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宇宙学挠率场下中微子散射及空间平坦性预测
1
作者 高晨辉 薛迅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共12页
取宇宙学时空背景,在微扰论最低阶近似下,计算出了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对中微子散射矩阵元的修正,发现非平坦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场会导致宇宙学中微子的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能量发生偏移.结合天文观测数据以及3种Padé参数化,... 取宇宙学时空背景,在微扰论最低阶近似下,计算出了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对中微子散射矩阵元的修正,发现非平坦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场会导致宇宙学中微子的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能量发生偏移.结合天文观测数据以及3种Padé参数化,计算出了空间曲率和宇宙学挠率对中微子峰值位置移动的量级,发现正的空间曲率会使中微子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右移,而负的空间曲率会使中微子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左移.宇宙学挠率会使中微子背景辐射谱的峰值位置右移,且由于Dirac中微子和Majorana中微子与矢量挠率的耦合情况不同,二者峰值位置的右移程度也不同.这为区分中微子的费米子类型、消除暗能量和空间曲率的参数简并,以及确定暗能量的本质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曲率 微子 散射 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几何效应对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
2
作者 朱景森 安丰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6-632,共7页
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探测器与反应堆的距离较短,反应堆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可能无法忽略,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估。本文根据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堆芯的结构建立反应堆中微子源模型和点中微... 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探测器与反应堆的距离较短,反应堆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和中微子流强的影响可能无法忽略,需要对其影响进行评估。本文根据EPR(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堆芯的结构建立反应堆中微子源模型和点中微子源模型,研究了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反应堆尺寸对中微子能谱和流强的影响,讨论了堆芯内功率误差分布对点源模型下预期中微子流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反应堆的几何效应,使用点源模型会使预期中微子事例率低约0.08%~0.40%,堆芯的几何效应对中微子能谱的形状影响则在10-6量级。在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中,计算中微子流强时可以采用基于堆芯几何中心的点中微子源模型,在这种模型下,由统计误差和系统误差引入的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能谱 微子流强 超短基线反应堆中微子实验 反应堆中微子 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塑料闪烁体阵列的反中微子探测器数据获取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3
作者 姚卫博 杜丹 +1 位作者 何高魁 王超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4-662,共9页
介绍了基于塑料闪烁体阵列的反中微子探测器数据获取系统的设计。针对目前实验室已经搭建的4×4、双端读出的塑料闪烁体阵列反中微子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数据获取系统。触发固件功能基于CAEN V2495可编程逻辑单元(Programmable ... 介绍了基于塑料闪烁体阵列的反中微子探测器数据获取系统的设计。针对目前实验室已经搭建的4×4、双端读出的塑料闪烁体阵列反中微子探测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数据获取系统。触发固件功能基于CAEN V2495可编程逻辑单元(Programmable Logic Unit,PLU)实现,软件系统基于Qt平台搭建。该数据获取系统具有对前端电子学硬件参数的配置,数据获取并保存,并且具有完善的人机交互界面以及数据图像显示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中微子 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 D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参量描述的超光速中微子述的超光速中微子(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倪光炯 张操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39,共8页
根据中微子质量平方是负值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关于超光速中微子的量子理论 .用一个和最大宇称破坏相关的质量项将两个Weyl方程耦合在一起 ,得到一个描述具有永久螺旋度且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的新方程 .超光速粒子的速度在( 0 ,∞ )... 根据中微子质量平方是负值的实验数据 ,提出了一个关于超光速中微子的量子理论 .用一个和最大宇称破坏相关的质量项将两个Weyl方程耦合在一起 ,得到一个描述具有永久螺旋度且超光速运动的中微子的新方程 .超光速粒子的速度在( 0 ,∞ )范围内变化 ,其内部相干迭加的两个矛盾场的相对变化导致亚光速粒子和超光速粒子的各种奇异特性 .这个理论和狭义相对论是兼容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光速中微子 微子质量 非标准模型中微子 最大宇称破坏 Weyl方程 理论 狭义相对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质量和中微子振荡实验 被引量:5
