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菜蛾盘绒茧蜂畸形细胞发育及其超微形态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白素芬 陈学新 +2 位作者 程家安 符文俊 何俊华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35-640,共6页
首次以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Kurdjumov)]—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为体系研究了畸形细胞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雌蜂产卵后33~36h,幼蜂孵化时,每胚胎平均释放192个畸形细胞;畸形细... 首次以菜蛾盘绒茧蜂[Cotesiaplutellae(Kurdjumov)]—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为体系研究了畸形细胞的发生和发育.结果表明,畸形细胞来源于卵的浆膜层;雌蜂产卵后33~36h,幼蜂孵化时,每胚胎平均释放192个畸形细胞;畸形细胞的直径可随寄生日龄的增加,由初始的(15.31±3.06)μm,增大到(63.25±12.65)μm,最大可达118.75μm;但其数目却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扫描电镜显示:畸形细胞表面覆有微绒毛,4日龄比1日龄的更长、更密,预示着强的吸收和分泌功能.透射电镜显示:成熟的畸形细胞细胞核树状分枝明显、较初形成的细胞含有更多的内质网和丰富的线粒体.发育后期,溶酶体大量出现,且糖原、脂滴的积累增加,这表明畸形细胞代谢活动旺盛,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能力.本文对畸形细胞的发生来源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蛾盘绒茧蜂 畸形细胞 发育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贡柑’果实冷藏保鲜效果与果皮蜡质含量和化学组成及表面微形态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11
2
作者 郑福庆 徐呈祥 +3 位作者 马艳萍 陈小婷 叶思敏 许素瑶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20-1730,共11页
【目的】揭示‘贡柑’果实冷藏保鲜效果与果皮蜡质含量、化学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成熟‘贡柑’果实,采收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薄膜微孔保鲜袋中,分别在自然室温(14.2±2.8℃)和冷库温度(6.5±0.5℃)下贮藏... 【目的】揭示‘贡柑’果实冷藏保鲜效果与果皮蜡质含量、化学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成熟‘贡柑’果实,采收后装入聚乙烯塑料薄膜微孔保鲜袋中,分别在自然室温(14.2±2.8℃)和冷库温度(6.5±0.5℃)下贮藏,定期测试分析。【结果】在90 d的贮藏中,冷藏的‘贡柑’果实维生素C、有机酸含量降低幅度显著小于对照,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小,果实糖酸比与贮藏0 d时相比无显著差异,果实中重要异味物质乙醇、乙醛积累受到显著抑制,果实日均失重率、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质膜相对透性显著小于对照。电镜观察表明,室温贮藏的‘贡柑’果实果皮蜡质含量降低很快,冷藏有效保护其果皮蜡被,果皮表面微形态结构保持良好,与对照差异显著。色谱-质谱联用分析表明,冷藏显著抑制‘贡柑’果实果皮蜡质含量降低,蜡质总量及4类主要长链成分的量均显著高于对照,贮藏90 d时果皮蜡质中的支链烷烃、烯烃和烯醛仍较显著。【结论】适宜温度冷藏对保持‘贡柑’果实采后品质及风味保鲜具显著效应。冷藏的良好保鲜效果与其对‘贡柑’果实果皮蜡质含量、化学组成和表面微形态结构的有效保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贡柑’ 冷藏 保鲜 果皮 蜡质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微形态结构特征与柑桔溃疡病抗性的关系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敏 段硕 +4 位作者 李中安 周彦 周常勇 谭锦 彭耀武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叶片微结构特征与柑桔溃疡病抗性的关系,选择对柑桔溃疡病具有高抗(罗浮金柑)、抗(新生系3号椪柑)、耐(纽荷尔脐橙)和高感(星路比葡萄柚)特性的4个品种为试材,在室内涂抹接种验证抗病性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及树脂包埋半薄切... 为了研究叶片微结构特征与柑桔溃疡病抗性的关系,选择对柑桔溃疡病具有高抗(罗浮金柑)、抗(新生系3号椪柑)、耐(纽荷尔脐橙)和高感(星路比葡萄柚)特性的4个品种为试材,在室内涂抹接种验证抗病性的基础上,采用扫描电镜及树脂包埋半薄切片等技术对成熟叶片的解剖结构及下表皮进行观测,并采用细菌分离法测检各品种健康叶片浸泡接种病菌侵入数量。结果表明:4个品种对柑桔溃疡病抗性差异明显;叶片浸泡接种病菌侵入数量与品种抗性密切相关,依次为星路比葡萄柚>纽荷尔脐橙>新生系3号椪柑>罗浮金柑;不同品种的气孔密度、气孔大小、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下皮层厚度存在差异,但是只有气孔密度与抗性之间能呈现出有规律的对应关系;气孔密度可作为柑桔植株抗柑桔溃疡病早期选择的辅助形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溃疡病 抗病性 叶片微形态结构 气孔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高寒区保护性耕作法对土壤孔隙状况和微形态结构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殿武 文宏达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1-6,共6页
