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面法的井下油水分离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卢梦媚 赵立新 +2 位作者 刘琳 王皓 蒋明虎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39,共8页
针对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受结构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Box-Behnken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构建微型旋流器底流口直径等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及压力损失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对优化前、后的微型旋流器开展数值模... 针对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受结构参数影响较大的问题,基于数值模拟方法和Box-Behnken设计,采用二阶多项式基函数构建微型旋流器底流口直径等5个主要结构参数与分离效率及压力损失间的数学关系模型,并对优化前、后的微型旋流器开展数值模拟和室内试验。通过对模拟数据进行方差分析验证了数学关系模型的精度,等高线图明确了结构参数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对分离效率及压力损失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底流口直径、小锥角、溢流口直径是影响微型旋流器分离效率和压力损失的重要结构因素;优化后的微型旋流器的结构参数为L_(1)=9.554 mm,D_(d)=2.184 mm,D_(o)=2.977,θ=9.39°,θ_(2)=2°,相较于初始结构分离效率提高了3.7%。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井下油水分离微型旋流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井注采 微型旋流器 响应面法 结构优化 分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2
作者 袁惠新 程志平 +2 位作者 付双成 董连东 方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42-1247,共6页
重介质旋流器在选煤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硅和碳化硅等不同密度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选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对其进行分离。为探索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流场特性,本文基于CFD软件Fluent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 重介质旋流器在选煤领域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根据硅和碳化硅等不同密度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选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对其进行分离。为探索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流场特性,本文基于CFD软件Fluent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切向速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察了介质的密度及黏度对旋流器内切向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密度不变,黏度增大,切向速度减小,且旋流器直径越小,切向速度减小越快,即旋流强度衰减得越快。虽然黏度不变时密度的增大会导致切向速度的增加,但当密度和黏度按实际重介质溶液同时增大时,黏度对切向速度的影响远大于密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重介质 密度 黏度 切向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旋流器溢流口结构参数对SCR废催化剂分离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袁惠新 吴敏浩 +1 位作者 付双成 方勇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59-162,共4页
TiO2(钛白)以其优越的白度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日化等行业。采用旋流分离法从SCR废催化剂中分离出TiO2,以提高净化效率为目标,通过试验和模拟研究考察了微型旋流器溢流管的结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数值... TiO2(钛白)以其优越的白度和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涂料、橡胶、塑料、日化等行业。采用旋流分离法从SCR废催化剂中分离出TiO2,以提高净化效率为目标,通过试验和模拟研究考察了微型旋流器溢流管的结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数值模拟上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和离散型模型模拟,试验上使用直径为20mm的微型旋流器来分离粒度分布为(1~56)μm的颗粒物料。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处理量下,溢流口直径为4.5mm、溢流管伸入深度为10mm时,旋流器对物料的净化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SCR废催化剂 分离性能 溢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微型旋流器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袁智 汪海阁 +1 位作者 张晶 黎红胜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910-2914,共5页
对微型旋流器进行了网格划分,确立了边界条件,基于雷诺应力模型(RSM),采用CFD软件对微型旋流器的压力场、速度场和分离介质的运动轨迹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旋流器内部分离介质流动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结果。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钻井 数值模拟 雷诺应力模型 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ackett-Burman设计的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新亚 蒋明虎 +1 位作者 邢雷 赵冲冲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了研究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对油水两相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借助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以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优选。针对不同试验组的微型旋流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 为了研究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对油水两相分离效率的影响,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借助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以微型旋流器结构参数为研究对象,开展结构参数的灵敏度分析优选。