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核糖核酸-155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秦焕蓉 吴祥锴 +4 位作者 江哲宇 张赟 林丽云 王黎洲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55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1型(PTPN21)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h7人肝癌细胞并通过miR-155沉默慢病毒(sh-miR-155)转染下... 目的探究微小核糖核酸(miR)-155靶向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1型(PTPN21)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h7人肝癌细胞并通过miR-155沉默慢病毒(sh-miR-155)转染下调miR-155。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Huh7细胞miR-155沉默效果,获得稳转细胞株后将细胞株随机分为:Blank组(正常Huh7细胞)、shNC组(Huh7细胞+miR-155空载体)、sh-miR-155组(Huh7细胞+miR-155沉默)、sh-miR-155+Recilisib组(Huh7细胞+miR-155沉默+PI3K-AKT激动剂)、shNC+Recilisib组(Huh7细胞+miR-155空载体+PI3K-AKT激动剂)。双荧光素酶实验检测PTPN21是否为miR-155的下游;溴化噻唑蓝四氮唑(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凋亡水平;Transwell实验分析各组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蛋白质印迹检测各组PTPN21、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表达变化差异。结果sh-miR-155组中miR-155的表达水平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1),miR-155在Blank组及shNC组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结果显示,sh-miR-155组中Huh7细胞在2、3、4、5 d时A值均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1),而Blank组与shN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h-miR-155组在2、3、4、5 d时A值低于sh-miR-155+Recilisib组及shNC+Recilisib组(P=0.0052,P<0.0001),而sh-miR-155+Recilisib组在2、3、4、5 d时A值低于shNC+Recilisib组(P<0.0001)。Blank组与shNC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后,与Blank组相比,shNC+Recilisib组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增加(P<0.0001)。相反,沉默miR-155后Huh7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细胞数明显低于Blank组及shNC组(P<0.0001),而PI3K激动剂逆转了这一现象,与sh-miR-155组相比,sh-miR-155+Recilisib组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增强(P=0.0002)。慢病毒转染Huh7人肝癌细胞以沉默miR-155,下调miR-155抑制PTPN2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迁移、增殖能力,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结论miR-155通过靶向PTPN21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增殖。miR-155可能是未来肝癌治疗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核糖核酸-155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非受体21型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CG)患儿与正常婴幼儿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或miR)-29b、miR-24、miR-200c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郑玲 冯光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55-758,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患儿与正常婴幼儿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或miR)-29b、miR-24、miR-200c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散发的PCG患儿16例血浆标本作为PCG组,另选年龄相... 目的探讨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患儿与正常婴幼儿血浆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或miR)-29b、miR-24、miR-200c的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散发的PCG患儿16例血浆标本作为PCG组,另选年龄相近的正常婴幼儿共49例血浆标本作为正常人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浆中miR-29b、miR-24、miR-200c的表达量,分析各自表达差异与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并运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PCG组受试者血浆中miR-29b、miR-24、miR-200c相对表达量(0.31±0.19、0.17±0.16、0.55±0.18)明显低于正常人组(1.18±0.52、2.86±2.65、1.62±0.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浆中miR-24、miR-29b的表达与PCG病变严重程度有关,病变越严重,其表达量越低;ROC曲线表明miR-24和miR-29b对PCG疾病的诊断价值高于miR-200c。结论血浆中游离的miRNA可作为辅助诊断PCG一种新的血浆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29 b 微小核糖核酸-24 微小核糖核酸-200c 血浆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介导NKG2D调节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袁岗 巨虎 +3 位作者 肖宗宇 李文辉 曹立新 惠超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2,共6页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 目的:观察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对脑胶质瘤细胞免疫效应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取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进行培养和传代,获得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按照1.0×105个/ml浓度制备细胞悬液,并设置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空白组,每组6个复孔。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分别采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阴性对照、miR-10b模拟物、miR-10b抑制剂,空白组予以等量无菌生理盐水。分离和培养1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效靶比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NK细胞表面NK细胞激活受体(NKG2D)表达,并检测各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MICA)、UL16结合蛋白2(ULBP2)、UL16结合蛋白3(ULBP3)表达。