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联合微泡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骨骼肌微循环灌注效果的初步评价
1
作者 刘奕佳 汤晓轶 +1 位作者 李尚泽 赵佳琦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6-343,共8页
目的评价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LIPUS)联合微泡(MB)的空化治疗(以下简称超声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效果,初步探讨该治疗方式对肢体动脉缺血性损伤的无创治疗潜力。方法构建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小鼠... 目的评价连续低强度脉冲式超声(LIPUS)联合微泡(MB)的空化治疗(以下简称超声空化治疗)促进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效果,初步探讨该治疗方式对肢体动脉缺血性损伤的无创治疗潜力。方法构建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6只):模型组、MB组、LIPUS组和超声空化治疗组(LIPUS+MB组)。模型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MB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MB,LIPUS组小鼠在经尾静脉注射0.1 mL生理盐水的同时采用LIPUS对缺血后肢进行治疗,LIPUS+MB组小鼠在经尾静脉注射0.1 mL MB的同时采用LIPUS对缺血后肢进行治疗;各组均每天注射1次,共7 d。在治疗的第1、4、7天,通过超声造影评价小鼠缺血后肢的微循环灌注情况,并结合小鼠后肢腓肠肌组织H-E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不同治疗对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的促进效果。结果小鼠左后肢缺血模型构建成功,所有的模型小鼠均表现出明显的缺血微循环灌注障碍,模型稳定性良好。治疗第7天结束后,LIPUS+MB组小鼠缺血后肢微循环灌注水平升高,其缺血侧与非缺血侧微血管流量比值高于LIPUS组[(94.33±4.51)%vs(70.33±2.09)%,P<0.05];H-E染色结果显示,LIPUS+MB组腓肠肌组织新生毛细血管和肌成纤维细胞数量增加,肌肉结构修复优于LIPUS组,而模型组和MB组则表现为肌细胞坏死、肌束排列紊乱及毛细血管稀疏;CD31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进一步证实,超声空化治疗在促进缺血骨骼肌微循环灌注、微血管新生和组织修复方面显著优于单纯LIPUS治疗(CD31相对表达水平5.03±0.33 vs 3.57±0.21,P<0.01)。结论与单纯LIPUS治疗相比,连续超声空化治疗在促进小鼠缺血后肢的微循环灌注方面表现出更加显著的效果,为外周动脉缺血性疾病所致肢体骨骼肌微循环灌注障碍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泡空化治疗 低强度脉冲式超声波治疗 超声造影 微循环灌注 外周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左心室功能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王久格 湛武逸 何安霞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3期2878-2884,共7页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 背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虽能成功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外膜下闭塞的血管,但术后仍有相当比例患者存在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MD),并且显著影响远期心功能恢复。然而,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对不同时期心功能的动态变化趋势尚不明确。目的探讨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对术后不同时期左心室重构及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行PCI手术成功的AMI患者98例。根据术后2~7 d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心肌灌注正常(NOR)组(n=41)和心肌灌注异常(MPA)组(n=57),在术后2~7 d、2个月、12个月随访超声心动图评估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统计学分析。结果与NOR组相比,MPA组B型脑利钠肽(BNP)水平升高(P<0.001),术前规范化用药比例减低(P=0.025),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比例增高(P=0.032)。MPA组术后2~7 d、2个月和12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心肌纵向总应变(GLS)绝对值均低于NO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房前后径(LAD')均大于NOR组,术后12个月的左房室瓣血流早期充盈速度与左房室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比(E/e')高于NOR组(P<0.05)。与术后2~7 d相比,两组患者PCI术后2、12个月的LVEF和GLS绝对值均升高,LVEDV和LVESV均降低(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与术后2~7 d至12个月、术后2个月至12个月内LVEF的变化值均呈负相关(rs=-0.305,P=0.019;rs=-0.279,P=0.034),与术后2~7 d至2个月内LVEF的变化呈正相关(rs=0.276,P=0.0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术后2~7 d)(OR=0.151,95%CI=0.040~0.568,P=0.005)和心肌灌注(OR=0.098,95%CI=0.026~0.366,P<0.001)是AMI患者PCI术后12个月左心室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微循环灌注水平与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相关,早期微循环灌注差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较差,即使短期内有明显改善,远期恢复仍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声学造影 冠状动脉微循环灌注 左心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微循环灌注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斯妍娜 韩流 +6 位作者 张媛 陈利海 徐亚杰 孙凡 潘笑笑 曾令清 鲍红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8-632,共5页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对兔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I/R组和DEX组切除右肾建立左...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技术评价右美托咪定(DEX)对兔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时微循环灌注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家兔24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对照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I/R组和DEX组切除右肾建立左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DEX组在肾缺血前30 min腹腔注射10μg/kg右美托咪定。