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5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CO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8
1
作者 马燕辉 赵会玲 +2 位作者 唐圣杰 胡军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9-696,共8页
采用两步晶化法将合成的沸石前驱液(S)或沸石固体粉末(P)经不同浓度(c)的NaOH处理后,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软模板或介孔炭(Meso-C)硬模板为导向剂,自组装合成S-β-MCM41(c)、P-β-MCM41(c)、P-ZSM-MCM41(c)、P-ZS... 采用两步晶化法将合成的沸石前驱液(S)或沸石固体粉末(P)经不同浓度(c)的NaOH处理后,分别以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软模板或介孔炭(Meso-C)硬模板为导向剂,自组装合成S-β-MCM41(c)、P-β-MCM41(c)、P-ZSM-MCM41(c)、P-ZSM-C系列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考察了沸石分子筛种类、碱处理液浓度以及介孔模板剂对合成复合分子筛结构与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氮气吸附-脱附表征结果表明产物具有微孔/介孔多级孔结构.该材料对CO2的吸附能力比纯微孔或介孔材料均有明显提高,其中P-ZSM-MCM41(2)的CO2吸附容量最大可达1.51mmol·g-1,为ZSM-5沸石吸附量的两倍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 二氧化碳吸附 双模板 两步晶化 碱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介孔Y型分子筛对煤热解气态焦油催化改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雪琴 闫伦靖 +3 位作者 刘玉洁 王美君 鲍卫仁 常丽萍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7,共9页
为了实现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提高煤热解过程中焦油中轻质芳烃的产率,采用高温水蒸气对Y型分子筛进行孔道结构调控,并探究其对不同煤阶煤样焦油中轻质芳烃产率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采用高温水热处理方法对Y型分子筛进行脱铝处理,形成微... 为了实现煤炭的洁净高效利用,提高煤热解过程中焦油中轻质芳烃的产率,采用高温水蒸气对Y型分子筛进行孔道结构调控,并探究其对不同煤阶煤样焦油中轻质芳烃产率及其分布的影响。通过采用高温水热处理方法对Y型分子筛进行脱铝处理,形成微−介孔结构。试验中,通过改变水热处理温度,研究其对分子筛孔结构的影响,并将其应用于煤热解挥发分的催化提质过程中。试验选取了3种不同煤阶的煤样,分别在600℃处理后的Y型分子筛催化下进行热解。结果表明: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升高,Y型分子筛的介孔数量和比表面积逐渐增大,但对分子筛结构的破坏也更加严重。600℃被认为是Y型分子筛水热脱铝的最佳处理温度。与直接热解相比,3种煤样经600℃处理后的Y型分子筛催化提质后,苯、甲苯、二甲苯、萘等轻质芳烃的总产率分别增加了4.2倍、5.2倍和2.3倍。微−介孔Y型分子筛显著降低了对焦油重质大分子物质的传质限制,提高了分子筛酸性位的可利用性,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对焦油的改质效果。为煤热解焦油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对煤炭的高附加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优化催化剂的孔结构和酸性位,可以有效提高煤热解产物的品质和产率,为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分子筛 结构 煤热解 催化改质 轻质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孔FAU分子筛介孔-微孔协同扩散机制研究
3
作者 范雨舟 袁家敏 +3 位作者 刘志强 王久江 赵红娟 郑安民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27,共7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介孔特性(包括孔径、分散度、形状和连通性)对多级孔FAU分子筛扩散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介孔的孔径和连通性对扩散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分散度和形状对扩散性能的影响较小;随着介孔孔径的增大,分子...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介孔特性(包括孔径、分散度、形状和连通性)对多级孔FAU分子筛扩散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介孔的孔径和连通性对扩散性能的影响较大,而分散度和形状对扩散性能的影响较小;随着介孔孔径的增大,分子进入介孔的数目增加;随着介孔连通性的增加,分子在连通方向的扩散距离变长,体系的扩散性能显著提高,为多级孔分子筛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域扩散 分子动力学模拟 多级分子筛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过设计等级孔ZSM-5分子筛微球增强苄基化催化反应
4
作者 陈雅 郑明丹 +2 位作者 刘湛 陈丽华 王朝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5-321,共7页
