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微孔发泡薄膜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梅
李志强
邵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087-18091,共5页
用红外(FT-IR)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分别在强酸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物(BPO)中的表面修饰过程,并将其与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
用红外(FT-IR)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分别在强酸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物(BPO)中的表面修饰过程,并将其与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制备了微孔发泡薄膜,孔径最大50μm,最小10μm。结果表明,在相同溶剂条件下,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可以成功地实现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修饰后的碳管浓度为1%(质量分数)与聚合物较好相容,当其比例为1∶2、1∶1时分别获得"莲蓬型"和"蜂窝型"微孔发泡结构薄膜,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
表面功能化
微孔发泡薄膜
导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微孔发泡薄膜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李梅
李志强
邵蔚
机构
中国民航大学理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8087-18091,共5页
文摘
用红外(FT-IR)谱、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多壁碳纳米管(MWCNT)分别在强酸和偶氮二异丁腈(AIBN)+过氧化二苯甲酰物(BPO)中的表面修饰过程,并将其与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制备了微孔发泡薄膜,孔径最大50μm,最小10μm。结果表明,在相同溶剂条件下,偶氮二异丁腈+过氧化二苯甲酰可以成功地实现碳纳米管的表面修饰,修饰后的碳管浓度为1%(质量分数)与聚合物较好相容,当其比例为1∶2、1∶1时分别获得"莲蓬型"和"蜂窝型"微孔发泡结构薄膜,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
关键词
碳纳米管
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
表面功能化
微孔发泡薄膜
导电性
Keywords
carbon nanotubes
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butyrate)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microcellular foaming film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分类号
TQ328.3 [化学工程—合成树脂塑料工业]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聚(3-羟基丁酸-co-4-羟基丁酸酯)/碳纳米管复合微孔发泡薄膜研究
李梅
李志强
邵蔚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