结果:对照组、过表达组、低表达组转染效率分别为(93.55±2.05)%、(95.67±3.14)%、(94.18±3.26)%;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miR-10b表达升高,低表达组miR-10b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和空白组miR-10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降低、NKG2D表达降低,低表达组NK细胞不同效靶比杀伤活性均增高、NKG2D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K细胞杀伤活性均随效靶比增加而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相比,相同效靶比NK细胞杀伤活性、NKG2D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过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降低,低表达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与空白组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miR-10b表达能够增加NK细胞表面NKG2D和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表面MICA、ULBP2、ULBP3表达,增强NK细胞对人脑胶质瘤细胞U251的杀伤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10b 脑胶质瘤 NK细胞激活受体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链相关基因A UL16结合蛋白2 UL16结合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let-7c对肌营养素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
4
作者 王玉瑶 王玉璇 +2 位作者 翟翔 刘铭 解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mi R)let-7c(mi R-let-7c)对肌营养素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调控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构建携带肌营养素基因3'非编码区(3'-UTR)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mi R-let-7c前体共转染H...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中微小核糖核酸(mi R)let-7c(mi R-let-7c)对肌营养素基因表达是否具有调控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构建携带肌营养素基因3'非编码区(3'-UTR)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与mi R-let-7c前体共转染Hela细胞,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荧光素酶活性以验证mi R-let-7c与肌营养素基因的靶向调控关系。进而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Taqman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mi R转染效果,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mi R-let-7c及mi R-let-7c抑制物转染心肌细胞后肌营养素蛋白表达,以及心肌肥厚相关信号通路分子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荧光素酶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与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p MIR-MTPN)+mi R前体阴性对照组相比,p MIR-MTPN+mi R-let-7c前体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59.30±9.90)%vs(98.10±15.10)%]。Western blot结果表明,mi R-let-7c前体组与mi R阴性对照组相比,肌营养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28±0.05)vs(0.90±0.09)],此外,NF-κB蛋白水平显著降低([0.25±0.06)vs(0.75±0.07)];相反,mi R-let-7c抑制物组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相比,肌营养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14±0.09)vs(0.44±0.09)],同时,NF-κB蛋白水平也显著升高[(1.09±0.05)vs(0.71±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R-let-7c能够通过作用于3'UTR区域,抑制肌营养素基因表达,并影响心肌肥厚关键信号通路分子NF-κB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 肌营养素 核转录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对脑胶质瘤恶性生物学行为的调控及其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茹琴 李超英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6-381,共6页
脑胶质瘤(胶质瘤)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胶质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高侵袭迁移能力是胶质瘤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的出现为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及侵袭迁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miRN... 脑胶质瘤(胶质瘤)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复发率及低治愈率的特点,胶质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和高侵袭迁移能力是胶质瘤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微小核糖核酸(micro RNA,miRNA)的出现为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及侵袭迁移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miRNA是一类内生的、长约20~24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小RNA,可通过与其靶基因mRNA的3’UTR区域互补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的表达。多项研究证实,miR-10b在胶质瘤组织和胶质瘤患者血清中高表达,并影响患者预后情况。miR-10b可能通过影响其靶基因如PTEN、CDKN、P53、HOXD10等的表达,参与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等过程。深入研究miR-10b对胶质瘤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微小核糖核酸-10b(miR-10b) 增殖 凋亡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b通过下调KLF10促进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黎黎 吕军 +5 位作者 杨荟 付莎 李劲高 黄蓉 宛霞 徐安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4-1260,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10b(miR-10b)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miR-10b的表达量;利用高糖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EMT模型,RT-qPC... 目的:探讨微小RNA-10b(miR-10b)在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法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miR-10b的表达量;利用高糖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建立EMT模型,RT-qPCR法检测miR-10b在EMT不同阶段的表达水平。