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温高压法合成金刚石微区原位碳同位素及阴极发光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朱志勇 徐耀明 周巍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4-722,共9页
当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天然产出的金刚石上,而人工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人工合成金刚石进行详细的研究,结合已有天然金刚石的认知有利于揭示天然金刚石形成过程,有利于天然金刚石的鉴定。本研究综合利用显微镜、纳米离子... 当前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天然产出的金刚石上,而人工合成金刚石的研究往往容易被忽视。对人工合成金刚石进行详细的研究,结合已有天然金刚石的认知有利于揭示天然金刚石形成过程,有利于天然金刚石的鉴定。本研究综合利用显微镜、纳米离子探针、拉曼光谱、阴极发光等分析技术,对人工合成金刚石的晶体结构、包裹体、微区碳同位素、以及阴极发光图像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揭示其阴极发光图像与天然宝石级金刚石有明显的区别,二次离子探针数据进一步表明其阴极发光图像的明暗差异与金刚石中微量元素氮的含量高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合成金刚石 微区碳同位素 阴极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北部上震旦统葡萄状白云岩的发现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11
2
作者 钱一雄 何治亮 +4 位作者 李慧莉 陈跃 金婷 沙旭光 李洪全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7-210,共14页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是一种非常特殊结构的白云岩。文中报道了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东二沟及塔北星火101井上震旦统奇格布拉克组中皮壳—葡萄状白云岩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中发育明、暗纤状白云石或纹层条带的含少量细晶的纤状—细粒状白云石以及肾状和葡萄状粉细晶白云石;由球形、杆形、孢子形等蓝细菌构成泡沫状结构;明暗、环带状橙红色光或中等橙红色光、核部发光较暗或不发光;与基质白云石相比,葡萄—皮壳状白云石δ^(13)C_(PDB)相似;但δ^(18)O_(PDB)正偏,87Sr/86Sr相对高(0.70887~0.70939)、但与震旦纪海水(0.7087~0.7094)相似,从皮壳边缘、暗色(蓝细菌)至核部,微区δ^(18)O_(PDB)、δ^(13)C_(PDB)显示了环带内变化较小、环带外的强烈负漂移;云化程度的增加,δ^(18)O_(PDB)、δ^(13)C_(PDB)负偏明显,^(87)Sr/^(86)Sr增加。皮壳—葡萄状白云岩中Al_2O_3、Fe_2O_3、MnO、LREE/HREE值均低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稀土总量介于基质与粉细晶云岩之间,而Na_2O+K_2O、P_2O_5、Sr、Hg、Cu、Sr/Ba、Sr/Mn、δCe值均高于基质泥粉晶云岩对应值;且随着云化程度的提高,总体呈现出Mn含量增加,Al_2O_3、Fe_2O_3、Na_2O+K_2O、P_2O_5、Sr/Ba、Fe/Mn等值递减的趋势;由此判断皮壳状—葡萄状白云石可能是弱还原、保存较好的海水中形成,或在成岩早期或浅埋藏孔隙海水为主的流体中形成、部分经历了较强的大气水作用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壳—葡萄状白云岩 同位素 奇格布拉克组 震旦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