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底微地貌测量系统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维庆 朱敏 +3 位作者 刘晓东 潘锋 张向军 汪玉玲 《海洋测绘》 2003年第3期27-31,共5页
研制的IOA 1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 (HRBSSS) ,为了解决现有测深侧扫声纳 (BSSS)在其正下方附近的测深精度差以及不能检测从不同方向同时到达的回波 ,难以在复杂地形上工作的缺陷。把高分辨率波束形成技术 ,即高分辨率到达方向 (DOA)技... 研制的IOA 1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 (HRBSSS) ,为了解决现有测深侧扫声纳 (BSSS)在其正下方附近的测深精度差以及不能检测从不同方向同时到达的回波 ,难以在复杂地形上工作的缺陷。把高分辨率波束形成技术 ,即高分辨率到达方向 (DOA)技术应用于测深侧扫声纳 (IOA 1HRBSSS)的研制 ,使声纳能克服多途效应 ,并能在复杂海底上工作。在深水湖进行了长时间的试验 ,试验表明以上理论和设计是正确的 ,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了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实用样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地形测量 微地貌测量系统 分辨率 测深精度 HRBSSS B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测量方法在汶川M_S 8.0地震地表破裂带考察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峰 徐锡伟 +2 位作者 陈桂华 董绍鹏 魏占玉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065-1075,共11页
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科学考察中,利用全站仪、差分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对同震变形造成的微地貌进行测量,及时记录了地表同震变形现象的丰富信息,为相关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保障。文中探讨了选择不同测量... 在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科学考察中,利用全站仪、差分GPS和三维激光扫描仪等高精度测量技术对同震变形造成的微地貌进行测量,及时记录了地表同震变形现象的丰富信息,为相关的定量分析提供了有效保障。文中探讨了选择不同测量技术在微地貌测量中的应用特点和组合优势,结合测量实例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完整记录和有效分析地震地表破裂带信息方面的优势及其限制条件,并进一步讨论了上述测量方法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震地表破裂 微地貌测量 三维激光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浅层地震反射法探测夏垫断裂浅部特征及空间展布 被引量:7
3
作者 马志霞 张国宏 +3 位作者 陈旭庚 赵国存 丁锐 李光臣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99-410,共12页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夏垫断裂的发震构造及活动性,在夏垫断裂震中区开展浅层地震勘探,布设小道距、高密度地震勘探测线,对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综合解释。以潘各庄段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布设,共布设浅层地震勘探测线12条,测线总长约18 km。野外...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夏垫断裂的发震构造及活动性,在夏垫断裂震中区开展浅层地震勘探,布设小道距、高密度地震勘探测线,对地震反射剖面进行综合解释。以潘各庄段为中心,向两侧展开布设,共布设浅层地震勘探测线12条,测线总长约18 km。野外数据采集采用中间激发、双边不对称接收、满覆盖次数不少于12次的观测系统。原始资料经过常规处理和精细处理,获得了高质量的反射波叠加时间剖面。地震反射时间剖面揭示的波组变化特征明显,断裂特征清晰,解释夏垫断裂为倾向SE、视倾角约为72°的正断层;同时展现了自小石各庄至南张岱延伸约20 km范围内夏垫断裂的空间展布及浅部构造特征,解释测线范围内夏垫断裂走向约为N40°E。在此基础上,结合微地貌测量和以往研究成果,推测夏垫断裂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其中夏垫断裂中心段伴随次断裂发育和断层绕射波,该特征向两侧减弱,与断裂陡坎的分布和连续的高差变化相对应,同时验证了夏垫镇潘各庄附近为震中的结果。探测结果所揭示的夏垫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地层结构特征与地质资料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震勘探 夏垫断裂 微地貌测量 断层绕射波 叠加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