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孔玻璃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4
1
作者 祖群 梁中全 +1 位作者 戴尚芹 姚正庆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采用酸浸析法 ,研制出平均孔径 (直径 )小于 2nm的微孔玻璃纤维。研究了原始玻璃组分、分相处理条件等工艺参数对微孔玻璃纤维平均孔径、比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原始玻璃组分中酸可溶物含量的增加 ,酸沥后多孔体积和比表面... 采用酸浸析法 ,研制出平均孔径 (直径 )小于 2nm的微孔玻璃纤维。研究了原始玻璃组分、分相处理条件等工艺参数对微孔玻璃纤维平均孔径、比表面积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原始玻璃组分中酸可溶物含量的增加 ,酸沥后多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增大 ,同样 ,提高分相处理温度和时间也能够提高微孔玻璃的空隙率。还研制出中空硼硅酸盐等玻璃纤维 ,并采用酸浸析法制备了中空微孔玻璃纤维 ,与微孔玻璃纤维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纤维 中空微孔玻璃纤维 制作工艺 酸浸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孔玻璃膜的研制──Ⅰ多孔陶瓷基体的制备 被引量:2
2
作者 凌爱莲 桑鸿勋 +2 位作者 焦庆影 武青 谭红武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3期74-81,共8页
用氧化铝或堇青石超细粉为骨料,混合玻璃粉,碳粉润滑剂压成坯料,在1250℃时烧成得到表面光滑强度较好的多孔基体.透水率为1000~3000mL/cm2·h,孔隙率为30%~40%.电镜观察表明,表面和断面孔隙为(... 用氧化铝或堇青石超细粉为骨料,混合玻璃粉,碳粉润滑剂压成坯料,在1250℃时烧成得到表面光滑强度较好的多孔基体.透水率为1000~3000mL/cm2·h,孔隙率为30%~40%.电镜观察表明,表面和断面孔隙为(0.2~6)μm,孔隙大小及分布均匀,是一种能做无机复合玻璃膜的较好的多孔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 陶瓷基体 无机复合膜 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玻璃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N_2/CO_2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苏伟 胡鹏 +1 位作者 付兴亮 孙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23-927,共5页
吸附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的吸附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微孔玻璃,首先通过控制 pH 值、乙醇用量、温度等参数来得到适宜的干凝胶,干凝胶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玻璃体后,依次进行分相和酸浸析处理后得到微孔玻璃.结果表明:... 吸附法脱除二氧化碳的关键在于开发高效的吸附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微孔玻璃,首先通过控制 pH 值、乙醇用量、温度等参数来得到适宜的干凝胶,干凝胶在高温下熔融形成玻璃体后,依次进行分相和酸浸析处理后得到微孔玻璃.结果表明:在pH值1~2、凝胶温度50℃、熔融温度1175℃条件下,可以得到孔径集中在0.7~2.0 nm的微孔玻璃;随着盐酸浓度的升高,微孔玻璃的平均孔径逐渐增大,而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则逐渐减小;微孔玻璃对 N2/CO2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分离因子可达8.4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 微孔玻璃 吸附分离 C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孔玻璃膜的研制(Ⅳ)──提高膜性能方法的研究
4
作者 谭红武 凌爱莲 +1 位作者 桑鸿勋 焦庆影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5-32,共8页
研究了防止膜性能恶化的方法.研究表明,用溶胶—凝胶法,以TEOS-H3BO3溶胶体系制备复合玻璃膜时,为提高膜性能可采用下列方法:在制备溶胶时加入合适的DCCA,并用乙二醇和H3BO3螯合产生H+作为醇盐水解催化剂以抑制膜面龟裂现象;用... 研究了防止膜性能恶化的方法.研究表明,用溶胶—凝胶法,以TEOS-H3BO3溶胶体系制备复合玻璃膜时,为提高膜性能可采用下列方法:在制备溶胶时加入合适的DCCA,并用乙二醇和H3BO3螯合产生H+作为醇盐水解催化剂以抑制膜面龟裂现象;用甲基硅油的四氢呋喃溶液对基体进行疏水处理,可减轻基体堵孔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复合微孔玻璃 微孔玻璃 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孔玻璃膜的研制(Ⅱ) 被引量:1
5
作者 凌爱莲 桑鸿勋 +2 位作者 焦庆影 谭红武 武青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2期39-44,共6页
利用由原硅酸四乙酯的水解缩聚反应制得的溶胶作为涂膜液,在多孔陶瓷基体上通过多次涂膜-干燥-加热过程,最后在盐酸中浸沥,可制成多孔的无机复合玻璃膜.探索了复合玻璃膜的成膜工艺因素涂膜方式和次数。