为克服MFI分子筛固有的微孔结构对客体分子的扩散限制,利用硅油的高速剪切力制备了具有等级多孔结构的ZSM-5分子筛微球。这类微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447 m^(2)/g),表现出增强的活性位点可及性和客体分子扩散能力。在1,3,5-三甲苯与苯甲... 为克服MFI分子筛固有的微孔结构对客体分子的扩散限制,利用硅油的高速剪切力制备了具有等级多孔结构的ZSM-5分子筛微球。这类微球具有大的比表面积(447 m^(2)/g),表现出增强的活性位点可及性和客体分子扩散能力。在1,3,5-三甲苯与苯甲醇的苄基化反应中,等级孔ZSM-5分子筛微球对苯甲醇的转化率达到了99.35%,对目标产物的选择性为89.76%,显著优于纳米晶ZSM-5分子筛和商用微米晶ZSM-5分子筛。为制备具有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等级孔分子筛微球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结构 ZSM-5分子筛 苄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玉平 潘瑞丽 +2 位作者 李晓峰 窦涛 谢克昌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4,共7页
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工作,将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复合模式分为两大类: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两种材料的复合以及介孔孔道与微孔孔道在一种分子筛材料中的复合,分别介绍了不同复合模式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 系统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研究工作,将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复合模式分为两大类:微孔分子筛和介孔分子筛两种材料的复合以及介孔孔道与微孔孔道在一种分子筛材料中的复合,分别介绍了不同复合模式的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包括离子交换法、静电匹配法、微孔沸石硅源法、特殊模板法、纳米组装法、孔壁晶化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分子筛 分子筛 纳米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合成高水热稳定性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β沸石/MCM-41的新方法 被引量:26
6
作者 李玉平 潘瑞丽 +3 位作者 霍全 张伟 窦涛 谢克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55-1459,共5页
首次以β沸石作为硅铝源制备了β沸石/MCM-41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材料,通过XRD、IR、N2吸附脱附、SEM和水热处理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与MCM-41和β沸石及二者的机械混合物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明显... 首次以β沸石作为硅铝源制备了β沸石/MCM-41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材料,通过XRD、IR、N2吸附脱附、SEM和水热处理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与MCM-41和β沸石及二者的机械混合物的有关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明显不同于机械混合物,其水热稳定性远远高于普通方法合成的介孔分子筛,而且发现通过改变体系的nNa/nSi比,可以调变复合样品中的微孔、介孔相的相对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沸石 分子筛 复合 水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微孔复合沸石分子筛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少云 葛学贵 +2 位作者 石磊 苏存宝 马广伟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以介微孔复合沸石分子筛MCM_4 1/ZSM_3为吸附剂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初步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 、Zn2 + 、Pb2 + 、Cd2 +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对于配置的 6 0mg/dm3 重金属离子溶液 ,使用分子筛用量为 10 g/dm3 时 ,在较宽的 pH... 以介微孔复合沸石分子筛MCM_4 1/ZSM_3为吸附剂 ,采用静态吸附方法初步研究了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 、Zn2 + 、Pb2 + 、Cd2 +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对于配置的 6 0mg/dm3 重金属离子溶液 ,使用分子筛用量为 10 g/dm3 时 ,在较宽的 pH范围内MCM_4 1/ZSM_3对Cu2 + 、Zn2 + 、Pb2 + 、Cd2 + 的吸附率可达 90 %以上 ;对等温吸附曲线的回归分析得出Cu2 + 、Zn2 + 、Pb2 + 、Cd2 + 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符合Langmuir单吸附位吸附曲线且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沸石分子筛 MCM-41/ZSM-3 重金属离子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介孔复合SiO_2-Al_2O_3分子筛的水热合成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张晔 吴东 +1 位作者 孙予罕 彭少逸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28-29,共2页
