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合金化钢热送热装过程组织演变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赵军 唐广波 +1 位作者 刘正东 项金钟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20,共4页
通过实验室模拟微合金化含Ti钢连铸坯热送热装过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室温条件下不同热履历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组织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700℃左右是不同热送温度的一个分界线,700℃以下热送试样均会发生... 通过实验室模拟微合金化含Ti钢连铸坯热送热装过程,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室温条件下不同热履历试样的显微组织,分析了热送热装连铸坯组织演变的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700℃左右是不同热送温度的一个分界线,700℃以下热送试样均会发生奥氏体分解相变;700℃以上试样的高温组织为奥氏体,且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基本相同;700℃以上热送热装试样的晶粒度较700℃以下粗大;不同的热送温度导致热处理室温显微组织有极大的差别,热送温度越高,二次奥氏体化过程越容易;热送温度越低,相变过程比较复杂;在700℃热送是较为合理的,可以尝试在750℃进行热送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热送热装 组织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钢的动态再结晶及其显微组织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羊换 王福成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5-7,共3页
应用 Gleeble-150 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微合金化钢在不同终轧温度下的真应力 -真应变曲线 ,研究了终轧温度及微合金元素含量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V、Nb可显著抑制微合金化钢轧制过程中形变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 ,因此 ,在... 应用 Gleeble-150 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微合金化钢在不同终轧温度下的真应力 -真应变曲线 ,研究了终轧温度及微合金元素含量对动态再结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V、Nb可显著抑制微合金化钢轧制过程中形变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 ,因此 ,在较高的终轧温度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动态再结晶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微合金化钢的强韧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孙全社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9-21,30,共4页
测定了不同成分的钒微合金化钢的静态相变点和动态CCT曲线;分别采用再结晶轧制(RCR)和控制轧制(CR)工艺进行轧制,测试了热轧板的拉伸性能和冲击功。结果表明:有效钒、氮含量的增加对钢的Ac1和Ac3相变点的影响不大,而Ar1和Ar3则下降。当... 测定了不同成分的钒微合金化钢的静态相变点和动态CCT曲线;分别采用再结晶轧制(RCR)和控制轧制(CR)工艺进行轧制,测试了热轧板的拉伸性能和冲击功。结果表明:有效钒、氮含量的增加对钢的Ac1和Ac3相变点的影响不大,而Ar1和Ar3则下降。当冷却速率大于约5℃/s时,钢中出现贝氏体组织;当冷却速率超过约9℃/s时,组织由贝氏体+铁素体组成。RCR钢的强度高于CR钢,但断裂伸长率和冲击功较低。有效氮含量越高,两种不同工艺轧制对钢的强度和韧性的影响越大,钢中每增加0.001%的有效氮含量,CRC和CR钢的屈服强度分别提高16.8和8.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热变形 再结晶轧制 控制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坯连铸连轧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化钢的研发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康永林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09年第5期52-59,共8页
近年,薄板坯连铸连轧这一崭新的钢铁短流程生产线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生产线数量、产能以及年产量等方面中国都位居世界前列,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工艺特征和组织性能控制机理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简要说明了薄板坯连铸连... 近年,薄板坯连铸连轧这一崭新的钢铁短流程生产线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目前在生产线数量、产能以及年产量等方面中国都位居世界前列,并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的工艺特征和组织性能控制机理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简要说明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冶金材料学特征,综述了近年我国在利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进行低成本高性能微合金化钢的研发方面的进展,重点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研究开发的微合金化高强和超高强耐候钢、工程机械用低碳贝氏体超高强钢、高强汽车结构用钢、冷冲压用钢和高性能管线钢等微合金化板带产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低成本高性能 高强度 薄板坯连铸连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杆用微合金化钢的控制轧制和热处理工艺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军 徐欣 赵文轸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20,95-96,共4页