少免耕保护性耕作较传统耕作土壤紧实度增加,>1200um的通气孔隙度降低,小孔隙(<5um)和毛管孔腺增加,持水能力增强,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且>0.05mm微团聚体含量、结构系数和团聚水平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保护性... 少免耕保护性耕作较传统耕作土壤紧实度增加,>1200um的通气孔隙度降低,小孔隙(<5um)和毛管孔腺增加,持水能力增强,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且>0.05mm微团聚体含量、结构系数和团聚水平明显高于传统耕作,保护性耕作处理具有较明显的多级团聚体,其形状呈近似圆形或椭圆形,棱角不甚明显,轮廓清晰.另外,还明显促进了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同传统耕作相比坡梁地少、免耕处理>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别增加8.16%和21.56%,旱滩地免耕较传统耕作则增加12.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高寒区 保护性耕作 孔隙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中药卷柏孢子微形态结构及元素成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常崇艳 陈晓端 +1 位作者 周固 肖新月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51-352,共2页
关键词 中药 卷柏孢子 微形态结构 扫描电镜 化学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形态结构及其分类 被引量:18
6
作者 陆宏达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94-500,共7页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 ,根据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胞质内有无颗粒以及颗粒大小、染色反应、折光性和形成方式的特点 ,血细胞分为胞质内无颗粒的无颗粒细胞、胞质内只有具折光性和呈淡红色反应大颗粒的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只有无折光性和... 通过相差显微镜和电镜观察 ,根据中华绒螯蟹血细胞胞质内有无颗粒以及颗粒大小、染色反应、折光性和形成方式的特点 ,血细胞分为胞质内无颗粒的无颗粒细胞、胞质内只有具折光性和呈淡红色反应大颗粒的大颗粒细胞、胞质内只有无折光性和呈淡蓝色染色反应小颗粒的小颗粒细胞以及胞质内同时具有大颗粒和小颗粒二种颗粒特性的大小颗粒中间型细胞。小颗粒的形成方式是高尔基体成熟面小泡脱离后直接成为小颗粒 ,而大颗粒的形成方式是高尔基体成熟面小泡脱离后 ,数个小泡逐渐聚集成蜂窝状大颗粒 ,进一步发育成熟为均质大颗粒。实验结果表明 :三种有颗粒的细胞是互相独立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血细胞 亚显微形态结构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滨雀稗新材料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异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常盼盼 钟小仙 +2 位作者 吴娟子 沈益新 刘智微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35-1338,共4页
以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新材料SP2008-1和原始材料Adalayd(对照)为材料,对其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2008-1叶片上表皮泡状细胞呈卵形,而Adalayd的呈长圆形;SP2008-1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面积为1... 以海滨雀稗(Paspalum vaginatum Sw.)新材料SP2008-1和原始材料Adalayd(对照)为材料,对其叶片上、下表皮的气孔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P2008-1叶片上表皮泡状细胞呈卵形,而Adalayd的呈长圆形;SP2008-1叶片下表皮脉间长细胞面积为1 068.09~5 961.98μm2,比Adalayd增加了47.90%~106.22%(P<0.05);SP2008-1叶片上表皮气孔器密度为1 mm2 133.00个,比Adalayd减小了4.32%(P>0.05);SP2008-1叶片下表皮气孔器密度为1 mm2 50个,比Adalayd减小了36.00%(P<0.05)。SP2008-1叶片上表皮气孔器长度、宽度分别比Adalayd增加了8.33%(P<0.05)、6.47%(P<0.05),下表皮气孔器长度、宽度分别比Adalayd增加了22.37%(P<0.05)、15.73%(P<0.05)。SP2008-1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宽度比Adalayd增加了7.51%(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滨雀稗 新材料 叶表皮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榕树品种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比较 被引量:12