针对不同试验组的微型旋流器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研究,研究对油水两相分离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结构参数的显著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柱段旋流腔直径>溢流直径>底流管长度>小锥角>柱段旋流腔长度>大锥角>溢流口插入深度。随机选取6#和11#微型旋流器开展室内实验,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随着含油浓度的增加分离效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模拟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2.83%,呈现出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敏度分析 微型旋流器 分离效率 结构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器的微米级颗粒分级性能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惠新 方勇 +2 位作者 付双成 叶娟 方毅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371-4377,共7页
微型旋流器中的超重力场和剪切湍流场可以强化微米级颗粒的分级。为了分析旋流器的微米级颗粒分级性能,本文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入口速度和底流分率对旋流分级的影响。数值模拟方面使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了微型旋流器... 微型旋流器中的超重力场和剪切湍流场可以强化微米级颗粒的分级。为了分析旋流器的微米级颗粒分级性能,本文通过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入口速度和底流分率对旋流分级的影响。数值模拟方面使用雷诺应力模型模拟了微型旋流器内的流场,试验方面使用直径为20mm的微型旋流器来分级粒度分布为2~50μm的颗粒物料。结果表明,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大,分割粒度x50减小,可达4.8μm,分级精度H提高,可达0.45;随着底流分率R_f的增大,不会显著改变切向和径向速度,颗粒在旋流器内的沉降速度变化不大,但轴向速度会减小,使得颗粒在旋流器内的停留时间增加,分级效率提高;当底流分率R_f<0.6时,随着R_f的增大,分割粒度x_(50)减小,可达4.7μm,分级精度H提高,可达0.6;当底流分率R_f>0.6时,分割粒度x50增大,分级精度H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数值模拟 粒度分布 颗粒物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硅片切割废液Si和SiC分离旋流器的锥角影响研究
7
作者 华炜杰 袁惠新 +1 位作者 付双成 蒋敏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7-135,共9页
根据太阳能硅片切割废砂浆中Si(0.3~5.0μm)和SiC(5~25μm)颗粒细、易团聚以及密度均大于水等特性,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内强大的超重力场和剪切分散作用来分离Si和SiC。通过CFD软件Fluent 6.3.26数值模拟,探究锥角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 根据太阳能硅片切割废砂浆中Si(0.3~5.0μm)和SiC(5~25μm)颗粒细、易团聚以及密度均大于水等特性,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内强大的超重力场和剪切分散作用来分离Si和SiC。通过CFD软件Fluent 6.3.26数值模拟,探究锥角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的流场及分离性能的影响,并用试验验证模拟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旋流器柱段长度一定时,同一截面高度随着锥角的增大,静压力和准自由涡切向速度增大,内旋流轴向速度减小,径向速度增大,湍流强度显著增强,压力降增大,而且锥角为8°时,牛顿分离效率达到最大值86.4%。旋流器长径比一定时,同一截面高度随着锥角的增大,静压力、切向速度和轴向速度均减小,径向速度增大,湍流强度略微增强,压力降缓慢减小,牛顿分离效率随着锥角的增大而减小,锥角8°时的分离效果较好。根据压力降和牛顿效率,定长径比变锥角与定柱段长度变锥角相比可得到更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片 分离 回收 计算流体力学 微型旋流器 锥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催化外甩油浆的微旋流分离流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周萍 毛丹 +2 位作者 白志山 马吉 汪华林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08年第1期25-29,共5页
为了研究用于催化外甩油浆分离的一种微型旋流芯管内部的流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旋流芯管内油浆单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内部流场的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径向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离特征,显示... 为了研究用于催化外甩油浆分离的一种微型旋流芯管内部的流场,采用雷诺应力模型(RSM),对旋流芯管内油浆单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内部流场的轴向速度、切向速度、径向速度和压力分布规律。分析了压力场和速度场的分离特征,显示了高效工作区,为进一步数值模拟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旋流器 数值模拟 场分离 催化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伏材料切割废液中的Si和SiC旋流分离过程
9
作者 袁惠新 华炜杰 +2 位作者 付双成 叶娟 程志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7-844,共8页
太阳能硅片切割废料中的硅和碳化硅分离回收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硅和碳化硅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究进料流量和底流分率对重介... 太阳能硅片切割废料中的硅和碳化硅分离回收对于资源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硅和碳化硅微细颗粒易团聚且难用化学方法分离的特点,本文利用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技术,通过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探究进料流量和底流分率对重介质微型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数值模拟采用CFD软件Fluent 6.3.26研究流场和颗粒运动轨迹,实验用微型旋流器直径为10mm,分离粒度分布为0.3~25μm的硅和碳化硅混合粉料。结果表明,硅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且当进料流量达到0.13m^3/h时,分离效率不再增大。不论介质是水还是重介质溶液,当底流分率增大时,旋流场内的轴向速度减小,而切向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硅的分离净化效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底流分率为0.6左右时,硅的分离净化效率达到最高值。旋流分离硅和碳化硅时,介质采用重介质溶液分离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微型旋流器 计算流体力学 进料流量 底流分率 粒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