5
作者 何景棠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6-224,共9页
本文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 ,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号。本文还介绍了 2 1世纪初研究中微子振荡的若干重要实验 ,... 本文介绍中微子质量测量的历史和现状。介绍太阳中微子丢失实验的结果和大气 μ中微子丢失实验结果。这些结果表明存在中微子振荡 ,即中微子具有质量。它是超出标准模型的信号。本文还介绍了 2 1世纪初研究中微子振荡的若干重要实验 ,例如长基线中微子振荡实验以及建造 μ子贮存环来产生高能电子中微子束进行中微子振荡的实验以及测量中微子振荡时的CP破坏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丢失 微子振荡 标准模型 微子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事件IC220624A候选射电对应体J1458+4121的VLBI观测研究
6
作者 曾艾玲 杨小龙 +1 位作者 赵薇 洪晓瑜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收集并分析了中微子发射事件IC-220624A的候选体J1458+4121仅有的几次甚大天线阵(VLA)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甚长基线阵列(VLBA)对其进行首次VLBI观测,观测波段为L和C波段。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得到J1458+4121 VLBA的射电辐射... 收集并分析了中微子发射事件IC-220624A的候选体J1458+4121仅有的几次甚大天线阵(VLA)的历史数据;在此基础上,利用甚长基线阵列(VLBA)对其进行首次VLBI观测,观测波段为L和C波段。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得到J1458+4121 VLBA的射电辐射形态。此外,利用相位参考技术,还获得J1458+4121更精确的坐标(α=14:58:20.772, δ=41:21:01.911)。VLA观测的射电总流量强度在1.4~8.4 GHz范围内呈下降趋势,说明J1458+4121的射电能谱可能是幂律谱;而VLBA观测的射电总流量强度在1.5~5 GHz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意味着其射电能谱在GHz波段是反转谱。因此,J1458+4121极有可能是一个年轻射电源,其中微子产生可能是由于新喷流成分的出现。该结果有助于J1458+4121的后续研究,并将中微子起源的关注对象从明亮的耀变体扩展至其他类型的活动星系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 活动星系核 甚长基线干涉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的中微子事例重建方法
7
作者 张余炼 郭一 +5 位作者 魏志勇 宋金兴 孙鹏飞 郭义盼 帅嘉 闻雪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7-265,共9页
反中微子探测技术为反应堆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面向核反应堆的监测,研究了基于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的中微子事例重建方法。使用Geant4计算了中微子在探测器内的快慢信号能量和延迟时间窗。采用传统快慢信号能量结合时间窗进... 反中微子探测技术为反应堆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手段。面向核反应堆的监测,研究了基于塑料闪烁体阵列探测器的中微子事例重建方法。使用Geant4计算了中微子在探测器内的快慢信号能量和延迟时间窗。采用传统快慢信号能量结合时间窗进行中微子事例重建,其重建效率为97%。考虑到中微子事例的主要本底,以模拟的阵列探测器各单元响应作为输入变量,引入多变量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反中微子探测器对事例和本底的响应。结果表明,该重建方法的中微子总重建效率为78.6%的同时,可以拒绝84%具有时间关联的快中子本底与72.4%偶然符合的γ本底。证明了多变量分析方法抑制反中微子探测器宇宙线本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中微子探测 反应堆监测 GEANT4 多变量分析 塑料闪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时钟时标广播系统的初步设计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涛 龚光华 +1 位作者 陈少敏 邵贝贝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53-1256,共4页
使用高速光纤、嵌入式系统以及高速FPGA,清华大学高能中心的研究人员为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试验三个实验站点的时钟和时间分配研制了先进的时钟系统。论文讨论时钟系统的实现原理和具体设计,并对初步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微子探测 时钟系统 G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中微子(_e)在核爆炸探测中的应用
9
作者 钱建复 陈栋梁 沈庭云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3-196,共4页
概述了中微子的历史以及应用。讨论了电子中微子的探测技术及其国际情况 。
关键词 微子 核探测 微子探测技术 微子 核爆炸 探测原理 质量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混合、振荡参数计算及物理机制分析
10
