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小辐环藻,我国硅藻藻华的新记录种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晓慧
涂志刚
+2 位作者
陈丹丹
郭雅琼
李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8,共5页
2016年5月4日—10日,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发生了一起硅藻藻华。为明确该起藻华的肇事生物,于藻华期间采集了水体样品,经过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确认藻华原因种为微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xiguus Fryxell&Semina,该种是我国硅藻...
2016年5月4日—10日,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发生了一起硅藻藻华。为明确该起藻华的肇事生物,于藻华期间采集了水体样品,经过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确认藻华原因种为微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xiguus Fryxell&Semina,该种是我国硅藻的新记录种,其藻华在我国也是首次报道。微小辐环藻隶属于中心纲硅藻,细胞单独生活或形成胶质状群体,细胞个体较小,壳面直径为6.4~11.1μm,有2个或3个壳缘唇形突,壳缘处具有眼斑结构。水体中丰富的氨氮(平均值为2880μg×L^(-1))和较高的水温(31℃)条件可能是藻华事件的环境诱因。藻华事件导致红城湖40余吨花鰶死亡。经过鱼体检测,初步排除因为藻毒素、鱼鳃机械性损伤或水体缺氧而致死的可能,水体盐度剧烈变化等物理应激反应导致鱼类死亡的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辐环藻
硅
藻
藻
华
新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微小辐环藻HY01的分离鉴定及对不同氮源的响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玲
任成喆
+2 位作者
李健
李铁军
孙秀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7-215,共9页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分离藻株为微小辐环藻HY01(Actinocyclus exiguous HY01)。藻细胞直径约为(11.4±1.0)μm,壳面上有很多小孔,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且壳中央的孔密度较壳边缘稀疏,壳边缘具有眼斑结构,有3~5个唇形突。以不同浓度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培养微小辐环藻HY01,结果显示,微小辐环藻HY01均能利用氨氮和硝态氮进行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为600和882μmol/L,但以氨氮为氮源时微小辐环藻HY01的最大细胞密度、最高比生长速率以及蛋白含量均低于以硝态氮为氮源,表明微小辐环藻HY01可能更喜欢利用硝态氮,但对较高浓度的氨氮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辐环藻
鉴定
氨氮
硝态氮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小辐环藻,我国硅藻藻华的新记录种
被引量:
2
1
作者
郭晓慧
涂志刚
陈丹丹
郭雅琼
李扬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海南省海洋渔业科学院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8,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70205、3137023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7010370)
文摘
2016年5月4日—10日,海南省海口市红城湖发生了一起硅藻藻华。为明确该起藻华的肇事生物,于藻华期间采集了水体样品,经过光镜和电镜下的形态学观察,确认藻华原因种为微小辐环藻Actinocyclus exiguus Fryxell&Semina,该种是我国硅藻的新记录种,其藻华在我国也是首次报道。微小辐环藻隶属于中心纲硅藻,细胞单独生活或形成胶质状群体,细胞个体较小,壳面直径为6.4~11.1μm,有2个或3个壳缘唇形突,壳缘处具有眼斑结构。水体中丰富的氨氮(平均值为2880μg×L^(-1))和较高的水温(31℃)条件可能是藻华事件的环境诱因。藻华事件导致红城湖40余吨花鰶死亡。经过鱼体检测,初步排除因为藻毒素、鱼鳃机械性损伤或水体缺氧而致死的可能,水体盐度剧烈变化等物理应激反应导致鱼类死亡的可能性较大。
关键词
微小辐环藻
硅
藻
藻
华
新记录
Keywords
Actinocyclus exiguus
diatom
bloom
new record
分类号
P735.531 [天文地球—海洋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微小辐环藻HY01的分离鉴定及对不同氮源的响应
被引量:
1
2
作者
乔玲
任成喆
李健
李铁军
孙秀梅
机构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出处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07-215,共9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9YFD0900403)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20B01)
浙江海洋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11034150220004)共同资助。
文摘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池中,一株硅藻在养殖中后期长期占优势,因其个体较小且细胞外壳覆盖一层硅质膜,难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准确鉴定其分类地位。通过对该藻株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该分离藻株为微小辐环藻HY01(Actinocyclus exiguous HY01)。藻细胞直径约为(11.4±1.0)μm,壳面上有很多小孔,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且壳中央的孔密度较壳边缘稀疏,壳边缘具有眼斑结构,有3~5个唇形突。以不同浓度氨氮和硝态氮为氮源培养微小辐环藻HY01,结果显示,微小辐环藻HY01均能利用氨氮和硝态氮进行生长,最适宜生长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分别为600和882μmol/L,但以氨氮为氮源时微小辐环藻HY01的最大细胞密度、最高比生长速率以及蛋白含量均低于以硝态氮为氮源,表明微小辐环藻HY01可能更喜欢利用硝态氮,但对较高浓度的氨氮有一定的耐受性。
关键词
微小辐环藻
鉴定
氨氮
硝态氮
生长特性
Keywords
Actinocyclus exiguous
Identification
Ammonia
Nitrat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Q175 [生物学—水生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小辐环藻,我国硅藻藻华的新记录种
郭晓慧
涂志刚
陈丹丹
郭雅琼
李扬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微小辐环藻HY01的分离鉴定及对不同氮源的响应
乔玲
任成喆
李健
李铁军
孙秀梅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