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性能生物医用聚乳酸/聚己内酯共混物的微型注塑制备及后处理
1
作者 冯硕 谭佳宇 +3 位作者 陈英红 陈美琼 周新闻 陈宁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8-127,共10页
在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的基础上,采用微型注塑先进加工技术结合退火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PLA/PCL共混物生物医用微型制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表明,微型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剪切应力... 在熔融共混制备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共混物的基础上,采用微型注塑先进加工技术结合退火处理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高性能的PLA/PCL共混物生物医用微型制品。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小角X射线散射结果表明,微型注塑过程中产生的强大剪切应力场促进了共混物分散相PCL纤维在制品中的原位形成,同时形成了以PCL为纤维晶、PLA为片晶的杂化shish-kebab结构。随后的退火处理进一步完善了体系中形成的PLA片晶,并促成了与PCL纤维之间的互锁结构形成。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经过退火处理的微型制品表现出更好的韧性,其最大断裂伸长率达到了68.1%,是纯PLA微型注塑制品的7倍。同时,退火处理样品的弹性模量高于纯PLA制品。上述结果表明,微型注塑结合退火处理所得到的PLA/PCL共混物微型制品兼具良好的强度和韧性,为制备高性能可降解的PLA基生物医用微型器件提供了新的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聚乳酸 原位成纤 退火处理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微型注塑加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琪 夏和生 +3 位作者 陈英红 李莉 陈宁 费国霞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24-231,252,共9页
微型高分子功能器件具有独特优点,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前沿,迫切需要发展高性能多功能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其微型注塑加工。介绍了近年来作者课题组在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微型注塑加工方面的研... 微型高分子功能器件具有独特优点,发展迅速,应用广泛,是当今科学技术的重要前沿,迫切需要发展高性能多功能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实现其微型注塑加工。介绍了近年来作者课题组在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其微型注塑加工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有机/无机杂化、固相剪切碾磨、纳米复合、分子复合及熔融共混技术等制备适合于微成型加工的高性能多功能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如尼龙11/钛酸钡压电复合材料、聚乙烯醇/羟基磷灰石生物医用纳米复合材料、聚氨酯/碳纳米管导电复合材料等。解决了微纳米填料难分散、复合体系难加工的难题,实现了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的微型注塑加工,研究了其流变行为和充填行为,调控和优化了微型制品的结构与性能,为制备高性能多功能的聚合物微型器件提供了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基微纳米复合材料 制备 微型注塑加工 微型制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条件下β-iPP/POE的结构和性能
3
作者 靳明 刘洪 +1 位作者 许祥 张杰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在微型注塑条件下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β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iPP)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制件的结晶和取向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了在微型注塑条件下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β成核剂对等规聚丙烯(iPP)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示差扫描量热仪(DSC)和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制件的结晶和取向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OE弹性体和β成核剂的加入提高了微型注塑件的起始结晶温度和取向结构的热稳定性,并且POE诱导了完善的β柱晶对称生长在长纤维晶的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规聚丙烯 形态 结晶 取向 Β成核剂 微型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聚甲醛/尼龙11/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晶形貌及充填行为 被引量:5
4
作者 蒋芝 陈英红 刘卓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69-73,79,共6页