8
作者 陈雪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0期1245-1247,共3页
【目的】测定不同榕树品种的滞尘能力,为正确选用榕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柳叶榕(Ficus heteropleura)、对叶榕(Ficus hispid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黄褐榕(Ficusvirens)等5个... 【目的】测定不同榕树品种的滞尘能力,为正确选用榕树作为城市绿化树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柳叶榕(Ficus heteropleura)、对叶榕(Ficus hispida)、高山榕(Ficus altissima)、黄褐榕(Ficusvirens)等5个榕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滤纸恒重法观察叶片表面微形态结构,测定叶片滞尘量,并进行5个榕树品种滞尘能力比较。【结果】5个榕树品种的叶表面在表皮细胞、表皮纤毛、气孔等微形态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对叶榕叶表面结构粗糙,具有蜂窝状的凹坑组织和表皮纤毛;细叶榕有不规则的岛状表皮细胞突起和大小不等的坑状组织,没有表皮纤毛;黄褐榕叶表面支脉细胞突起形成一个个的网格结构,无表皮纤毛;柳叶榕和高山榕叶表面较光滑,均无表皮纤毛。5个榕树品种因叶表面结构不同,滞尘能力也表现出明显差异。【结论】榕树叶片的形态特征是决定榕树叶片滞尘量的关键,5种榕树品种滞尘能力大小依次为:对叶榕>细叶榕>黄褐榕>高山榕>柳叶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榕树 叶片 表面微形态结构 滞尘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河源区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微形态结构 被引量:9
9
作者 王虹 艾菲热.阿布都艾尼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331,共9页
对乌鲁木齐河源区生长的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叶尖细胞表面的小孔、乳突、角质层纹饰等微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为高山冻原区苔藓植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多... 对乌鲁木齐河源区生长的12种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以及与其相邻的其他叶尖细胞表面的小孔、乳突、角质层纹饰等微结构,进行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为高山冻原区苔藓植物的结构、分类及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大多数藓类植物叶尖的顶端细胞透明,但形态各异,细胞比叶片细胞长,干时细胞壁有的收缩凹陷,有的并不收缩,细胞壁表面有不规则细纹及细小的颗粒;叶尖在干时边缘内卷或拧卷、细胞壁厚、表面有较多的小孔,这些特征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及抵御长期寒冷、反射太阳辐射对其伤害而适应环境所形成的生存策略。叶尖的类型对苔藓植物科、属级的分类意义不大,但其微形态如叶尖顶端细胞及其他细胞的形状、数目、细胞壁的凹陷程度以及其上角质层纹饰、乳突、粗疣及小孔等微形态结构特征,在同属的不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木齐河源区 藓类植物 扫描电镜 叶尖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根系微形态结构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德顺 徐春梅 +4 位作者 王丹英 章秀福 陈松 褚光 刘元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9-409,共11页
【目的】研究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根系微形态建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期为水稻幼苗理想根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优84和秀水09为材料,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试验。秧苗移栽一周后用在线溶氧仪(氮气、氧气调节)... 【目的】研究根际氧环境对水稻幼苗根系微形态建成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以期为水稻幼苗理想根型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春优84和秀水09为材料,用国际水稻所营养液配方进行水培试验。秧苗移栽一周后用在线溶氧仪(氮气、氧气调节)设定低氧(0~1.0 mg/L)、中氧(2.5~3.5 mg/L)和高氧(>6.0 mg/L,饱和溶解氧处理,在水稻生长过程中用充气泵连续向水体中充入空气)和常规水培(CK,不进行氧调节,水稻移栽一周后水中氧含量约为0.3~2.5 mg/L)4个氧处理,研究水稻幼苗生物量、根系微形态结构、根系分泌有机酸、呼吸强度等指标。【结果】1)各处理水稻幼苗根系直径为d_(1)(0~0.50 mm)、d_(2)(0.51~1.00 mm)和d_(3)(1.01~1.50 mm)的细根占总根的比例均超过90%,对水稻苗期根系形态构建尤为重要。