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协同响应的微型桩复合土钉合理桩间距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武永珍 宋享桦 陆瑶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2期92-95,共4页
微型桩复合土钉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微型桩间距是控制变形的关键,但是目前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成熟,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微型桩复合土钉的协同作用机理,通过研究不同的微型桩间距,分析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微型桩... 微型桩复合土钉是一种常用的基坑支护形式,微型桩间距是控制变形的关键,但是目前设计理论的研究并不成熟,通过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微型桩复合土钉的协同作用机理,通过研究不同的微型桩间距,分析土体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分布规律,以微型桩和土钉协同响应为根本,分析微型桩的合理间距。研究表明,微型桩间距2D(D为微型桩桩径)时,土钉的支护作用尚未发挥,桩间的土拱尚未形成;在桩间距4D^6D时,微型桩与土钉的复合作用最好,桩间的摩擦土拱首先形成;在6D时桩后端承拱发挥作用,且土钉之间的水平鞍型拱初步形成,此时钉头压区与微型桩压区开始出现叠交;在微型桩间距为9D时,桩后端承拱失效,土体发生绕流,但是土钉之间的鞍型拱转化为圆弧拱,土钉的支护作用增强;在微型桩间距12D时,钉间拱矢高变小,土体初步形成滑裂面。根据以上研究,建议微型桩与土钉复合支护中微型桩合理间距在控制在2D^9D,4D^6D协同效应最好。研究结论可为微型桩复合土钉支护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复合土钉 协同作用 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