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积极话语分析视角
1
作者
于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5-60,102,共17页
本文首先构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联合概念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然后采用语料库分析与具体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文章总结了微博话语中最受关注的4类生态文明话题、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以及生态文明...
本文首先构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联合概念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然后采用语料库分析与具体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文章总结了微博话语中最受关注的4类生态文明话题、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以及生态文明话语中最具影响力的微博用户类别,聚焦微博话语的构建功能,分析了生态文明所涉及的群体构建和身份协商,以期能为积极话语分析、群体和身份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生态文明和微博研究开拓话语分析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微博话语
积极
话语
分析
群体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周敏
王雪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及巴蒂亚的公共话语幻象理论,从微博新闻话语、微博用户评价以及惯习三个层面,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性话语构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微博新闻在词汇、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语言选择构建的话语事实...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及巴蒂亚的公共话语幻象理论,从微博新闻话语、微博用户评价以及惯习三个层面,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性话语构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微博新闻在词汇、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语言选择构建的话语事实分别为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以及女司机违规强行别车;微博用户继而产生男司机残暴以及女司机该打的群体性话语构想。这一过程源于社会大众对子惯习的偏好性选择以及同情弱者的根惯习,也反映自媒体时代价值先于事实的信息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话语
构想
微博话语
生产
群体性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全球社会安全视角解析微博国际传播的高度趋同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人际和群体互动中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被大规模传播,因而,微博虽在形式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在内容上却呈现出"集中化"。微博的这种特性使之成为可能破坏社会安全的集群行为的联络和组织工具。尽管各国政府已经对此高度关注,但是监管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都有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的每个传播主体有必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微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微博话语
权
国际传播
微博
素养
信息全球化
全球社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他、合作与风险社会:微博热点事件的情绪传播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邹煜
卫酉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49,共5页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为。但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不意味单一的"公民共同体"形成,情绪社会分享存在圈层化,观点冲突与抱团现象并存。从社会动因来看,利他与合作、风险社会中的技术焦虑与信任异化是推动该舆情事件中个体情绪形成社会化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批评
话语
分析
热点事件
微博
评论
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积极话语分析视角
1
作者
于洋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外国语学院
出处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5-60,102,共17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微博话语规范研究”(项目编号:15CYY017)
2015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环保微博研究的批评话语分析视角”(项目编号:15WYC081)
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课题“系统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项目编号:MS2022202)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本文首先构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联合概念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然后采用语料库分析与具体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文章总结了微博话语中最受关注的4类生态文明话题、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以及生态文明话语中最具影响力的微博用户类别,聚焦微博话语的构建功能,分析了生态文明所涉及的群体构建和身份协商,以期能为积极话语分析、群体和身份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生态文明和微博研究开拓话语分析的新视角。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微博话语
积极
话语
分析
群体
身份
Key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icroblogging discourse
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
community
identity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
被引量:
4
2
作者
袁周敏
王雪玉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回应突发舆情的政务微博话语及政务语言能力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AYY009)的研究成果。
文摘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及巴蒂亚的公共话语幻象理论,从微博新闻话语、微博用户评价以及惯习三个层面,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性话语构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微博新闻在词汇、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语言选择构建的话语事实分别为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以及女司机违规强行别车;微博用户继而产生男司机残暴以及女司机该打的群体性话语构想。这一过程源于社会大众对子惯习的偏好性选择以及同情弱者的根惯习,也反映自媒体时代价值先于事实的信息传播特征。
关键词
惯习
话语
构想
微博话语
生产
群体性
话语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全球社会安全视角解析微博国际传播的高度趋同性
被引量:
2
3
作者
董璐
机构
国际关系学院文化与传播系
出处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文摘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人际和群体互动中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被大规模传播,因而,微博虽在形式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在内容上却呈现出"集中化"。微博的这种特性使之成为可能破坏社会安全的集群行为的联络和组织工具。尽管各国政府已经对此高度关注,但是监管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都有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的每个传播主体有必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微博素养。
关键词
微博
微博话语
权
国际传播
微博
素养
信息全球化
全球社会安全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他、合作与风险社会:微博热点事件的情绪传播分析
被引量:
9
4
作者
邹煜
卫酉祎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有声媒体中心
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49,共5页
基金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重大建设项目“基于全媒体的中华经典诵读作品融媒体传播及平台建设”(项目编号:20JDZDA02)
中国传媒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新时代融媒体背景下语言智能服务开放平台建设”(项目编号:CUC19ZD012)的研究成果。
文摘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为。但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不意味单一的"公民共同体"形成,情绪社会分享存在圈层化,观点冲突与抱团现象并存。从社会动因来看,利他与合作、风险社会中的技术焦虑与信任异化是推动该舆情事件中个体情绪形成社会化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
关键词
情绪传播
批评
话语
分析
热点事件
微博
评论
话语
分类号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积极话语分析视角
于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
袁周敏
王雪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从全球社会安全视角解析微博国际传播的高度趋同性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利他、合作与风险社会:微博热点事件的情绪传播分析
邹煜
卫酉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