中氧处理后,春优84直径为d_(1)、d_(2)和秀水09直径为d_(1)、d_(3)的根的根长和根表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2)低氧处理减少地上部和地下部生物量,抑制细根(d_(1))生长,促进粗根(d_(5),2.01~2.50 mm)的生长,降低呼吸强度,增加有机酸分泌量。中氧和高氧处理后水稻植株的生物量均有增加,但生理反应不尽相同。中氧处理后水稻根系呼吸强度上升,而高氧处理后根系呼吸强度降低。各氧处理均减少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素(IAA)含量,中氧和高氧处理与对照间差异达显著水平。高氧处理显著增加根系一氧化氮(NO)含量,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3)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两供试品种总根和细根(d_(2))的各形态指标(根长、表面积和体积)均与根系有机酸分泌量、呼吸强度、NO含量正相关,与生长素(IAA)含量负相关。【结论】适当增氧(中氧)处理增加水稻幼苗根系呼吸强度和有机酸分泌量,根系生理活性增强;增加细根(直径为0~1.50 mm)的根长、吸收面积的占比,优化其根系形态结构。因此,生产上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改变根际氧环境调控分蘖期水稻根系微形态结构,增强根系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际氧环境 根系生理 根系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叶表面微形态结构与滞尘能力分析
11
作者 沙存龙 焦云 +3 位作者 黄宗兴 严春风 舒巧云 袁冬明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21-23,共3页
以薄壳山核桃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叶片表面及滞尘颗粒物微形态结构,同时采用滤纸恒重法测定其叶片滞尘量,并与5种绿化树种(桂花、女贞、紫薇、夹竹桃和樟树)的滞尘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片上、下表面结构... 以薄壳山核桃叶片为试验材料,应用扫描电镜法观察叶片表面及滞尘颗粒物微形态结构,同时采用滤纸恒重法测定其叶片滞尘量,并与5种绿化树种(桂花、女贞、紫薇、夹竹桃和樟树)的滞尘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叶片上、下表面结构粗糙呈沟脊状并且有纤毛分布;其中,上表面放大8 000×可见颗粒状组织,而下表面较为光滑并具有气孔;薄壳山核桃叶片表面滞尘主要为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经过简单清洗后,可将叶片表面大部分颗粒物去除。另外,薄壳山核桃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为0.055 4 mg/cm2,仅次于夹竹桃。因此,薄壳山核桃具有固定悬浮颗粒物并缓解城市大气污染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叶片 表面微形态结构 滞尘能力 颗粒物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种大帽藓叶表面及叶尖的微形态结构
12
作者 沙毕热木.斯热义力 许东华 +1 位作者 王德萍 买买提明.苏来曼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41-745,751,共6页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阿尔金山的5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叶表面和叶尖进行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中肋粗壮,达于叶尖并突出成细长毛尖,叶腹面的分叉疣多呈马蹄形,严密地覆盖在叶表面... 运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新疆阿尔金山的5种大帽藓属(Encalypta Hedw.)植物的叶表面和叶尖进行了微形态观察.结果表明:高山大帽藓(E.alpina Smith)中肋粗壮,达于叶尖并突出成细长毛尖,叶腹面的分叉疣多呈马蹄形,严密地覆盖在叶表面,疣上具粗糙纹饰,叶背面具不规则乳突,排列疏松;尖叶大帽藓(E.rhaptocarpa Schwgr.)叶先端急尖,中肋粗壮,具长毛尖,疣的中下部两两相连,形成分叉疣,疣表面具纵向纹饰;剑叶大帽藓(E.spathulata Müll.Hal.)中肋突出叶尖形成透明毛状长尖,毛尖细胞长,疣在基部分叉丛生;西藏大帽藓(E.tibetana Mitt.)先端钝或急尖,无毛尖,中肋达于叶尖下终止,叶背腹表面疣疏松,空隙大,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钝叶大帽藓(E.vulgaris Hedw.)先端圆钝,中肋在叶先端前消失,疣粗糙,疣上有层层叠加状纹饰,具粘液.5种植物叶片的背、腹面具不同的分叉粗疣,疣的大小、形态、着生位置、疣上的纹饰各不相同;这些细微特征可作为大帽藓属属下分类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帽藓属 叶面 叶尖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9个树种叶片滞尘量及叶面微形态解释 被引量:76
13
作者 杨佳 王会霞 +2 位作者 谢滨泽 石辉 王彦辉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84-392,共9页