再灌注24 h后,测定肾脏大小和肾血流阻力(RI),超声造影观察肾皮质灌注,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达峰时间(TTP)、峰值强度(PSI)、曲线上升斜率(Grad)和曲线下面积(AUC)。取肾脏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组和DEX组肾大小和病理改变明显,RI增高,TTP延长,PSI和Grad降低,AUC显著增加(P<0.05);与I/R组比较,DEX组肾大小和病理改变明显改善,RI降低,TTP缩短,PSI和Grad增高,AUC减少(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时间-强度曲线参数能动态定量分析右美托咪定改善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微循环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右美托咪定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微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罐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颈部局部微循环灌注量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飞 陈泽林 +1 位作者 程晓燕 陈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8期197-200,257,共5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颈部局部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CSA患者30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空白组,治疗组为20例,空白组为1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罐...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推拿罐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颈部局部微循环灌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CSA患者30例,运用简单随机法分为治疗组与空白组,治疗组为20例,空白组为1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罐疗法治疗4次,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瑞典帕瑞)记录大椎穴局部及大椎穴为中心颈部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对所得到的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记录其分析结果。初步探究推拿罐疗法干预CSA颈部局部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规律。结果空白对照组皮肤血流量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罐手法治疗后大椎穴皮肤血流量及以大椎穴为中心的颈部局部皮肤血流量升高,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至推拿罐后25 min与推拿罐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次推拿罐基础血流量与空白组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罐可改善CSA患者机体微循环,提高CSA患者颈部局部皮肤微循环灌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推拿罐 微循环灌注 激光散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微循环灌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苏波 李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59-1661,共3页
心肌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相应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水平的血流灌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地了解心肌微... 心肌微循环是指心脏微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肌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场所。心肌微循环障碍会影响微循环灌注,引起相应心肌缺血临床症状。目前,对于心肌微循环水平的血流灌注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深入地了解心肌微循环灌注可以为临床检测以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微循环障碍 微循环灌注 血液循环 物质交换 心肌细胞 临床症状 心肌缺血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微循环灌注与冠脉内皮损伤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晋军 王红 +5 位作者 黄岚 于世勇 宋耀明 李爱民 林春梅 陶春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55-1955,共1页
关键词 心肌微循环 微循环灌注 心肌声学造影 循环内皮细胞 内皮素 冠脉病变程度 动脉内皮损伤 组织微循环 肌组织 冠状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的特点及艾灸命门穴对其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郭扬 马亮 +5 位作者 刘沛东 汪天骅 付天聪 杨正飞 郭义 杨华元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4期2026-2029,203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人体本态下背部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及艾灸命门后对其影响,为经络(穴)的特异性及灸法的作用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19例健康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散斑血流视频监... 目的:通过观察健康人体本态下背部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及艾灸命门后对其影响,为经络(穴)的特异性及灸法的作用原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天津中医药大学19例健康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激光散斑血流视频监测系统监测安静状态下艾灸命门30 min、灸后30 min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探寻督脉皮肤微循环灌注量特征。结果:安静状态下健康人体督脉皮肤血流微循环灌注量高于膀胱经第一侧线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P<0.05);艾灸命门可使健康人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升高。结论:督脉与膀胱经穴位微循环灌注量存在差异;艾灸命门后,督脉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量可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膀胱经 命门 孙络 艾灸 激光散斑 穴位皮肤微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性微循环高速血流的力学特征及其作用分析
8
作者 曾烨 赵韵然 钟健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62,共1页