目前API标准规定的最高钢级钻杆——S135级钻杆的强度和韧度均不能满足超深井钻采的需要。为此,在高强度钻杆钢中添加微合金元素V、Nb配合控轧控冷技术,并调整调质热处理工艺,对比研究传统调质工艺和控制轧制-调质工艺对该钢强度和韧度... 目前API标准规定的最高钢级钻杆——S135级钻杆的强度和韧度均不能满足超深井钻采的需要。为此,在高强度钻杆钢中添加微合金元素V、Nb配合控轧控冷技术,并调整调质热处理工艺,对比研究传统调质工艺和控制轧制-调质工艺对该钢强度和韧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控制轧制后钢的晶粒度明显细化,使得强度和韧度得到明显的提高;Mo元素和Nb、V微合金元素的碳化物在500℃以上会出现回火二次强化现象;加入Nb元素可降低2#钢板条的宽度,同时Mo元素和Nb、V微合金元素在钢中形成了不同于针状渗碳体的颗粒状和球状碳化物,分别为NbC、VC和Mo2C,这种形状的碳化物有利于提高钢的韧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杆 微合金化钢 晶粒细化 强度 韧度 二次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u析出相及晶界对微合金化钢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李智 胡丽娟 +1 位作者 谢耀平 赵世金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2-442,共11页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构建包含纳米Cu析出相及晶界的微合金化钢拉伸理论模型.计算纳米Cu析出相及晶界对微合金化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在不同晶粒大小、不同纳米Cu析出相尺寸、不同应变条件下微合金化钢的单向拉伸性能,分析包含Cu析出... 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理论,构建包含纳米Cu析出相及晶界的微合金化钢拉伸理论模型.计算纳米Cu析出相及晶界对微合金化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在不同晶粒大小、不同纳米Cu析出相尺寸、不同应变条件下微合金化钢的单向拉伸性能,分析包含Cu析出相及晶界的晶粒变形趋势,探求纳米Cu析出相对基体材料的强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纳米Cu析出相心部塑性最大,晶界处的塑性低于晶内,且晶内发生塑性应变速率高于晶界;析出相与晶界都能起到增强材料塑性的作用,包含纳米Cu析出相及晶界的多晶模型在晶粒变形过程中,晶界参与协调变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Cu析出相 观组织 晶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微合金化钢焊接接头组织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海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3期13-15,19,共4页
针对Ca微合金化HSLA钢,采用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评价了焊接冷裂纹倾向,研究了其不同t8/5条件下模拟CGHAZ和气体保护焊接头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较低;Ca形成的氧化物(CaO)有效地钉扎焊接CGHAZ奥氏... 针对Ca微合金化HSLA钢,采用斜Y型坡口焊接冷裂纹试验评价了焊接冷裂纹倾向,研究了其不同t8/5条件下模拟CGHAZ和气体保护焊接头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该钢的焊接冷裂纹敏感性较低;Ca形成的氧化物(CaO)有效地钉扎焊接CGHAZ奥氏体晶界,细化焊接CGHAZ晶粒,有利于IFA形成,改善其焊接CGHAZ韧性;Ca微合金化HSLA钢具有优良的焊接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合金化HSLA 焊接性 细化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钢碳氮化物的形变析出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立军 王凯 +1 位作者 任海鹏 刘春明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1-184,共4页
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考察了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锰钢在860~740℃范围内多道次变形时的组织演变和碳氮化物析出规律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含V钢中添加少量的N促进了变形奥氏体中V的碳氮化物(尤其是氮化物)的析出和形变诱导铁索体相变... 通过热模拟压缩实验考察了V和V-N微合金化低碳锰钢在860~740℃范围内多道次变形时的组织演变和碳氮化物析出规律及其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含V钢中添加少量的N促进了变形奥氏体中V的碳氮化物(尤其是氮化物)的析出和形变诱导铁索体相变.V的碳氮化物析出降低了奥氏体中固溶的V,从而减弱了固溶V对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抑制作用.碳氮化物析出在奥氏体的局部区域造成贫碳区,也促进了铁素体形核.在相同处理工艺下与V钢相比,V-N钢中铁素体内碳氮化物开始析出的时间短,析出相的数量多,长大速度慢,分布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微合金化钢 V-N微合金化钢 碳氮化物 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微合金化低碳钢多道次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被引量:5
9
