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量子效应的微型推进器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广贵 丁建宁 +1 位作者 王权 杨继昌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06年第3期141-144,149,共5页
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微型化。依据量子理论,有效提取真空中的零点能,并以此作为驱动能源,可以解决微型飞行器由于必须携带燃料而增加重量等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真空零点能及Casimir力... 微/纳机电系统(MEMS/NEMS)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的微型化。依据量子理论,有效提取真空中的零点能,并以此作为驱动能源,可以解决微型飞行器由于必须携带燃料而增加重量等问题。从理论上阐述了真空零点能及Casimir力的产生机理,研究了真空中两平行平板和矩形腔等结构设计依据,提出并建立了以Casimir力作为驱动力的微型推进器设计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西米尔力 零点能 微型推进器 微/纳机电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与磁力矩器联合姿态控制方法 被引量:3
2
作者 侯晓磊 周康博 +1 位作者 刘勇 潘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52,共10页
针对传统皮纳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磁力矩器输出力矩小、姿态控制响应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与磁力矩器联合姿态控制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缩短了控制周期,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首先建立微型固体推... 针对传统皮纳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中磁力矩器输出力矩小、姿态控制响应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与磁力矩器联合姿态控制方法,提高了控制精度,缩短了控制周期,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证明了算法的稳定性。首先建立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优化点火模型,然后给出其补偿控制时间设置方法,并推导出大角速度阻尼控制律和辅助速度阻尼控制律,同时设计了基于混合系统模型的姿态捕获联合控制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速度阻尼联合控制律和姿态捕获联合控制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纯磁控方法,联合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控制精度,大幅度缩短控制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固体推进器阵列 磁力矩器 姿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CL-20自支撑纤维固体推进剂的燃烧特性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小东 黄兵 +2 位作者 谯志强 陈瑾 杨光成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3-1008,共6页
用高能猛炸药(如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代替传统固体推进剂是实现小体积大比冲微型推进剂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CL?20的自持燃烧,设计了CL?20镶嵌rGO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推进剂体系。首先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超细CL?20球形颗粒... 用高能猛炸药(如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代替传统固体推进剂是实现小体积大比冲微型推进剂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CL?20的自持燃烧,设计了CL?20镶嵌rGO三维网络结构的复合推进剂体系。首先采用溶剂?非溶剂法制备了超细CL?20球形颗粒(直径300 nm~2μm),然后利用维度限域水热技术制备了自支撑rGO/CL?20纤维推进剂。在热分析动力学和燃烧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rGO/CL?20纤维推进剂的燃烧传播机制,认为该复合体系两种物质放热的正反馈机制是实现其燃烧传播的关键因素。由于rGO三维网络的构建,既提高了纤维的热导率,同时rGO在KOH作用下的放热可作为rGO三维网络和CL?20颗粒燃烧的起始能量,而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CL?20的燃烧放热叠加于rGO的放热,形成放热的正反馈机制。所制备的自支撑rGO/CL?20纤维推进剂的燃烧传播速度为20.66 mm·s^(-1),其纤维状结构为微型推进器的模块化快速装药提供了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推进器 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 氧化石墨烯 燃烧特性 正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光具产生微型卫星
4
作者 顾聚兴 《红外》 CAS 2003年第1期14-14,共1页
微型卫星已得到航空航天界的承认,它们有可能被用来替代通常的卫星。微型卫星可做得像一只可口可乐瓶那样小,因此,其部署成本大大低于普通卫星。然而,这里所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研制用于变轨和姿态控制、能提供0.1至10mN推力的微型推进器... 微型卫星已得到航空航天界的承认,它们有可能被用来替代通常的卫星。微型卫星可做得像一只可口可乐瓶那样小,因此,其部署成本大大低于普通卫星。然而,这里所遇到的一个难题是研制用于变轨和姿态控制、能提供0.1至10mN推力的微型推进器。对精细的机动动作来说,所需要的推力小于一个喷嚏,约为10至100μ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光具 微型卫星 微型推进器 诊断传感器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环境下微推力测量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岑继文 徐进良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21-625,636,共6页
详述了一种真空环境下的微推力测试方法:利用杠杆力的放大原理,将微推力值放大从而能够被传感器检测到。测试系统以真空油作为阻尼液,既适应了真空环境又使噪声信号得到了明显的减弱。实验结果表明在几百帕的真空绝压下推力值变化不大;... 详述了一种真空环境下的微推力测试方法:利用杠杆力的放大原理,将微推力值放大从而能够被传感器检测到。测试系统以真空油作为阻尼液,既适应了真空环境又使噪声信号得到了明显的减弱。实验结果表明在几百帕的真空绝压下推力值变化不大;流量在较粗的真空度下已达到临界值;流量和推力随入口压力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这些实验方法和规律对真空环境下的微推力测量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力 微小卫星 微型推进器 微推力测试 真空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推力与冲击力关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岑继文 徐进良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8,128,共6页
微型推进器固定在测试台架上进行微推力的直接测量,常会受到推进器工质导管等引线的干扰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无法测量。为此提出用推进器喷嘴对准测力探头喷射,通过测量冲击力来间接获得微推力的思路,研究了微型冷气推进器产生的... 微型推进器固定在测试台架上进行微推力的直接测量,常会受到推进器工质导管等引线的干扰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甚至无法测量。为此提出用推进器喷嘴对准测力探头喷射,通过测量冲击力来间接获得微推力的思路,研究了微型冷气推进器产生的冲击力与微推力之间的关系。发现采用冲击力测量时,只要测力探头面积足够大,冲击力随着喷嘴与测力探头之间距离变化的曲线会出现一个高平台区,在此区域内所测得的冲击力大小变化不大,而且与真正微推力的大小几乎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推力测量 冲击力 微型推进器 微型喷嘴 微小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Basic Prototype of Solid Propellant Impulsive Microthrusters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世鹏 张平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00年第3期347-352,共6页
A new type of impulsive microthruster and its measurement system were designed for the aim of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basic prototype of solid propellant impulsive microthruster. Two sets of tests were conducted.... A new type of impulsive microthruster and its measurement system were designed for the aim of testing the performance of a basic prototype of solid propellant impulsive microthruster. Two sets of tests were conducted. The tests show that the ignitor and the main charge of the microthruster match well, the dynamic and static capability of the test and measurement meets the test requirement and the result is creditable. The measure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thruster are that the ignition delay time is shorter than 0 3?ms, the total impulse is over 3?N·s, the operational time is shorter than 16?ms and the mass ratio of the thruster is 0 2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propellant rocket motor microthruster PROTOTYPE test and measurement techniq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