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5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麻杂种F_1微卫星DNA分子标记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晓丽 宋聚先 陈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4634-14635,共2页
[目的]为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选择提供科学技术资料。[方法]以天麻杂交种F1方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建立微卫星DNA分子标记鉴定天麻杂交种纯度的标准和技术方法。应用特异引物对方1号及其亲本进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分析。[结果]F1杂种... [目的]为天麻种质资源保护和育种选择提供科学技术资料。[方法]以天麻杂交种F1方1号及其亲本为材料,建立微卫星DNA分子标记鉴定天麻杂交种纯度的标准和技术方法。应用特异引物对方1号及其亲本进行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分析。[结果]F1杂种表现为父母本互补带型,与其亲本材料得到了很好的区分。[结论]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天麻杂交种的纯度鉴定,能准确、快速、经济地为天麻种质资源的保护和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 杂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在海洋动物遗传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志毅 相建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微卫星dna分子 海洋动物 分子遗传标记 PCR扩增测序法 遗传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四龙 李玉荣 +1 位作者 徐桂真 程增书 《花生学报》 2007年第3期14-20,共7页
微卫星D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由于其多态性高,结果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植物DNA标记研究中应用最多和发展最快的标记技术之一。本文就花生中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花生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鉴定、花... 微卫星D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由于其多态性高,结果稳定,重复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而成为目前植物DNA标记研究中应用最多和发展最快的标记技术之一。本文就花生中微卫星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其在花生遗传多态性、亲缘关系鉴定、花生指纹图谱构建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标记 花生 分子标记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洪雨 岳永生 刘源 《畜牧兽医杂志》 2004年第5期16-19,共4页
微卫星DNA以其独特的优点和特点而成为当前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颇受欢迎的一种分 子标记技术。本文主要介绍了微卫星DNA分子标记的研究简史、原理、流程及其分子标记的优点 和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关键词 微卫星 dna分子标记 动物 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在高等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玉刚 郭绍霞 +2 位作者 韩振海 许雪峰 李扬 《莱阳农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1-56,共6页
介绍了微卫星DNA的概念、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特点及其原理 ,并对其在高等植物遗传多样性、种质鉴定、遗传图谱的构建、DNA指纹图谱。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分子标记 高等植物 遗传育种 遗传多样性 遗传图谱 基因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茶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陈盛相 齐桂年 李建华 《福建茶叶》 2008年第1期36-37,共2页
本文阐述了微卫星DNA的结构及其多态性分析原理和微卫星标记DNA技术的实践方法,并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微卫星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茶树遗传多样性、亲缘关系、种质鉴定、遗传图谱构建、目的基因的定位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微卫星dna 分子标记 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卫星DNA分子标记及其在绵羊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7
作者 梁春年 杨博辉 +2 位作者 程胜利 刘存霞 牛春娥 《中国草食动物》 2007年第z1期60-63,共4页
关键词 绵羊 微卫星 分子标记 多态标记 FECB 遗传育种 育种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福建省灰茶尺蠖遗传分化分析
8
作者 陈钰洁 史凡 +4 位作者 江晨楠 高晓寒 林伊缤 李文韬 陈李林 《茶叶学报》 2025年第1期55-64,共10页
