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悬浮聚合法合成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胜林 朱以华 +2 位作者 吴秋芳 王强斌 古宏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67,共4页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简称磁球 )。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 ,经过高速剪切乳化 ,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 ,然后进行聚合 ,可合成 0 .4μm~ 6μm,主要分布在 0 .7μm~ 2 .0 μ... 采用微悬浮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磁性微球 (简称磁球 )。在苯乙烯磁流体中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 ,然后将此磁流体分散在水中 ,经过高速剪切乳化 ,形成较稳定的微悬浮液 ,然后进行聚合 ,可合成 0 .4μm~ 6μm,主要分布在 0 .7μm~ 2 .0 μm的磁性微球。利用激光粒度分布仪、透射电镜( TEM)以及热重仪 ( TG)研究了引发剂用量、初始单体用量、聚合温度、磁粉用量、二乙烯苯 ( DVB)用量等因素对磁球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磁性 微悬浮聚合 磁流体 引发剂 交联剂 剪切乳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酸性药物吲哚美辛分子印迹微球及其色谱表征 被引量:39
2
作者 赖家平 卢春阳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75-1179,共5页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α)和印迹因子 (β)的影响 .通过 MIMs柱对吲哚美辛和 4 -氨基吡啶(4 -AP)的保留行为的比较 ,证明以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得的 MIMs对吲哚美辛的识别作用 ,主要靠吡啶环上氮原子与吲哚美辛羧基之间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以及吡啶环与模板分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 制备 酸性药物 吲哚美辛 分子印迹 色谱表征 分子印迹聚合 消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微胶囊相变材料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军红 张鹏中 +4 位作者 李淑慧 幕波 包雪梅 杨保平 崔锦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1-976,983,共7页
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壁材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羟丙基纤维素(HPC)和碳酸钙(Ca CO3)为复合分散剂,用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PS)包覆硬脂酸丁酯微胶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热量仪(D... 以苯乙烯(St)和二乙烯基苯(DVB)为壁材聚合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羟丙基纤维素(HPC)和碳酸钙(Ca CO3)为复合分散剂,用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交联聚苯乙烯(PS)包覆硬脂酸丁酯微胶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热量仪(DSC)、粒度分析仪和热重分析仪(TG)表征了微胶囊的形貌和性能,考察了聚合方法、交联剂和分散剂对微胶囊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微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呈粒径分布均匀、规整的球形结构,与常规悬浮聚合法制备的微胶囊相比,相变潜热提高了41.6%,包覆率提高15.1%;随着DVB用量的增加,壁材的交联度增大,微胶囊密封性和热稳定性提高;采用复合分散剂且m(HPC)∶m(CaCO_3)=2.2∶1时,微胶囊相变潜热提高了2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微悬浮聚合 胶囊 包覆 相变材料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制备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 被引量:10
4
作者 戚栋明 赵晓丽 +1 位作者 陈智杰 吴明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44-751,共8页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 以苯乙烯St为代表性单体,以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以十六烷HD为助稳定剂,以亚硝酸钠NaNO2为水相阻聚剂,通过基于超声均质化的微悬浮聚合制得了一系列亚微米级聚苯乙烯胶粒。对亚微米级单体液滴的均质化产生及后续聚合过程中分散相尺寸的变化进行了考察。发现超声均质化和高分子分散剂的结合有利于制备粒径小、分布窄的稳定微悬浮液滴,而吸附于液滴表面的高分子分散剂、油相内的助稳定剂及水相中的阻聚剂的协同作用能使聚合过程较好地保持分散相原有的粒径大小及分布。因而通过改变超声均质强度,可较容易地在0.5~3.5μm范围内自由调节胶粒的平均粒径。相对于常规的剪切均质微悬浮聚合,超声均质微悬浮聚合可更好地填补(细)乳液聚合与悬浮聚合在粒径分布范围上的间隙,有望高效、高容量地微胶囊化包裹亚微米级目标内容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超声均质化 聚乙烯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靳艳巧 李曦 张超灿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7-89,94,共4页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 将油酸表面改性后的F e3O4纳米颗粒均匀分散在苯乙烯中,并采用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了用于生物功能材料的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得到较好的球状产物,粒径范围在15μm^25μm,该磁性微球具有较好的磁性能和超顺磁性。微球的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和磁性能分别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磁强计等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微悬浮聚合 聚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微悬浮聚合法制备聚合物微球 被引量:5