作者 焦善庆 刘红 +1 位作者 龚自正 王蜀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95-98,共4页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认定中微子静质量mv=0,超神冈实验指出mv≠0,据此用第一代中微子的质,mvτ.进而求出中微子混合的重要参数:(即"反常质量"),导出二、三两代中微子的"反常质量"mvμ量mve-m2vj达量级之大(i≠j),卡...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认定中微子静质量mv=0,超神冈实验指出mv≠0,据此用第一代中微子的质,mvτ.进而求出中微子混合的重要参数:(即"反常质量"),导出二、三两代中微子的"反常质量"mvμ量mve-m2vj达量级之大(i≠j),卡比玻角θc亦与夸克混合角相近,认为中微子应存代际中微子质量平方差(m2vi在混合和振荡.并对混合和振荡的物理机制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混合 微子振荡 物理机制 物理 味变中性流 等体积表面形变 质量平方差 卡比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振荡与太阳中微子问题
11
作者 叶子飘 胡宝坚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8,共6页
认为太阳中微子问题主要是标准太阳模型没有考虑 7Be( 3He,p) 9B核反应道的竞争 ,并且在计算 7Be中微子和 pep中微子时 ,并没有考虑到太阳电子温度与离子温度的差异 .如果考虑了这种差异 ,则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
关键词 太阳中微子问题 微子振荡 太阳电温度 温度 太阳模型 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大亚湾实验室新中微子振荡建造刻度系统
12
作者 本刊编辑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I0023-I0024,共2页
今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图1),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图2)。该发现被认为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 今年3月8日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发言人、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在北京宣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图1),并测量到其振荡几率(图2)。该发现被认为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振荡 大亚湾 实验室 高能物理研究所 系统 刻度 微子实验 微子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光电二极管与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在中微子实验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志勇 刘正山 +4 位作者 程昶 李金 刘延 石峰 王子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6-138,165,共4页
在台湾中微子实验项目先期研究中 ,用硅光电二极管测读中微子作用于 Cs I(Tl)晶体的光谱信号。
关键词 CSI(TL)晶体 硅光电二极管 电荷灵敏前置放大器 微子实验 设计 碘化铯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史永跃 尚彦军 +1 位作者 袁广祥 孙元春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7年第3期328-337,共10页
中微子实验目的是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这是当前国际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中微子振荡一个国际前沿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其地下实验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 中微子实验目的是测定中微子混合角θ13,这是当前国际粒子物理、核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研究中微子振荡一个国际前沿是利用反应堆中微子实验测量中微子混合角θ13。其地下实验室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环境要求极高。大亚湾核电站的功率高,反应堆紧邻位于排牙山南麓实验预选场址;浑厚的花岗岩山体地下空间可屏蔽宇宙线本底,能提高混合角θ13量测精度。本文通过地形测绘、工程地质调查、综合地球物理勘探、钻探、孔内测试(地应力、钻孔电视和声波)和室内实验,系统分析研究了场址区工程地质条件,得出场区地层岩性和构造断裂不发育,燕山期花岗岩体完整,强度高,地应力不高,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裂隙中,岩体渗透系数很小的结论。拟选4个实验厅位置的岩体均属Ⅰ-Ⅱ类围岩,连接隧道的围岩81%属Ⅰ-Ⅲ类。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结果说明,大亚湾中微子地下实验室可望成为世界上投资少精度最高的测量θ13理想场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混合角θ13 大亚湾核电站 岩体 地应力 渗透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中微子探测器能量响应非线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阳马生 于泽源 Soeren Jetter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9-683,共5页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利用大型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探测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的能量响应非线性研究是准确重建能量的关键。论文详细论述了能量非线性的来源及测量方法,包括在探测器中利用不同能量的γ源进行刻度,利用本... 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利用大型液体闪烁体探测器探测来自反应堆的中微子。液体闪烁体探测器的能量响应非线性研究是准确重建能量的关键。论文详细论述了能量非线性的来源及测量方法,包括在探测器中利用不同能量的γ源进行刻度,利用本底事例进行刻度,以及在实验室开展的针对不同非线性来源的独立测量,最后通过联合拟合的方法给出测量结果并加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振荡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 能量响应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微子探测的测姿和定位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熊凯 魏春岭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9,共7页
