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光纤陀螺的桥梁微小形变检测技术 被引量:10
1
作者 甘维兵 胡文彬 +3 位作者 张瑶 刘芳 李盛 符晶华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5-420,共6页
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变又是评价桥梁结构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考虑到传统形变检测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为了实现桥梁微小形变的快速、连续检测,准确直观地定位桥跨最大下挠处,提出了基于光纤陀螺(FOG)的微小形... 桥梁是现代交通运输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形变又是评价桥梁结构健康状况最重要的指标之一。考虑到传统形变检测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为了实现桥梁微小形变的快速、连续检测,准确直观地定位桥跨最大下挠处,提出了基于光纤陀螺(FOG)的微小形变检测新方法,设计出了基于FOG的桥梁连续线形检测系统(CDMS)。通过对标定路段和大型跨江桥梁结构线形进行测试,并辅以水准仪进行数据比对,结果表明:对于100 m的标定路段,检测精度可以达到5 mm;对于跨径为400 m的跨江大桥,检测精度可以达到2 cm。基于FOG的线形检测系统在桥梁结构测试过程中,无需封路,不影响交通,具有方便、快捷、测量点连续、精度高等特点,尤其是在大跨桥梁的微小形变检测中具有传统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微小形变 光纤陀螺 连续线形 最大下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形变的电测法——一种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实验 被引量:5
2
作者 樊英杰 曹昌年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49,共3页
通过对"微小形变的电测法"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引导学生利用物理实验培养自己的综合设计能力和科学素养。叙述了微小形变电测法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 微小形变 电测法 电阻应变片 综合设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陶瓷的材料微小形变测量系统 被引量:5
3
作者 朱月 李骏慧 +1 位作者 于慧振 苏峻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72,75,共4页
当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发生变化时,材料的部分物理特性会有所改变。而这些物理量的微小形变结果对材料的实际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压电效应及其逆效应,将压电陶瓷附属在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采用双重反馈测量,以检测样品... 当外界条件(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发生变化时,材料的部分物理特性会有所改变。而这些物理量的微小形变结果对材料的实际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压电效应及其逆效应,将压电陶瓷附属在压力传感器的测量端;采用双重反馈测量,以检测样品自由端的变化;并利用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和精密丝杆进行反馈调节,可实现材料微小形变的长时间自动跟随精确测量;并可通过计算机软件实时显示和存储参数特性曲线。测量结果表明:测量系统具有全自动、高精度、可长时间值守测量等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微小形变 反馈测量 自动控制 压力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InSAR技术的大型滑坡时序微小形变分析及其灾变时间预报 被引量:6
4
作者 马闯 缪海波 +3 位作者 杨犇 朱隆奇 安广强 杨冰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404-9412,共9页
发育于高山峡谷区的大型滑坡往往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的时序形变数据通常非常匮乏,从而给此类滑坡的早期识别和灾变时间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3... 发育于高山峡谷区的大型滑坡往往具有隐蔽性强、突发性高和危害性大的特点,基于传统监测方法的时序形变数据通常非常匮乏,从而给此类滑坡的早期识别和灾变时间预报带来了极大困难。鉴于此,以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滑坡为例,基于23幅C波段Sentinel-1A升轨雷达影像,利用短基线雷达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了2017年3月18日至2018年10月3日的垂直方向地表时序形变数据,分析了该滑坡的年平均形变速率、累积形变演化以及典型观测点的累积位移变化,然后利用速度倒数模型对其灾变时间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白格滑坡灾变前具有明显的形变分区,即强烈变形区、次强烈形变区、一般形变区和基本稳定区,其中强烈形变区的垂直方向年平均形变速率为-39~-67 mm/a;白格滑坡的形变模式概括为后缘滑移牵引—前缘阻滑段渐进滑移—中后部整体变形,与此对应形成了牵引区、阻滑区和主滑区,且阻滑区的形变对降雨较敏感;速度倒数模型预报白格滑坡灾变时间滞后于实际灾变时间8 d,预报效果良好。研究结果表明SBAS-InSAR技术在类似大型滑坡灾变前的形变演化特征分析及灾变时间预报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滑坡 时序微小形变 SBAS-InSAR 灾变时间预报 速度倒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SAR数据唐山城区活动断裂微小差异形变探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玲 刘斌 +1 位作者 葛大庆 郭小方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4-120,共7页
活动断裂活动特征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需要长期有效地进行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是近些年来地表形变调查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获取效率高、成本低... 活动断裂活动特征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性,需要长期有效地进行监测。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是近些年来地表形变调查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具有覆盖范围广、信息获取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以InSAR技术为手段,采用相干目标点长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利用RADARSAT-2卫星Wide模式30 m空间分辨率和TerraSAR-X卫星Strip模式3 m空间分辨率这2种雷达数据,开展了唐山市城区主要活动断裂两侧微小差异性形变探测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城区内唐山—古冶断裂较为明显,最大的差异量在2 mm/a。以RADARSAT-2卫星C波段中等分辨率雷达数据为数据源的形变结果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活动断裂两侧差异性形变;而TerraSAR-X卫星X波段数据雷达波长较短,受地表覆被变化影响较大,且活动断裂的变化相对于该量值较小,较难从地表形变中分离出断裂两侧的差异性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 活动断裂 差异性形变 微小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