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定期监测微小残留病变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顿建新 丁玉亭 +3 位作者 张艾 王雅琴 刘爱国 胡群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背景微小残留病变(MRD)用于监测和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反应,并根据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目的探讨ALL患儿化疗期间及结束化疗后定期监测MRD对复发的预后价值。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华... 背景微小残留病变(MRD)用于监测和评估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治疗反应,并根据MRD水平进行危险度分层。目的探讨ALL患儿化疗期间及结束化疗后定期监测MRD对复发的预后价值。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我院)接受CCCG-ALL 2015方案化疗的初诊ALL连续病例的临床资料,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RD。分析定期监测MRD与早期预测复发之间的关系。主要结局指标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224例患儿纳入本文分析,男134例,女90例,中位年龄4.8岁。①诱导缓解第19天(D19)MRD阳性104例(46.4%),第46天(D46)MRD阳性23例(10.3%)。从诱导缓解后(16周)至结束化疗(125周)MRD均阴性145例。结束化疗后随访期间(152~287周),13例MRD阳性,其中11例(84.6%)复发。②28例患儿复发,中位复发时间33月,14例存活,12例死亡,2例失访;20例骨髓复发,其中2例合并睾丸复发,1例合并中枢神经系统复发(CNSL);8例单纯CNSL。③224例患儿随访时间52(IQR:36.5~69.5)月,5年RFS(84.5±2.8)%。D46 MRD≥0.01%与<0.01%、诱导缓解后至结束化疗期间MRD均阴性与MRD至少1次阳性患儿的5年R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46 MRD≥0.01%及诱导缓解后至结束化疗期间MRD至少1次阳性的患儿预后较差。化疗过程中定期监测MRD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与疾病复发的监测 被引量:12
2
作者 万岁桂 赵弘 +3 位作者 孙雪静 贺景娟 苏力 徐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557-562,共6页
本研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MRD)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后疾病复发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分析AML治疗前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phenotypes,LAIP),检测诱导... 本研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MRD)检测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后疾病复发的预测作用。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分析AML治疗前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eukemia associated immunphenotypes,LAIP),检测诱导和巩固治疗后MRD(Post-Ind MRD,Post-Cons MRD)的水平。结果表明:122例初发AML患者中(AML-M3除外),有115例(94.3%)存在明确的LAIP,其中存在单一LAIP类型的患者15例(13.0%),存在2个或2个以上LAIP类型的患者100例(87.0%)。抗原跨系列表达者占40.9%,抗原跨阶段表达者、抗原过度表达者和抗原表达减弱或缺失者分别占20.9%、27.0%和34.8%。对41例诱导化疗后达完全缓解并进行2个疗程以上巩固治疗的AML患者MRD监测显示,Post-Ind MRD+的24例中,巩固治疗后18例复发;Post-Ind MRD-者17例中,巩固治疗后5例复发;Post-Ind MRD-患者和Post-Ind MRD+患者的平均无病生存时间(RFS)分别为43.05±6.25个月和12.48±1.69月(p<0.0001)。Post-Cons MRD+者18例均复发;Post-Cons MRD-者23例中仅5例复发。Post-Cons MRD-患者和Post-Cons MRD+患者的平均RFS分别为39.32±5.44月,9.72±1.51个月(p<0.0001)。结论:Post-Ind MRD水平和Post-Cons MRD水平均与AML患者的RFS密切相关,可作为AML治疗依赖的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PCR联合RT-PCR技术在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微小残留病变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唐晓文 王玮 +1 位作者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84-488,共5页
为了探究STR PCR联合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RT PCR定性检测技术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对接受allo HSCT的 2 4例CML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动态检测 ,对供体细胞嵌合率 (DC)... 为了探究STR PCR联合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RT PCR定性检测技术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HSCT)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对接受allo HSCT的 2 4例CML患者进行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动态检测 ,对供体细胞嵌合率 (DC)采用复合扩增荧光标记STR PCR结合毛细管电泳方法进行定量检测 ,对bcr/abl融合基因转录本采用巢式RT 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 :移植后长期处于完全供体细胞嵌合状态(FDC)即DC≥ 95 %的患者bcr/abl均转为阴性 ,MRD消失 ;稳定混合嵌合状态 (MC)即 90 %≤DC <95 % ,并且bcr/abl阴性的患者 ,也可达到分子水平的缓解并长期生存 ;但是bcr/abl的阳性结果并不总是与复发相关 ,只有当DC进行性下降 (DC <90 % ) ,而同时bcr/abl阳性时 ,才有复发或植入失败的可能 ,对该类患者应尽早实施临床干预性治疗。本研究中有 5例患者出现DC下降和MRD阳性 ,其中 3例为分子水平复发 ,1例为细胞遗传学水平复发 ,1例为植入失败。结论 :STR PCR在敏感范围内 ,其结果与RT PCR的结果符合率高 ,两种技术的结合是一种检测MRD高度敏感的手段 ,可检出allo HSCT后发生分子生物学或细胞遗传学复发的高危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微小残留病变 STR—PCR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方法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前瞻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岩 田莉萍 +2 位作者 张莹 段明辉 秦晓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本研究对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动态监测中的价值。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巩固治疗的APL患者,均于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每例留取3份标本,同时行骨髓... 本研究对比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FCM)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动态监测中的价值。