在HK2细胞中分别转染miR-10b模拟物(mimic)和抑制物(inhibitor) 24 h后,再给予高糖刺激,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N-钙黏蛋白(N-cadherin)等EMT标志蛋白的表达。通过在线数据库miRBase对miR-10b的作用靶点进行预测,并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进行验证。结果:与癌旁正常肾组织相比,2型糖尿病合并肾纤维化患者肾组织中miR-10b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在高糖刺激诱导的HK-2细胞EMT中,miR-10b的表达呈现时间依赖性上调(P<0.01)。转染miR-10b inhibitor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形态学改变以及EMT标志蛋白fibronectin、SLUG、N-cadherin和SNAI1表达的上调。在线数据库预测KLF10的3’-UTR可以与miR-10b结合,该结果被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同时,KLF10过表达可以逆转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以及fibronectin和N-cadherin等EMT标志蛋白。进一步研究显示,miR-10b是通过抑制KLF10表达,从而激活TGF-β/Smad3通路发挥作用。结论:miR-10b可通过下调KLF10表达促进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b 上皮-间充质转化 KLF10 肾小管上皮细胞 TGF-β/Smad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核心蛋白调控miR-486-5p/AKR1B10促进肝癌细胞生长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冯丽萍 张辉洁 +1 位作者 欧雯婷 余盈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955-2959,共5页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miR-486-5p以及醛酮还原家族1B10(AKR1B1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Ad-GFP-HCVc感染HepG2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HCVc表达,MTT法和流式细...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HCVc)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和miR-486-5p以及醛酮还原家族1B10(AKR1B10)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重组腺病毒Ad-GFP-HCVc感染HepG2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HepG2细胞HCVc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qRT-PCR检测HepG2细胞中miR-486-5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KR1B10蛋白表达;以miR-486-5p抑制剂转染HepG2细胞,q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epG2细胞中miR-486-5p和AKR1B10蛋白表达;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miR-486-5p和AKR1B10的靶向关系。结果:Ad-GFP-HCVc感染后,HepG2细胞中HCVc表达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HCVc组细胞增殖活力和AKR1B1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细胞凋亡率和miR-486-5p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anti-miR-NC组相比,转染miR-486-5p抑制剂的HepG2细胞miR-486-5p表达明显降低,而AKR1B1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486-5p可与AKR1B10靶向结合。结论:HCVc可能通过下调miR-486-5p表达引起其靶基因AKR1B10表达升高,促进HepG2细胞异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 微小RNA-486-5p 醛酮还原家族1b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0a、miR-21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被引量:11
8
作者 严宪才 吴志光 +3 位作者 刘锦文 周耀辉 刘俊锋 陈子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究miR-10a、miR-21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回顾102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外周血miR-10a、miR-21,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miR... 目的:探究miR-10a、miR-21联合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价值。方法:回顾102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的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入院时外周血miR-10a、miR-21,分析死亡的影响因素、APACHEⅡ评分与外周血miR-10a、miR-21的相关性及miR-10a、miR-21联合预测患者病死的效能。结果:28 d病死率为28.43%;死亡组外周血miR-10a、miR-2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APACHEⅡ评分≥20分、CRP≥40 mg/ml、血清乳酸≥3 mmol/L、外周血miR-10a表达水平≥1.31、外周血miR-21表达水平≥2.39是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Vit D>26 ng/ml是其保护因素;APACHⅡ评分与外周血miR-10a、miR-21无相关性(P>0.05);外周血miR-10a联合miR-21预测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特异度、AUC均高于单独预测。结论:老年重症脓毒症患者28 d内病死率高,需根据影响因素加强防控,外周血miR-10a联合miR-21有理想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脓毒症 病死率 微小核糖核酸-10a 微小核糖核酸-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1、miR-191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6
9
作者 任吉莲 崔灵芝 +1 位作者 郝小夏 李晓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 R)-21、mi R-191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根据Ann-Arbor(Cotswolds)分期将所有患者的临床... 目的:分析微小核糖核酸(mi R)-21、mi R-191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1年1月山西省汾阳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入院时根据Ann-Arbor(Cotswolds)分期将所有患者的临床分期分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详细统计并比较不同临床分期患者的基线资料,重点分析mi R-21、mi R-191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100例DLBCL患者中临床分期Ⅰ期15例,Ⅱ期25例,Ⅲ期37例,Ⅳ期23例。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mi R-21、mi R-191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发现,mi R-21、mi R-191水平与DLBCL患者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566、0.636);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 R-21、mi R-191过表达是DLBCL患者临床高分期的危险因子(OR>1,P<0.05);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LBCL患者mi R-21水平与mi R-191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0.339)。