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桩间距和布桩形式对微型桩受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 1
-
-
作者
李鑫
李昌龙
白明洲
龙万学
邱树茂
于宁
-
机构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市人防工程管理处
-
出处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54,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C16A300200)~~
-
文摘
建立了独立式、连系梁式及承台式微型桩支护体系模型,探讨了不同布置形式及桩间距下,各类型微型桩体系的受力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荷载下承台型微型桩抗滑效果好,其最大桩身弯矩分别为独立式和连系梁式微型桩的1.36倍和1.35倍;梅花形布桩形式下,同类型微型桩的桩身最大弯矩约为矩形布桩形式微型桩的1.02倍;桩间距取1.5~2.0m更有利于微型桩体系抗滑效果的充分发挥;最佳的微型桩布桩形式为承台式微型桩呈梅花形布桩,桩间距为1.5~2.0m.
-
关键词
边坡加固
微型桩支护体系
布桩形式
桩间距
受力机理
-
Keywords
slope reinforcement
micropile supporting system
pile arrangement
pile spacing
stress mechanism
-
分类号
TU473.1
[建筑科学—结构工程]
-
-
题名临河软弱地层桥梁微型桩力学特性与优化设计
被引量:1
- 2
-
-
作者
谢鑫
卜一鸣
晁晓辉
李文杰
梁斌
-
机构
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国际公司
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2-141,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1604135)
中交集团第二公路工程局重点科研项目(2020-2-15)
河南省科技厅产学研合作项目(2015HNCXY011)。
-
文摘
针对临河软弱地层桥梁微型桩力学特性与优化设计问题,以“一带一路”重点贡献项目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Ubisa-Shorapani(F3)标段工程为主要依托,利用数值模拟分析桩体重要参数对力学性能及变形影响,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桩径从180 mm变化至260 mm,桩体最大水平位移减小5.52 mm,降幅为31.1%,据此在工程实际中可通过增大桩径有效控制桩体位移;桩间距由280 mm增加至360 mm,桩身最大水平位移仅增加2.5 mm,同时桩数量减少,可见桩间距的调整对经济性起到关键作用;钢管壁厚与钢管直径等差变化时,钢管壁厚对桩体水平位移影响效果较为显著;调整环梁竖向间距能改变不同深度处桩体水平位移,其中在桩顶0~2 m深度范围内的水平位移随间距改变变化最为明显。根据上述结果确定的微型桩优化方案在工程中运用显示,理想效果。
-
关键词
临河软弱地层
微型桩支护体系
刚性环梁支撑
支护机理
优化设计
-
Keywords
soft stratum adjacent to river
micro-pile support system
rigid ring beam support
support mechanism
optimized design
-
分类号
U44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