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巩固治疗的APL患者,均于化疗前行骨髓穿刺,每例留取3份标本,同时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融合基因PCR和FCM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对48例入选患者共检查159例次,留取标本477份。结果表明: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发现3份复发,余均为完全缓解;PCR检查中阳性7份,FCM检查中阳性19份(kappa检测,P>0.05)。结论:FCM与PCR检查对APL治疗效果的评估价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多参数流式细胞术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的细胞遗传学分析、巢式RT-PCR及流式细胞术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薛芳 董作仁 +1 位作者 张冰 高丽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72-375,共4页
为了探索检测Ph+ /bcr ab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 (MRD)的简便而灵敏的方法 ,对 84例初治ALL患者和其中的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分别用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巢式RT PCR检测。结果表明 ,缓解期患者骨髓中不存在Ph... 为了探索检测Ph+ /bcr ab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的微小残留病变 (MRD)的简便而灵敏的方法 ,对 84例初治ALL患者和其中的缓解期患者的骨髓分别用细胞遗传学、流式细胞术和巢式RT PCR检测。结果表明 ,缓解期患者骨髓中不存在Ph′染色体 ,巢式RT PCR方法检测到 11/ 14例缓解期患者存在MRD(bcr abl融合基因 ) (阳性率 78 5 7% ) ,而流式细胞术检测到 5 / 14的缓解期患者阳性 (阳性率 35 71% )。巢式PCR的灵敏度达到 10 -6- 10 -7水平 ,流式细胞检测的灵敏度达到 10 -4- 10 -5水平。结论 :Ph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检测MRD不够灵敏 ,而巢式RT PCR检测MRD较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灵敏度更高 ,且更易于开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bcr-ab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细胞遗传学分析 巢式RT—PCR 流式细胞术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灶(MRD)监测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任雨虹 刘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04-407,419,共5页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近年来针对CLL的新药层出不穷,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逐渐成为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总...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成人白血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近年来针对CLL的新药层出不穷,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监测逐渐成为评估疗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了目前常用的MRD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学和基于PCR法的分子学检测,并介绍了其在初治CLL疗效评价、预后评估和在移植后CLL复发预警方面的应用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微小残留病灶(mrd)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监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AML微小残留病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启 张书芹 +3 位作者 张冬梅 王静波 赵杰 程昊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6年9月收入本科室符合条件的allo-HSCT后的AML(M3除外)患者82例(入选条件为allo-HSCT后FC...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FCM)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allo-HSCT)后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微小残留病(MRD)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到2016年9月收入本科室符合条件的allo-HSCT后的AML(M3除外)患者82例(入选条件为allo-HSCT后FCM定期监测骨髓MRD,未出现阳性事件者随访满2年),其中男50例,女32例,平均年龄27.27(2-57)岁;按照FAB分型,在82例中M0/M1 2例,M2 51例,M4/M5 24例,M6 5例。根据患者初发时的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选取相应的抗体组合。结果:82例allo-HSCT后的AML患者(骨髓形态学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中检测到20例患者(24.39%)MRD,阳性率平均为1.64(0.10-4.91)%。在随访过程中,20例MRD阳性者中16例骨髓复发(复发率80%),其中1例伴髓外复发;62例骨髓MRD阴性者4例骨髓复发(复发率6.45%),2例髓外复发。MRD阳性组平均无白血病生存(LFS)时间为15.19±3.99个月,中位LFS为10±3.84个月;MRD阴性组平均LFS时间为53.50±1.69个月(P<0.001)。MRD阳性组平均总生存(OS)时间为22.52±5.72个月,中位OS为18±3.27个月;MRD阴性组平均OS时间为42.86±2.83个月(P=0.008)。结论:对处于形态学完全缓解的allo-HSCT后AML患者,FCM定期监测骨髓MRD结果与其复发率、LFS及OS时间密切相关。与MRD阴性组相比,MRD阳性组复发率显著增加,LFS及OS明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流式细胞术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在实体瘤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鑫鑫 孟宏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肿瘤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的肿瘤细胞。我们将残留在患者体内,与原发肿瘤表型相似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MRD是肿瘤复... 肿瘤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仍有可能存在部分残留的肿瘤细胞。我们将残留在患者体内,与原发肿瘤表型相似的少量恶性肿瘤细胞称之为微小残留病灶/分子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olecular residual disease,MRD)。MRD是肿瘤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MRD检测的优势是可以较影像学等传统检查方式更早地发现肿瘤细胞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灶 分子残留病灶 mrd CTC CT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MRD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牛志莹 党惠兵 +1 位作者 岳磊 田秋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2-468,共7页
