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解毒活血法联合化疗治疗成人AML微小残留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茂生 朗丽新 +5 位作者 赵晓民 邸海侠 李振丽 杨淑莲 侯伟 阎金玉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13期101-102,共2页
目的采用益气解毒活血法加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并院外随访随访,观察其对成人AML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影响。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完全缓解后对照组以DA、HA、HD-AraC、MA交替序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 目的采用益气解毒活血法加化疗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并院外随访随访,观察其对成人AML微小残留白血病的影响。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完全缓解后对照组以DA、HA、HD-AraC、MA交替序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间歇期加用益气解毒活血中药治疗。结果2组患者组内比较MRD检出率均与CR维持时间呈负相关,随CR维持时间延长而降低,2组患者组间比较MRD检出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解毒活血法联合化疗对成人AML微小残留白血病细胞具有良好的抑制其增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益气活血解毒 微小残留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解毒方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疗效及其免疫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于志峰 戴锡珍 +1 位作者 郝志强 戴锡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29-30,共2页
以可移植性L7212白血病小鼠腹腔一次注射环磷酰胺250mg/kg,建立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该模型鼠的疗效,并进行免疫学机制探讨。结果表明,扶正解毒方可延长微小残留白血病小鼠的平均生存期,改善外周血象,调整紊乱的T细胞... 以可移植性L7212白血病小鼠腹腔一次注射环磷酰胺250mg/kg,建立微小残留白血病模型,观察扶正解毒方治疗该模型鼠的疗效,并进行免疫学机制探讨。结果表明,扶正解毒方可延长微小残留白血病小鼠的平均生存期,改善外周血象,调整紊乱的T细胞亚群,促进IL-2、IL-6、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较显著的免疫增强和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方 微小残留白血病 免疫功能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礼明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3
作者 吴蓓 黄礼明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第22期112-113,共2页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微小残留白血病是指白血病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或骨髓移植后,其病情完全缓解,但其体内仍残留有少量白血病细胞的一种病理状态。黄礼明教授在恶性血液病尤其是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微小残留白血病是指白血病患者在接受放化疗或骨髓移植后,其病情完全缓解,但其体内仍残留有少量白血病细胞的一种病理状态。黄礼明教授在恶性血液病尤其是微小残留白血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认为,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使温热邪毒伏留于其体内,导致其阴阳两虚、脏腑功能失调。他主张采用扶助正气、培本固元、祛除伏邪的原则(即"扶正、透毒、祛毒"的原则)治疗该病。本文主要研究黄礼明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礼明教授 微小残留白血病 临床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意义
4
作者 金润铭 张志泉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95-19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 白血病患者 检测技术 监测 儿童 白血病细胞 白血病复发 肿瘤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
5
作者 支聪聪 张宝玺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285-288,共4页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微小残留病检测 临床应用 联合化疗方案 白血病细胞 形态学方法 治愈率 缓解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研究进展
6
作者 杜春燕 于洁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20%左右,却占儿童AL病死人数的50%以上。目前使用新型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先进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获得接近70%的长期无病生存(dise... 儿童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占儿童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的20%左右,却占儿童AL病死人数的50%以上。目前使用新型药物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先进治疗方案可使患者获得接近70%的长期无病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和超过50%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survival,EFS),但是复发率和病死率依然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儿童急性白血病 白血病微小残留 流式细胞术 造血干细胞移植 检测 长期无病生存 无事件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对微小残留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广成 李平 《临床医药实践》 2009年第12Z期2297-2299,2308,共4页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提出的白血病中的一种,对MRD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对残留白血病的研究已深人开展,西医对MRD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和骨髓移植。中医对MRD的研究刚刚起步,... 微小残留白血病(MRD)是目前国内外最新提出的白血病中的一种,对MRD的治疗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现代医学对残留白血病的研究已深人开展,西医对MRD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和骨髓移植。中医对MRD的研究刚刚起步,本文仅对MRD的中医认识和中医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微小残留白血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观察端粒酶活性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8