6
作者 张玉格 王补森 +2 位作者 陈洪彬 宁君 何炳林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1期1485-1487,共3页
<正> 微悬浮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之一,它是先将单体相分散为一定粒度的微液滴,再在低速搅拌(75~100r/min)下进行聚合反应~[1,2],对聚合设备无特殊要求,且避免了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球时连续数小时的高速搅拌~[3],只要有合... <正> 微悬浮聚合法是制备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之一,它是先将单体相分散为一定粒度的微液滴,再在低速搅拌(75~100r/min)下进行聚合反应~[1,2],对聚合设备无特殊要求,且避免了悬浮聚合法制备微球时连续数小时的高速搅拌~[3],只要有合适的均化器即可大批量制备1~50μm的聚合物微球,且可适当控制粒度.但由于一般单体在分散介质中均有一定的溶解性,且液滴粒径越小单体溶解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正十六烷 高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纳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微粒 被引量:6
7
作者 朱玲 王正辉 龙小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3,共3页
利用微悬浮聚合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聚合,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分散速率对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聚合的相关要素与聚合物PMMA微粒大小、分子量和体系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MMA微悬浮聚合的动力学影响符合自... 利用微悬浮聚合法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聚合,研究了单体、引发剂用量和分散速率对动力学的影响,以及聚合的相关要素与聚合物PMMA微粒大小、分子量和体系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体和引发剂用量对MMA微悬浮聚合的动力学影响符合自由基聚合规律,剪切分散速率增加会提高单体的转化速率及最终转化率。利用此聚合方法,可以得到纳米级PMMA微粒,体系黏度均低于5mPa.s,获得的聚合物具有较高的黏均分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甲酯 微悬浮聚合 动力学 纳米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微悬浮聚合法制备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乳胶
8
作者 缪晖 林绍梁 林嘉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1-45,共5页
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微悬浮聚合中加入3.0%种子乳液,在不需要激烈机械分散的情况下,合成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VVA)乳胶。用这种混合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的PVVA糊树脂性能优异,制备的乳胶具有双峰粒度分布,增塑糊的B氏黏度低,体现... 在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微悬浮聚合中加入3.0%种子乳液,在不需要激烈机械分散的情况下,合成了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VVA)乳胶。用这种混合微悬浮聚合方法合成的PVVA糊树脂性能优异,制备的乳胶具有双峰粒度分布,增塑糊的B氏黏度低,体现出独特工艺技术特点。实验结果表明,皂化体系中助乳化剂品种,与主乳化剂的比例,以及主乳化剂的用量是影响乳胶粒径的主要因素。乳化剂配比决定皂化液粒径,PVVA乳胶粒径随皂化液粒径增大而增大,随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混合微悬浮聚合 B氏糊黏度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纳米破乳剂 被引量:5
9
作者 黄志明 罗霄 +2 位作者 江夏 罗跃 米远祝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34,39,共9页
以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AA-BA-M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 以丙烯酸(AA)、丙烯酸甲酯(MA)和丙烯酸正丁酯(BA)为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丙烯酸-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AA-BA-MA))。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聚合物的粒径及其分布,测试了不同温度下聚合物在甲苯中的表面张力,探讨了丙烯酸丁酯含量对破乳性能影响,并综合考察了聚合物在原油乳液中的破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AA-BA-MA)的平均粒径为83.81 nm,在甲苯溶液中能有效降低表面张力;随着丙烯酸丁酯含量增加,对原油乳液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当单体质量比m(AA)∶m(MA)∶m(BA)=3∶1∶6、破乳温度70℃和破乳剂浓度为100 mg/L以上时,破乳效率可达到85.91%以上,能快速高效地实现油水分离,且水相清亮,油水界面整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共聚物 微悬浮聚合 原油乳液 破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法制备有机颜料微胶囊中的粒径调控 被引量:15
