区K326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感官分析技术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符合粗糙度参比样原则的样品进行筛选分档和感官分析,观测初烤烟叶面的微观形貌和粗糙度参数(Sa),并应用心理物理学定律验证参比样的合理性,最后探讨不同烤烟品种中部烟的叶面组织粗糙度差异。结果表明:烟叶表面存在大量的嵴状隆起区域,根据隆起程度可将粗糙度分为细腻、较细腻、稍细腻、中等、稍粗糙、较粗糙和粗糙7个档次,其粗糙度参数(X)分别为2.95、3.60、4.54、5.56、6.67、8.26、10.34μm。粗糙度感官标度值的自然对数(Y)与仪器测量值Sa的自然对数之间存在线性关系:Y=1.85 X-1.37(r^2=0.89),符合心理物理学定律。中烟100叶面组织粗糙度最大,翠碧1号叶面组织粗糙度最小且叶表面隆起有直径41.26μm、高16.83μm的中空圆柱体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叶面组织粗糙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技术 心理物理学 品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重建褐飞虱内部结构
8
作者 舒润国 周行 +2 位作者 曹子雄 贺康 李飞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6,共10页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一种重要的水稻害虫。本研究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omputer tomography technology, Micro CT)获得了褐飞虱成虫的断层扫描图,通过人工建模和深度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对褐飞虱内部组织和器官进行三维建模,获得了褐飞虱中枢神经系统、肌肉组织、消化道和生殖系统的三维模型,保留了这些结构的原始形态,准确地还原了褐飞虱体内各组织和器官的空间排布,并利用Dragonfly软件对昆虫的内部组织进行了空间体积的测量分析。本研究建立并完善了昆虫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建模技术,有助于更为精准地观察昆虫的内部组织结构,可用于昆虫形态和器官发育的表型观察,为昆虫发育和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褐飞虱 内部结构 三维重构 表型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昆虫学研究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9
作者 乔恒 沈杰 闫硕 《昆虫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97-708,共12页
昆虫作为地球上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昆虫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近十年来,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昆虫学研究。本文全面概述了国内外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昆虫学形态鉴定... 昆虫作为地球上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动物类群,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密切相关,昆虫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近十年来,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昆虫学研究。本文全面概述了国内外新方法和新技术在昆虫学形态鉴定、分子机制及害虫防治等领域的应用;从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RNA干扰、基因编辑、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识别、纳米技术、昆虫-微生物共生调控及嗅觉行为调控7个方面归纳介绍了本专辑论文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了这些技术大规模应用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学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RNA干扰 基因编辑 智能识别 纳米技术 昆虫-生物共生调控 嗅觉行为调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近场声显微镜用于光盘表面薄膜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平 蔡微 +2 位作者 余威 钱建强 姚骏恩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13-315,共3页
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扫描近场声显微镜(SNAM),并利用该装置对CD-R光盘表面薄膜进行了检测,得到了其平整印刷面的SNAM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凹槽数据面形貌吻合。文中介绍了这种SNAM的结构、基... 介绍了一种将超声检测技术与扫描探针显微技术相结合的扫描近场声显微镜(SNAM),并利用该装置对CD-R光盘表面薄膜进行了检测,得到了其平整印刷面的SNAM图像,与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凹槽数据面形貌吻合。文中介绍了这种SNAM的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和检测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测技术 扫描探针显技术 扫描近场声显 CD—R光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分辨显微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袁秉凯 陈鹏程 +3 位作者 仉君 程志海 裘晓辉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70-1384,共15页