目的当前,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中微循环的特征已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就早期微循环变化达成了共识,但早期脓毒症微循环的具体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症早期微循环变化及其潜在的治疗和预后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脂多糖(LPS... 目的当前,对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中微循环的特征已有较深入的理解,并就早期微循环变化达成了共识,但早期脓毒症微循环的具体变化仍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脓毒症早期微循环变化及其潜在的治疗和预后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后,利用活体共聚焦/多光子显微镜系统(IVIM)观察小鼠肺微循环的动态变化,并使用侧流暗场显微术(SDF)获得的微循环视频进行流体剪切应力(FSS)分析。同时,利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评估小鼠肺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饱和度,并通过HE染色评估LPS处理后的肺损伤情况。结果在LPS注射后5 min内观察到微循环血流速度显著加快,10 min时肺泡开始塌陷。30 min后,小鼠出现急性肺损伤。在高速微循环血流开始后,肺微循环灌注和组织氧饱和度显著增加。在早期脓毒症患者和小鼠中均观察到高速微循环血流,其特征是血流速度增加超过50%。在肺部,正常肺微循环中通常为10 dyne/cm^(2)的FSS,而在高速微循环血流下可以增加至30 dyne/cm^(2)以上。结论脓毒症引发的微循环变化在早期阶段呈现出的高速、高剪切流,与急性肺损伤紧密相关,这为器官功能障碍的机制研究和特异性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血流 微循环灌注 脓毒性休克 器官功能障碍 急性肺损伤 脓毒症 血流速度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窦思东 许瑞旭 +2 位作者 叶颖颖 黄宁颖 兰彩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功法训练对阳虚质志愿者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9名(男8名,女11名),进行易筋经"托天桩"的规范化培训,而后进行3个月后的功... 目的: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功法训练对阳虚质志愿者督脉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MBPU)的影响。方法: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后,纳入阳虚质志愿者19名(男8名,女11名),进行易筋经"托天桩"的规范化培训,而后进行3个月后的功法训练。分别于功法训练前和功法训练后,应用激光多谱勒血流仪系统对督脉线上大椎穴、至阳穴及命门穴浅表MBPU进行检测,共2次。结果:(1)功法训练前阳虚质志愿者督脉线上浅表MBPU大椎穴大于至阳穴大于命门穴(P<0.05,P<0.01)。(2)功法训练后督脉线上大椎穴、至阳穴及命门穴浅表MBPU均较功法训练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易筋经"托天桩"可提高阳虚质志愿者督脉的浅表MBPU,对督脉线的能量代谢具有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筋经 托天桩 阳虚质 微循环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循环灌流状态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贵山 梁妮 薄丽津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78-183,T004,共7页
确切地认识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影响灌流状态的主要因素,对于阐明微循环调控机理及临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显微高速动态分析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运动;细胞流变性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耦... 确切地认识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影响灌流状态的主要因素,对于阐明微循环调控机理及临床应用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介绍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显微高速动态分析技术研究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运动;细胞流变性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耦合关系。测定了毛细血管管径的变化和血细胞流速,分析了毛细血流状态。从而对血液微循环灌注方式和特征提出了新观点,并认为“海涛式灌注”理论是不确切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高速 动态耦合 微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胰岛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云发 范卫泽 +3 位作者 李亚 谷新顺 郝国贞 傅向华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8期1500-1501,1504,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空腹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分为:正常胰岛素组(A组)37例、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 目的探讨不同胰岛素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根据空腹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分为:正常胰岛素组(A组)37例、高胰岛素血症(Hyperinsulinemia)组(B组)25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依据心肌呈色分级(MBG)评价心肌微循环灌注情况。两组患者均于术后1周、6个月行心脏超声心动图(UCG)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据心肌呈色分级(MBG)分析,A、B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CI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检查中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复查超声示A组LVEF较术后1周时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B组亦有一定改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6个月时LVE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MI伴胰岛素水平升高者PCI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心功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胰岛素血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呈色分级 微循环灌注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状况对PCI后心功能的影响
12
作者 晋军 王红 +5 位作者 黄岚 宋耀明 耿召华 于学军 覃军 赵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55-1955,共1页
关键词 PCI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心功能 室壁运动 心肌节段 心肌声学造影 左心室收缩功能 微循环灌注 运动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KOA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膝关节局部浅表血流灌注量的影响 被引量:24
