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微囊藻毒素LR对草鱼肝脏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
周炳升
徐立红
张甬元
徐盈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8 |
18
|
|
2
|
微囊藻毒素LR对BRL-3A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陈加平
傅文宇
王秀敏
徐立红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6
|
|
3
|
多孔分子印迹膜修饰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微囊藻毒素LR检测传感器 |
何皓
张涛
姚佳
李传宇
周连群
王毅
李明宇
黎海文
董文飞
|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4
|
应用高通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筛选FL细胞对低剂量微囊藻毒素LR暴露的应答基因 |
王秀敏
邵敏华
卢大儒
徐立红
余应年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4
|
|
5
|
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法快速分析水中微囊藻毒素LR |
茅海琼
翁燕波
傅晓钦
朱丽波
胡迪峰
|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9
|
|
6
|
微囊藻毒素LR影响人肝细胞HL7702的ERK及JNK的蛋白磷酸化 |
孙瑜
黄朴
徐立红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7
|
铜绿微囊藻细胞培养与藻毒素LR提取的研究 |
郝赤
R.M.Wilkins
C.Rajenderan
|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00 |
3
|
|
8
|
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损伤睾丸支持细胞免疫反应及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机制研究进展 |
朱凯丽
张长城
邬小平
刘尚雨
赵雪怡
袁丁
赵海霞
|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9
|
LR型微囊藻毒素对鲢鱼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
徐育强
张开岳
张勇
蒋骄云
冯龙
许世杰
曲宪成
|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0
|
微囊藻毒素LR免疫原及包被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
何丹
刘媛
李先保
龚航
王丽
郝佳
张晓帅
徐重新
张存政
刘贤金
|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
2
|
|
11
|
假单胞菌降解微囊藻毒素的效能及酶作用机理 |
陈彩云
苑宝玲
李艳波
刘波
史怀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2
|
禾草灵对铜绿微囊藻氧化应激及藻毒素释放的影响 |
叶璟
刘超男
刘维屏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3
|
三丁基锡和微囊藻毒素对小鼠肝脏p-Ezrin的影响 |
孙玉涛
应琳琳
张亚莉
徐立红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4 |
1
|
|
14
|
四尾栅藻对铜绿微囊藻光合活性及毒素产生与释放的影响 |
方丽
刘文清
赵南京
段静波
王志刚
肖雪
张玉钧
刘晶
殷高方
石朝毅
|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
2013 |
0 |
|
15
|
微囊藻毒素在小鼠肝脏积累并影响其超微结构 |
应琳琳
刘景辉
孙玉涛
郑一凡
徐立红
|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6
|
全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中3种微囊藻毒素 |
徐潇颖
刘柱
梁晶晶
周霞
罗金文
|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17
|
溶微囊藻菌的分离与溶藻作用 |
赵传鹏
浦跃朴
尹立红
吕锡武
李先宁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29
|
|
18
|
聚己内酯纳米纤维膜固定化溶藻菌对藻类和藻毒素的生物降解作用 |
于光
李云晖
姚琛
尹立红
李新松
浦跃朴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9
|
|
19
|
应用溶藻功能菌PA14强化微人工湿地修复微囊藻污水效果 |
李凤
杨扬
|
《生态科学》
CSCD
|
2023 |
0 |
|
20
|
太湖溶藻细菌的分离及评价 |
郭吉
浦跃朴
尹立红
范凯红
梁戈玉
吕锡武
李先宁
|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