目的:探讨中危初诊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变(MRD)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中危初诊中青年AML共262例,所有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 目的:探讨中危初诊中青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及巩固治疗前微小残留病变(MRD)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中危初诊中青年AML共262例,所有患者均在诱导化疗后达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MLFS),对患者的总体和亚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评价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结果:<40岁的患者中,巩固治疗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5年累积无白血病生存(LFS)率分别为40.92%、63.51%(P=0.01);而≥40岁的患者则分别为23.61%、49.14%(P=0.00);诱导化疗早期缓解和晚期缓解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63.51%、41.33%(P=0.01);接受PR-CT和allo-HSCT方案治疗5年累积总生存(OS)率分别为23.65%、69.32%(P=0.00),5年累积LFS率分别为26.44%、52.30%(P=0.01)。接受PR-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74和60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PR-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接受allo-HSCT巩固治疗的患者中,MRD阴性和阳性分别为66和62例;MRD阴性亚组5年累积复发率显著低于MRD阳性亚组(P<0.05);allo-HSCT患者中,MRD阴性亚组5年LFS率和OS率均显著高于MRD阳性亚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染色体核型、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均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是患者累积O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染色体核型是患者累积LFS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达MLFS后MRD状态和巩固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累积复发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中危初诊中青年AML患者总生存与年龄、达MLFS后MRD状态及巩固治疗方案独立相关,而染色体核型则与患者累积LFS独立相关;对于中危中青年AML患者诱导化疗达MLFS后推荐接受allo-HSCT进行巩固治疗,尤其适用于<40岁且巩固治疗前MRD阳性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形态学无白血病状态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残留白血病细胞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燕丽 张学忠 +1 位作者 张磊 张秀群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58-860,共3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血液和骨髓中微小残留病变变化情况 ,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在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3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完全缓解后血液和骨髓中微小残留病变变化情况 ,并探讨微小残留病变在监测急性髓性白血病复发中的应用价值。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3 3例化疗达完全缓解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血液和骨髓中残留白血病细胞 (residualleukemiccells,RLC)。结果显示 :急性髓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RLC分别为 ( 4 .75 18± 4 .15 3 7) %和 ( 0 .4 83 5± 0 .2 0 0 5 ) %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完全缓解组骨髓和正常对照组骨髓RLC分别为 ( 17.90 82± 2 0 .4 819) %和 ( 0 .72 85± 0 .2 2 0 9) % ,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P <0 .0 0 1) ;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外周血RLC分别为 ( 2 .2 3 3± 1.5 92 3 ) %和 ( 10 .2 3 69± 9.4 714 ) % ;持续缓解组与复发组骨髓RLC分别为 ( 4 .779± 3 .0 3 3 6) %和 ( 3 8.0 685± 19.4 2 95 ) %。二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结论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残留白血病细胞对及时预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在复发早期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残留病变 残留白血病细胞 急性髓性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的初治MM患者MRD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余霞 张开基 +2 位作者 吴修进 史丽君 林火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31-1636,共6页
目的:探讨治疗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的初治MM患者共210例临床资料,其中MRD^-... 目的:探讨治疗后达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微小残留病变(MRD)状态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8年1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的初治MM患者共210例临床资料,其中MRD^-152例设为A组,MRD^+58例设为B组,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影响因素,评价MRD状态与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治疗方案及疗效反应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CT和MRD状态与初治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有关(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D持续阳性是初治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A组患者随访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持续MR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长于MRD转阳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RD^-持续时间是初治MM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MRD^-维持达6个月患者随访2年累积总生存率显著高于MRD^-维持未达6个月患者(P<0.05);MRD^-维持时间≥12个月患者随访2年累积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MRD^-维持未达12个月患者(P<0.05)。