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家蚕微孢子原虫(Nosema bombycis)在Antheraea eucalypti细胞中的增殖 被引量:11
1
作者 贡成良 早坂昭二 《蚕业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2-96,共5页
家蚕微孢子原虫( Nose m a bo m bycis) 经 K O H 处理后,接种于 Antheraea eucalypti 细胞系,调查其生活史。 K O H 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约为443 % 、 Antheraea euca... 家蚕微孢子原虫( Nose m a bo m bycis) 经 K O H 处理后,接种于 Antheraea eucalypti 细胞系,调查其生活史。 K O H 处理的孢子发芽率约为443 % 、 Antheraea eucalypti 细胞的初期感染率约为30 % ,接种36h 后,裂殖子数量急速增加,72h 达到最高峰。接种48h 后可观察到短极丝孢子发芽后形成的空孢壳和二次感染体。感染 Nosem a bo mbycis 48h 前的家蚕血淋巴对 Bm N 细胞无感染性,而感染72h 的血淋巴则表现出感染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微孢子原虫 生活史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白粉液浸消桑叶对蚕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朱宗芳 《蚕学通讯》 1995年第2期17-19,共3页
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有胚胎和食下两条传染途径.由于严格实行了补正检查、预防检查、预知检查和母蛾检查,几乎切断了胚胎传染的途径,但近年来微病发生率居高不下,众多蚕业工作者调查研究,找出了原因:即环境严重污染,桑树害虫如... 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有胚胎和食下两条传染途径.由于严格实行了补正检查、预防检查、预知检查和母蛾检查,几乎切断了胚胎传染的途径,但近年来微病发生率居高不下,众多蚕业工作者调查研究,找出了原因:即环境严重污染,桑树害虫如野蚕、桑螟、尺蠖、红腹灯蛾等及其他鳞翅目昆虫与家蚕微孢子原虫相互感染,蚕儿食下被污染的桑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白粉液 桑叶消毒 粒子病 对照区 漂白粉澄清液 良卵数 结茧率 食下传染 龄期经过 家蚕微孢子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