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旋流对氢气微混扩散燃烧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史挺 刘怡 +3 位作者 贾世琦 葛冰 段冬霞 臧树升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01-1407,共7页
在当量比0.3~0.5的条件下,针对旋流数为0.62与无旋流2种微混扩散燃烧器开展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旋流作用对微混扩散燃烧流场、火焰结构、NO_(x)排放以及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运用OH*化学发光法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捕获了火焰与流... 在当量比0.3~0.5的条件下,针对旋流数为0.62与无旋流2种微混扩散燃烧器开展了试验研究,考察了旋流作用对微混扩散燃烧流场、火焰结构、NO_(x)排放以及燃烧不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运用OH*化学发光法与粒子图像测速(PIV)技术捕获了火焰与流动结构。结果表明:加入旋流能够通过改变流场结构,使火焰高度降低44%,进而缩短停留时间,最终实现NO_(x)排放体积分数减少63.4%;无旋流微混扩散火焰脉动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高当量比下火焰径向膨胀区的生成,而旋流的加入可以抑制径向膨胀区的生成,从而在宽负荷范围内实现抑制燃烧振荡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燃烧 旋流 火焰结构 燃烧振荡 NO_(x)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扩散通道中的流动电位势和电黏性效应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龚磊 吴健康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6期312-318,共7页
采用电解质溶液离子输运的Nernst-Planck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电场的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扩散管的双电层、电解质流动电位势和电黏性效应。采用有限体积法分析了微扩散管流动电位势、流动电阻力、流量损失和流动速度形... 采用电解质溶液离子输运的Nernst-Planck方程、液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和电场的Poisson方程研究了微扩散管的双电层、电解质流动电位势和电黏性效应。采用有限体积法分析了微扩散管流动电位势、流动电阻力、流量损失和流动速度形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均匀截面微通道不同的是,流动电位势在微扩散管内呈非线性增长,流动电阻力沿微通道截面扩张方向下降。在微扩散管的横截面上也会产生流动电位势和电阻力。在微收缩管流动的电黏性效应和流量损失率比微扩散管流动略大。论文数值解给出流动电位势从瞬态到稳态发展过程的时间尺度特征,并分析了微通道扩散角对电黏性效应产生的微通道流量损失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扩散管 双电层 流动电位势 电黏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扩散法测定铵态氮、硝态氮的^(15)N稳定同位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3
作者 温腾 曹亚澄 +1 位作者 张珮仪 张金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4-640,共7页
微扩散法是测定氮转化过程中铵态氮、硝态氮的^(15)N稳定同位素的重要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Conway提出微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后,随着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扩散法与质谱仪测定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生态和农业领域中土壤、水体等... 微扩散法是测定氮转化过程中铵态氮、硝态氮的^(15)N稳定同位素的重要方法。自20世纪50年代Conway提出微扩散法的基本原理后,随着分析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扩散法与质谱仪测定技术相结合,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生态和农业领域中土壤、水体等样品的测定。虽然微扩散法与传统蒸馏法相比优点明显,但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精密性仍受氮回收量、同位素分馏、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杂质氮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如何优化扩散体系,提高测定的准确度是当前微扩散法应用的关注重点。本文综述了影响微扩散法的多种因素,并总结了优化微扩散体系的方法,以期推动微扩散法在我国氮素转化研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 铵态氮 硝态氮 15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扩散层孔隙结构与渗透率的孔隙尺度模拟 被引量:4
4
作者 何玉松 白敏丽 郝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53-1064,共12页
运用基于球体的模拟退火方法和动态颗粒堆积模型数值重建了微扩散层(MPL),其中前者更能准确地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特性.利用具有多反射固体边界的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了重建的微扩散层内的单相流动.系统地分析了碳相体积分数... 运用基于球体的模拟退火方法和动态颗粒堆积模型数值重建了微扩散层(MPL),其中前者更能准确地反映多孔介质的孔隙特性.利用具有多反射固体边界的多弛豫时间格子玻尔兹曼方法模拟了重建的微扩散层内的单相流动.系统地分析了碳相体积分数、聚四氟乙烯(PTFE)载量、孔隙率和PTFE分布方式对微扩散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扩散层渗透率随碳相体积分数和PTFE载量的增加而减小,且PTFE的分布方式影响微扩散层的孔隙结构和渗透率.KC关联式低估了MPL的渗透率,通过拟合计算数据提出了预测MPL渗透系数的关联式,预测结果与孔隙尺度模拟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玻尔兹曼方法 扩散 孔隙尺度模拟 孔隙结构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式扩散焊矩形微通道换热器中S-CO_(2)流动与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洪 任燕 +3 位作者 章立新 高明 刘婧楠 杨其国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74-1182,共9页