结合介孔和微孔分子筛的合成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ZSM 5引导剂分别作为介孔和微孔结构的导向剂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微孔 -中孔复合结构的SiO2 Al2 O3 分子筛 ,并采用XRD和N2 吸附对分子筛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 结合介孔和微孔分子筛的合成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CTAB)和ZSM 5引导剂分别作为介孔和微孔结构的导向剂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具有微孔 -中孔复合结构的SiO2 Al2 O3 分子筛 ,并采用XRD和N2 吸附对分子筛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 ,分子筛的XRD图谱在大角度区和小角度区同时出现较强的衍射峰 ,分别对应于四方晶型和MCM 41的结构。样品的N2 吸附曲线亦在P/P0 <0 1和P/P0 =0 2 5~ 0 4出现两个突跃 ,其DFT孔径则主要集中在 1 2nm和 3 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2-Al2O3分子筛 - 水热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君涛 闫圆圆 +2 位作者 郝娜娜 申志兵 梁生荣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7,49,共6页
综述了近几年微孔-中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和催化应用,重点介绍了不同复合模式的微孔-中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方法,包括原位合成法、后合成法和纳米组装法等,并对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分子筛 分子筛 复合分子筛 合成方法 催化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β/Al-SBA-15介微孔复合分子筛负载Ni-W催化剂对萘加氢裂化制BTX的催化性能 被引量:13
10
作者 程俊杰 李振荣 赵亮富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9,共7页
采用后合成法制备Hβ/Al-SBA-15复合分子筛,利用XRD、N_2吸附、Py-IR、NH_3-TPD、SEM和TEM等手段进行表征。用浸渍法将Ni-W活性组分担载在Hβ/Al-SBA-15载体上,制备Ni-W/Hβ/Al-SBA-15催化剂,以萘为模型化合物,考察该催化剂的加氢裂化... 采用后合成法制备Hβ/Al-SBA-15复合分子筛,利用XRD、N_2吸附、Py-IR、NH_3-TPD、SEM和TEM等手段进行表征。用浸渍法将Ni-W活性组分担载在Hβ/Al-SBA-15载体上,制备Ni-W/Hβ/Al-SBA-15催化剂,以萘为模型化合物,考察该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Hβ/Al-SBA-15复合分子筛既有介孔结构又有微孔结构,并同时具有B酸和L酸中心,酸性强于SBA-15。具有适度酸性位和介微孔结构的Ni-W/Hβ/Al-SBA-15催化剂,对萘加氢裂化具有较高的萘转化率和BTX选择性,分别为96%和6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加氢裂化 BTX Hβ/Al-SBA-15复合分子筛 NI-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CM-41/β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东青 魏静 +2 位作者 于春梅 王锐 李宗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0-104,129,共5页
以β分子筛为前驱体,水玻璃和硫酸铝为外加硅铝源,采用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水热晶化合成MCM-41/β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并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和Py-IR等对复合分子筛进行表征,以十氢萘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复合样... 以β分子筛为前驱体,水玻璃和硫酸铝为外加硅铝源,采用二元混合表面活性剂为结构导向剂,水热晶化合成MCM-41/β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并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和Py-IR等对复合分子筛进行表征,以十氢萘为模型化合物考察复合样品的催化裂解反应性能.结果表明:MCM-41/β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中存在MCM-41分子筛六方介孔结构和β分子筛微孔结构,对十氢萘具有较强的催化反应活性,催化裂解转化率为93.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β复合分子筛 十氢萘 裂解反应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制备与加氢脱硫性能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瑞玉 刘静 +2 位作者 刘益 殷长龙 刘晨光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7-665,共9页
采用2步水热晶化法,组装合成了孔壁中含有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或分子筛纳米簇)的六方相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Mβ)。考察无碱体系分子筛导向剂(含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合成条件,如硅/铝摩尔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Mβ分子筛结构及性... 采用2步水热晶化法,组装合成了孔壁中含有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或分子筛纳米簇)的六方相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Mβ)。考察无碱体系分子筛导向剂(含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合成条件,如硅/铝摩尔比、晶化时间、晶化温度对Mβ分子筛结构及性质的影响,组装条件对Mβ分子筛结构、有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XRD、BET、NH3-TPD、IR等分析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以柴油中较难脱除的4,6-DMDBT为模型化合物,在高压微反装置上评价含Mβ载体制备的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催化活性。