非接触原子力显微技术(NC-AFM)近年来发展迅速.NC-AFM对单个分子的成像和谱学实现了原子分辨和单个化学键分辨.NC-AFM自身功能的拓展及其与不同探针技术的联用将为材料、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NC-... 非接触原子力显微技术(NC-AFM)近年来发展迅速.NC-AFM对单个分子的成像和谱学实现了原子分辨和单个化学键分辨.NC-AFM自身功能的拓展及其与不同探针技术的联用将为材料、物理、化学和生命科学有关的研究提供崭新的思路.本文首先介绍NC-AFM和qPlus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然后讨论原子尺度的相互作用力和短程力的精确测量,总结近年来NC-AFM在原子尺度的化学结构成像、化学识别、电子结构性质分析以及原子操纵技术中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开尔文探针力显微技术(KPFM)在局域接触势差(LCPD)测量方面的应用.最后展望了NC-AFM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探针显技术 非接触原子力显技术 qPlus传感器 化学识别 原子操纵 电子结构 开尔文探针力显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固界面多肽分子组装精细结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毛晓波 王晨轩 +4 位作者 刘磊 马晓晶 牛琳 杨延莲 王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50-861,共12页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 介绍了与蛋白构象病相关的淀粉样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研究进展.综述了在固体、溶液以及界面等不同状态下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表征方法,对于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在解析多肽分子界面组装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重点评述,主要包括在液/固界面上的多肽分子组装结构的精细特征,界面诱导的多肽构象转变,调节分子、染料等与多肽组装结构的相互作用模式和位点识别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构象病 淀粉样蛋白 β-片层结构 扫描隧道显技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加固高含盐软土的强度和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邢皓枫 徐超 +1 位作者 叶观宝 杨晓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06-1610,共5页
通过高含盐水泥土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Mg2+,Cl-,SO42-离子含量变化对高含盐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分析了不同离子含量下水泥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水泥土强度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 通过高含盐水泥土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了Mg2+,Cl-,SO42-离子含量变化对高含盐水泥土强度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分析了不同离子含量下水泥土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其与水泥土强度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水泥土强度与C—S—H及C—A—H总含量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性;高含盐软土中Mg2+,Cl-,SO42-含量变化不仅引起水泥土微观结构的差异,而且高含量对水泥土强度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这应引起工程应用中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无侧限抗压强度 电子扫描技术 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维成像技术的河床介质形成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臣 黄涛 +1 位作者 彭道平 贺玉龙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潜流交换过程中孔隙水流、颗粒运移和小尺度河床介质非均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在利用X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生成样品内部结构3维图像的基础上,运用格子波尔兹曼法对河床介质的形成过程进行模... 为了研究潜流交换过程中孔隙水流、颗粒运移和小尺度河床介质非均质性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在利用X射线微断层扫描技术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生成样品内部结构3维图像的基础上,运用格子波尔兹曼法对河床介质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床介质的形成以及运移过程中,随着颗粒运移过程的发展,河床上部的渗透率逐渐增大,而随着细砂粒深入到介质内部,河床下部的渗透率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槽实验 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 格子波尔兹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X和RDX晶体微细结构μCT表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宗和厚 张伟斌 戴斌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4-517,共4页
利用微焦点CT技术研究了HMX和RDX单晶体和松装大量RDX晶体的微细结构,得到了炸药晶体的三维细微形貌、内部孔隙的定位定量、密度分布等信息,结果显示,结晶品质好的单晶体外观棱角分明,晶面光洁,内部密度均匀,但也有很多微孔隙;而结晶品... 利用微焦点CT技术研究了HMX和RDX单晶体和松装大量RDX晶体的微细结构,得到了炸药晶体的三维细微形貌、内部孔隙的定位定量、密度分布等信息,结果显示,结晶品质好的单晶体外观棱角分明,晶面光洁,内部密度均匀,但也有很多微孔隙;而结晶品质较差的单晶体的表面不光滑,棱角不明显,内部孔隙数量多,有较大体积的孔洞,而且密度分布不均匀,有局部密度较高的区域。松装大量炸药晶体平均孔隙率及孔隙数量分布统计表明,经过特定工艺处理过的高品质与其原料相比在各个缺陷大小范围内数量减少,孔隙率减小;在一定程度范围内,越小的孔洞数量越多,但对整个晶体的孔隙率影响越来越小,说明晶体内部微米级以上孔隙是影响晶体密度及其它性能的很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炸药晶体 缺陷 表征 焦点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μ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材料性能的超微观结构起源——材料界面、表征与检测论坛侧记
16
作者 郭俊杰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34-735,共2页