【目的】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作为茶园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各产茶区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开发并设计关于灰茶尺蠖微卫星位点的引物,以及对福建省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种群发生规律... 【目的】灰茶尺蠖Ectropis grisescens Warren作为茶园常见的食叶性害虫,广泛分布于福建省各产茶区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开发并设计关于灰茶尺蠖微卫星位点的引物,以及对福建省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差异进行研究,以了解其种群发生规律,为其可持续防控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应用MISA软件检索灰茶尺蠖基因组和转录组序列,并对位点分布规律进行整理描述。再通过Primer 3和TBtools软件设计引物并进行模拟扩增,最终使用3种引物荧光标记法得到5对具有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并对福建省4个灰茶尺蠖地理种群的分化程度进行分析。【结果】灰茶尺蠖SSR位点数量巨大,重复类型较多,重复基元均呈现明显的AT偏向性。4个地理种群在5个位点中均有部分位点存在显著偏离哈迪-温伯格平衡现象。【结论】4个地理种群中,泉州种群分化差异最大,宁德种群有明显分化,三明种群与南平种群之间差异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茶尺蛾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群分化 地理种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晋江马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9
作者 李媛媛 毕晓昆 +2 位作者 阿尔弗雷多·拉米雷斯-雷维科 凌遥 赵春江 《中国畜禽种业》 2025年第6期12-23,共12页
该研究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晋江马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蒙古马、百色马、那曲马、岔口驿马、哈萨克马、阿拉伯马、贝尔修伦马等其他马品种的比较,分析了晋江马与国内外马品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晋江马遗传多样性... 该研究利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晋江马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与蒙古马、百色马、那曲马、岔口驿马、哈萨克马、阿拉伯马、贝尔修伦马等其他马品种的比较,分析了晋江马与国内外马品种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晋江马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但保种场内群体的家系较少;晋江马与我国马品种遗传关系较近,尤其是与百色马关系紧密,而与国外马品种遗传距离较远。根据该研究结果可以推测晋江马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保留了较多的本地遗传特征,且与国内其他品种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同时,由于家系较少,保种和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应成为重点,以确保晋江马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江马 微卫星dna标记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 被引量:18
10
作者 蓝贤勇 陈宏 +2 位作者 张永德 孙维斌 雷初朝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4,共7页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 随机微卫星扩增多态DNA(RMAPD)是利用随机引物和微卫星的上游或下游引物一起作为该扩增的引物,在TaqDNA聚合酶、MgC l2、dNTPs和模板DNA等共同作用下进行PCR扩增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方法。其核心是RMAPD引物的有效性问题。通过对西农萨能奶山羊群体RMAPD电泳检测、数据统计分析及验证实验等证明RMAPD的引物是有效的。通过与微卫星和RAPD标记比较,发现RMAPD标记在扩增引物、扩增程序和重复性等方面区别于微卫星和RAPD标记;它是RAPD标记的一种广义的延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RAPD标记。因此,确定RMAPD是一种新的分子标记方法。该方法也具有DNA标记的特点,在群体遗传结构和亲缘关系分析以及标记辅助选择等动物遗传育种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MAPD RAPD 微卫星标记 RAMP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薄荷分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11
作者 李红红 刘璐 陈晓露 《种子科技》 2025年第5期184-186,194,共4页
薄荷是药食同源性植物,在日化、烟草、观赏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分子标记被广泛运用于薄荷种质资源鉴定研究中。概括了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特点,以及近年来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薄荷遗传多样性及... 薄荷是药食同源性植物,在日化、烟草、观赏等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DNA分子标记被广泛运用于薄荷种质资源鉴定研究中。概括了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种类、特点,以及近年来常用的DNA分子标记技术在薄荷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薄荷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dna 分子标记 种质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宽鳍鱲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12
作者 覃宁 张桂蓉 +1 位作者 马徐发 魏开建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8期78-83,共6页
【目的】建立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开展宽鳍鱲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育种,挖掘和利用宽鳍鱲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打断基因... 【目的】建立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宽鳍鱲(Zacco platypus)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为有效开展宽鳍鱲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和分子育种,挖掘和利用宽鳍鱲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打断基因组DNA,每个样本分别进行物理打碎,选取300~700 bp插入片段文库,利用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进行双末端(Paired-End)测序获得海量遗传多态性标签序列。