结果表明,β分子筛的次级结构单元被成功地引入到介孔分子筛的孔壁中,合成的Mβ分子筛具有介孔和微孔结构、较高的酸性,以及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Ni-Mo-W-P/Mβ-Al2O3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明显高于以氧化铝为载体的传统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纳米簇 4 6-DMDBT 加氢脱硫(H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M-5/MCM-41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微波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罗小林 杨得锁 +1 位作者 罗旭梅 陈亚芍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8-313,共6页
以碱液处理的ZSM-5分子筛反应液为硅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介孔模板剂,通过微波法快速合成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ZSM-5/MCM-41复合分子筛。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体系p H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XRD、SEM、TEM... 以碱液处理的ZSM-5分子筛反应液为硅铝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为介孔模板剂,通过微波法快速合成了具有微-介孔结构的ZSM-5/MCM-41复合分子筛。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体系p H对合成产物的影响,优化了合成条件,并利用XRD、SEM、TEM、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120℃时,在0.5 mol/L的Na OH溶液中,利用微波消解ZSM-5分子筛原粉30 min后,调节体系p H为10.5,继续晶化30 min,可得到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相比于传统水热法,微波法的合成效率提高了20倍以上。所得ZSM-5/MCM-41复合分子筛中既保留了ZSM-5分子筛的微孔结构,也形成了典型的MCM-41分子筛的介孔结构,且所得ZSM-5/MCM-41复合分子筛的孔体积、比表面积较ZSM-5分子筛提高了近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ZSM-5 MCM-41 波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W/介孔Y型分子筛催化剂上菲加氢裂化过程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忠利 张满 +3 位作者 陈嘉诺 王希涛 张东辉 李文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4,共10页
为了实现对煤焦油中副产物多环芳烃菲的有效利用,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介孔Y型分子筛负载金属Ni、W催化剂,利用XRD、H2-TPR、BET、SEM-EDS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催化剂上菲加氢裂化性能,探讨了反应过程... 为了实现对煤焦油中副产物多环芳烃菲的有效利用,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介孔Y型分子筛负载金属Ni、W催化剂,利用XRD、H2-TPR、BET、SEM-EDS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分析,并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考察催化剂上菲加氢裂化性能,探讨了反应过程中空速、气液比、温度、压力对催化剂积碳率、菲的转化率、液体收率及产物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加空速和气液比会降低催化剂的积碳率,过高的反应温度会导致催化剂快速地积碳失活.通过定时采样对裂解产物分析得到菲在催化剂上的裂解率变化情况,同时也能反映出催化剂的稳定性.对反应过程条件优化得到的最优条件为:空速6 h^(-1),气液比750,温度400℃,压力6.5 MPa.此时,菲的裂解率可以稳定在99%以上,同时催化剂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4 h内未出现活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分子筛 催化剂 加氢裂化 产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等级孔TS-1分子筛晶球的制备及其催化氧化性能
15
作者 王媛媛 余申 +4 位作者 刘湛 吕佳敏 孙明慧 陈丽华 苏宝连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0-669,共10页