10
作者 戚栋明 陈智杰 +3 位作者 赵晓丽 徐杰 申兴丛 杨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8-1123,共6页
为调控有机颜料微胶囊的粒径及其分布,在分析微悬浮聚合过程粒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微悬浮聚合工艺(均质化剪切速率、搅拌速率)和配方(有机颜料、分散剂含量)对颜料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发现当搅拌速率为250r.min-1时,单体液滴的融... 为调控有机颜料微胶囊的粒径及其分布,在分析微悬浮聚合过程粒径变化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微悬浮聚合工艺(均质化剪切速率、搅拌速率)和配方(有机颜料、分散剂含量)对颜料微胶囊粒径的影响。发现当搅拌速率为250r.min-1时,单体液滴的融合和乳胶粒的粘并现象均较少,聚合体系可较稳定地保持均质化单体液滴的尺寸。分散剂磷酸三钙TCP用量对体系稳定性影响明显,但其粒径调控能力有限。均质化强度对微胶囊粒径影响明显,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而颜料含量对微胶囊粒径的影响较少。因而通过聚合工艺和配方的综合调节,可制得一系列颜料含量高、粒径分布窄、粒径可调范围较大的'石榴状'有机颜料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胶囊 微悬浮聚合 粒径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法CaCO_3表面接枝PMMA及其在PVC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丁凤祥 袁金凤 +1 位作者 潘明旺 张留成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196,共5页
在水介质中,超声作用下用油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修饰,再以微悬浮原位聚合法用PMM A进行接枝包覆,成功制备了PMM A/C aCO3复合粒子。借助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 在水介质中,超声作用下用油酸对纳米碳酸钙进行表面修饰,再以微悬浮原位聚合法用PMM A进行接枝包覆,成功制备了PMM A/C aCO3复合粒子。借助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失重(TG)等分析手段对复合粒子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油酸可通过羧酸盐的形式吸附于碳酸钙粒子表面,一定量PMM A通过油酸分子的不饱和双键接枝于碳酸钙粒子表面。将所得PMM A/C aCO3复合粒子与PVC共混制得PVC/PMM A/C aCO3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的TEM照片表明,C aCO3粒子非常均匀地分散在PVC基体中,两相界面模糊。随着PMM A/C aCO3纳米复合粒子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当复合粒子用量高于12%时,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可提高3倍,而拉伸强度下降很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悬浮聚合 接枝 表面改性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悬浮氯醋共聚树脂的合成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2
作者 刘景民 王洛礼 +2 位作者 万启春 陈建生 刘建芬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5年第2期25-28,共4页
用微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不同醋酸乙烯酯含量的氯醋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聚物的颗粒形态。结果表明,醋酸乙烯酯共聚单体的引入对共聚合反应速率及粒径大小和分布影响不大,由... 用微悬浮聚合法合成了不同醋酸乙烯酯含量的氯醋共聚物,研究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聚合反应速率及粒径大小和分布的影响;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共聚物的颗粒形态。结果表明,醋酸乙烯酯共聚单体的引入对共聚合反应速率及粒径大小和分布影响不大,由此推出微悬浮氯醋共聚反应与氯乙烯均聚反应具有类似的成核过程,即单体微珠成核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聚合 氯乙烯 醋酸乙烯酯 共聚树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苯乙烯分散共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艳君 刘金梅 +3 位作者 袁才登 王中生 刘江峰 曹同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5,共4页