作者 王立军 吴彤 +3 位作者 张红生 王凯 任海鹏 刘春明 《材料与冶金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291-294,共4页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钒微合金化低碳锰钢(0.1%C-1.0%Mn)奥氏体化后在860~740℃范围内进行多道次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考察了变形和微合金元素V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道次变形过程中,部分奥氏体通过形变诱导相变转变为铁素... 采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钒微合金化低碳锰钢(0.1%C-1.0%Mn)奥氏体化后在860~740℃范围内进行多道次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考察了变形和微合金元素V对铁素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道次变形过程中,部分奥氏体通过形变诱导相变转变为铁素体;高温区的道次间隔期间部分形变诱导铁素体发生向奥氏体的逆相变;随变形温度降低,道次间隔期间有变形奥氏体向铁素体的亚动态相变发生.微合金元素V抑制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的进行,阻碍铁素体晶粒长大,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多道次变形 形变诱导相变 逆相变 亚动态相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微合金化Q345R钢的组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家林 赖春明 +2 位作者 潘成刚 皮昕宇 胡唐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0-112,116,共4页
采用托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金相以及电镜分析方法.研究了铌微合金化Q345R钢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Q345R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良好的延伸性和低温冲击韧性;其组织均以铁素体+珠光体+少量回火索氏体组... 采用托伸试验、弯曲试验、冲击试验、金相以及电镜分析方法.研究了铌微合金化Q345R钢的力学性能、微观组织及强化机理。结果表明:Q345R具有较高的强度性能、良好的延伸性和低温冲击韧性;其组织均以铁素体+珠光体+少量回火索氏体组成,晶粒度为11~13级;杂质中MnS夹杂物较少,析出物为10-50nm弥散分布的Yb(C、N);强度的提高主要是Nb细晶强化和析出强化作用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345R 微合金化钢 组织 细晶强化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萃取钒微合金化控轧钢中微细VC的优良水系电解液
11
作者 马翔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06-107,109,共3页
在铌钒钛的碳化物中钒的碳化物最不稳定。日本钢铁协会钢铁分析部会推荐法认为,NbC和TiC均可采用水溶液作化学萃取或电解萃取,唯VC只有采用10%乙酰丙酮-1%四甲基氯化铵-甲醇(简称10%AA系甲醇溶液)恒电位电解才能定量萃取。但非水溶液... 在铌钒钛的碳化物中钒的碳化物最不稳定。日本钢铁协会钢铁分析部会推荐法认为,NbC和TiC均可采用水溶液作化学萃取或电解萃取,唯VC只有采用10%乙酰丙酮-1%四甲基氯化铵-甲醇(简称10%AA系甲醇溶液)恒电位电解才能定量萃取。但非水溶液昂贵、有毒,须采用恒电位电解,很难推广用于日常分析。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种水系溶液恒电流法。它对于不稳定Fe3C和微细VC相的萃取量和苹取精度达到了非水溶剂恒电位电解的水平。一样品和试验方法研究样品的成分为C 0.1 Si 3.8 Mn 1.5 S0.08 V 0.17的钒微合金化钢。样品加热至1180℃保温30min,经两阶段控轧后于980℃保温60min,然后经过精轧,终轧温度730℃。样品中含有大量Fe3C和粒度约50(?)的微细VC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VC萃取 水系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硼微合金化38B3优特钢棒材的开发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世丹 周家林 刘凯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5-129,共5页
研究了100 t DC电炉冶炼-100 t LF精炼-100 t VD精练-保护浇铸-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微合金化38B3钢棒材的力学性能、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微合金化钢的抗拉强度≥700 MPa、屈服强度≥425 MPa、硬度≥215 HB、伸长率≥21%、断面收缩率... 研究了100 t DC电炉冶炼-100 t LF精炼-100 t VD精练-保护浇铸-控轧控冷工艺生产的微合金化38B3钢棒材的力学性能、组织和夹杂物。结果表明,微合金化钢的抗拉强度≥700 MPa、屈服强度≥425 MPa、硬度≥215 HB、伸长率≥21%、断面收缩率≥32%;该钢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晶粒度为7-8级;钢中主要夹杂物为Mn S和Ti4C2S2;钢的强度增加主要是Ti N细晶强化及相变强化共同作用引起的。本研究为轿车零部件用钛微合金化钢的进一步推广作了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8B3 微合金化钢 控轧控冷 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始组织对钒微合金化TRI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许云波 侯晓英 +1 位作者 王业勤 吴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3-516,520,共5页
对一种低硅含磷和钒的TRIP钢进行热轧、冷轧及连续退火,研究不同热轧初始组织对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工艺得到两种不同的热轧初始组织:F+P钢;F+B钢.在相同的冷轧连续退火工艺条件下,初始组织为F+B钢相比较F+P钢,组织中含... 对一种低硅含磷和钒的TRIP钢进行热轧、冷轧及连续退火,研究不同热轧初始组织对组织特征与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不同工艺得到两种不同的热轧初始组织:F+P钢;F+B钢.在相同的冷轧连续退火工艺条件下,初始组织为F+B钢相比较F+P钢,组织中含有较多体积分数的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而且残余奥氏体尺寸更为细小,分布更为弥散,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较高,但延伸率、n值和r值略低.初始组织为F+B钢的抗拉强度可达980MPa,强塑积为21 952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组织 连续退火 合金化TRIP 组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化非调质钢45MnV组织的分析
14
