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在油田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民河 廖健德 +1 位作者 赵增义 李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18,共3页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 应用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研究了克拉玛依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裂缝分布特征及油藏油水宏观流动特征 ,总结了该油藏裂缝的分布规律 ,指出了裂缝发育的方位和平面展布形态 ,分析了裂缝研究成果在调整井设计、注采井网调整、压裂参数选取以及平面注水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 ,处理好注采井与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波裂缝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地应力 储层 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波监测技术在水驱前缘与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以乾安油田为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建华 李迎九 +3 位作者 陈栗 陈俊哲 韩莹波 赵燕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6-58,共3页
应用潜入式水驱前缘和裂缝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描述了乾安油田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井周裂缝发育特征,确定了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乾安油田水驱前缘&q... 应用潜入式水驱前缘和裂缝监测系统,通过微地震信息的现场监测和解释,结合生产动态及其他监测资料综合分析,描述了乾安油田注水开发状态下水井井周裂缝发育特征,确定了水驱前缘位置,研究了地下油水运动规律,结果表明,乾安油田水驱前缘"指状"突出现象普遍,油井排100m附近剩余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裂缝发育 水驱前缘 乾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寅油田仑16-27井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强德 杨东兰 +1 位作者 申梅英 孙桂红 《断块油气田》 CAS 2002年第6期16-18,共3页
AEO - 4A裂缝监测技术可对水力压裂施工井或高压注水井实施同步裂缝监测。利用岩石张裂时发出的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原理 ,可准确测出裂缝的形态方位和延伸长度。主要介绍了AEO - 4A裂缝监测技术的监测原理、应用范围及声波信号的录取方... AEO - 4A裂缝监测技术可对水力压裂施工井或高压注水井实施同步裂缝监测。利用岩石张裂时发出的声波在岩石中的传播原理 ,可准确测出裂缝的形态方位和延伸长度。主要介绍了AEO - 4A裂缝监测技术的监测原理、应用范围及声波信号的录取方法。以子寅油田仑 1 6块 1 6 - 2 7压裂井实测结果为例 ,进行了测试结果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寅油田 仑16—27井 地震 裂缝监测技术 水力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井压裂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6
4
作者 温庆志 刘华 +2 位作者 李海鹏 刘欣佳 段晓飞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1-144,158,共4页
地震波速是微地震监测中的最重要参数,但目前微地震监测研究大部分只考虑单一地层,忽略了多地层中不同地震波传播速度存在的差异,造成监测结果不够准确。为此,根据微地震波在不同岩性地层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一特点,结合数学分析方法,建立... 地震波速是微地震监测中的最重要参数,但目前微地震监测研究大部分只考虑单一地层,忽略了多地层中不同地震波传播速度存在的差异,造成监测结果不够准确。为此,根据微地震波在不同岩性地层中传播速度不同这一特点,结合数学分析方法,建立了微地震波在多地层中传播的震源定位数学模型,并编制了软件,能够精确地监测压裂过程中裂缝的空间展布。对不同类型压裂井(深井、水平井多段压裂等)进行微地震监测,多岩性地层中裂缝形态解释结果与压裂设计结果一致性达到84%,证明了该模型的可靠性,为现场的压裂设计和施工措施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 多岩性地层 地震波 裂缝形态 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地震监测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113
5
作者 张山 刘清林 +1 位作者 赵群 姜宇东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2期226-231,共6页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 ,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 ,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 ,然后 ,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 微地震监测技术是近 2 0年才出现的地球物理新技术 ,其基本做法是通过在井中或地面布置检波器排列接收生产活动所产生或诱导的微小地震事件 ,并通过对这些事件的反演求取微地震震源位置等参数 ,然后 ,应用这些参数对生产活动进行监控或指导。在油气开发领域 ,该方法主要用于油田低渗透储层压裂的裂缝动态成像和油田开发过程的动态监测 ,主要是流体驱动监测。介绍了微地震监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及应用实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技术 油田开发 应用 定位 偏振 成像 压裂 流体驱动 人工裂缝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石油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获重大突破
6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149-149,共1页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2月25日透露,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与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联合成立的攻关项目组,经过1年多的现场试验,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发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初步开发了解释软件,项目攻关获得重大突破。井中微地...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分公司2月25日透露,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与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联合成立的攻关项目组,经过1年多的现场试验,在国内首次成功研发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初步开发了解释软件,项目攻关获得重大突破。井中微地震裂缝监测技术,是体积改造设计、实施及评估的关键技术,是中国石油针对页岩气和致密油气等非常规领域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也是“油气藏储层改造技术重大现场攻关试验”项目的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监测技术 地震 中国 石油井 地球物理勘探 勘探开发 现场试验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微地震波法确定松辽盆地头台油田地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刘云彬 安广柱 张烈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9-30,共2页
在压裂过程中,利用地层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波对松辽盆地头台油田10口水力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方位、几何形态进行测试,确定了该油田地应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头台油田人工裂缝形成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100°~120°... 在压裂过程中,利用地层岩石破裂产生的微地震波对松辽盆地头台油田10口水力压裂井的人工裂缝及天然裂缝方位、几何形态进行测试,确定了该油田地应力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头台油田人工裂缝形成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100°~120°,平均为110°;天然裂缝方向70%为0°-50°,地层中三向应力为南部较小、北部较大,构造断裂与天然裂缝的走向近似平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波 头台油田 裂缝形态 地应力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伦贝谢公司StimMORE压裂转向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牛明涛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29-129,共1页
斯伦贝谢公司的StimMORE压裂转向技术应用纤维负载转向液进行压裂转向,具有成本低、封堵效果好且可以完全降解的优点,不会对地层造成损害。同时,StimMORE技术与StimMAP实时微地震波监测技术相结合,可以实时监测裂缝发育状况并及时调整... 斯伦贝谢公司的StimMORE压裂转向技术应用纤维负载转向液进行压裂转向,具有成本低、封堵效果好且可以完全降解的优点,不会对地层造成损害。同时,StimMORE技术与StimMAP实时微地震波监测技术相结合,可以实时监测裂缝发育状况并及时调整泵送方案,最终实现降低完井费用、储层接触最大化的目的。StimMORE技术采用了纤维负载转向液,将纤维添加到砂浆中,由于纤维的密度低,不会发生沉淀,能够被携带到预期的位置,使裂缝内的支撑剂和纤维形成桥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伦贝谢公司 StimMORE 地震波 裂缝发育 全降解 支撑剂 地层裂缝 纤维材料 封堵效果 固相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