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富有机质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模式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良伟
杨克基
+2 位作者
鲁文婷
李霄
魏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共21页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页岩油气微纳米储层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油气富集成藏机理,并促进页岩油气综合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通过综述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特征及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简述了泥页岩...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页岩油气微纳米储层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油气富集成藏机理,并促进页岩油气综合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通过综述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特征及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简述了泥页岩复杂孔隙系统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自然成熟序列泥页岩和模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模式,并对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富有机质泥页岩系统孔径较小、连通性差、结构致密,较常规油气储层的孔隙更难分类与识别鉴定,其常见于石英、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等矿物基质,也可大量形成于有机质中。复杂泥页岩孔隙系统的研究经历了科学探索阶段、理论成型阶段、飞跃发展阶段。页岩微纳米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其发育也受热成熟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在外部控制因素中,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共同决定了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在内部影响因素中,岩性与矿物组成的变化控制了页岩压裂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使得泥页岩孔隙空间一定程度的增大或减小,TOC含量和干酪根类型则影响着有机质孔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则制约着不同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有机质成熟度与页岩微观储层孔隙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纳米孔隙随着热演化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此外,本文综述了自然成熟序列和模拟成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总结了自然成熟序列和模拟成熟序列泥页岩典型的孔隙系统演化模式,分析了这些孔隙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沉积环境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样品进行深入研究,应加强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主控因素及其演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改善模拟系统和模拟实验条件使之更接近真实地质条件,并提高不同成熟度序列样品微纳米孔隙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微
纳米
孔隙
系统
物理模拟
形成演化过程
孔隙
演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孔网模型构建与流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鑫
姚军
+2 位作者
杨永飞
王晨晨
高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00-8904,8915,共6页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洞特征显著的碳酸盐岩介质,但由于基于中轴线法构建的孔网中会产生数量众多的孔隙与喉道,因此该方法可以被用来表征缝洞介质,但需要从缝洞系统特征入手对其加以改进,以期在未来可以准确的描述缝洞型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孔隙
级
微
裂缝
系统
孔隙
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被引量:
22
3
作者
李薇
田中元
+2 位作者
闫伟林
刘峥君
尹海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咸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机理
微孔隙系统
测井响应特征
自动识别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富有机质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模式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
9
1
作者
徐良伟
杨克基
鲁文婷
李霄
魏浩
机构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河北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河北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研究院
河北地质大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共21页
基金
国家自然学科基金(41702165)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D2019403189)~~。
文摘
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其模式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页岩油气微纳米储层地质理论,进一步揭示页岩油气富集成藏机理,并促进页岩油气综合地质评价与勘探开发。通过综述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特征及发育演化影响因素,简述了泥页岩复杂孔隙系统研究发展历程,分析了自然成熟序列泥页岩和模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特征,总结了国内外富有机质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模式,并对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的研究提出了展望。富有机质泥页岩系统孔径较小、连通性差、结构致密,较常规油气储层的孔隙更难分类与识别鉴定,其常见于石英、长石、方解石、黏土矿物等矿物基质,也可大量形成于有机质中。复杂泥页岩孔隙系统的研究经历了科学探索阶段、理论成型阶段、飞跃发展阶段。页岩微纳米孔隙的形成和演化受内因外因共同影响,其发育也受热成熟生烃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在外部控制因素中,沉积环境、构造背景共同决定了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在内部影响因素中,岩性与矿物组成的变化控制了页岩压裂性能和孔隙结构特征,使得泥页岩孔隙空间一定程度的增大或减小,TOC含量和干酪根类型则影响着有机质孔的孔体积和比表面积,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则制约着不同类型孔隙的演化趋势,有机质成熟度与页岩微观储层孔隙并不是单纯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纳米孔隙随着热演化程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也存在较大的争议。此外,本文综述了自然成熟序列和模拟成熟序列泥页岩孔隙系统演化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总结了自然成熟序列和模拟成熟序列泥页岩典型的孔隙系统演化模式,分析了这些孔隙系统演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应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沉积环境和不同有机质类型的样品进行深入研究,应加强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主控因素及其演化的定性、定量分析,改善模拟系统和模拟实验条件使之更接近真实地质条件,并提高不同成熟度序列样品微纳米孔隙系统的测量精度和范围。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微
纳米
孔隙
系统
物理模拟
形成演化过程
孔隙
演化模式
Keywords
shale oil and gas
micro-and nanoscale pore system
physical simulation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process
pore evolution models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孔网模型构建与流动模拟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鑫
姚军
杨永飞
王晨晨
高莹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0期8900-8904,8915,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072268)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311009)
+3 种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94)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1EEQ00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1CX04022A)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B08028)资助
文摘
针对缝洞发育丰富的碳酸盐岩介质,基于孔隙网络构建理论,构建了两种不同的孔隙网络模型,并基于能量守恒与达西公式分别对两种模型进行流动模拟,通过与基于数字岩心流动模拟的结果对比,表明目前两种主要孔网建模的方法均不能准确描述缝洞特征显著的碳酸盐岩介质,但由于基于中轴线法构建的孔网中会产生数量众多的孔隙与喉道,因此该方法可以被用来表征缝洞介质,但需要从缝洞系统特征入手对其加以改进,以期在未来可以准确的描述缝洞型介质。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
孔隙
级
微
裂缝
系统
孔隙
网络模型
Keywords
fissure cave systems in carbonate rocks
pore-network
pore level micro-cracks system of carbonate rock
分类号
TE319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被引量:
22
3
作者
李薇
田中元
闫伟林
刘峥君
尹海英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化河南油田钻井公司
出处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0-62,共3页
文摘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等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其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主要是由于岩性较细、泥质含量较高,导致储集层的微孔隙发育从而导致束缚水饱和度较高,另外低孔、低渗以及盛水钻井液侵入也是重要原因。Y油田的低电阻率油层可分为以下类型:①低孔、低渗造成的;②微孔隙发育造成的;③咸水钻井液侵入造成的。通过对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利用深探测电阻率和自然电位曲线自动识别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法(水层的RRSR值为0,油层、低电阻率油层的RRSR值大于0)。该方法在Y油田的应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低电阻率油层
机理
微孔隙系统
测井响应特征
自动识别方法
Keywords
low-resistivity oil pay, mechanism
micro-porosity system
well logging response
RRSR auto-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P631.8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富有机质泥页岩微纳米孔隙系统演化特征及模式研究新进展
徐良伟
杨克基
鲁文婷
李霄
魏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的孔网模型构建与流动模拟研究
王鑫
姚军
杨永飞
王晨晨
高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Y油田低电阻率油层形成机理及RRSR识别方法
李薇
田中元
闫伟林
刘峥君
尹海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