不同树种叶片对PM(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并与其表面特性密切相关.在北京市选择空气相对清洁的植物园和污染严重的国贸桥2个地点,测定了9个常见绿化树种——白蜡、大叶黄杨、垂柳、国槐、毛白杨、玉兰、紫叶李、元宝枫和银... 不同树种叶片对PM(颗粒物)的滞留能力存在较大差别,并与其表面特性密切相关.在北京市选择空气相对清洁的植物园和污染严重的国贸桥2个地点,测定了9个常见绿化树种——白蜡、大叶黄杨、垂柳、国槐、毛白杨、玉兰、紫叶李、元宝枫和银杏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及其粒径组成,并观测了各树种叶面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国贸桥和北京植物园9个树种PM、PM〉10、PM2.5~10和PM2.5平均滞留量之比分别为1.64、1.60、1.89和2.50,该比值随PM粒径减小呈增大的趋势.环境污染会改变树木叶片表面结构与性质,从而改变其滞尘能力.叶面沟槽深且间距大、润湿性好、气孔密度(〉189 N/mm^2)(以单位面积气孔数计)较大有利于滞尘;气孔密度(〉217 N/mm^2)更大的叶片有利于滞留PM2.5~10.此外,叶面绒毛数量直接影响PM2.5滞留量,在不同污染程度下均表现为有绒毛树叶的PM2.5滞留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城市绿化 叶面滞留 微形态结构 绒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杂草薇甘菊根形态结构的比较研究
14
作者 洪岚 潘小平 +2 位作者 胡晓颖 沈浩 徐信兰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259-260,共2页
关键词 亚显微形态结构 薇甘菊 入侵种 生态适应性 表型可塑性 杂草 形态结构特征 外界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的超微结构观察(双翅目:实蝇科) 被引量:4
15
作者 周仁迪 桂连友 +7 位作者 刘梅柯 何章章 杨璇 华登科 刘文茹 姜振宇 汤建涛 孙康林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3-554,共12页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 柑橘大实蝇Bactrocera minax(Enderlein),是柑橘的重要害虫。本文基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石蜡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对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形态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柑橘大实蝇产卵器由产卵器基节、翻缩膜和产卵针3部分组成,翻缩膜是浅黄色的柔软的细长管状结构,又分为骨化带、骨化环和膜质部3部分。骨化带表面有4条褐色的、纵向的、柔软的离散带。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存在小齿和无齿两种角质化鳞片,鳞片的一端与表皮连接,另外一端处于自由状态,鳞片以覆瓦状包围在骨化环和膜质部表面。骨化带和骨化环弯曲程度极低,而膜质部弯曲程度较大。产卵针由1块背片和2块腹片组成,2块腹片之间、背片与腹片之间与可折叠弯曲的柔性角质层连接。其背片两内侧均存在1个未封闭的圆环,其内部有肌肉(背腹肌)、气管、输卵管和直肠等组织或器官。产卵器上有毛形、腔锥形和钟形3种类型感受器。在产卵器收缩时,首先产卵针折叠在翻缩膜内,然后再一起折叠在基节内。因此,在成虫休息时,产卵器形成了产卵针(内层)、翻缩膜(中间层)和基节(外层)3个腹节的套叠。柑橘大实蝇的产卵器是伪产卵器,其结构或组织经过进化,从而适应其伪产卵器的外翻、弯曲、收缩折叠运动机制。本研究为理解昆虫进化和多样性,以及昆虫的产卵、交配和代谢物排泄等行为机制提供新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形态结构 柑橘大实蝇 伪产卵器 套叠 翻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注塑PP微孔材料结构的工艺参数 被引量:12
16
作者 吴智华 孙洲渝 +1 位作者 唐卓 牛艳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7-61,共5页
介绍了用可发性PP注射成型微孔塑料 ,研究泡孔成核剂、化学发泡剂、交联体系和工艺对注塑聚丙烯微孔材料泡孔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调节这些工艺参数可注射成型微孔平均直径小于 1μm、孔密度大于 1× 10 10个 /cm3 的PP微孔... 介绍了用可发性PP注射成型微孔塑料 ,研究泡孔成核剂、化学发泡剂、交联体系和工艺对注塑聚丙烯微孔材料泡孔结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调节这些工艺参数可注射成型微孔平均直径小于 1μm、孔密度大于 1× 10 10个 /cm3 的PP微孔塑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结构形态 工艺参数 注射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主要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叶表微形态学解释 被引量:24
17
作者 李艳梅 陈奇伯 +3 位作者 王邵军 孙应都 杨淏舟 杨思莹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9,共12页