文中将与聚甲醛(POM)加工温度接近的工程塑料尼龙11(PA11)引入POM/碳纳米管(CNTs)体系制备POM/PA11/CNTs三元复合材料,研究相应微型注塑和常规注塑样品中PA11、CNTs等分散相的形貌结构及不同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的结晶熔融行为和充填行... 文中将与聚甲醛(POM)加工温度接近的工程塑料尼龙11(PA11)引入POM/碳纳米管(CNTs)体系制备POM/PA11/CNTs三元复合材料,研究相应微型注塑和常规注塑样品中PA11、CNTs等分散相的形貌结构及不同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的结晶熔融行为和充填行为。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常规样品中PA11呈椭球状无规分散于POM基体树脂中,而在微型样品中PA11呈现多层次结构,在皮层和剪切层区域PA11形成纤状结构并沿熔体流动方向取向,在芯层区域的成纤及取向程度则明显减弱。此外,无论对微型样品还是常规样品,大多数CNTs均选择性分散于PA11分散相中。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PA11的加入抑制了POM的结晶,随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的升高,POM的熔融峰向高温方向移动。最后,利用微型注塑机获得的在线数据研究了三元复合体系在微型模腔中的充填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聚甲醛 尼龙11 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条件下PLA/POM共混物的形貌及结晶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冯晓祥 蒋志恒 +2 位作者 甘鹤鸣 樊林峰 陈英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采用微型注塑加工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甲醛(POM)共混物微型注塑试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偏光显微镜(PL M)研究了微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射速率和模具温度对PLA/POM微型注塑试样的形貌及结晶行为的影响。... 采用微型注塑加工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LA)/聚甲醛(POM)共混物微型注塑试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和偏光显微镜(PL M)研究了微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射速率和模具温度对PLA/POM微型注塑试样的形貌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PLA/POM共混物为相容体系;注射速率对POM的结晶行为影响更大,提高注射速率更有利于POM分子链的取向及取向程度的增加,导致POM的熔点和PLA/POM共混物微型注塑试样的结晶度提高;提高模具温度明显增加PLA的热焓松弛峰温度,同时还导致PLA冷结晶温度和熔点的降低以及POM熔点的增加,这与较高模温条件下PLA分子链较易规整排列以及PLA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有关。此外,PLA/POM共混物微型注塑试样中PLA形成的晶体类型与等温结晶的温度有关,相对较低温度的等温结晶条件有利于PLA/POM共混物微型注塑试样形成环带球晶。微型注塑条件下,PLA/POM共混物微型注塑试样的中PLA形成的晶体类型与冷却方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聚乳酸 聚甲醛 共混物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对聚乳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共混物的形貌结晶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姜向升 陈英红 +1 位作者 王萌 谢页平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0-78,共9页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分散相,聚乳酸(PLA)为基体树脂制备了PLA/PBS共混物,实现其微型注塑。结合流变行为和ANSYS Polyflow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微型注塑条件(包括熔体温度和注射速率)对PLA/PBS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 以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为分散相,聚乳酸(PLA)为基体树脂制备了PLA/PBS共混物,实现其微型注塑。结合流变行为和ANSYS Polyflow计算机模拟研究了微型注塑条件(包括熔体温度和注射速率)对PLA/PBS共混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型注塑过程中强的剪切和拉伸应力场实现了PBS在PLA基体中的原位成纤,微型注塑条件对PBS分散相纤维形貌、基体树脂PLA结晶行为以及共混物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发现提高熔体温度有利于增强壁面滑移效应,降低浇口区域的负拉伸作用,改善熔体流场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分散相PBS的原位成纤,然而过高的注射速率会因强负拉伸作用而破坏纤维结构,不利于PBS的原位成纤和共混物力学性能的改善。PBS原位成纤及其诱导PLA形成的取向结晶结构有利于共混物力学性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共混物 微型注塑 原位成纤 壁面滑移 断裂伸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条件下PLA/PCL共混物的形貌和结晶行为 被引量:3
7
作者 丁薇薇 陈英红 刘卓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09-211,214,共4页
采用微型注塑加工新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微型制品,研究了微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对PLA/PCL微型样品的相态、取向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有利于PCL分散相相畴尺寸的减小,过... 采用微型注塑加工新技术制备了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微型制品,研究了微注塑加工过程中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对PLA/PCL微型样品的相态、取向及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有利于PCL分散相相畴尺寸的减小,过多增加注射速度反而会导致分散相相畴尺寸增大。适当增加注射速度和模具温度也有利于PCL分散相的取向,而过多增加模具温度会使PCL分散相的取向程度降低。此外,注射速度对PLA和PCL结晶度的影响比模具温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聚乳酸 聚己内酯 注射速度 模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11/BaTiO3复合材料微型注塑加工中的充填行为 被引量:2