【结果】2b-RAD筛选宽鳍鱲的微卫星位点得到两端各留100 bp作为引物的SSR数量为41018个,带有引物片段的SSR数量为1522个,片段引物的设计率为37.1%,构建的文库质量较高,测序深度达高准确度下的分型标准。在筛选的64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4个位点(21.88%)具有多态性,由于存在无效等位基因,有3个位点(Zpla08、Zpla09和Zpla10)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5),因此选用其中的11个微卫星位点分析宽鳍鱲群体遗传多样性。基于11个微卫星DNA位点的分析表明,宽鳍鱲7个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3.66,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689,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15,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35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09。【结论】基于简化基因组测序(2b-RAD)开发宽鳍鱲的微卫星分子标记可用于评估野生宽鳍鱲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和物种鉴定。宽鳍鱲基因组DNA 14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微卫星位点具有中高多态性,3个位点(Zpla08、Zpla09、Zpla10)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在群体遗传研究中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鳍鱲 简化基因组测序 微卫星分子标记 微卫星位点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的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13
作者 张艳 沈卓 +3 位作者 杨易 周轩 吴增祥 黎庭耀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3-621,共9页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以期丰富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份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C40和JY70进行全基因组及DNA重测序及... 【目的】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开发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以期丰富该物种的遗传信息,为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对2份不结球白菜高代自交系C40和JY70进行全基因组及DNA重测序及比对分析,挑选出差异SNP位点用于KASP分子标记开发,并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DNA指纹图谱构建。【结果】C40和JY70之间基因型不一致、测序深度大于10X且等位基因纯合的SNP位点有460849个。每条染色体上选择分布相对均匀的15个SNP位点设计成KASP引物,利用150对KASP引物对C40和JY70进行基因型分型检测,发现有86对引物成功分型,基于其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基因型分型结果,筛选获得41个在不结球白菜中扩增质量高的KASP分子标记。41个KASP分子标记对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主要等位基因频率为0.5000~0.9273,平均为0.6643;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349~0.5000,平均为0.425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为0.1258~0.3750,平均为0.3322,PIC>0.2500的位点占所有位点的94.5%,多态性较高。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分为三大类群,相同类型的种质资源聚类在一起,其中地理来源相同的资源又聚类在一起,有效地反映了种质间的亲缘关系。利用PIC最高的15个KASP分子标记构建了55份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的DNA指纹图谱。【结论】开发获得41个不结球白菜KASP分子标记,可用于不结球白菜种质资源鉴定、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KASP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分析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型猪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涂尾龙 张莺莺 +4 位作者 黄济 刁玉段 周杰珂 谈永松 王洪洋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74-181,共8页
挖掘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全基因组SSR,比较分析4个猪种中SSR分布特性并进行功能性SSR注释,为小型猪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分子标记。选取4个品种猪各15头,分别构建全基因组SSR文库并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 挖掘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全基因组SSR,比较分析4个猪种中SSR分布特性并进行功能性SSR注释,为小型猪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提供分子标记。选取4个品种猪各15头,分别构建全基因组SSR文库并进行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统计不同类型SSR(双、三、四、五、六核苷酸)的数量、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SSR的长度多态性并对功能性SSR进行注释,比较分析4个小型猪品种中全基因组的SSR特性。对猪参考基因组和4个猪种全基因组SSR统计发现,五指山猪中SSR的数量最多,巴马猪和近交陆川猪其次,藏香猪中最少,且每个品种中双、三、四核苷酸SSR的数量占比最多,与猪参考基因组中不同类型SSR的占比结果相似。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显示,4个猪种中双、五核苷酸SSR中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相同,藏香猪中三、四核苷酸SSR中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与其他3个猪种不同,而六核苷酸SSR中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在4个猪种中完全不同。