结论:DLBCL患者的mi R-21、mi R-191过表达与临床高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微小核糖核酸-191 微小核糖核酸-21 分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4A1在miR-29b对N2B细胞氧糖剥夺/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袁映楠 黄智 +2 位作者 张帅 许敏 周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56-1161,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N2B神经细胞氧糖剥夺(OGD)/再灌注(R)模型验证miR-29b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在miR-29b对神经细胞OGD/R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正常和缺氧条件培养N2B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目的通过构建N2B神经细胞氧糖剥夺(OGD)/再灌注(R)模型验证miR-29b对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Ⅳ型胶原蛋白基因α1(COL4A1)在miR-29b对神经细胞OGD/R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调控机制。方法正常和缺氧条件培养N2B细胞,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miR-29b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克隆形成、Hoechst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免疫印迹双荧光素酶验证miR-29b靶基因是否为COL4A1;N2B细胞转染miR-29b mimics,RT-qPCR和免疫印迹检测COL4A1表达。构建COL4A13’非翻译区(UTR)野生型和突变型载体、靶基因,设计合成COL4A1,转染N2B细胞,缺氧培养,CCK-8、克隆形成、Hoechst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增殖、凋亡情况。结果OGD/R细胞中miR-29b表达较正常细胞组降低。在相同缺氧/复氧条件下培养细胞中miR-29表达上调,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凋亡明显抑制。miR-29b表达上调抑制COL4A1表达,但转染COL4A1及其对照组后,COL4A1对照组细胞增殖明显高于过表达组,凋亡明显低于过表达组。结论miR-29b对N2B神经细胞OGD/R模型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抑制COL4A1表达减轻缺氧对N2B神经细胞的损伤。miR-29b可通过调节COL4A1表达减少缺血/缺氧再灌注对神经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核糖核酸-29b 脑缺血 Ⅳ型胶原蛋口基因α1 成神经细胞瘤N2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病毒相关性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生物标志物的相关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艾亮 张盛 +2 位作者 王强 李夏 成柯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67-772,共6页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系列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也是儿童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PTLD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有关,EBV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也是儿童器官移植术后的主要恶性肿瘤。EBV相关性PTLD在儿童实...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是一系列异质性淋巴增生性疾病,也是儿童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超过70%的PTLD与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有关,EBV相关性B细胞淋巴瘤也是儿童器官移植术后的主要恶性肿瘤。EBV相关性PTLD在儿童实体器官移植中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主要由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所致,但具体发生机制仍不清楚。近年来,在EBV相关性PTL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开发生物标志物以实现指导诊断和个性化治疗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旨在综述实体器官移植EBV相关性PTLD的发生情况及其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诊疗开拓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 器官移植 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 b细胞淋巴瘤 生物标志物 免疫抑制 病毒载量 微小核糖核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诱导富含miR-126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大鼠脓毒症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国虎 李友军 +2 位作者 夏金明 吕世进 王锦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8-925,共8页
目的探索NO诱导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外泌体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O、miR-126抑制剂、无效对照抑制剂对PMSCs进行诱导培养,超速离心获取3种外泌体(N-Exo、I-Exo和Exo)。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qPC... 目的探索NO诱导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PMSCs)外泌体对脓毒症大鼠的治疗效果及药理机制。方法分别利用NO、miR-126抑制剂、无效对照抑制剂对PMSCs进行诱导培养,超速离心获取3种外泌体(N-Exo、I-Exo和Exo)。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qPCR检测miR-126含量。取清洁级SD大鼠160只,等分成4组。对照组(假手术+PBS)、脓毒症组(CLP+PBS)、N-Exo组(CLP+N-Exo)、I-Exo组(CLP+I-Exo)。利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构建大鼠脓毒症模型。检测各组大鼠术后48h血生化指标(血清ALT、AST、BUN、IL-6、IL-10、TNF-α、IFN-γ、IL-1β含量);取肺和肾,HE染色进行病理评分、测量血管微渗漏指数和干/湿重之比;Westernblot检测肾脏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Toll样受体2(TRL-2)、TRL-4、p-p65蛋白含量、qPCR测量miR-126-3p和miR-126-5p的含量;最终观察各组大鼠7d存活率。结果①miR-126含量:N-Exo>Exo>I-Exo(P<0.05);②7d存活率:脓毒症组和I-Exo组显著低于N-Exo组和对照组(P<0.05);③肝肾功能及炎症因子含量、肺和肾病理评分、血管微渗漏及干/湿重之比:脓毒症组和I-Exo组显著高于N-Exo组和对照组(P<0.05);④肾脏内miR-126-3p、miR-126-5p及HMGB1、RAGE、TRL-2、TRL-4、p-p65蛋白含量:脓毒症组和I-Exo组显著低于N-Exo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N-Exo可能是通过miR-126-HMGB1-NF-κB来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最终提高脓毒症大鼠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微小核糖核酸-126 外泌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