13
作者 贺文华 董晓慧 +4 位作者 周俊 程施瑞 曾芳 李政杰 梁繁荣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差异和对膝关节局部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Superficial 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SMBP)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和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差异和对膝关节局部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量(Superficial Microcirculatory Blood Perfusion,SMBP)的影响。方法本试验遵循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KOA患者被随机分配至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针刺膝关节邻近两个阿是穴(若无阿是穴,则选取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诸穴,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0.2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分别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同时以激光散斑血流成像系统对患者膝关节邻近5个感兴趣区域(Regions of Interest,ROIs)治疗前后的SMBP变化情况进行检测。结果①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KOA患者WOMAC量表总积分及各子表积分和VAS评分治疗后均显著降低,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结果显示:针刺与口服塞来昔布对KOA患者WOMAC量表总积分及各子表积分和VAS评分的影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KOA患者的膝关节局部浅表血流灌注量:①组内比较结果显示:针刺和口服塞来昔布均能增加KOA患者膝关节局部ROI2、ROI4、ROI5的SMBP(P<0.05);针刺能显著增加膝关节局部ROI3的SMBP(P<0.01);ROI1、ROI3的SMBP塞来昔布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组间比较结果显示:KOA患者膝关节局部ROI1、ROI2、ROI3、ROI4、ROI5的SMBP针刺和口服塞来昔布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刺治疗KOA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能增加KOA患者膝关节局部SMBP,且临床疗效不亚于一线用药塞来昔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塞来昔布 膝骨性关节炎 浅表微循环血流灌注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IM成像技术评估骨骼肌生理和病理状态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田第娇 万兵 +3 位作者 刘玥 张德文 王玟 黄倚天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2-227,233,共7页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功能与人类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但临床检查骨骼肌病变的形态学表现相对于微观病理变化具有滞后性,而从微观角度评价骨骼肌的水分子运动及毛细血管灌注信息,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骨骼肌是人体重要的运动器官,其功能与人类日常活动紧密相关,但临床检查骨骼肌病变的形态学表现相对于微观病理变化具有滞后性,而从微观角度评价骨骼肌的水分子运动及毛细血管灌注信息,近年来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是一种双指数模式的磁共振扩散功能成像技术,它利用水分子扩散和毛细血管网循环的特点,为我们提供组织功能状态相关的重要信息,包括真扩散系数(D)、假扩散系数(D^(*))和灌注分数(f)等,该成像机制与骨骼肌生理特性正好契合。本文就IVIM成像原理及参数含义,结合骨骼肌的生理特征、在衰老和疾病中的改变,综述IVIM技术在骨骼肌生理性衰老退变、不同运动状态时骨骼肌损伤/修复的评估、常见肌肉疾病鉴别诊断和功能评估三个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相关研究中的参数设置、临床意义及应用限制等问题进行讨论,旨在为IVIM技术在骨骼肌成像中的应用提供更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骨骼肌 磁共振功能成像 磁共振成像 水分子扩散 微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红 赵扬 +3 位作者 李志强 吴晓冬 郭源 臧运金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6期440-444,449,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受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10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受者术后常规二维超声、彩超和超声造影的检... 目的初步探讨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例劈离式肝移植术后受者行常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及超声造影检查。总结10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受者术后常规二维超声、彩超和超声造影的检测结果。结果 10例劈离式肝移植受者中,死亡2例,1例死于肿瘤复发多器官转移及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心脏骤停,余8例预后良好。10例受者中,彩超检查肝动脉显示率为80%,未见显示的2例进一步行超声造影,结果提示肝动脉栓塞1例,肝动脉显示良好1例。10例中,常规二维超声肝实质回声显示异常5例,其中1例S5段呈高回声;1例S7段呈低回声;1例S4段呈高回声;1例S5及S6段先呈先低回声后高回声;1例肝内多发低回声及略高回声。超声造影显示3例回声异常区微循环血流灌注与正常回声区明显不同步,呈现早到达早消退的图像特征,考虑与肝静脉回流不畅有关;1例回声异常区其微循环血流灌注与正常区域明显不同步,呈现早到达同步消退的图像特征,考虑肝静脉回流不畅和心肌梗死导致肝脏断面处淤血及水肿;1例肝内多发"快进快出"异常灌注区,考虑术后肿瘤复发。结论超声造影在劈离式肝移植术后监测中可作为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超的有效补充,有助于了解劈离式移植肝的血流及灌注情况,可及时发现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肝移植 劈离式 彩色多普勒超声 微循环灌注 肝动脉栓塞 肝淤血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技术进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字文 张朝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1-493,共3页
