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岩爆破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的确定
1
作者 陶颂霖 张电吉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1-25,共5页
本文在总结分析国内外有关爆破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研究资料及矿山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模型实验,提出了确定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并论述了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的确定原则。
关键词 矿岩 爆破 微差间隔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高速摄影方法确定微差爆破合理间隔时间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高晓初 黄政华 《矿冶工程》 CAS 1986年第4期13-17,共5页
本文介绍了宜春露天矿应用高速摄影方法确定微差爆破合理间隔时间的初步研究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该矿的具体爆破条件下,合理的微差间隔时间以10毫秒为宜。
关键词 台阶坡面 填塞料 微差间隔时间 炮孔 炮眼 起爆方法 装药量 岩石 小抵抗线 连续装药 爆炸瓦斯 爆破 毫秒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高速摄影法确定大区爆破微差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政华 吴灵光 吴其苏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本文介绍了用高速摄影法研究大区微差爆破时,确定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的方法。并且提出了50~100万吨级大区多排微差爆破的合理微差间隔时间,矿山生产爆破实践证明,用高速摄影法能准确确定合理微差间隔时间。
关键词 高速摄影法 微差间隔时间 爆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逐孔起爆技术时间间隔的选取 被引量:34
4
作者 张志呈 熊文 吝曼卿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48,71,共5页
叙述了逐孔起爆技术机理和优越性,对选取微差间隔时间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推荐了间隔时间的理论计算和经验选取的方法以及国内部分应用单位的实际数据,并对雷管延期精度和窜段问题的原因给予了解析,提出了解决办法的建议。
关键词 露天采矿 逐孔起爆 微差间隔时间 雷管延期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差爆破技术在露天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曾庆伟 《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63,98,共5页
为减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影响且保证爆堆的平均块度控制合理,分别选择孔网参数7.0 m×6.0 m和6.0 m×5.0 m、微差间隔时间20 ms和25 ms进行了微差爆破工程对比测试,并对爆破后装车效果、岩石破碎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地震效应... 为减弱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影响且保证爆堆的平均块度控制合理,分别选择孔网参数7.0 m×6.0 m和6.0 m×5.0 m、微差间隔时间20 ms和25 ms进行了微差爆破工程对比测试,并对爆破后装车效果、岩石破碎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和地震效应测定。试验表明:与微差间隔时间20 ms相比,微差间隔时间为25ms时,质点振动持续时间与主振相持续时间平均分别提高了15.05%与19.74%以上,地震波峰值错开,且爆堆集中,岩石块度更合理。采取孔网参数7.0 m×6.0 m比6.0 m×5.0 m的单斗装车时间更短。因此择取孔网参数7.0 m×6.0 m、微差间隔时间25 ms可有效地节约生产成本,爆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爆破 爆破参数 微差间隔时间 爆破网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大岩巷掘进爆破延迟时间以减少抛掷作用 被引量:10
6
作者 宗琦 罗云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24-25,38,共3页
结合微差爆破作用原理和岩巷掘进爆破的特点 ,建立了不同类别炮眼间合理微差延迟间隔时间的理论计算结构模型。现场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合理的段间延迟起爆时间 ,岩石碎块抛掷作用大大降低 ,炮眼利用率提高 8%~ 10 % ,碎块抛掷距离减少... 结合微差爆破作用原理和岩巷掘进爆破的特点 ,建立了不同类别炮眼间合理微差延迟间隔时间的理论计算结构模型。现场工程实践表明 ,采用合理的段间延迟起爆时间 ,岩石碎块抛掷作用大大降低 ,炮眼利用率提高 8%~ 10 % ,碎块抛掷距离减少约 40 % ,块度均匀 ,爆堆集中 ,装岩效率提高约 2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掘进 爆破间隔时间 爆破 抛掷作用 爆破延迟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