采用梳型结构分散剂 ,对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 - 2 -羟丙酯 (HPMA)的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应在不同结构分散剂存在下表现的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提出了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并通过 HPMA与共聚单体苯乙烯 (St)的分散共聚合动力学规... 采用梳型结构分散剂 ,对亲水性单体甲基丙烯酸 - 2 -羟丙酯 (HPMA)的分散聚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反应在不同结构分散剂存在下表现的不同的动力学特征 ,提出了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并通过 HPMA与共聚单体苯乙烯 (St)的分散共聚合动力学规律的研究 ,证实了这种成核机理的存在。认为亲水性单体HPMA的分散聚合存在两种机理 :均相成核机理和反相微悬浮机理。当采用 F- 1分散剂时倾向于遵循反相微悬浮成核机理。而且共聚单体苯乙烯 ,反应比例越小越倾向于反相微悬浮机理。当采用 F- 2分散剂时反应倾向于均相成核机理 ,而且苯乙烯单体共聚的引入 ,使聚合速率变快 ,有利于提高体系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聚合 甲基丙烯酸-2-羟丙酯 反相微悬浮聚合 均相成核 分散共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玲 李曦 张超灿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0-53,共4页
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为磁性载体,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对聚合过程中预处理、温度、Fe3O4/St比、分散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扫描电镜照片和磁滞回线... 以纳米级四氧化三铁(Fe3O4)为磁性载体,以苯乙烯(St)、丙烯酸(AA)和丙烯酸甲酯(MA)为单体,用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功能化聚苯乙烯磁性微球,并对聚合过程中预处理、温度、Fe3O4/St比、分散剂的影响进行了讨论。扫描电镜照片和磁滞回线显示微球分散性好,具有超顺磁性;热失重-差热分析表明其磁含量高;红外光谱表明微球表面含有羧基基团;通过电导率仪测试,计算出了微球表面羧基含量。结果表明,丙烯酸甲酯改性的羧基磁性微球比丙烯酸改性的性能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 苯乙烯 微悬浮聚合 表面功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伟箭 宋金生 +3 位作者 李思平 卢彦兵 莫雄 熊远钦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4-57,共4页
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 利用微乳法合成了纳米硅胶,并利用聚酰胺胺(PAMAM)对其表面进行修饰以用作功能共单体、载体;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丙三醇三酯(TRIM)为交联剂,L-色氨酸为模板分子,通过微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了含有PAMAM改性硅胶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FTIR,SEM等方法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利用静态吸附和HPLC等方法研究了印迹球状的吸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印迹微球对水溶液中的色氨酸分子具有良好的分子识别能力,实现了对水溶液中色氨酸的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胶 高效液相色谱 分子印迹聚合 聚酰胺胺 L-色氨酸 微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硫性磁性微球技术特异性分离人免疫球蛋白G
16
作者 钱浩 李春蛟 +1 位作者 张莹雪 林志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8-541,547,共5页
利用微悬浮聚合技术,以二乙烯基苯、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制备了微米级的顺磁性的聚合物微球,磁含量高于24%,饱和磁强度为16.7emu/g,平均粒径介于0.6~20μm,并在其表面修饰二乙烯基砜和2-巯基苯并噻唑。所制备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在低盐浓度... 利用微悬浮聚合技术,以二乙烯基苯、醋酸乙烯酯为单体,制备了微米级的顺磁性的聚合物微球,磁含量高于24%,饱和磁强度为16.7emu/g,平均粒径介于0.6~20μm,并在其表面修饰二乙烯基砜和2-巯基苯并噻唑。所制备的磁性聚合物微球,在低盐浓度下,依靠配基对抗体的电子-供电子(EDA)效应,可以实现磁性微球对人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G(IgG)的特异性吸附行为。在解吸附过程中,洗提液中的盐种类对分离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温度对其吸附行为的影响较小,整个分离过程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利用这种嗜硫性磁球分离技术,条件温和,效率较高,分离出的抗体纯度较高,且生物活性没有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磁性 微悬浮聚合 嗜硫性 免疫球蛋白G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淀粉微球药物载体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小玲 姜玉凤 张引莉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5-46,61,共3页
先合成表面接羟基的磁流体,再在表面包覆上一层可溶性淀粉,采用悬浮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交联聚合成球,制得表面带羟基的磁性复合微球。经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悬浮聚合法合成效果好,磁性淀粉复合微球分散性好,... 先合成表面接羟基的磁流体,再在表面包覆上一层可溶性淀粉,采用悬浮聚合法和分散聚合法交联聚合成球,制得表面带羟基的磁性复合微球。经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及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悬浮聚合法合成效果好,磁性淀粉复合微球分散性好,粒径在16—120μm占77%,Fe3O4在微球中平均含量为2.55mg/g,微球结构坚韧,抗水溶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体 复合 悬浮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