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热塑性聚氨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微孔发泡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蓝滨 李鹏支 +1 位作者 龚鹏剑 杨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84,152,共6页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一步泄压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TPU/PP-g-MAH)微孔发泡材料。通过对PP-g-MAH与TPU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PP-g-MAH与TPU分子链间存在的强烈氢键作用有利于提高TPU发泡材料的孔隙率...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一步泄压法制备热塑性聚氨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TPU/PP-g-MAH)微孔发泡材料。通过对PP-g-MAH与TPU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的深入研究,发现PP-g-MAH与TPU分子链间存在的强烈氢键作用有利于提高TPU发泡材料的孔隙率。添加质量分数3%的PP-g-MAH即可制备低密度(0. 1 g/cm^3)、大发泡倍率(ER>10)的TPU微孔发泡材料。经10次压缩-回复循环测试后,所有样品的最大压缩应力的保持率均大于80%,表现出良好的弹性和形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聚氨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超临界二氧化碳 微孔发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AT/PLA复合材料的微孔发泡性能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悦 张殿奇 +2 位作者 温时宝 高长云 张振秀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4-48,共5页
将PBAT作为增韧剂加入PLA基体中得到复合材料,以超临界CO2流体作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间歇釜式发泡法成功制备了PBAT/PLA复合微孔发泡材料。DSC和WXRD测试结果表明,PBAT与PL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2种材料的复合可以改变PLA晶型,抑制结晶能力... 将PBAT作为增韧剂加入PLA基体中得到复合材料,以超临界CO2流体作为物理发泡剂,采用间歇釜式发泡法成功制备了PBAT/PLA复合微孔发泡材料。DSC和WXRD测试结果表明,PBAT与PLA具有良好的相容性。2种材料的复合可以改变PLA晶型,抑制结晶能力,降低材料对温度的敏感性。超临界CO2发泡实验表明,随着PBAT含量的增加,达到相同发泡效果所需的发泡条件也得到了提高。同时,PBAT的加入使泡孔尺寸分布更集中,材料的泡孔结构更均匀稳定。而且,适中的工艺条件和PBAT含量可以获得性能最佳的发泡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增韧改性 结晶性能 超临界CO2发 微孔发泡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 被引量:17
3
作者 鲁德平 管蓉 刘剑洪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33,共4页
微孔发泡材料是新型的改性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微孔的引入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韧性、绝缘性、耐热性和耐疲劳性能等。文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Suh教授等研制开发的微孔发泡材料为主线 ,综述了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背景 ,发展历史 ,性... 微孔发泡材料是新型的改性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微孔的引入提高了高分子材料的韧性、绝缘性、耐热性和耐疲劳性能等。文中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Suh教授等研制开发的微孔发泡材料为主线 ,综述了微孔发泡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背景 ,发展历史 ,性能特征 ,泡孔成核模型公式、制备以及应用前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发高分子材料 制备 性能 热引导相分离法 单体聚合法 超临界流体沉淀法 超饱和气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参数对稻壳/HDPE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影响
4
作者 高振棠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0-22,共3页
通过改变螺杆转速、口模温度等研究了加工参数对稻壳/高密度聚乙烯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分别讨论了螺杆转速对口模挤出压力降、口模挤出压力降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口模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 通过改变螺杆转速、口模温度等研究了加工参数对稻壳/高密度聚乙烯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分别讨论了螺杆转速对口模挤出压力降、口模挤出压力降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口模温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口模挤出压力降随螺杆转速升高而增大,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在口模挤出压力降分别为7 MPa和9 MPa时出现2个极值;随着口模温度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泡孔直径逐渐增大,甚至出现泡孔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聚乙烯孔发复合材料稻壳 力学性能 螺杆转速 口模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玻璃纤维增强PA 6微孔发泡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超 朱能贵 +2 位作者 蒋团辉 曾祥补 李胜男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0-56,共7页