LE等在1986年就提出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并指出在梯度敏感磁场存在时.和体素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一样,体素内的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效应也会引起体素内质子的相位不一致(即相位不相干),... LE等在1986年就提出了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理论,并指出在梯度敏感磁场存在时.和体素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一样,体素内的毛细血管微循环灌注效应也会引起体素内质子的相位不一致(即相位不相干),并因此造成自旋回波信号的衰减。在1988年,LE等又详细地阐述了IVIM理论模型及其成像方法。这一理论模型已成为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数据中分离和提取组织的弥散及灌注信息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应用IVIM成像来评估组织微循环灌注情况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IVIM成像技术进展及其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像技术 肿瘤诊断 体素 应用 运动 相干 弥散加权成像 微循环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纤维化磁共振定量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沈亚琪 胡道予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8期923-925,共3页
肝纤维性增生疾病这一概念是著名肝病学家HansPopper在1984年提出,现已知肝纤维化是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多种机体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均可导致异常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增生并沉积,其病理改变有胶原为... 肝纤维性增生疾病这一概念是著名肝病学家HansPopper在1984年提出,现已知肝纤维化是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多种机体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均可导致异常和过量的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增生并沉积,其病理改变有胶原为主的过度沉积,引起血管受压微循环灌注减少,进一步发展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最后成为不可逆转的硬化,因此肝纤维化是各类肝实质损害转向肝硬化共同而基本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磁共振 纤维性增生 病理综合征 细胞外基质 微循环灌注 门静脉高压 致病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诊断干燥综合征早期腮腺损伤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高正博 田曼婷 +1 位作者 丁长伟 王百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2-95,131,共5页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技术对评估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的早期腮腺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首次确诊未经治疗且腮腺内无脂肪沉积的早期SS患者30例,与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行腮腺ASL... 目的 探讨动脉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 ASL)技术对评估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 SS)的早期腮腺损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首次确诊未经治疗且腮腺内无脂肪沉积的早期SS患者30例,与健康志愿者30例对照,行腮腺ASL成像,测量腮腺血流量,比较早期SS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腮腺血流量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腮腺血流量对早期SS患者的诊断效能。结果 早期S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左右两侧腮腺的B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SS患者的腮腺血流量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22.54±1.98) vs.(20.46±2.45) mL/min/100g,(P<0.01)]。ROC曲线评价腮腺BF值对早期SS患者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最佳截断值为20.79 mL/min/100g,曲线下面积为0.808,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5%。结论 ASL技术能评价早期SS患者腮腺的血流量变化,有潜力成为早期SS筛查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腮腺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微循环灌注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评估肝移植供肝质量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9
作者 金洁玚 任杰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7-261,共5页
目前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众多,快速、简便、无创、准确地评估供肝质量,对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尚没有统一的供肝质量评估标准,大多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供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 目前等待肝移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众多,快速、简便、无创、准确地评估供肝质量,对改善肝移植受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尚没有统一的供肝质量评估标准,大多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包括供者的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病理学检查等。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可在肝移植术前评估供肝质量及预测肝移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在肝移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评估供肝血管变异、供肝实质微循环灌注、供肝脂肪变性程度、供肝纤维化程度、供肝体积与质量等方面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进展,为临床供肝质量评估提供更多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超声造影 肝移植 脂肪变性 纤维化 血管变异 微循环灌注 胆道并发症 动脉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产科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几点新认识
20
作者 陈解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70-72,共3页
本期发表了二篇“专家笔谈”。二位专家都是从自身丰富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深刻的经验与体会,文章深入浅出,对年轻一代医技人员定有启发与帮助,我们希望更多的老专家拿起笔来,为年轻的同志写些宝贵经验。
关键词 医技人员 医疗实践 专家笔谈 促凝物质 胎盘早剥 血管内凝血 微循环灌注 血液学检查 蜕膜细胞 宫颈裂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