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微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1
作者
谢金粮
汤作华
+1 位作者
黄映聪
段建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地形特征线是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研究中重要的区域分界线,通常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方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后续处理过于烦琐,算法适用性较窄等问题,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以高分辨率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
地形特征线是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研究中重要的区域分界线,通常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方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后续处理过于烦琐,算法适用性较窄等问题,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以高分辨率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新方法。该算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参考地形特征线的几何形态,把线段从微地貌的角度分解成多种构型,并应用到提取过程中,同时优化已有方法,能够快速提取出特征线。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线基本吻合实际地形特征线,还可提取水库边缘和大型宽谷等平坦地形边缘。相较于其他算法,该方法提取效率得到提升,在解决传统方法出现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线
微地貌形态
学
剪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种沙障内蚀积地表形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池政
徐先英
+6 位作者
刘开琳
刘虎俊
李亚琦
孟瑞玲
富丽
李雪宁
邱晓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以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纤维网沙障(Fibermesh sandbarrier,FSB)和土工编织袋沙障(Geotechnical wovenbagsandbarrier,GSB)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传统测量法对沙障内微地貌形态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2种沙障...
以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纤维网沙障(Fibermesh sandbarrier,FSB)和土工编织袋沙障(Geotechnical wovenbagsandbarrier,GSB)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传统测量法对沙障内微地貌形态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2种沙障区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表面积均呈沿主风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沙丘中线迎风侧GSB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都比FSB大,其中侵蚀深度比后者深20%~40%,侵蚀量高于后者45%~70%。(2)2种沙障均在沙丘中南部沙障破损严重,高于其余位置30%~50%,由于土工编织袋被风掏蚀损坏较大,沙障破损范围和破损程度均高于纤维网沙障。(3)在沙障方格内部侵蚀深度最大值多数不是位于方格中心,其中北—北东—东—南东方位带为侵蚀区即弱堆积区,中心和西部为强堆积区。(4)土工编织袋沙障区的侵蚀深度大于纤维网沙障区,同时后者破损率大大低于前者,因此纤维网阻沙障效果优于土工编织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微地貌形态反演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出侵蚀深度,而且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实现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的计算,为风沙地貌和防沙治沙领域精确研究微地貌提供了新型工具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障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蚀积状况
微地貌形态
阻沙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微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1
作者
谢金粮
汤作华
黄映聪
段建兵
机构
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东华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
东华理工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5-184,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2243,41202160)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NRE1913)
+3 种基金
江西省放射性地学大数据技术工程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JELRGBDT202002)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JJ200715,GJJ200747)
东华理工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DHBK2018021,DHBK2018034)
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基金项目(2020Z13)。
文摘
地形特征线是地形地貌和地质灾害研究中重要的区域分界线,通常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提取。针对传统方法提取的地形特征线后续处理过于烦琐,算法适用性较窄等问题,以图像处理技术为手段,提出了一种以高分辨率格网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基础数据提取地形特征线的新方法。该算法结合形态学特征,参考地形特征线的几何形态,把线段从微地貌的角度分解成多种构型,并应用到提取过程中,同时优化已有方法,能够快速提取出特征线。结果表明,提取的特征线基本吻合实际地形特征线,还可提取水库边缘和大型宽谷等平坦地形边缘。相较于其他算法,该方法提取效率得到提升,在解决传统方法出现的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特征线
微地貌形态
学
剪枝
Keywords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opographic feature line
micro geomorphology
pruning
分类号
P208 [天文地球—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种沙障内蚀积地表形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池政
徐先英
刘开琳
刘虎俊
李亚琦
孟瑞玲
富丽
李雪宁
邱晓娜
机构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
出处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18ZD2FA009,19ZD2FH001-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题(2018YFC0507102-05)
+1 种基金
甘肃省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项目(KY-19-33)
甘肃省林业自列项目(KY-14-28)资助。
文摘
以腾格里沙漠西缘流动沙丘布设的纤维网沙障(Fibermesh sandbarrier,FSB)和土工编织袋沙障(Geotechnical wovenbagsandbarrier,GSB)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并结合传统测量法对沙障内微地貌形态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2种沙障区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表面积均呈沿主风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沙丘中线迎风侧GSB侵蚀深度、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都比FSB大,其中侵蚀深度比后者深20%~40%,侵蚀量高于后者45%~70%。(2)2种沙障均在沙丘中南部沙障破损严重,高于其余位置30%~50%,由于土工编织袋被风掏蚀损坏较大,沙障破损范围和破损程度均高于纤维网沙障。(3)在沙障方格内部侵蚀深度最大值多数不是位于方格中心,其中北—北东—东—南东方位带为侵蚀区即弱堆积区,中心和西部为强堆积区。(4)土工编织袋沙障区的侵蚀深度大于纤维网沙障区,同时后者破损率大大低于前者,因此纤维网阻沙障效果优于土工编织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微地貌形态反演不仅可以准确测量出侵蚀深度,而且可以通过软件操作实现侵蚀量和侵蚀面表面积的计算,为风沙地貌和防沙治沙领域精确研究微地貌提供了新型工具和方法。
关键词
沙障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蚀积状况
微地貌形态
阻沙效果
Keywords
sand barrier
three-dimensional laser scanning technology
erosion and deposition status
micro-to-pography morphology
sand blocking effect
分类号
S288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微地貌形态学特征的地形特征线提取研究
谢金粮
汤作华
黄映聪
段建兵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种沙障内蚀积地表形态及其空间格局观测研究
池政
徐先英
刘开琳
刘虎俊
李亚琦
孟瑞玲
富丽
李雪宁
邱晓娜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