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9
1
作者 黄凌风 潘科 +2 位作者 郭丰 林施泉 篮文陆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A02期62-67,共6页
微型异养鞭毛虫作为海洋微食物环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营养盐再生等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当代海洋微食物环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就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结合国际上... 微型异养鞭毛虫作为海洋微食物环的关键环节之一,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营养盐再生等方面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是当代海洋微食物环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就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述,并结合国际上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对今后我国海洋微型异养鞭毛虫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微型异养鞭毛虫 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异养鞭毛虫摄食选择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凌风 林施泉 +2 位作者 熊源 陆家昌 吴林南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共8页
微型异养鞭毛虫(HNF)是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重要摄食者,通过摄食作用对后者的种类(或类群)组成、粒径分布、数量结构和营养价值等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与HNF的摄食选择性有直接关系。对HNF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HNF在海洋... 微型异养鞭毛虫(HNF)是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的重要摄食者,通过摄食作用对后者的种类(或类群)组成、粒径分布、数量结构和营养价值等属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而这与HNF的摄食选择性有直接关系。对HNF摄食选择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HNF在海洋微食物环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就国际上已开展的HNF摄食选择性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总结了影响HNF选择性摄食的关键因素,如食物大小、游动性、营养价值及食物细胞表面的生化结构特征等,并重点介绍了HNF摄食选择性形成的主要机制以及HNF的选择性摄食在调节海洋微微型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异养鞭毛虫 微型浮游生物 细菌 摄食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海冷水团海域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摄食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朱致盛 林施泉 +1 位作者 黄凌风 郭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3-131,共9页
2006年10月在黄海冷水团海域的三个站点开展了微型异养鞭毛虫、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密度和生物量调查,进行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现场摄食实验,通过荧光标记细菌法和消化系数法获得该海区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摄食率,并估... 2006年10月在黄海冷水团海域的三个站点开展了微型异养鞭毛虫、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密度和生物量调查,进行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现场摄食实验,通过荧光标记细菌法和消化系数法获得该海区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摄食率,并估算了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现存量及生产力的摄食压。结果显示,微型异养鞭毛虫、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密度分别为0.36×10^3~1.13×10^3,0.39×10^6~1.13×10^6和0.04×10^4~3.74×10^4cells/cm^3,温跃层以上明显高于底层。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的摄食率为5.33~14.89个/(HF·h),对蓝细菌的摄食率为0.26×10^2~23.10×10^-2cells/(HF·h),摄食率随深度而下降。微型异养鞭毛虫每天能消耗9.27%~33.08%的异养细菌现存量和8.129/6~16.09%的蓝细菌现存量。同时,微型异养鞭毛虫对异养细菌和蓝细菌的日摄食量各占它们生产力的2.66%~13.10%和8.12%~16.09%。研究表明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摄食可能不是秋季黄海冷水团海域浮游细菌及其生产力的主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异养鞭毛虫 浮游细菌 摄食 黄海冷水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微型异养鞭毛虫的时空分布
4
作者 熊源 林施泉 +1 位作者 黄凌风 黄邦钦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38,共14页
于2009年7月20日至8月16日(夏季),2010年1月6日至30日(冬季),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秋季)和2011年4月30日至2011年5月24日(春季)在南海北部调查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春、夏、秋、冬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分别为... 于2009年7月20日至8月16日(夏季),2010年1月6日至30日(冬季),2010年10月26日至11月24日(秋季)和2011年4月30日至2011年5月24日(春季)在南海北部调查了微型异养鞭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春、夏、秋、冬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分别为0.05×103~1.93×103,0.03×103~2.65×103,0.09×103~2.05×103和0.04×103~1.84×103 cells/mL,生物量(以碳计)分别为0.56~19.50,0.04~24.11,0.96~14.80和0.29~22.26μg/L。4个季节的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均以2~5μm粒级的为主,其所占比例超过65%,10~20μm粒级所占比例通常低于10%。在水平分布上,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随离岸距离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垂直分布上,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随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夏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丰度的高值多出现在次表层叶绿素a极大值层(DCM层)。微型异养鞭毛虫的丰度分布受到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并且其所受调控模式在不同季节存在差异:春季和秋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主要受下行调控;夏季微型异养鞭毛虫主要受上行调控;冬季上行和下行调控对微型异养鞭毛虫的影响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异养鞭毛虫 丰度 生物量 生态分布 南海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