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对PPV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潇远 王怀洲 +4 位作者 金鑫 马聪慧 崔红培 刘茜 李海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20-526,共7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PPV且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其中接受PP...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PPV)后继发性青光眼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接受PPV且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17例17眼,其中接受PPV的原发病包括视网膜脱离13眼,玻璃体积血3眼,眼内炎1眼。所有患者均行激光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包括房角镜下内路小梁切开术6眼、经巩膜瓣途径微导管引导下外路小梁切开术11眼。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范围均≥300°,其中360°者11眼,330°者4眼,300°者2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标准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术后用药数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估的主要结局指标为眼压和手术成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术后用药数量、BCVA变化和并发症。手术成功定义为术后使用或不使用降眼压药物的情况下眼压<21 mmHg(1 mmHg=0.133 kPa)。结果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平均眼压分别为(34.41±5.11)、(21.88±11.72)、(20.77±7.67)、(19.50±7.01)、(16.32±4.68)mmHg,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79,P<0.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眼压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2个月,14眼眼压较术前降低40%以上。术后6、12个月手术成功率均为76.5%。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较术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580,P<0.001)。术后6个月,术眼BCVA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11,P=0.190)。术眼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治疗PPV术后继发青光眼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青光眼 小梁切开术 微导管辅助 玻璃体切割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治疗激素性青光眼的长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姚仁杰 张文静 +1 位作者 黄雪桃 祁颖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SIG)患者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岁明确诊断为SIG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AT治疗并完成36... 目的观察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MAT)治疗激素性青光眼(SIG)患者的长期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40岁明确诊断为SIG的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AT治疗并完成360°小梁切开手术。术后随访不少于12个月,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共纳入15例18眼,其中男8例(53.3%,9眼),女7例(46.7%,9眼),患者手术时年龄为11~39(25.7±9.6)岁,术后随访时间为12~15(12.9±0.9)个月。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IOP为(14.44±3.10)mmHg(1 kPa=7.5 mmHg),较术前基线IOP(38.41±9.69)mmHg显著降低(P<0.0001)。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的中位数由术前的3(1~4)种降至0(0~1)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的BCVA(logMAR)为0~5.0(1.12±1.31),与术前0~5.0(1.54±1.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84)。术后12个月时,患者手术的条件成功率为100.0%,完全成功率为88.9%。术后18眼(100.0%)均发生一过性前房积血(0~II级),4眼(22.2%)发生一过性浅前房,1眼(5.6%)发生一过性低IOP,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MAT治疗年轻SIG患者的手术成功率高,具有良好的远期降IOP效果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的小梁切开术 激素性青光眼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交通动脉瘤的栓塞治疗 被引量:19
3
作者 许奕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黄清海 张鑫 张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 总结 2 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 目的 总结 2 62例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均采用电解可脱卸弹簧圈(guglielmidetachablecoil,GDC)作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对双侧A1正常者应用双侧颈动脉置管技术监测栓塞术中载瘤动脉通畅情况 ,对瘤颈累及双侧A2者采用微导管微导丝辅助技术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发生术中出血者予弹簧圈继续栓塞 ,发生术中血栓形成者予尿激酶溶栓。 3 4例颅内多发动脉瘤均同次手术治愈。结果 动脉瘤完全闭塞 160例 ,>90 %闭塞 5 6例 ,<90 %闭塞 4 6例。术中因过度栓塞造成载瘤动脉闭塞 10例 ,术后脑梗死 16例。术中发生血栓形成 3例 ,经溶栓后恢复通畅。术后死于肺部并发症 1例 ,植物生存 1例。随访 190例 ,3~ 6个月行DSA/MRA复查 ,动脉瘤复发行 2次栓塞 8例 ,复发经手术治愈 1例 ,其余治疗结果稳定。结论 GDC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好。采用微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通动脉瘤 介入治疗 血栓形成 颈动脉置管技术 微导管辅助技术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路全周或部分小梁切开术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患者对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海军 任静 +2 位作者 杨潇远 刘茜 董良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比较外路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 assisted circumferential trabeculotomy,MAT)与Harm刀辅助部分小梁切开术(conventional partial trabeculotomy,CPT)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 目的比较外路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microcatheter assisted circumferential trabeculotomy,MAT)与Harm刀辅助部分小梁切开术(conventional partial trabeculotomy,CPT)治疗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primary congenital glaucoma,PCG)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治疗的PCG患儿,按初次手术方式分为2组,即MAT组与CPT组,术后随访均不少于2 a,观察眼压、并发症、降眼压药物使用情况及角膜透明度等指标,比较两种术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4例(41眼)患儿,MAT组18例(22眼),CPT组16例(19眼),年龄(30.1±28.8)周,MAT组和CPT组术前基线眼压分别为(28.45±3.87)mmHg(1 kPa=7.5 mmHg)、(29.05±2.52)mmHg;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眼压分别为(15.80±5.69)mmHg、(19.28±7.65)mmHg,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均为P<0.05),但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6)。末次随访时MAT组和CPT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86.36%和78.95%(Z=-1.93,P=0.847),MA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81.3%,CPT组2 a累积生存率为73.2%,采用K-M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示,χ^2=0.584,P=0.445。MAT组角膜直径术前(12.3±1.2)mm,术后降低至(11.4±0.9)mm(P=0.004),CPT组从术前(12.4±1.5)mm降为(11.9±1.1)mm(P=0.002),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术后MAT组角膜混浊率从54.55%降为40.91%(P=0.761),CPT组从52.63%降为42.11%(P=0.744),术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1)。末次随访时两组间降眼压药物使用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8)。术后所有患眼均发生前房积血,CPT组发生白内障、脉络膜脱离各1眼,MAT组未见脉络膜脱离及白内障发生。结论MAT和CPT均能有效控制PCG患儿眼压,且MAT较CPT降压幅度更大,远期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导管辅助全周小梁切开术 部分小梁切开术 先天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