针对传统钛硅Titanium Silicate-1(TS-1)分子筛催化材料中,单一微孔孔道尺寸较小所导致的微孔扩散限制和催化性能低下的问题,通过添加高含量模板剂缩小沸石沿各方向取向生长的差异结合硬模板法,开发一种等级孔TS-1分子筛单晶微球,研究... 针对传统钛硅Titanium Silicate-1(TS-1)分子筛催化材料中,单一微孔孔道尺寸较小所导致的微孔扩散限制和催化性能低下的问题,通过添加高含量模板剂缩小沸石沿各方向取向生长的差异结合硬模板法,开发一种等级孔TS-1分子筛单晶微球,研究等级孔TS-1分子筛微球的形成过程和钛位点类型的调控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等级孔TS-1分子筛微球促进客体分子在分子筛的表面和内部的扩散行为;实现有序大孔-介孔-微孔等级孔球形TS-1分子筛的合成,球形结构直径约1μm,大孔尺寸200 nm,介孔尺寸60 nm,其比表面积最高达353 m^(2)/g;该催化材料在1-己烯环氧化反应中展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于转速70 r/min的均相反应器中60℃、反应6 h时,1-己烯的转化率最高达55%,是传统纳米级TS-1分子筛的7倍,氧化1-己烯的选择性达97%,是传统纳米分子筛的3倍。为提升晶体界面和内部扩散提供一种有效的结构,有望应用至更多类型的分子筛材料中,实现绿色催化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级 Titanium Silicalite-1分子筛 单晶 催化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及其在汽车冷启动尾气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兰 张振中 +3 位作者 尉继英 孟弼芳 江锋 梁彤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39-1447,共9页
分别采用稀溶液和浓溶液双模板剂两步水热合成法,以二氧化硅微硅粉和铝酸钠为硅源和铝源,第一步获得β分子筛晶种,第二步以β分子筛晶种为结构单元组装形成兼具MCM-41分子筛和β分子筛结构特点的复合型分子筛β/M(其中β是指β分子筛,M... 分别采用稀溶液和浓溶液双模板剂两步水热合成法,以二氧化硅微硅粉和铝酸钠为硅源和铝源,第一步获得β分子筛晶种,第二步以β分子筛晶种为结构单元组装形成兼具MCM-41分子筛和β分子筛结构特点的复合型分子筛β/M(其中β是指β分子筛,M是指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氮气吸附(BET)和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并对复合分子筛的合成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复合分子筛β/M的形成是微孔β结构和介孔MCM-41结构的竞争生长过程,β分子筛晶种的晶化时间和晶粒度大小对β/M复合分子筛的结构有重要影响.此外,我们以甲苯为探针分子,比较研究了三类分子筛β/M、MCM-41和β的原样以及经高温水热处理后样品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β/M复合分子筛的热稳定性优于介孔分子筛MCM-41,其甲苯吸附容量比MCM-41和β分子筛的高,其中以浓溶液法合成的复合分子筛吸附容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晶化时间 晶粒度 甲苯吸附 汽车冷启动尾气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L/MCM-48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小红 樊文井 +1 位作者 成岳 陈云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38-2243,2248,共7页
按1SiO2∶0.35TBAOH∶25H2O的摩尔比,170℃水热晶化48 h得到微孔分子筛MEL,再按n(SiO2)∶n(CTAB)∶n(H2O)∶n(NaOH)=1∶0.45∶60∶0.48的摩尔比,配成MCM-48的悬浮液,将合成的MEL加入MCM-48的溶液中,80℃水热晶化96 h,制备出MEL/MCM-48... 按1SiO2∶0.35TBAOH∶25H2O的摩尔比,170℃水热晶化48 h得到微孔分子筛MEL,再按n(SiO2)∶n(CTAB)∶n(H2O)∶n(NaOH)=1∶0.45∶60∶0.48的摩尔比,配成MCM-48的悬浮液,将合成的MEL加入MCM-48的溶液中,80℃水热晶化96 h,制备出MEL/MCM-48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其结构和形貌采用XRD、TEM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这种复合分子筛的投加量、pH值、吸附时间等因素对阳离子红X-5GN模拟染料废水吸附性能的影响。MEL/MCM-48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的投加量为1 g/L、阳离子红X-5GN染料废水浓度为20 mg/L,溶液为中性、振荡时间为60 min,温度为50℃时吸附效果最好,脱色率以达到了97.8%,吸附动力学曲线不符合一级反应模型(Lagergren一级速率方程),但用二级反应模型(McKay二级速率方程)来描述可以得到很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 MCM-48-复合分子筛 两步晶化法 阳离子红X-5GN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亚硝胺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芳娜 庄婷婷 +1 位作者 曹毅 朱建华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29-32,共4页
通过附晶生长法合成了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MNY和SZ,并选择挥发性吡咯烷亚硝胺NPYR作为靶标分子,考察复合孔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53K下当NPYR的进样量为1.10mmol/g时,复合孔材料MNY能吸附0.935mmol/g,远高于... 通过附晶生长法合成了介孔-微孔复合分子筛MNY和SZ,并选择挥发性吡咯烷亚硝胺NPYR作为靶标分子,考察复合孔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453K下当NPYR的进样量为1.10mmol/g时,复合孔材料MNY能吸附0.935mmol/g,远高于NaY和MCM-41机械混合材料的吸附量之和(O.51mmol/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分子筛 附晶生长法 吸附效率 环境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和氮改性二氧化钛纳米粒子/介孔三氧化二铝复合树脂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19
作者 韩蓉 张志民 +3 位作者 赵远航 王佳一 汤文君 张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04-913,共10页