作者 于亚平 楼国良 +5 位作者 杨继红 史平 刘海宁 翟勇平 唐玉梅 虞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430-432,共3页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及其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以多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 ,以诱导治疗第 1 4天的骨髓原始淋巴细胞比例作为治疗反应敏感性指标 ,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端粒... 目的 :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治疗及其相关预后因素。 方法 :以多药联合化疗方案进行诱导缓解和缓解后治疗 ,以诱导治疗第 1 4天的骨髓原始淋巴细胞比例作为治疗反应敏感性指标 ,以端粒重复序列扩增 银染色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作为微小残留白血病指标。 结果 :90 % (1 9/ 2 1 )的儿童ALL获完全缓解(CR)。在中位随访时间 5 5 (1 2~ 1 2 0 )个月内 ,6例复发 ,7例已连续完全缓解 (CCR) 2 4~ 5 4个月 ,现仍在连续治疗中 ;6例已停止治疗 1 8~ 6 0个月。全组患儿 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 6 5 .5 %。诱导治疗第 1 4天骨髓检查分级为M1(原始细胞为 <5 % )、M2 (原始细胞 5 %~ 2 5 % )和M3 (原始细胞 >2 5 % )型者分别为 6 7%、1 4 %和 1 9%。 1 4例M1 型ALL的 5年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7例M2 和M3 型 (分别为 84 .6 %和 1 5 .8% ,P <0 .0 1 )。在CR后端粒酶持续阳性或在治疗期间由阴性转为阳性的ALL复发率明显增加。 结论 :诱导治疗第 1 4天骨髓检查结果是判断ALL长期存活的重要预后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端粒酶 微小残留白血病 化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崔彦芹 陈福雄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急性白血病是发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往一直认为白血病是不治之症,但自从1948年开始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加上皮质激素进行化学治疗,白血病患者的完全缓解及生存时间逐渐得到延长,死亡率从原来的100%下降到七十年代中叶的40%左右.
关键词 微小残留白血病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基因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初步应用
10
作者 聂莹 潘凯丽 +1 位作者 张静静 刘安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中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用于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釆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1例初发、6例复发、10例完全缓解期AL儿童骨...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中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表达情况,以及用于微小残留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釆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1例初发、6例复发、10例完全缓解期AL儿童骨髓及外周血PRAME mRNA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10例非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儿骨髓、5例正常成人外周血中PRAME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该基因与疗效、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37例初发及复发AL病例中15例PRAME mRNA表达阳性(40.5%),其中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急性髓系白血病(ANLL)组的阳性率分别为37.9%、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初发组及复发组的表达率分别为38.7%、5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完全缓解期及15例对照组病例中PRAME mRNA表达均阴性。PRAME基因表达阳性的患儿完全缓解率(CR)显著低于表达阴性的患儿(CR率分别为60.0%,90.99%,P=0.042)。随访1例初诊PRAME基因表达阳性的ALL患儿,经化学治疗达完全缓解后PRAME基因表达转阴。结论 PRAME基因可在AL患儿中呈阳性表达,并可随疾病的缓解情况逐渐降低或转阴。因此,PRAME基因作为儿童AL的一个重要基因标记物,动态监测其表达水平在评估疗效、判断预后、预测复发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白血病 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 儿童 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对急性白血病的作用
11
作者 于宏 孙立荣 《中国小儿血液》 2004年第6期279-281,268,共4页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治疗 干扰素 MRD 复发 完全缓解 微小残留白血病 细胞 IF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鳖甲汤对MRD-L患者CD34+细胞源DC诱导过程中sTNFαR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竹 黄礼明 《北方药学》 2014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对髓系微小残留白血病(MRD-L)CD34+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诱导过程中sTNFR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从MRD-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中分离的CD34+细胞,在高、中、低剂量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为...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对髓系微小残留白血病(MRD-L)CD34+细胞源树突状细胞(DC)诱导过程中sTNFR的影响。方法:体外扩增从MRD-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s)中分离的CD34+细胞,在高、中、低剂量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为DC,收集第3、6、9天上清液并观察DC形态,ELISA法测sTNFαR含量。结果:含药血清均能促进DC的诱导,降低sTNFαR含量,与正常兔血清组、细胞因子组有显著差异(P<0.05),且高剂量组效果更甚(P<0.05)。结论:青蒿鳖甲汤含药血清联合细胞因子能更好地诱导MRD-患者来源的CD34+细胞成为DC,降低sTNFαR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鳖甲汤 微小残留白血病 CD34+ sTNFα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年第14卷总目次
13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儿童 患儿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微小残留 小儿血液 汤静燕 甲氨蝶呤化疗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