8
作者 石先锐 陈英红 王琪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0,13,共6页
采用固相剪切碾磨技术制备了高填充聚酰胺11(PA11)/钛酸钡(BT)压电复合材料,首次用微型注塑机Micropower5实现其微型注塑加工。研究了微型注塑加工中注射压力和模腔压力的变化及复合体系在微型模腔中的充填过程,以及注塑条件和填料含量... 采用固相剪切碾磨技术制备了高填充聚酰胺11(PA11)/钛酸钡(BT)压电复合材料,首次用微型注塑机Micropower5实现其微型注塑加工。研究了微型注塑加工中注射压力和模腔压力的变化及复合体系在微型模腔中的充填过程,以及注塑条件和填料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PA11/BaTiO3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微型注塑加工性能,充模极快,充填时间小于10-3s;提高加工温度和注射速率均有利于熔体完全充填,而提高注射速率更为有效;BT质量分数大于30%时,熔体流动性和充填性能下降;BT质量分数高达80%时,仍能在复合体系中均匀分散,可在注塑温度为270℃和注射速率为400 mm/s时,实现对微型模腔的完全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聚酰胺11 钛酸钡 高填充复合材料 充填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填料微型注塑聚丙烯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何雪薇 李怡俊 +1 位作者 聂敏 王琪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共3页
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碳基填料(零维炭黑、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对微型注塑聚丙烯(PP)取向、结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碳基填料在PP基体中分散均匀,在微型注塑条件下,PP分子链易沿流动方向取向,碳基填料的加入可增强流... 通过多种表征手段,研究了碳基填料(零维炭黑、一维碳纳米管、二维石墨烯)对微型注塑聚丙烯(PP)取向、结晶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3种碳基填料在PP基体中分散均匀,在微型注塑条件下,PP分子链易沿流动方向取向,碳基填料的加入可增强流动取向效应,且填料长径比越大,增强效应越明显。因此,在高长径比碳纳米管的作用下,PP微型制件的取向度增加,随之在取向α晶表面附生的β晶含量也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微型注塑 炭黑 碳纳米管 石墨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条件下PLA/PEG共混物体系增强增韧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中国 贾仕奎 +3 位作者 张鑫 曹乐 张奇锋 杨其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137,共6页
详细探究了聚乳酸(PLA)/聚乙二醇(PEG)共混体系在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不同的加工参数和柔性分子PEG对聚乳酸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模拟数据表明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具有较短的填充时间(0.6 s),较高的冷却速率和较大的温度... 详细探究了聚乳酸(PLA)/聚乙二醇(PEG)共混体系在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不同的加工参数和柔性分子PEG对聚乳酸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理论模拟数据表明微型注塑加工条件下具有较短的填充时间(0.6 s),较高的冷却速率和较大的温度梯度。热台偏光显微镜(POM)和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的数据表明,PEG引入PLA体系能够促进PLA分子链的运动,成核点的形成,结晶速率的增加以及结晶度的提高。相对于迷你注塑成型,微型注塑加工的应用和模具温度的降低(110~80℃)能够显著增加制品内部分子链的取向程度;并且与PEG的相互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微型PLA/PEG制品的拉伸强度(53.3 MPa)和断裂伸长率(36.4%),起到增强增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聚乳酸 聚乙二醇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β-磷酸三钙复合材料的微型注塑加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莹 王欢 +1 位作者 袁斌 陈宁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8-42,共5页
采用分子复合和增塑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β-磷酸三钙(PVA/β-TCP)复合材料,利用微型注塑机成功实现了复合材料的微型注塑。通过高压毛细管流变、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方法综合评价复合材料的... 采用分子复合和增塑的方法制备了聚乙烯醇/β-磷酸三钙(PVA/β-TCP)复合材料,利用微型注塑机成功实现了复合材料的微型注塑。通过高压毛细管流变、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方法综合评价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充模性能、结晶性能等。结果表明,在高剪切速率下,复合材料拥有较低的剪切黏度,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微型注塑样品良好的复制了模具的精细结构,充模完整,样品最薄处仅0.29 mm,质量仅0.02 g。微型注塑过程中的强剪切作用有利于分子链的取向,微型注塑样品的拉伸强度达到118 MPa,且热塑加工过程及微型注塑过程中的强剪切作用并没有破坏β-TCP的结晶结构及其赋予的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Β-磷酸三钙 微型注塑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聚丙烯/聚酰胺6共混体系的取向形态演变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中国 杨丽岩 +2 位作者 杨其 张鑫 贾仕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8-124,133,共8页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和高压毛细管流变仪详细探究了微型注塑过程中加工参数的变化和分散相PA6的引入对聚丙烯(iPP)/聚酰胺6(PA6)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形态分布、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高压毛细管流... 