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T7 RNA聚合酶的犬瘟热病毒微型基因组构建与拯救
1
作者 王慧 孙艺洋 +1 位作者 王哲 赵建军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186,共5页
为建立基于T7 RNA聚合酶的C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以犬瘟热活疫苗CDV3弱毒株基因组序列为基础,人工合成CDV3株基因组3'-leader、5'-tailer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反向克隆入T7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质粒pCRscript,同... 为建立基于T7 RNA聚合酶的CD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以犬瘟热活疫苗CDV3弱毒株基因组序列为基础,人工合成CDV3株基因组3'-leader、5'-tailer序列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序列,反向克隆入T7启动子调控的表达质粒pCRscript,同时在微型基因组5'端和3'末端分别引入锤状核酶和丁肝核酶序列,构建犬瘟热病毒CDV3株微型基因组质粒pCR-mCDV3-EGFP。将pCR-mCDV3-EGFP质粒和表达麻疹病毒(MeV)N、P和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表达T7 RNA聚合酶BSR细胞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荧光。质粒共转染BSR细胞48 h后,在BSR细胞内可观察到特异绿色荧光成功拯救CDV微型基因组。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基于CDV微型基因组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有望后期进行CDV的病毒拯救,为CDV新型疫苗研制和致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微型基因组 病毒反向遗传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反刍兽疫病毒分离株China/Tib/07辅助质粒及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文华 王志亮 +4 位作者 包静月 吴晓东 刘华雷 赵永刚 刘秀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7-1502,共6页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辅助质粒和微型基因组并验证其功能,为建立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表达PPRV分离株China/Tib/07的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CI-N、pCI-P和pCI-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3个辅助质... 本研究旨在构建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的辅助质粒和微型基因组并验证其功能,为建立PPRV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基础。首先构建表达PPRV分离株China/Tib/07的N、P和L蛋白的辅助质粒pCI-N、pCI-P和pCI-L。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验证3个辅助质粒转染细胞后的蛋白表达情况,并从mRNA水平上验证蛋白表达的正确性;扩增PPR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和eGFP报告基因,三者通过overlap-PCR连接并克隆至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微型基因组。将构建的微型基因组分别与辅助病毒和3个辅助质粒进行共转染。经鉴定各辅助质粒完全正确,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3个辅助质粒共转染,报告基因均表达。本试验成功构建了PPRV分离株的表达N、P和L蛋白的3个辅助质粒以及微型基因组,并用微型基因组验证了3个辅助质粒可以作为PPRV反向遗传操作的辅助质粒,为该病毒感染性克隆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微型基因组 EGFP N蛋白 P蛋白 L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病毒classⅠ和classⅡ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复制效率差异性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于洋 仇旭升 +5 位作者 韦娜娜 詹媛 丁娜 于圣青 秦爱建 丁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5-359,共5页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微型基因组的复制效率,本实验分别以NDV 9a5b(ClassⅠ)病毒株和La Sota(ClassⅡ)病毒株基因组骨架为平台,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替代病毒的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包装相关的调控区...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微型基因组的复制效率,本实验分别以NDV 9a5b(ClassⅠ)病毒株和La Sota(ClassⅡ)病毒株基因组骨架为平台,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替代病毒的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包装相关的调控区域Leader和Trailer,构建获得的微型基因组DNA片段反向插入反向遗传载体TVT(0.0)中,从而构建了两株病毒的微型基因组质粒。同时,将相应病毒株的NP、P和L 3个基因分别克隆至pCI-neo载体中,构建3个辅助质粒的真核表达系统。通过将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SR T7/5T7-5细胞,表明在相同转染条件下,无论使用哪一种辅助质粒,ClassⅡ型微型基因组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效率均高于ClassⅠ型微型基因组。实验结果显示ClassⅠNDV转录复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明显低于ClassⅡND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微型基因组 共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株微型基因组的构建及其功能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云霞 管峰 +4 位作者 赵云玲 郑东霞 张维 刘华雷 王志亮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1年第9期27-31,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为构建病毒拯救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根据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OE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NDV08-004的3’-Leader和5’-Trailer...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为构建病毒拯救体系奠定基础。