国内电子显微学研究十分繁荣、活跃,当前新材料正朝着微细化方向发展,如纳米科技;也更加集成化,如晶界和畴结构阵列的集成;同时也要实现智能化,如传感、作功、控制的一体化。界面研究在材料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更重要作用。要充分... 国内电子显微学研究十分繁荣、活跃,当前新材料正朝着微细化方向发展,如纳米科技;也更加集成化,如晶界和畴结构阵列的集成;同时也要实现智能化,如传感、作功、控制的一体化。界面研究在材料科学技术进步中起到更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其他表征技术,如扫描隧道显微技术(STM)和实现多种检测表征技术相结合的重要性,另外发展高通量表征方法对新材料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界面 表征技术 观结构 材料性能 检测 扫描隧道显技术 起源 论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维材料的太赫兹极化激元光子学研究进展(特邀)
17
作者 王庆 杨晓宇 +1 位作者 李鹏伟 陈舒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92,I0001,共22页
太赫兹技术已在材料检测、生物医学、通讯、天文等诸多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优势,但它在高性能太赫兹光电器件(包括太赫兹室温探测器、传感器、调制器等)方面仍面临瓶颈。太赫兹光与电子、声子耦合形成的极化激元具有深亚波长束缚、高光... 太赫兹技术已在材料检测、生物医学、通讯、天文等诸多领域展现出重要应用优势,但它在高性能太赫兹光电器件(包括太赫兹室温探测器、传感器、调制器等)方面仍面临瓶颈。太赫兹光与电子、声子耦合形成的极化激元具有深亚波长束缚、高光场限域、高局域场增强和强吸收等特点,有望解决太赫兹光电器件瓶颈。特别是,当极化激元与低维材料(如:石墨烯、Ag_(2)Te)相结合,因低维材料具有纳米级厚度、可调控的载流子浓度以及丰富的晶格结构等特点,能够进一步放大极化激元特性,为解决太赫兹科学与技术领域难题提供更多的机遇。文中从传统金属和新型低维材料中的等离极化激元和声子极化激元出发,简要介绍了极化激元的概念和特性,进一步结合探测太赫兹极化激元的主流技术,总结了基于低维材料的太赫兹极化激元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该研究领域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科学与技术 极化激元 低维材料 扫描近场光学显技术 太赫兹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子技术与器件 红外技术与器件
18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07年第4期73-77,共5页
关键词 红外技术 TN 红外焦平面阵列 热像仪 红外变焦镜头 双视场 红外辐射 红外线辐射 非均匀性校正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红外热像技术 微扫描技术 器件 光电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显微CT图像重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佳丽 李中源 +2 位作者 吴华珍 李光 罗守华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57-963,共7页
为提高显微C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将重建图像进行网格细化,并使用面积权值模型实现对投影过程的精确建模.然后,选择高质量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采用K-SVD算法构建图像字典.基于该... 为提高显微CT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的超分辨率图像重建算法.首先,将重建图像进行网格细化,并使用面积权值模型实现对投影过程的精确建模.然后,选择高质量的图像作为训练样本,采用K-SVD算法构建图像字典.基于该图像字典,利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对重建图像的稀疏表达,并以此作为稀疏项约束引入到重建算法的目标函数中.最后,使用梯度下降法求解目标函数.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基于插值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超分辨率结果在图像对比度、边缘保持方面具有优势,并且保留了更多的图像高频信息,从而有效提高了重建图像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字典学习 面积权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对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钴铬烤瓷冠精确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莹 杨柳 +3 位作者 谢宇 张艳 魏溦 李江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的扫描对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钴铬烤瓷冠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利用CAD/CAM技术制作15个钴铬烤瓷冠试件,根据不同的扫描对象:预备离体牙、硅橡胶印模和石膏模型,均分为实验B组(B1、B2和B3组),另外使... 目的比较不同的扫描对象对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钴铬烤瓷冠精确性的影响。方法利用CAD/CAM技术制作15个钴铬烤瓷冠试件,根据不同的扫描对象:预备离体牙、硅橡胶印模和石膏模型,均分为实验B组(B1、B2和B3组),另外使用传统失蜡法铸造5个试件作为对照(A组),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比较边缘(AMD点和MG点)及内部适合性(CA点、AW点、AOT点、OA点)的差异,对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在边缘适合性上,B组AMD点的数值均明显小于A组(P<0.05),两组在MG点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内部适合性上,B组除OA点外的其他位点的测量数值均小于A组,其中AOT、AW、OA点B1、2组与A组的测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3组与A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A组CA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橡胶印模的精确性明显优于预备后的离体牙及石膏模型,CAD/CAM相比传统失蜡铸造技术来说,试件具有更佳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硅橡胶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边缘及内部适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