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积极话语分析视角
1
作者 于洋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5-60,102,共17页
本文首先构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联合概念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然后采用语料库分析与具体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文章总结了微博话语中最受关注的4类生态文明话题、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以及生态文明... 本文首先构建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联合概念的积极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然后采用语料库分析与具体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微博话语中的生态文明。文章总结了微博话语中最受关注的4类生态文明话题、生态文明建设5个方面的工作以及生态文明话语中最具影响力的微博用户类别,聚焦微博话语的构建功能,分析了生态文明所涉及的群体构建和身份协商,以期能为积极话语分析、群体和身份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生态文明和微博研究开拓话语分析的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微博话语 积极话语分析 群体 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场域的话语生产与群体性话语构想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周敏 王雪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1-107,共7页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及巴蒂亚的公共话语幻象理论,从微博新闻话语、微博用户评价以及惯习三个层面,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性话语构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微博新闻在词汇、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语言选择构建的话语事实... 以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为例,基于布迪厄惯习理论及巴蒂亚的公共话语幻象理论,从微博新闻话语、微博用户评价以及惯习三个层面,探究突发公共事件中群体性话语构想的生成过程,发现微博新闻在词汇、语义与语篇层面的语言选择构建的话语事实分别为男司机暴打女司机以及女司机违规强行别车;微博用户继而产生男司机残暴以及女司机该打的群体性话语构想。这一过程源于社会大众对子惯习的偏好性选择以及同情弱者的根惯习,也反映自媒体时代价值先于事实的信息传播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习 话语构想 微博话语生产 群体性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全球社会安全视角解析微博国际传播的高度趋同性 被引量:2
3
作者 董璐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 微博由于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的高度互动,因而具有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特性,这导致意见领袖和主流意见的产生,最终出现意见趋同。同时,由于微博采用了最先进的传播技术,大量信息得以复制,被迅速、广泛地传送,因而具有大众传播的特性。人际和群体互动中形成的共识性意见被大规模传播,因而,微博虽在形式上实现了"去中心化",在内容上却呈现出"集中化"。微博的这种特性使之成为可能破坏社会安全的集群行为的联络和组织工具。尽管各国政府已经对此高度关注,但是监管的合理性、必要性、可行性都有争议。更为重要的是,在微博上拥有话语权的每个传播主体有必要加强自律、提高自身的微博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微博话语 国际传播 微博素养 信息全球化 全球社会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他、合作与风险社会:微博热点事件的情绪传播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邹煜 卫酉祎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5-149,共5页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为。但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不意味单一的"公民共同体"形成,情绪社会分享存在圈层化,观点冲突与抱团现象并存。从社会动因来看,利他与合作、风险社会中的技术焦虑与信任异化是推动该舆情事件中个体情绪形成社会化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传播 批评话语分析 热点事件 微博评论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