采用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在二次开模的条件下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微孔发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开模距离为0.8 mm,注射温度为240℃,发泡剂含量不超过3%(w)时,复合材料可获得均匀而... 采用化学发泡注塑成型技术,在二次开模的条件下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微孔发泡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次开模距离为0.8 mm,注射温度为240℃,发泡剂含量不超过3%(w)时,复合材料可获得均匀而致密的泡孔、良好的力学性能以及合适的减重幅度,兼具实用性和轻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孔发复合材料 工艺参数 玻璃纤维 结构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OBPNN和NSGA-Ⅱ的微孔发泡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邓峰 郭巍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9-54,77,共7页
微孔发泡材料具有质量轻、冲击强度高、韧性强等优点,但其工艺控制复杂,易产生制件表面翘曲和顶出时体积收缩率增加等问题。利用PSOBP神经网络,构建8个工艺参数和3个优化目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并验证其准确性;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寻优... 微孔发泡材料具有质量轻、冲击强度高、韧性强等优点,但其工艺控制复杂,易产生制件表面翘曲和顶出时体积收缩率增加等问题。利用PSOBP神经网络,构建8个工艺参数和3个优化目标之间的数学关系,并验证其准确性;通过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寻优,结合模糊控制确定最优工艺参数组合。优化后的制件翘曲值为0.7519 mm,制件质量为6.9544 g,顶出时体积收缩率为3.4066%。经验证实验证明,优化结果显著且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发泡材料 成型 成型质量 质量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制备丁腈橡胶微孔泡沫 被引量:2
7
作者 宋来华 曹贤武 +1 位作者 文江维 何光建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96,125,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和间歇发泡的方法,制备了丁腈橡胶微孔泡沫材料。利用SEM等测试方法对发泡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预硫化时间(4、6、8 min)、不同饱和压力(10、15、20 MPa)及不同饱和温度(60、70、80℃)对丁腈橡胶泡孔... 采用超临界CO_(2)作为物理发泡剂和间歇发泡的方法,制备了丁腈橡胶微孔泡沫材料。利用SEM等测试方法对发泡材料进行表征,研究了不同预硫化时间(4、6、8 min)、不同饱和压力(10、15、20 MPa)及不同饱和温度(60、70、80℃)对丁腈橡胶泡孔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硫化时间、饱和压力和饱和温度对丁腈橡胶发泡过程均具有显著影响。预硫化时间存在最佳值,太长或太短均不利于制备优良的泡孔;增大饱和压力有利于降低泡孔平均直径,提升泡孔均匀性及泡孔密度;降低饱和温度有利于制备直径更小的泡孔。当预硫化时间为6 min、饱和温度为70℃、发泡压力为15和20 MPa下获得的发泡产品泡孔分布均匀,直径分别为3.84μm和1.994μm,密度分别为5.673×10^(9)、1.807×10^(10)个/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腈橡胶 超临界CO_(2) 微孔发泡材料 间歇发 预硫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橘子油改性可生物降解聚乳酸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梅 王敏转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66,共4页
采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对聚乳酸与天然植物溶剂橘子油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发泡材料。实验表明,随着橘子油含量的提高,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7~8℃,熔融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断裂伸长率提高至240... 采用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对聚乳酸与天然植物溶剂橘子油进行自由基聚合,制得发泡材料。实验表明,随着橘子油含量的提高,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得到了改善。其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7~8℃,熔融温度向低温方向移动,断裂伸长率提高至240%,拉伸强度由未改性聚乳酸的14.51MPa降低至3.36MPa;结晶度提高至65%;微发泡孔直径约为微米级;降解实验表明改性后的微孔发泡材料仍然具有生物降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橘子油 自由基聚合 微孔发泡材料 生物降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技术在PP中应用进展
9
作者 李峰 康鹏 金滟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0,共3页
综述了超临界CO2(SC-CO2)技术在聚丙烯(PP)接枝改性、结晶改性、PP微发泡材料、加工和复合材料等方面应用,并展望了SC-CO2技术在PP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聚丙烯 接枝 微孔发泡材料 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