关键词 复合微孔玻璃 玻璃 膜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埃级微孔玻璃的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熙 黄熙怀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用 Na_2O-CaO-B_2O_3-Al_2O_3-SiO_2系玻璃以制备微孔玻璃。微孔玻璃的孔径大小、分布和比表面与原始玻璃的组成、分相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热历史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制成孔径为50~3000(?)、比表面为10~150m^2/g 的微... 用 Na_2O-CaO-B_2O_3-Al_2O_3-SiO_2系玻璃以制备微孔玻璃。微孔玻璃的孔径大小、分布和比表面与原始玻璃的组成、分相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热历史等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控制这些因素可以制成孔径为50~3000(?)、比表面为10~150m^2/g 的微孔玻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 分相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相法制备微孔玻璃膜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华 余桂郁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6年第A01期56-59,共4页
微孔玻璃膜的制备是采用一定组成的Na2OB2O3SiO2系玻璃,经500~700℃分相,再用酸液浸蚀其中的可溶相,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孔径分布的微孔玻璃膜。讨论了化学组成和工艺条件对微孔玻璃膜孔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这些... 微孔玻璃膜的制备是采用一定组成的Na2OB2O3SiO2系玻璃,经500~700℃分相,再用酸液浸蚀其中的可溶相,即可得到具有一定孔径分布的微孔玻璃膜。讨论了化学组成和工艺条件对微孔玻璃膜孔结构的影响,探讨了这些因素对膜孔结构影响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 分相 浸蚀 硅氧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微孔玻璃膜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华 余桂郁 《南京化工大学学报》 1997年第3期35-40,共6页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Na2OB2O3SiO2为基质玻璃、孔径在4~6nm的多孔玻璃膜。对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DTATG、XRD、IR和NMR探讨了凝胶玻璃膜转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化...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Na2OB2O3SiO2为基质玻璃、孔径在4~6nm的多孔玻璃膜。对制备过程中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DTATG、XRD、IR和NMR探讨了凝胶玻璃膜转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和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要获得均匀透明的溶胶必须控制硼酸和硝酸钠的含量,而盐酸和乙醇的加入量对溶胶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凝胶干燥过程中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制备完整的凝胶膜有较大的影响。溶胶向凝胶转变过程中硼离子已作为网络形成离子部分地进入了凝胶网络结构,当凝胶向玻璃转变时,进入网络结构中的硼离子逐渐增多。降低基质玻璃组成中的硅含量以及提高热处理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微孔玻璃 结构 玻璃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国产微孔玻璃珠初步纯化人u-PA
9
作者 郭志霞 叶建新 +3 位作者 张正光 高丽华 黄子才 肖成祖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8-30,共3页
用国产微孔玻璃珠从CD-1工程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纯化u-PA,摸索了微孔玻璃珠结合u-PA的条件和洗脱方法,比较了硫酸铵线性梯度洗脱或25%乙二醇洗脱u-PA活性的结果,最后确定洗脱的条件为0.25mol/LTris、... 用国产微孔玻璃珠从CD-1工程细胞株培养上清中纯化u-PA,摸索了微孔玻璃珠结合u-PA的条件和洗脱方法,比较了硫酸铵线性梯度洗脱或25%乙二醇洗脱u-PA活性的结果,最后确定洗脱的条件为0.25mol/LTris、1~2mol/L(NH4)2SO4、pH9.3。经此一步纯化,u-PA比活性达到15329IU/mg,回收率78%,还原条件下SDS-PAGE分子量为52×103的单链u-PA占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 尿激酶型 纤溶酶原激活剂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微孔玻璃的分相研究
10
作者 刘丽辉 李启甲 +2 位作者 许淑惠 曹祝水 张亦亮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年第3期59-66,共8页
以火山灰为主要原料制备的Na_2O—C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后产生分相,沥滤后得到微孔玻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红外线光谱等分析了该系统中CaO、Al_2O_3对分相的影响。通过调整组成和控制热处理工艺条件获... 以火山灰为主要原料制备的Na_2O—CaO—Al_2O_3—B_2O_3—SiO_2玻璃,在一定条件下热处理后产生分相,沥滤后得到微孔玻璃。本文利用扫描电镜、红外线光谱等分析了该系统中CaO、Al_2O_3对分相的影响。通过调整组成和控制热处理工艺条件获得不同的分相结构,为制定微孔玻璃生产工艺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 分相 微孔玻璃 热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玻璃(MPG)简介
11
作者 蔡君质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1994年第3期54-55,共2页