作者 宣卫芳 《金属成形工艺》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关键词 非调质 微合金化钢 组织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Nb微合金化Q345厚钢板组织结构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段莉蕾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7,共6页
研究了含Nb微合金化Q345厚钢板的组织结构、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结果表明,Nb微合金元素的加入配合轧后加速冷却,提高了钢的淬透性,细化了晶粒,改变了钢的组织状态,在强度显著提高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由于表面和心部冷却... 研究了含Nb微合金化Q345厚钢板的组织结构、强度和低温冲击韧性。结果表明,Nb微合金元素的加入配合轧后加速冷却,提高了钢的淬透性,细化了晶粒,改变了钢的组织状态,在强度显著提高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低温冲击韧性。由于表面和心部冷却条件的差异性,表面形成了板条贝氏体为主的中温组织;心部形成了铁素体+索氏体的高温组织。从钢板表面到心部,强度呈下降趋势;低温冲击韧性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Nb合金化Q345 冷却速度 组织结构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铌钒微合金钢中碳化物的析出过程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文庆 朱晓勇 +2 位作者 王晓姣 钟柳明 周邦新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为了解铌钒微合金钢碳化物析出过程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h后淬火,在500℃回火不同时间,淬火样品的显微硬度最高,随着回火时间延长,显微硬度先快速下降,随后上升,在回火4~10h时出现一个硬度峰,随后又缓慢下降... 为了解铌钒微合金钢碳化物析出过程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将Nb-V微合金钢在1200℃固溶0.5h后淬火,在500℃回火不同时间,淬火样品的显微硬度最高,随着回火时间延长,显微硬度先快速下降,随后上升,在回火4~10h时出现一个硬度峰,随后又缓慢下降.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研究这些样品中碳化物的析出特征.结果显示,淬火样品中V、Nb元素分布均匀;随着回火时间延长,碳化物的尺寸逐渐增大,数量增加,回火4~10h的样品数达到最多,与硬度峰对应,同时V碳化物依次向V、Nb和V、Nb、Mo的复合碳化物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原子探针 微合金化钢 碳化物 回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轧后控冷规范对含V-Ti微合金钢性能的影响
17
作者 胡贻苏 辛义德 杨春楣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92-96,共5页
研究了轧后冷却制度对V-Ti微合金钢性能影响。通过提高轧后冷却速度及终冷温度,以控制V(CN)析出行为,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关键词 微合金化钢 冷却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合金非调质钢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自成 《金属成形工艺》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82-185,共4页
关键词 非调质 微合金化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高层建筑用钢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军 刘文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03-207,共5页
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建筑用微合金化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直接正火态试验钢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一次正火态和二次正... 通过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分析手段,对不同热处理工艺下建筑用微合金化钢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相应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直接正火态试验钢的组织为针状铁素体,一次正火态和二次正火态试验钢的组织分别为多边形铁素体+针状铁素体、板条状铁素体+针状铁素体,回火处理后试验钢的组织形态变化不大,在铁素体界面处析出了较多的M23C6碳化物,且二次正火+回火态试样中M23C6碳化物的平均尺寸最小、数量密度最大;虽然两相区正火能够降低试验钢的屈强比,但是只有二次正火才能有效提高试验钢的强塑性和冲击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正火 回火 微合金化钢 力学性能 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0MPa级热轧V-N高强车轮钢组织性能控制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军 杜林秀 +1 位作者 王万慧 李晶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820-823,共4页
对一种低成本V-N微合金化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探讨了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的针状铁素体,纳米尺度V(C,N)析出质点弥散地分布于铁素体或贝氏体铁素体基... 对一种低成本V-N微合金化钢进行了控轧控冷实验,探讨了相变机理与析出行为,并系统地研究了其综合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显微组织为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的针状铁素体,纳米尺度V(C,N)析出质点弥散地分布于铁素体或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内部.抗拉强度615MPa实验钢具有优良的断后延伸率,冷弯性能合格,扩孔率达到95%,满足轮辐用钢的加工要求,低温冲击性能良好.细晶强化、位错强化、析出强化、相变强化为主要强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N微合金化钢 汽车板 组织和力学性能 强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