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扫描电镜、二维广角X射线衍射和高压毛细管流变仪详细探究了微型注塑过程中加工参数的变化和分散相PA6的引入对聚丙烯(iPP)/聚酰胺6(PA6)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形态分布、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高压毛细管流变仪数据表明,PA6的引入能够显著降低共混体系的剪切黏度。相对于普通注塑成型,在微型注塑成型中较高的剪切力和冷却速率能够诱导分散相PA6由球形到棒状或纤维状结构的演变。在微型注塑iPP/PA6样品中,无论是在中心层还是取向层都形成了形态良好的PA6纤维;随着注射速度的提高,微型注塑样品内部的β晶含量从22%提高到33%(iPP),以及PA6纤维的直径逐渐得到细化,由2.38μm缩减到0.36μm。此外,在微型注塑过程中,PA6分散相的加入能够降低分子链的取向程度,从0.91降低到0.88,而原位PA6纤维的形成,一定程度上提高了iPP/PA6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从34.2 MPa左右提高到37.5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剪切流动场 取向分布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P/UHMWPP共混物在微型注塑成型下结晶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思宇 赵中国 +2 位作者 孙洪雯 董琳 杨其 《塑料工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3-127,71,共6页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的聚丙烯(iPP)/超高分子量聚丙烯(UHMWPP)复合材料,在微型注塑成型的条件下,探究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DSC测试发现,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加入提高了聚丙烯中β晶的含量,微型注塑时,不... 采用熔融共混制备的聚丙烯(iPP)/超高分子量聚丙烯(UHMWPP)复合材料,在微型注塑成型的条件下,探究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对聚丙烯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DSC测试发现,超高分子量聚丙烯的加入提高了聚丙烯中β晶的含量,微型注塑时,不同模温对聚丙烯中β晶含量影响较大。通过SEM测试发现,β成核剂的加入使得β晶含量增多,同时β球晶细化。2D-WAXD显示超高分子量聚丙烯和β成核剂的加入使得分子链取向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 聚丙烯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注塑PA6/石墨烯复合材料的结晶与力学性能
14
作者 杨超男 陈英红 +1 位作者 何雪薇 姜向升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3,共8页
为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尼龙6(PA6)/石墨烯(Gr)复合材料微型齿轮等微型传动制件,采用固相剪切碾磨(S^3M)技术制备了尼龙6 (PA6)/石墨烯(Gr)复合材料并进行微型注塑,通过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 为制备综合性能优良的尼龙6(PA6)/石墨烯(Gr)复合材料微型齿轮等微型传动制件,采用固相剪切碾磨(S^3M)技术制备了尼龙6 (PA6)/石墨烯(Gr)复合材料并进行微型注塑,通过偏光显微镜(PLM)、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万能材料试验机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微型注塑条件对PA6/Gr微型样品的微观形貌、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PA6和PA6/Gr微型制品均呈典型的"皮-芯"结构,且后者随模具温度和注射速率的增加,皮层厚度减少,剪切层厚度增加;相对于纯PA6,PA6/Gr微型样品的剪切层厚度更小;采用固相剪切碾磨实现了Gr的片层剥离及其在PA6基体中的良好分散,增加注射速率有利于Gr的片层剥层;Gr的加入和微型注塑有利于PA6晶的形成,微型注塑条件下,降低模具温度和增加注射速率均对PA6晶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加入Gr、增加模具温度和提高注射速率均会明显提高PA6/Gr微型样品的屈服强度,但会导致相应断裂伸长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 尼龙6 石墨烯 复合材料 结晶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密注塑成型方法及数值模拟分析的新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少波 邓淑桦 +1 位作者 陈安伏 何俊灏 《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4-160,166,共8页
近年来,注塑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注塑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需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精密注塑领域。精密注塑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为了使注塑制品更加精密,开发... 近年来,注塑技术在制造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注塑技术在制造业中发挥重要作用,需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精密注塑领域。精密注塑广泛应用于医疗、电子、光学等领域,为了使注塑制品更加精密,开发了多种新型注塑方式和模拟方法。实现精密注塑的关键和难点为改善产品翘曲、飞边、收缩等各方面的缺陷。基于精密注塑缺陷的改善,综述了近十年注塑技术的发展变化;结合数值模拟改善工艺参数,减少缺陷,论述了双色注塑的精密化发展,总结了引入外场辅助提升制品质量和精度的新技术,为工业注塑生产提供发展和改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塑工艺 微型注塑 工艺优化 外场辅助 精密注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注塑成型中熔体充模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于同敏 庄俭 +1 位作者 王敏杰 李又民 《塑性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5-189,共5页