存在≥1个高危细胞遗传学异常人群中,MR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MRD^+患者(P<0.05)。接受ASCT治疗的患者中,MRD^-率显著高于未接受ASCT治疗患者(P<0.05);未接受ASCT人群中,MRD^-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MRD^+患者(P<0.05);MRD^-人群中接受硼替佐米治疗患者中位MRD^-维持时间显著长于未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P<0.05);同时硼替佐米治疗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显著长于未接受硼替佐米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治疗后达VGPR及以上的初治MM患者治疗后持续MRD^+与远期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中MRD^-维持时间可用于患者预后评估;而MRD^+则提示早期复发可能,治疗过程中通过动态监测MRD状态能够帮助临床上确定复发MM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微小残留病变 监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首次诱导治疗后使用rhG-CSF对临床疗效和流式MRD影响的真实世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美 安福润 +4 位作者 张青 董毅 秦慧 翟志敏 陶千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2-1027,共6页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首次诱导治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临床疗效和流式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初次确诊并接受首次诱导治疗的44例AML患者... 目的:探讨真实世界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首次诱导治疗后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临床疗效和流式微小残留病变(MR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血液科初次确诊并接受首次诱导治疗的44例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后是否使用rhG-CSF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比较两组完全缓解率、中性粒细胞缺乏(粒缺)持续时间、感染发生率、发热持续时间、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流式MRD以及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完全缓解率为60%,治疗组为74%(P=0.3429);对照组粒缺持续时间为(21.28±7.91)d,治疗组为(14.79±3.07)d(P=0.0016);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为(12.80±7.31)d,治疗组为(9.11±7.48)d(P=0.0136);对照组和治疗组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无复发生存时间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最终获得CR的患者中在首次脱离粒缺时有66%的病例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到髓系前体细胞(占比2.25%±0.99%),容易被误判为流式MRD+。结论:AML首次诱导治疗后使用rhGCSF不仅不会影响临床缓解率,还能显著缩短粒缺时间和发热时间,但可能会影响首次脱离粒缺时外周血流式MRD检测结果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完全缓解 微小残留病变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燕玲 张競文 方志刚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 目的观察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完全缓解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低危7例,中危6例,高危1例。预处理后予回输预先冻存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并予成分输血、升白细胞、预防感染等治疗,观察患者的自体干细胞造血重建情况,并了解移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术后1年和3年的存活率和无病存活(DFS)率。结果 14例患者均获得造血重建,白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2(9~28)d,血小板植入中位时间为29(8~158)d。2例患者粒细胞缺乏期出现大肠杆菌败血症,1例发生普通变形杆菌败血症,1例患者在移植后29 d出现巨细胞病毒血症,其余患者预处理后出现感染或胃肠道反应,经抗感染及其它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均治愈。随访时间29.8(5.3~61.5)个月,14例患者中共有5例复发(35.7%),11例患者存活,3例死于复发。术后1年、3年的存活率分别为86%和79%,术后1年、3年的DFS率分别为64%和57%。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大部分低、中危AML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HSCT) 微小残留病变(mrd) 造血重建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败血症 巨细胞病毒血症 无病存活(DF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bcr-abl mRNA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耿素霞 杜欣 +4 位作者 翁建宇 李其辉 苏健华 林秋雄 李扬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993-997,共5页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 本研究确切了解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bcr-abl mRNA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断早期复发提供实验依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后78份外周血和骨髓标本的bcr-abl mRNA水平。结果表明,移植前患者的bcr-ablmRNA水平较高,中位数为29.303%;移植后1个月时检测bcr-abl mRNA水平较移植前大幅度降低,中位数为0;移植后1年内,连续多次检测bcr-abl mRNA水平,变化模式不一致,但6个月后的总体水平较6个月前明显降低,移植1年以上的受者绝大多数bcr-abl mRNA检测不到,或偶可检测到,但水平极低(0.007%、0.004%和0.021%),所检测受者的骨髓和外周血像均正常;同期骨髓与外周血bcr-abl水平无明显差异,且变化趋势一致。结论:CML患者移植后早期bcr-abl水平变化起伏较大,连续动态检测可明确其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移植效果、指导临床治疗,但6个月前检测到bcr-abl存在并不提示疾病复发;检测外周血bcr-abl或许更适于临床上对患者的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cr—abl融合基因 实时定量PCR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田明杰 徐小康 赵松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5-1329,共5页