介绍了微孔玻璃的特性、应用、产品,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微孔玻璃 特性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微孔玻璃的研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戴宝刚 王培华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26-29,共4页
分别以粉煤灰和硅藻土为主要原料熔制Na_2O-CaO-Al_2O_3-B_2O_3-SiO_2系玻璃,进而制备微孔玻璃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 粉煤灰 微孔玻璃 废渣 利用
原文传递
微孔玻璃气孔率的测定方法
13
作者 戴宝刚 王培华 《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53-58,共6页
引言微孔玻璃气孔率是表征其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但是,由于气孔最小孔径只有几十埃,液体介质难以充满孔隙,因此不能用测量陶瓷气孔率的方法来准确测量微孔玻璃的气孔率。压汞测孔仪可以测孔径75000(?)以下的气孔率,但难以测出微孔... 引言微孔玻璃气孔率是表征其特征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但是,由于气孔最小孔径只有几十埃,液体介质难以充满孔隙,因此不能用测量陶瓷气孔率的方法来准确测量微孔玻璃的气孔率。压汞测孔仪可以测孔径75000(?)以下的气孔率,但难以测出微孔玻璃的全部气孔率。我们在微孔玻璃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两次测量密度的方法较准确地计算出微孔玻璃的气孔率。实验证明,本方法在一般实验条件下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 测定
原文传递
玻璃微孔内ZnO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海明 王之健 +2 位作者 张力功 元金山 阎圣刚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3,共3页
ZnO是一种重要的紫外半导体光电器件材料。本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玻璃管内高温加热分解迅速拉制的方法 ,在直径为 16 9μm的玻璃丝内成功的制备了直径为 13μm左右的ZnO。并用X射线衍射和PL谱研究了玻璃微丝内的ZnO。结果发现ZnO为多... ZnO是一种重要的紫外半导体光电器件材料。本文用金属有机化合物在玻璃管内高温加热分解迅速拉制的方法 ,在直径为 16 9μm的玻璃丝内成功的制备了直径为 13μm左右的ZnO。并用X射线衍射和PL谱研究了玻璃微丝内的ZnO。结果发现ZnO为多晶且具有六方形结构 ,峰值波长在 370nm的PL谱表明所制得的ZnO为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金属有机化合物 氧化锌 制备 表征 半导体化合物 玻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生物玻璃微球/羧甲基纤维素复合可吸收止血材料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星陶 李漱阳 +1 位作者 熊熠 严永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23,共6页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素基可吸收止血材料已获得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CMC的止血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微球(mBN)/CMC纳米复合海绵,并对其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BN为平均粒径100 nm左... 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主要成分的纤维素基可吸收止血材料已获得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提高CMC的止血性能,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介孔生物玻璃微球(mBN)/CMC纳米复合海绵,并对其形貌、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mBN为平均粒径100 nm左右、粒径分布均一的规则球体,内部有介孔结构,比表面积达852 m2/g;mBN的引入增加了复合材料的孔径、孔隙率和表面负电荷密度。动态全血及血浆凝固实验表明,mBN的引入主要通过内源性途径显著提高了材料的体外促凝血效果,而对外源性和共通途径无显著影响。细胞实验结果表明,与CMC相比,mBN/CMC细胞相容性更好,并对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mBN/CMC有望作为高性能可吸收止血材料获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玻璃 可吸收止血材料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玻璃微通道阵列的制作技术及比较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亚丽 崔开源 +3 位作者 刘术林 张骞 栗重浩 李晓峰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96-801,共6页
微孔玻璃阵列是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作微通道板的基底板,其微孔阵列的分布均匀性以及每个通道内壁的光滑程度,对其后续制作合格微通道板至关重要。分别采用空芯工艺和实芯腐蚀工艺来制作上述基底板,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两种... 微孔玻璃阵列是采用原子层沉积技术制作微通道板的基底板,其微孔阵列的分布均匀性以及每个通道内壁的光滑程度,对其后续制作合格微通道板至关重要。分别采用空芯工艺和实芯腐蚀工艺来制作上述基底板,分析了两种技术的优缺点,阐述了两种方法中的关键技术,并对原子沉积技术制作的微通道板与常规工艺制作的微通道板进行了性能比较,前者的信噪比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玻璃阵列 通道板 原子层沉积技术 空芯法 实芯法 均匀性 内壁粗糙度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