针对微注塑成形中因熔体的质量小、所含的热量少及流动通道截面尺寸微小等特点所带来的不同于宏观注塑成形中的熔体流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及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注塑成形中,模具温度是影响微尺度下熔体流动的重要工... 针对微注塑成形中因熔体的质量小、所含的热量少及流动通道截面尺寸微小等特点所带来的不同于宏观注塑成形中的熔体流动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及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微注塑成形中,模具温度是影响微尺度下熔体流动的重要工艺因素,且随通道截面尺寸的减小而逐渐增大;而壁面滑移对微小熔体流动行为的影响,也随通道尺寸的减小而增大。此外,模具排气、通道表面粗糙度等因素的对微注塑成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而表面张力等因素的影响可被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注塑成型 熔体流动 影响因素 模具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分注塑机的研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攀攀 王建 +2 位作者 谢鹏程 王小华 杨卫民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93,共5页
系统地介绍了微型注塑机注塑单元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各种注塑单元的特点;研制了一种基于精密齿轮泵的微分注塑机,详细地阐述了微分注射成型的机理,对比了微注射成型和微分注射成型的基本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初步检验了微分注射成型效果。... 系统地介绍了微型注塑机注塑单元的结构形式,分析了各种注塑单元的特点;研制了一种基于精密齿轮泵的微分注塑机,详细地阐述了微分注射成型的机理,对比了微注射成型和微分注射成型的基本工艺流程;通过试验初步检验了微分注射成型效果。结果表明,微分注射成型可高效率地成型微型制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分注塑 微型注塑 微型制品 注塑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M精密微型齿轮注射成型的Moldflow模拟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汝海 严正 李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5-37,共3页
以聚甲醛(POM)精密微型齿轮注射成型为例,展示Moldflow在精密微型注塑制品加工中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模温是POM精密微型齿轮加工参数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齿轮的齿顶边缘是最容易产生制品缺陷的区域。使用Moldflow对精密微型注塑制... 以聚甲醛(POM)精密微型齿轮注射成型为例,展示Moldflow在精密微型注塑制品加工中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模温是POM精密微型齿轮加工参数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齿轮的齿顶边缘是最容易产生制品缺陷的区域。使用Moldflow对精密微型注塑制品的加工过程进行模拟,对其加工工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和费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dflow模拟 精密微型注塑 优化设计 MOLDFLOW 微型齿轮 模拟分析 注射成型 POM 精密 指导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成型领域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9
作者 宋满仓 张巧丽 +1 位作者 王敏杰 赵丹阳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0,共5页
介绍了微成型技术产生的背景 ,探讨了微成型技术与常规注射成型技术的区别与联系 ,阐述了微型注塑机、微型模具制造等技术的特点 ,以及各成型工艺参数对塑件成型质量的影响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 微成型 微型注塑 微型模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石墨烯的氧气阻隔性能 被引量:6
20
作者 薛杰 王建峰 +1 位作者 吴宏 郭少云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49,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和微型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石墨烯(RGO)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注塑压力条件下,PET/RGO纳米复合材料的气体阻隔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ET相比,添加质量分数0. 5%的RGO,复合材料的氧气... 通过熔融共混和微型注塑成型的方法制备了不同石墨烯(RGO)含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注塑压力条件下,PET/RGO纳米复合材料的气体阻隔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ET相比,添加质量分数0. 5%的RGO,复合材料的氧气渗透率降低了85%。在微型注塑加工过程中,随着注塑压力增加,RGO在基体中取向,能够延长氧气的渗透路径,进而在较低RGO添加量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PET/RGO氧气阻隔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石墨烯 气体阻隔 取向 微型注塑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