目的:以锌(Zn)和氮(N)改性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NPs)及介孔三氧化二铝(Al_(2)O_(3))(γ相,20 nm)作为增强填料,制备新型牙科复合树脂,系统评价其抗菌活性、机械强度、基础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获得兼具优异抗菌活性与良好机械强度... 目的:以锌(Zn)和氮(N)改性的二氧化钛(TiO_(2))纳米粒子(NPs)及介孔三氧化二铝(Al_(2)O_(3))(γ相,20 nm)作为增强填料,制备新型牙科复合树脂,系统评价其抗菌活性、机械强度、基础性能和生物安全性,获得兼具优异抗菌活性与良好机械强度的牙科复合树脂。方法:将Zn-N-TiO_(2)NPs和介孔Al_(2)O_(3)NPs按不同质量比添加至树脂基质中,制备出5种复合树脂,分别为对照组(无增强填料)、0组(Zn-N-TiO_(2)∶Al_(2)O_(3)为1∶0)、1组(Zn-N-TiO_(2)∶Al_(2)O_(3)为1∶1)、2组(Zn-N-TiO_(2)∶Al_(2)O_(3)为1∶2)和3组(Zn-N-TiO_(2)∶Al_(2)O_(3)为1∶3)。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检测各组复合树脂表面黏附菌的数量并计算抗菌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各组复合树脂表面黏附菌形态表现,万能试验机测量各组复合树脂的挠曲强度(FS)和弹性模量(EM),SEM观察各组复合树脂断裂面形态表现,显微硬度仪测定各组复合树脂维氏显微硬度,检测傅里叶红外吸收光谱并计算光固化20 s的双键转化率(DC)及各组复合树脂的固化深度,水滴角测量仪测定水接触角(WCA),测量各组复合树脂的吸水值(WSP)和溶解值(WSL),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评估各组复合树脂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第1、3和5天时的相对增殖率(RGR)并确定其体外细胞毒性等级。结果:平板菌落计数法,与对照组比较,其他组琼脂板上的菌落数量明显减少,其中1组菌落数最少。SEM图像,对照组中可见密集且形态良好的变异链球菌;0组和3组的细菌呈小面积聚集,细胞膜表面出现凹陷;1组和2组的细菌分布稀疏,细胞膜出现明显皱缩,伴随细胞内容物泄漏。1组与2组的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其他组(P<0.05)。所有实验组复合树脂的抗菌率均超过85%,其中1组和2组复合树脂的抗菌率达到99%以上,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活性。0组FS最低。随着介孔Al_(2)O_(3)的加入,1组和2组复合树脂FS升高,其中2组的FS最高,高于对照组和0组(P<0.05)。3组复合树脂FS较2组降低,但仍高于其余组别(P<0.05)。SEM图像,对照组中二氧化硅(SiO_(2))颗粒表面光滑,与树脂基质间的断裂界面清晰,常见多于1/2球体颗粒裸露的现象;0组与对照组相似,且可以观察到较大的Zn-NTiO_(2)NP团块断面,纳米粒子与树脂基质间的结合较为紧密,未发生断裂;1、2和3组中,树脂基质不同程度地黏附于SiO_(2)颗粒表面,多于1/2球体颗粒裸露的现象较少,树脂断裂面凹凸不平;2组可以观察到断裂的SiO_(2)球体;1和2组填料分布较为均匀,3组中偶见纳米粒子团聚现象。对照组复合树脂EM最低。随着增强填料的加入,各组复合树脂的EM升高,3组最高,2组次之。0组复合树脂维氏显微硬度最低,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介孔Al_(2)O_(3)含量增加,复合树脂维氏显微硬度逐渐增加,2组和3组复合树脂维氏显微硬度均超过45 HV,分别较对照组复合树脂提高了29.73%和33.82%,较0组复合树脂提高了51.34%和56.28%。各组复合树脂的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复合树脂固化深度>4 mm,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组复合树脂WCA最小,随着介孔Al_(2)O_(3)含量增加,复合树脂的疏水性提高,但WCA值均保持在80°以下。3组复合树脂WCA最大,但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填料的加入降低了复合树脂的吸水/溶解性。CCK-8法,各组L929细胞的RGR均大于75%,符合体外安全标准。1组、2组和3组L929细胞的RGR高于其他组,展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增强填料的引入赋予复合树脂优异的抗菌活性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本实验条件下,2组复合树脂抑菌性和机械性能综合最佳,是一种具有良好临床应用潜力的牙科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树脂 二氧化钛 氧化铝 抗菌性能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0
作者 肖世健 樊飞 +2 位作者 陈琦 朱炳龙 张曼莹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120,127,共7页
以载银介孔二氧化硅(m-SiO_(2)/Ag)、聚醚砜(PES)、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m-SiO_(2)/Ag/PES)纳米复合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死端过滤装置等对纳米复合膜的亲水... 以载银介孔二氧化硅(m-SiO_(2)/Ag)、聚醚砜(PES)、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原料,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了载银介孔二氧化硅聚醚砜(m-SiO_(2)/Ag/PES)纳米复合膜。通过接触角测试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死端过滤装置等对纳米复合膜的亲水性、形貌、过滤性能进行表征,研究了纳米复合膜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孢杆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在不显著降低截留率的条件下,m-SiO_(2)/Ag可以有效提高膜通量;复合膜抗菌性能与m-SiO_(2)/Ag含量成正比,m-SiO_(2)/Ag的添加提高了复合膜的抗菌及抗污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二氧化硅 膜污染 纳米复合 抗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