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可视化及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玉慧 闻靓 +1 位作者 张耀丽 王新洲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木材微区结构与木材宏观性质密切相关,杨木应拉木与对应木宏观性质存在较大差别,探究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为了解杨木应力木的宏观性质提供理论根据。借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透射电镜对... 木材微区结构与木材宏观性质密切相关,杨木应拉木与对应木宏观性质存在较大差别,探究杨木应拉木和对应木微区结构和化学成分,可为了解杨木应力木的宏观性质提供理论根据。借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显微拉曼成像光谱仪、透射电镜对杨木应拉木微区结构进行可视化研究,并借助X射线衍射技术和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方法,分析杨木应拉木的微晶尺寸、结晶度以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杨木应拉木中应拉区和对应区纤维细胞微区结构差异显著。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应拉区木纤维中胶质层清晰可见,荧光显微镜和拉曼显微镜下显示胶质层的木质素浓度比对应区低。透射电镜下显示应拉区木纤维细胞壁结构由初生壁、次生壁和胶质层组成,未见次生壁外层,各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0.61,1.22和2.53μm。对应区木纤维为典型的初生壁和次生壁结构,次生壁各层平均厚度分别为0.33,2.28和0.14μm。杨木应拉区纤维素含量(58.91%)比对应区(41.53%)高,木质素含量和半纤维素含量均比对应区的低,应拉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为21.99%和12.01%,对应区分别为28.10%和17.08%。杨木应拉区结晶度(48.06%)比对应区(41.01%)高,应拉区晶区宽度为2.66 nm,长度为8.84 nm;对应区晶区宽度为2.65 nm,长度为9.87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拉木 杨木 细胞壁 微区结构 化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筏微区超分子聚集体结构的稳定性 被引量:6
2
作者 孙润广 张静 +2 位作者 郝长春 陈莹莹 杨谦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071-2086,共16页
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细胞膜的功能.脂筏在体分离形态观测呈现出烧瓶状凹陷、球状及椭球状结构.体外模拟实验表明,鞘磷脂(SM)/胆固醇(Chol)/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呈现出明显的液态有序相和液态无序相共存... 脂筏微区结构的动态特征与稳定性决定着细胞膜的功能.脂筏在体分离形态观测呈现出烧瓶状凹陷、球状及椭球状结构.体外模拟实验表明,鞘磷脂(SM)/胆固醇(Chol)/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呈现出明显的液态有序相和液态无序相共存的相分离膜结构.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乙醇胺(DOPE)和神经酰胺(Ceramide)促使SM/Chol液态有序相发生重排.单层膜分析表明过量分子面积决定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过量吉布斯自由能决定膜的稳定性.通过动物细胞提取脂筏与体外模拟脂筏相结合的方法,从超分子水平阐述了脂筏微区结构与功能的生物学意义,为生物膜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 微区结构 超分子聚集体 动态特征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黄土湿陷性因素的微观试验研究 被引量:36
3
作者 陈阳 李喜安 +5 位作者 黄润秋 黄磊 李林翠 洪勃 刘振山 蔡玮彬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653,共8页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数码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表面微区结构变化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和不同埋深土样在水与外力共同作用下湿陷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获取的微结构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黄土湿陷前...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数码显微镜,分析了不同含水率黄土试样表面微区结构变化与黄土湿陷性的关系和不同埋深土样在水与外力共同作用下湿陷前后微观结构的变化特征。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所获取的微结构图像进行研究,分析了黄土湿陷前后土样中大、中、小孔隙和微孔隙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湿陷后比湿陷前土样微孔隙增多31.18%,小孔隙增多54.07%,中孔隙减少30.49%,大孔隙减少90.14%。这说明随着压力的不断增大,黄土中的孔隙被逐渐压缩,大孔隙和中孔隙的数量逐渐减少,小孔隙和微孔隙的数量逐渐增加,为黄土的湿陷变形提供了充分的空间。讨论了土样中4类孔隙对黄土湿陷的贡献量,从微观角度综合分析了黄土湿陷的成因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湿陷性 光学数码显 扫描电子显 表面微区结构 湿陷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熔覆技术制备的纳米钽-钛合金棒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 被引量:2
4
作者 邹琳 江建明 +2 位作者 杨勇 陈长军 瞿东滨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52-856,861,共6页
目的: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棒并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为临床选用内固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纳米级钽粉(Ta,Tantalum)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两侧具有对称纳米钽涂层的新型钛合金棒。SEM观察微观界面结... 目的:运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棒并研究其结构特征及生物相容性,为临床选用内固定提供依据。方法以纳米级钽粉(Ta,Tantalum)为原料,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制备两侧具有对称纳米钽涂层的新型钛合金棒。SEM观察微观界面结构、测量孔隙直径并分析金相成分。采用MTT细胞毒性试验和ALP活性检测评价新型纳米钽-钛合金对MC3T3-E1细胞增殖和分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下观察到试样的Ta涂层表面呈粗糙多孔结构,钽粉颗粒间致密熔融,孔隙直径平均在200--300μm之间,加工过程前后成分一致;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熔覆过程并未产生新的元素。两组材料皆可明显促进MC3T3-E1细胞增值,但新型纳米钽-钛合金性能更为优异,同时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激光熔覆技术可成功实现钽与医用钛合金的冶金结合,并使其拥有良好的表面结构和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钽 多孔 激光熔覆 组织结构 生物相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技术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天希 丁训良 +5 位作者 刘志国 贺博 韦世强 谢亚宁 刘涛 Peter M Rentzepis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09-1815,共7页
为了将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应用到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技术中,对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的功率密度增益、光斑稳定性、高能滤波性质等进行了系统表征。通过实验可知,利用基于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设备可... 为了将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应用到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技术中,对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的功率密度增益、光斑稳定性、高能滤波性质等进行了系统表征。通过实验可知,利用基于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设备可对样品进行微区分析,其空间分辨为25μm左右;利用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会聚激光等离子体发出的X射线进行超快时间分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时,透镜的功率密度增益约为3000。实验结果证明,整体多毛细管X光透镜可以改善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设备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X射线光学器件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超快时间分辨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玻璃碳制备过程的X射线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君林 关振中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9-43,共5页
利用环氧树脂对酚醛树脂的改性制备出高密度、高电导率的玻璃碳,利用X射线广角衍射、小角散射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制备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并对电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热解制备玻璃碳的过程是微区结构有序化且有序化区... 利用环氧树脂对酚醛树脂的改性制备出高密度、高电导率的玻璃碳,利用X射线广角衍射、小角散射和径向分布函数分析制备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并对电导率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前驱体热解制备玻璃碳的过程是微区结构有序化且有序化区域增大的过程,有序化促使了孔洞的形成并长大,以及电导率的增加,内应力的释放是导致体积膨胀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碳 制备过程 微区结构 X射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