基于加工工艺便捷高效的板式扩散焊矩形微通道换热器,建立了以冷热直通道换热单元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不同边界条件和通道结构下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冷热直通道内... 基于加工工艺便捷高效的板式扩散焊矩形微通道换热器,建立了以冷热直通道换热单元为研究对象的数学物理模型,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在不同边界条件和通道结构下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Re)的增大,冷热直通道内的湍流增强,传热性能得到提升,流动摩擦阻力系数减小;与无格栅时矩形通道相比,格栅水平设置在矩形通道两侧时的扰流效果和传热性能最优,综合传热增强因子(PEC)相对最高,但与半圆形直通道相比其PEC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扩散焊矩形通道 换热器 S-CO_(2) 传热特性 摩擦阻力 综合传热增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异相界面结构及沉淀机制的微扩散相场法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代宁波 赵宇宏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80,共9页
基于单晶格点原子占位几率描述相变过程的微扩散相场模型,从原子尺度上研究了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的异相界面结构与相变过程中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结果表明: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沉淀初期有L_(12)和少量的DO_(22)、L_(... 基于单晶格点原子占位几率描述相变过程的微扩散相场模型,从原子尺度上研究了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的异相界面结构与相变过程中合金微观组织演化。结果表明: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沉淀初期有L_(12)和少量的DO_(22)、L_(10)有序相的析出,随着时效过程进行,形成L_(12)与DO_(22)相并存的状态;在时效过程中出现了4种异相界面结构;相变初期,以A类界面结构为主,随着有序相的生长与分解,A类界面结构数量减少而D类结构数量增多;沉淀过程中有序畴界为L_(12)相生长提供Al原子,最终合金平衡体系形成;沉淀过程中γ′相的沉淀机制是等成分有序化和失稳分解机制,θ相的沉淀机制为失稳分解机制;除此之外,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孕育期随温度升高而时效时间变久;Ni-Al第一近邻原子间相互作用势随长程序参数增加而升高且与温度成正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_(59)Al_(22)V_(19)中熵合金 异相界面结构 扩散相场法 有序相沉淀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金沉淀过程的微观相场法计算机模拟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永胜 陈铮 +2 位作者 王永欣 卢艳丽 赵宇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共3页
讨论了连续体相场动力学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在描述合金相变方面各自的特点。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建立的微扩散方程,以原子占位几率和序参数描述合金沉淀过程的原子簇聚和有序化。该模型将三维问题进行二维投影,在倒易空间求解,直... 讨论了连续体相场动力学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在描述合金相变方面各自的特点。基于微观相场动力学理论建立的微扩散方程,以原子占位几率和序参数描述合金沉淀过程的原子簇聚和有序化。该模型将三维问题进行二维投影,在倒易空间求解,直观给出原子演化图像,并可描述形核、长大、和粗化在内的全过程。微扩散模型已成功用于二元及三元合金沉淀机制及微观组织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沉淀 计算机模拟 观相场法 动力学 相变 扩散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链蒙托土和稀土-Y分子筛吸附和扩散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常可怡 柏子龙 +2 位作者 陈绍洲 冯冰 刘馥英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1985年第3期35-46,共12页
对交链蒙托士(CLM)和稀土-Y(RE-Y)分子筛在较高温度(150~250℃)范围内,用流动法测定了几种烃类的气相吸附容量和吸附热,并用色谱技术-矩量分析计算方法求得这些烃类在两种材料上的晶外、晶内扩散系数。在常温下用静态液相吸附法测定了... 对交链蒙托士(CLM)和稀土-Y(RE-Y)分子筛在较高温度(150~250℃)范围内,用流动法测定了几种烃类的气相吸附容量和吸附热,并用色谱技术-矩量分析计算方法求得这些烃类在两种材料上的晶外、晶内扩散系数。在常温下用静态液相吸附法测定了几种芳烃的吸附容量和它们在正庚烷中的逆相有效扩散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对各种烃类分子,RE-Y 的饱和吸附容量和吸附热均较CLM 为高,而CLM 的晶内扩散系数却较RE-Y 高一至二个数量级,气相吸附法和液相吸附法所得数据的规律是一致的,与我们对于“层柱”结构的CLM 类材料具有较大孔道的设想也是一致的。由于扩散上的有利因素,因而可预期CLM 对反应物是大分子或产物是大分子的过程用作催化剂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扩散系数 吸附热 芳烃 热化学 吸附质 液相吸附法 气相吸附 稀土 饱和吸附 扩散 吸附平衡常数 分子筛吸附 吸附柱 交链 大分子 扩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合金沉淀过程动力学计算模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赵宇宏 陈铮 王永欣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2-25,共4页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三元合金沉淀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微观扩散方程建立 ,在倒易空间中求解问题。无须预先设定新相结构和沉淀类型 ,可基于原子层面模拟有序化 ,成分簇聚等过程 ;可同时获得多相结构各自的演化信息 ;既可描述形核长大机... 介绍了一种先进的三元合金沉淀动力学模型 ,该模型基于微观扩散方程建立 ,在倒易空间中求解问题。无须预先设定新相结构和沉淀类型 ,可基于原子层面模拟有序化 ,成分簇聚等过程 ;可同时获得多相结构各自的演化信息 ;既可描述形核长大机制 ,又可描述失稳分解机制 ;自动将粗化作为伴随过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合金 沉淀机制 动力学模型 计算机研究 扩散方程 倒易空间 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效组织演化的计算机模拟理论与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晓玲 陈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8-19,56,共3页
总结了时效组织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基于Cahn-Hillard的非经典转变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动力学模型,不同于以往的连续介质模型,为离散格点形式,可适用于时效过程的所有阶段,包括形核、长大、粗化等,模型还可描述原子有序化和相分离,并考虑到... 总结了时效组织的计算机模拟研究,基于Cahn-Hillard的非经典转变理论,提出一种新的动力学模型,不同于以往的连续介质模型,为离散格点形式,可适用于时效过程的所有阶段,包括形核、长大、粗化等,模型还可描述原子有序化和相分离,并考虑到弹性能对形貌演化和粗化过程的影响,且体积分数的影响、沉淀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也在方程中自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效 计算机模拟 离散格点模型 扩散方程 合金 组织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