方法根据Ⅰ类新城疫病毒NDV08-00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SOE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插入NDV08-004的3’-Leader和5’-Trailer区域之间后反向插入转录载体pOLTV5中,构建了NDV08-004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将pLGT-03转染辅助病毒NDV08-004感染的表达T7RNA聚合酶BSRT7/5细胞进行功能鉴定。采用RT-PCR将NDV08-004的NP、P和L蛋白基因亚克隆入表达载体pCI-neo中,分别构建了三个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通过构建的微型基因组pLGT-03和三个辅助质粒按照一定的比例共转染BSRT7/5细胞来验证辅助质粒的功能。结果微型基因组pLGT-03转染辅助病毒感染的BSRT7/5细胞后可见明显荧光,表明微型基因组构建成功。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可见荧光表达,表明三个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结论表明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均具有相应的功能,为建立NDV08-004的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类新城疫病毒 辅助性质粒 微型基因组 病毒拯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塞尼卡病毒3′非编码区潜在吻环基序突变对微型基因组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拂晓 王宁 +6 位作者 赵地 李静 孟海蓝 李紫薇 于永乐 董雅琴 尼博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2期90-95,共6页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可导致猪的口吻部、口腔黏膜、蹄冠部出现水疱样病变,其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型疫病所导致的症状难以区分。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其基因组含有5′非... A型塞尼卡病毒(Senecavirus A,SVA),可导致猪的口吻部、口腔黏膜、蹄冠部出现水疱样病变,其临床症状与其他水疱型疫病所导致的症状难以区分。该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塞尼卡病毒属(Senecavirus)成员,其基因组含有5′非编码区(5′untranslated region,5′UTR)、多聚蛋白的开放阅读框及3′非编码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过去有报道预测该病毒的3′UTR含有一个三碱基配对的潜在RNA吻环结构,但未被试验证实。构建了7个不同吻环基序突变的SVA微型基因组,将其分别与另一荧光报告质粒共转染细胞后,进行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结果证明潜在吻环结构的破坏未能干扰5′UTR启动蛋白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塞尼卡病毒 3′非编码区 吻环 微型基因组 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微型基因组表达干扰素对病毒的抑制效应 被引量:3
6
作者 王会英 蒋烨 +6 位作者 赵丽丽 唐丽杰 乔薪瑗 姜艳平 崔文 李一经 刘敏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17,共7页
为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HLJ-09)微型基因组并表达虹鳟IFN,采用RT-PCR扩增IHNV HLJ-09株的N、P、L、G和NV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辅助质粒pCI-N、pCI-P、pCI-L、pCI-G和pCI-NV;将扩增获得的IHNV基因组两... 为构建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IHNV HLJ-09)微型基因组并表达虹鳟IFN,采用RT-PCR扩增IHNV HLJ-09株的N、P、L、G和NV蛋白基因并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辅助质粒pCI-N、pCI-P、pCI-L、pCI-G和pCI-NV;将扩增获得的IHNV基因组两末端序列、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虹鳟I型干扰素(IFN)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I中构建出表达EGFP的IHNV微型基因组pCI-LFGT和表达IFN的IHNV微型基因组pCI-LFIT;将pCI-LFIT质粒转染已接种IHNV HLJ-09毒株的EPC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细胞中IHNV G基因RNA。结果显示:构建的微型基因组不论与辅助病毒还是与5个辅助质粒共转染,外源基因均能正确表达;pCI-LFIT质粒转染已接种病毒的EPC细胞组与对照组相比其中的病毒核酸显著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辅助质粒 虹鳟Ⅰ型干扰素 微型基因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城疫P蛋白磷酸化位点的质谱分析和功能鉴定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继红 徐腾飞 +8 位作者 张耀丹 汪伟 孟春春 孙英杰 谭磊 宋翠萍 廖瑛 仇旭升 丁铲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共6页
副黏病毒磷蛋白,即P蛋白(phosphoprotein),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在自然条件下磷酸化水平较高。副黏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对病毒的转录和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蛋白磷酸化位点及其功能依然尚不明确... 副黏病毒磷蛋白,即P蛋白(phosphoprotein),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在自然条件下磷酸化水平较高。副黏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对病毒的转录和复制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P蛋白磷酸化位点及其功能依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LC-MS/MS质谱对NDV La Sota病毒P蛋白的磷酸化位点进行了检测,鉴定了Ser56、Ser77、Thr78、Thr82、Ser164和Ser141六个磷酸化位点。通过在线分析,预测这些磷酸化位点的磷酸化激酶分别是PKC、CKII和GSK3。为了鉴定6个磷酸化位点的生物学功能,在已建立的表达GFP基因的NDV微型基因组质粒pTVT-LGT基础上,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iferase)替换GFP报告基因,建立了表达荧光素酶的NDV微型基因组系统。利用“丙氨酸扫描”对6个磷酸化位点进行突变后,在NDV微型基因组平台中进行功能鉴定。结果显示,T78、T82和S164位磷酸化位点的缺失显著影响了病毒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复合体(RNA depende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复制,其生物学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城疫病毒 质谱 微型基因组 磷酸化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