SSR的长度多态性分析表明,五指山猪、巴马猪、近交陆川猪和藏香猪中分别有19957、14099、20671、14120个长度多态性>1的SSR定位到猪参考基因组,其中,有2518个SSR共同存在于4个品种中,而特异存在于4个猪种中的SSR分别有5173、2802、5969、4463个。此外,对SSR进行注释发现,多态性SSR可能影响FGF23、MYF6、IGF1R和LEPROT等与猪的生长发育相关基因的编码区和调控区。本试验首次构建猪全基因组SSR文库并测序,在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分析4个小型猪品种的SSR,揭示了不同小型猪品种间SSR重复单元的分布模式存在差异,并对品种间共有及特异的SSR进行挖掘和注释,发现了可能与小型猪的生长发育相关具有长度多态性的SSR。本研究挖掘得到的SSR补充了猪基因组遗传变异信息和小型猪分子标记,建立的SSR分析方法可为不同物种、品种间SSR分析及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 重复单元 长度多态性 小型猪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牙鲆耐热性状相关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筛选 被引量:22
15
作者 卢钟磊 池信才 +3 位作者 王义权 沈月毛 郑忠辉 宋思扬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6-402,共7页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褐牙鲆耐热相关特性,为耐高温褐牙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褐牙鲆经过热处理,将其区分为耐热组与不耐热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褐牙鲆肌肉组织的DNA,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 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褐牙鲆耐热相关特性,为耐高温褐牙鲆的分子辅助育种提供合适的分子标记.褐牙鲆经过热处理,将其区分为耐热组与不耐热组,用于实验分析.采用酚-氯仿抽提法抽提褐牙鲆肌肉组织的DNA,进行微卫星引物PCR(SSR-PCR)扩增,所用引物为已知的20个褐牙鲆微卫星位点的侧翼保守序列.对PCR扩增出的差异条带进行个体统计,最后进行微卫星位点与耐热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有6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褐牙鲆耐热性状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其中位点Po13(AB046746)跟耐热性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66;有3个微卫星位点的某等位基因片段与耐热性存在负相关性,其中位点Po42(AB046754)与其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408.微卫星位点Po13与Po42所扩增出的等位基因片段可作为分子标记指导耐热褐牙鲆的辅助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卫星分子标记 褐牙鲆 耐热性 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SR分子标记的枣品种鉴定及DNA分子身份证构建 被引量:4
16
作者 包文慧 包杭盖 +4 位作者 武阳 路东晔 张玉平 白玉娥 潘青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5-185,共11页
【目的】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北京枣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枣品种DNA分子身份证,为枣新品种选育、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3个枣品种材料,筛选SSR荧光标记引物,采用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 【目的】利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北京枣主栽品种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分析并构建枣品种DNA分子身份证,为枣新品种选育、生产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收集103个枣品种材料,筛选SSR荧光标记引物,采用多重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分析扩增条带分子量和等位基因,获得相应的扩增带型,从而对每个枣种质材料进行标记并构建供试样品的DNA分子身份证。【结果】基于SSR分子标记技术,筛选出19对SSR引物用于103个枣品种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筛选了7对核心基因组合构建DNA分子身份证。结果表明:19对引物对103个枣品种样品经SSR-PCR扩增后共检测到了156个等位标记点,每对引物平均8.211个,有效等位基因(Ne)变化范围为1.263~12.568,平均为3.467;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布范围0.547~2.664,平均为1.351;多态信息含量PIC值变幅在0.32~0.917,平均值为0.603,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范围分别为0.208~0.920和0.133~0.990,Ho和He的平均值为0.639和0.637,显示出有较高的杂合度;遗传相似系数为0.85~0.98,且在相似系数为0.85处时被分为两大类。【结论】北京地区京枣31和京枣311、马牙枣和牙枣等栽培品种的遗传背景较狭窄,遗传相似度较高,不同品系间基因交流较少;京枣60、朗家园枣、北京蜂蜜罐、北京泡泡枣、京枣28等枣的亲缘关系较远,遗传多样性丰富。本研究结果为枣品种鉴定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dna分子身份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小麦D染色体组微卫星分子标记遗传差异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倪中福 张义荣 +2 位作者 梁荣奇 刘广田 孙其信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5-151,共7页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6个春小麦品种 (系 )及北方冬麦区的 17个冬小麦品种 (系 ) 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 3个微卫星引物在 2 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 6 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 本研究采用微卫星 (SSR)分子标记技术 ,对我国不同生态区的 6个春小麦品种 (系 )及北方冬麦区的 17个冬小麦品种 (系 ) D染色体组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 ,2 3个微卫星引物在 2 3份材料间共扩增出 6 5个等位基因 ,平均每个引物为 2 .9个。