提出一种基于中微子探测的隐蔽环境载体运动状态确定方法.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恒星发光、核反应堆发电等物理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利用中微子传输信号的优势在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行... 提出一种基于中微子探测的隐蔽环境载体运动状态确定方法.中微子是一种质量极小、仅参与弱相互作用的微观粒子,恒星发光、核反应堆发电等物理过程都会产生大量中微子.利用中微子传输信号的优势在于中微子具有极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行进路径上的天体.中微子信号源可作为导航信标,为隐蔽环境中的载体提供定姿和定位信息.分别设计了基于太阳等天然中微子信标的姿态确定方法和基于核电站等人造中微子信标的导航定位方法,上述方法的提出,有助于解决传统天文导航(CNS)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信号拒止环境中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探测 导航 姿态确定 位置确定 拒止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星内部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高斯修正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晶晶 罗志全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4-150,共7页
采用高斯修正法,研究了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对核素的Gamow-Teller(G-T)共振跃迁能级分布的高斯修正使中微子能量损失率增加.在低能跃迁电子俘获过程为主导地位的反应中,高斯修... 采用高斯修正法,研究了核素^(56)Fe、^(56)Co、^(56)Ni和^(56)Mn电子俘获过程中微子能量损失.结果表明:对核素的Gamow-Teller(G-T)共振跃迁能级分布的高斯修正使中微子能量损失率增加.在低能跃迁电子俘获过程为主导地位的反应中,高斯修正对中微子能量损失的影响很小,而对高能G-T共振跃迁为主要的电子俘获过程的中微子能量损失的影响将大大增加.如核素^(56)Fe在密度ρ_7=100(ρ_7以10~7 mol·cm^(-3)为单位),高斯函数半宽度△=14.3,18.3,22.3 Mev时,修正差异大约达2个数量级,核素^(56)Ni在△=6.3,18.3Mev差异分别达60%和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星 演化 恒星 内部 微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振荡中的几何相位和CP违反
18
作者 江春宇 曾高荣 +1 位作者 黄永畅 王资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66-372,共7页
该文首先探讨了模型化的中微子在物质中振荡和混合的分析解,然后让中微子的CP违反相位旋转360°获得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几何相位,发现几何相位随能量的振动具有非对称性几何结构.几何相位是描述中微子传播过程中内禀属性,故这种非... 该文首先探讨了模型化的中微子在物质中振荡和混合的分析解,然后让中微子的CP违反相位旋转360°获得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几何相位,发现几何相位随能量的振动具有非对称性几何结构.几何相位是描述中微子传播过程中内禀属性,故这种非对称结构起源于中微子振荡和混合的CP违反现象.因此,几何相位为中微子传播过程中的CP违反现象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子 微子振荡 几何相位 几何结构 CP违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微子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志洵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0期90-93,共4页
自从前苏联的V .Lubimov (1980年 )和瑞士苏黎世大学的W .Kundig (1986年 )发表了关于中微子质量的研究以来 ,进一步的工作已在日本等国展开 ;现在有一批实验室在进行中微子研究。文章论述了两个关键问题 。
关键词 微子 超光速 相似性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中微子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徐仁新 罗先汉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1-304,共14页
文中从中微子物理学、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标准太阳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各类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测量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以及不同类探测器(如Kamiokande和Homestake)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太... 文中从中微子物理学、太阳中微子的探测、标准太阳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提出进行了回顾。各类太阳中微子探测器测量结果不同程度的偏低,以及不同类探测器(如Kamiokande和Homestake)测量结果之间的矛盾,使得人们对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对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从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文中分别对这两个研究领域中提出的企图解决太阳中微子问题的模型作了简要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 辐射 状态方程 微子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