酪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应选择哪一种TKI与化疗联合?TKI与哪一种治疗强度化疗方案联合能够使患者更获益?目前这些尚未达成共识。由于TKI联合化疗显著改善Ph... 酪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应用使成人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然而,应选择哪一种TKI与化疗联合?TKI与哪一种治疗强度化疗方案联合能够使患者更获益?目前这些尚未达成共识。由于TKI联合化疗显著改善Ph^+ALL患者的预后,因此有必要重新评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Ph+ALL中的治疗作用。此外,免疫治疗在Ph+ALL治疗中取得初步成功。本文将对Ph^+ALL治疗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PH染色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VD方案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缓解深度的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贾静 刘爱军 +4 位作者 陈文明 吴垠 李燕郴 冷芸 高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734-738,共5页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 目的:分析来那度胺、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lenalidomide,bortezomib and dexamethasone,RVD)方案治疗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newly 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NDMM)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48例NDMM患者,统计其临床特征及治疗疗效.结果:4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9(34~79)岁,Durie-Salmon分期Ⅲ期患者44例;ISS分期Ⅱ期患者15例,Ⅲ期患者19例,12例伴浆细胞瘤,细胞遗传学高危患者占32.5%.全部患者接受RVD方案化疗,中位4(1~9)个周期,总有效率97.9%,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35.4%,4个周期较2个周期化疗后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ery good partial response,VGPR)以上疗效提高为(84.6% vs. 64.1%);平均采集CD34+细胞数4.2(±2.6)×106/kg;诱导治疗后下一代流式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阴性率为20.6%,其中2例移植前MRD阳性者在移植后MRD转阴.治疗过程中2例发生3~4级血液学毒性,未发生3级以上非血液学不良事件.结论:采用RVD方案治疗NDMM患者4个疗程,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且不影响干细胞采集.RVD诱导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进一步提高MRD阴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硼替佐米 微小残留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Q-PCR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过程中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龙 耿素霞 杜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初步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初诊APL患者临床资料及融合基因表达监测结果。结果:47例初诊APL患... 目的:初步观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患者PML/RARα融合基因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初诊APL患者临床资料及融合基因表达监测结果。结果:47例初诊APL患者,男30例,女17例,中位年龄29(6~67)岁。PML/RARα融合基因以ABL基因作为内参进行标化(normalized quantity,NQ)。治疗前31例患者NQ中位数0.446 7(0.044~1.451 2)。患者获得完全血液学缓解(CR)时及CR后巩固化疗1~4疗程NQ中位数分别为0.000 53(0~0.030 4)、0(0~0.001 037)、0(0~0.000 27)、0(0~0.000 24)、0(0~0.000 08),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6%、31.6%、26.1%、9.1%、4.8%,维持治疗期间降至0。结论:PML/RARα融合基因表达水平能够直观、有效的反应APL患者治疗过程中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的变化,可用于APL患者的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变 实时荧光定量PCR PML RARα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评估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多多 庄俊玲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3期305-308,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独特的骨病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功能抑制导致溶骨性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骨病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均有负面影响。普通X线检出骨病的灵敏度很低,CT的灵敏度虽明显提高,但难以检出骨外病变。功能性... 多发性骨髓瘤具有独特的骨病表现,由于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功能抑制导致溶骨性破坏和严重骨质疏松。骨病严重程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均有负面影响。普通X线检出骨病的灵敏度很低,CT的灵敏度虽明显提高,但难以检出骨外病变。功能性影像方法(主要包括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不仅能发现早期溶骨病灶,且在评估全身肿瘤负荷和缓解后微小残留病变方面更有优势。本文将对这些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影像 骨病 微小残留病变 肿瘤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链式反应(PCR)技术在骨髓移植中的应用
19
作者 曹华 孙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8,共4页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应用极广的一项由Mullis等设计的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自1985年以来不仅在生物学领域,而且在医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患治疗的... 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应用极广的一项由Mullis等设计的生物学技术。这项技术自1985年以来不仅在生物学领域,而且在医学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广泛用于血液系统恶性疾患治疗的骨髓移植。 PCR技术是一种模拟天然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法。即在体外一定的条件下,在待扩增的目的DNA片段两侧加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通过变性使DNA成为单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移植 多聚链 多态性 微小残留病变 异基因 PCR技术 多聚酶链式反应 免疫球蛋白 PCR检测 淋巴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