【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 【目的】探究树种叶片滞尘能力形成的叶表微形态机制,以期为昆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昆明市10个常见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采集叶片,用KQ5200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蒸馏水冲洗、过滤烘干,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称滞尘量,LI-3000A型叶面积仪测量叶面积,计算树种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每树种5片叶,每叶片切取4个5 mm×5 mm组织块,2.5%戊二醛溶液固定,0.1 mol·L-1磷酸缓冲液清洗,梯度乙醇脱水,正丁醇固定,E-1010型离子镀膜仪镀膜;采用S-3000N型扫描电镜观察叶表形态结构特征,并分析其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结果】昆明10个绿化树种的单位面积滞尘量与单叶滞尘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单位面积滞尘量大小顺序为:二球悬铃木>荷花玉兰>红花檵木>紫叶李>杜鹃>高盆樱桃>滇朴>球花石楠>香樟>冬青卫矛;单叶滞尘量大小顺序为:荷花玉兰>二球悬铃木>紫叶李>滇朴>球花石楠>高盆樱桃>红花檵木>杜鹃>香樟>冬青卫矛;单位面积滞尘能力强的二球悬铃木、红花檵木和紫叶李叶表粗糙度高、沟壑数量多且起伏大;叶片气孔密度对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影响存在阈值效应;保卫细胞面积与叶片单位面积滞尘量及单叶滞尘量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叶片表皮毛数量与单叶滞尘量显著正相关。【结论】叶表粗糙度、气孔密度、保卫细胞面积、表皮毛密度等微形态学指标是调控这10个绿化树种叶片滞尘能力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表微形态结构 单位面积滞尘量 单叶滞尘量 绿化树种 昆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对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SAP交替吸水吸盐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云开 许廷武 +3 位作者 周春发 赵群 林雄财 杨培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法制备高吸水树脂(SAP)是提高吸水树脂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两种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高吸水树脂,系统研究了四种金属离子对其交替吸水吸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SA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采用丙烯酸与丙烯酰胺单体共聚法制备高吸水树脂(SAP)是提高吸水树脂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选取两种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高吸水树脂,系统研究了四种金属离子对其交替吸水吸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对SAP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四种金属阳离子对两种SAP吸水倍率及最大吸水能力的影响顺序为去离子水<K+<Na+<Ca2+<Fe3+,K+、Na+等一价离子对SAP吸盐特征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恢复特性,而Ca2+、Fe3+等高价阳离子不具备可恢复特性。聚丙烯酸钾-丙烯酰胺共聚型SAP吸去离子水后的水凝胶并非经典三维网络交联结构,而是呈现出一个个形状及大小各异的蜂窝状立体交联网格膜结构,而吸四种金属离子后的SAP水凝胶内部结构存在形态各异的微形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吸水树脂 金属离子 交替 特征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扫描电镜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洪健 高其康 +1 位作者 徐正 徐颖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9-490,共2页
关键词 扫描电镜 昆虫学 微形态结构 应用 寄生峰 农业昆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耳风属三种植物解剖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香梅 于宏 戴小英 《林业科技开发》 2008年第1期44-46,共3页
对兔耳风属杏香兔耳风、红背兔耳风、铁灯兔耳风这3个种的根、茎、叶、叶柄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4种器官微形态结构相似,亲缘关系较近。而铁灯兔耳风在这4种器官的微形态结构方面与... 对兔耳风属杏香兔耳风、红背兔耳风、铁灯兔耳风这3个种的根、茎、叶、叶柄的微观形态特征进行了解剖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杏香兔耳风和红背兔耳风4种器官微形态结构相似,亲缘关系较近。而铁灯兔耳风在这4种器官的微形态结构方面与上述两个种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铁灯兔耳风根的木质部为二原型,中央无髓,另两个种则为三原型,中央有髓;铁灯兔耳风叶柄维管束为3个,另两个种则为5个;铁灯兔耳风叶片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而另两个种则分化明显;铁灯兔耳风茎的维管束数量在13个以上,维管束之间射线细胞较窄,而另两个种的维管束数量在11~13之间,维管束之间射线细胞较宽,可以明显区分出维管束。这说明铁灯兔耳风与杏香兔耳风、红背兔耳风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香兔耳风 红背兔耳风 铁灯兔耳风 微形态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