分析发现 ,冬小麦群体内检测到的等位基因数 (6 0个 )及平均遗传距离 (0 .4 5 0 4 )明显高于春小麦 (48个和 0 .344 9) ,说明冬小麦较春小麦群体内存在更大的遗传差异 ,但总体来看 ,我国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的遗传变异较小 ,遗传基础狭窄 ,其中以 1D染色体最为突出 ,平均每个引物仅扩增出 2个等位基因。本文对拓宽我国普通小麦 D染色体组遗传基础的策略及方法也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D染色体组 微卫星分子标记 遗传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DNA标记进行黄牛的亲子鉴定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钱林东 张自芳 +3 位作者 田应华 袁峰 钱坤 苗永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9-74,共6页
亲子鉴定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常见其用于建立准确的系谱档案和家畜归属的诉讼案件。其中标准的三联体(即在母子关系是已知的情况下,鉴定假设父亲与子畜是否有亲生关系)和单亲[即父子(女)或母子(女)亲生关系的确定]两种... 亲子鉴定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实际应用价值,常见其用于建立准确的系谱档案和家畜归属的诉讼案件。其中标准的三联体(即在母子关系是已知的情况下,鉴定假设父亲与子畜是否有亲生关系)和单亲[即父子(女)或母子(女)亲生关系的确定]两种情况下的亲子鉴定在畜牧生产中具有普遍意义。以云南文山黄牛为试验材料,采用10对常染色体微卫星DNA标记对这两种情况下的亲子关系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常染色体微卫星DNA标记在标准的三联体和单亲两种情况下都能用来进行亲子鉴定,结果较准确,但标准三联体情况下的亲子鉴定更准确。确定的不同模式下亲子鉴定的方法,可为家养动物亲子鉴定标准方法和流程的建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标记 微卫星dna 亲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法研究水稻亲缘关系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跃进 张桂权 卢永根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8-261,共4页
为探明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合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选用55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23个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UPGMA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引物的扩增产物带型清晰,结果稳定;23个品种分为4种类型,其中... 为探明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合理利用水稻品种资源,选用55对微卫星标记引物对23个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UPGMA构建系统树图进行聚类分析和计算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引物的扩增产物带型清晰,结果稳定;23个品种分为4种类型,其中籼型8个,粳型6个,偏籼型5个,偏粳型4个;籼型品种之间和粳型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近,偏籼型品种之间和偏粳型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均较远.为了提高籼稻或粳稻品种和杂交种的优势,应注意采用偏籼或偏粳材料作为亲本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缘关系 dna分子标记 微卫星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鸡品种保种群微卫星多态性分析与分子标记档案的建立 被引量:30
20
作者 高玉时 杨宁 +2 位作者 李慧芳 王克华 童海兵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59-864,共6页
利用 2 0个微卫星标记对国家家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中保存的 11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进行了遗传检测 ,计算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 0个微... 利用 2 0个微卫星标记对国家家禽品种资源基因库中保存的 11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进行了遗传检测 ,计算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平均基因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及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 ,并用类平均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2 0个微卫星标记在 11个地方鸡品种保种群共检测到 176个等位基因 ,平均为 8 8个 ,基因频率分布在 0 0 13~ 0 838之间。检测到等位基因中 ,有 4 5个等位基因为 11个地方鸡品种所共有 ;11个地方鸡品种平均杂合度在 0 6 80 0~ 0 74 32之间。其中藏鸡最高 ,为 0 74 32 ;狼山鸡最低 ,为 0 6 80 0 ;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 6 32 9~ 0 70 2 3之间 ,均大于 0 5 ,表现为高度多态性 ;11个鸡品种聚为 4类。丝羽乌骨鸡、茶花鸡、仙居鸡、藏鸡、萧山鸡聚为一类 ,鹿苑鸡、狼山鸡聚为一类 ,固始鸡、北京油鸡、大骨鸡聚为一类 ,河南斗鸡单独聚为一类 ;通过利用2 0个微卫星基因座检测不同世代群体中等位基因及其频率、群体基因平均杂合度和多态信息含量 ,建立地方鸡品种保种群微卫星标记档案 ,并分析世代间的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鸡品种 微卫星 保种群 基因频率 杂合度 多态信息含量 分子标记档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