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东蚀变岩型金矿金矿物微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亚运 刘学飞 +3 位作者 刘龙龙 周勉 何碧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441-3454,共14页
胶东半岛金矿集区是我国主要的产金地之一,其中"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为该区两个典型的矿床类型。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发育两个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和新立金矿。这两个金矿区金矿物赋存状态... 胶东半岛金矿集区是我国主要的产金地之一,其中"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金矿为该区两个典型的矿床类型。位于胶东半岛西北部的三山岛-仓上断裂带发育两个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三山岛金矿和新立金矿。这两个金矿区金矿物赋存状态以晶隙金、裂隙金和包裹金为主,呈片状、椭圆状、短柱状和板状形态赋存于载金矿物之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少量方铅矿、闪锌矿等硫化物。扫描电镜背散射(BSE)电子图像和二次电子图像发现,单个金颗粒表面具有明显的凹坑或凹槽,因内部填充杂质或反光而呈暗黑色区域。电子探针(EMPA)分析可得金矿物中Au含量为63.34%~72.54%,含有较高的Ag含量(27.39%~36.34%),属于银金矿系列。银金矿单个颗粒微区能谱分析(SEM-EDS)显示,银金矿中除了Au和Ag外,还存在N(6.12%~9.79%)、O(1.89%~6.18%)、W(0.42%~0.84%)、P(6.32%~10.38%)和Fe(1.62%~3.37%)等元素。研究区银金矿与玲珑金矿("石英脉型"金矿)金矿物微区元素对比分析发现,具有相同的Au、Ag、N、O和Fe元素,但是仅在研究区银金矿中发现W元素,并且所含N、O和Fe的含量远低于玲珑金矿床。研究区银金矿中低O含量反应金形成环境为还原环境,并且与"石英脉型"金矿形成环境相对比,还原性更高。N元素的存在可能指示成矿流体中有大气降水混入,并且"蚀变岩型"金矿比"石英脉型"金矿混入量较少。P可指示成矿流体中有幔源流体的加入。W指示成矿流体可能源自早白垩世岩浆作用形成的初始岩浆流体。通过金矿物微区地球化学与成矿流体氢氧同位素综合分析可得,胶东金矿成矿流体为多源混合。成矿物质来源与早白垩世中-基性脉岩具有同源性,可能源自深部地幔。Au运移过程中,主要以硫化物Au(HS)-2的形式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物 矿物学 微区地球化学 成矿流体 同位素 胶东半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类岩石成因的磷灰石微区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宝全 孙金凤 杨进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53-3867,共15页
花岗岩类岩石是大陆地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伴生金属矿产,其成因研究可用来探索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花岗岩类岩石是由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岩浆混合等复杂演化过程形成的,且其母岩浆通... 花岗岩类岩石是大陆地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伴生金属矿产,其成因研究可用来探索大陆地壳的形成、演化及动力学机制,并指导矿产资源的勘探。花岗岩类岩石是由岩浆经过结晶分异、地壳混染和岩浆混合等复杂演化过程形成的,且其母岩浆通常来源于不同的岩浆源区。如何准确示踪岩浆源区性质和精细刻画岩浆演化、岩石成岩过程是花岗岩成因研究的关键。磷灰石作为花岗岩类岩石中常见的副矿物,其结晶历史时间长——贯穿整个岩浆演化阶段,且富含F、Cl等挥发分和Sr、REE等微量元素,其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在示踪花岗岩岩浆源区和成岩过程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随着微区分析技术的发展,磷灰石的微区地球化学成分记录了寄主岩浆的成分及其变化过程,可从微观角度揭示花岗岩的成因。本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作者近年来的相关工作,系统综述磷灰石微区地球化学研究的进展,探讨如何在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利用磷灰石的结晶过程、微区成分环带和微区同位素组成示踪岩浆源区、岩浆演化和成岩过程,以期为探索花岗岩精细成岩过程提供有效示踪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微区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北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成储成藏史的微区地球化学约束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段军茂 郑剑锋 +2 位作者 罗宪婴 王永生 郝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180,共19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勘探研究的焦点,但存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不清等问题。通过川西北地区7个典型剖面及10口井200m岩心的取样观察和镜下薄片观察、微区碳氧稳定同位素...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白云岩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勘探研究的焦点,但存在储层厚度薄、非均质性强、分布规律和成藏主控因素不清等问题。通过川西北地区7个典型剖面及10口井200m岩心的取样观察和镜下薄片观察、微区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微区稀土元素分析、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定年、团簇同位素测温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等地球化学手段,约束了栖霞组白云岩的成储成藏史。取得以下3点认识:(1)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白云岩包括块状白云岩、斑状白云岩和灰质斑状白云岩,各类白云岩中识别出石灰岩围岩、他形晶白云石、自形晶白云石、细晶白云石胶结物、鞍状白云石和块状方解石6种结构组分。(2)他形晶白云石和自形晶白云石均为准同生期—浅埋藏期白云石化(细晶白云石胶结物沉淀之前)叠加印支期的中埋藏深度(埋深2~3km)重结晶作用(白云石增生环带,并伴随鞍状白云石、块晶方解石的沉淀)成因。其中他形晶白云石起始于颗粒滩灰岩的交代作用,由他形晶白云石构成的块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为主;自形晶白云石起始于大气淡水岩溶缝洞系统中充填的细粒灰岩白云石化,由自形晶白云石和他形晶白云石构成的斑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自形晶晶间孔为主。二者储集空间本质均来自早表生期大气淡水的岩溶作用,因此古地貌高地为白云岩储层有利勘探区。(3)川西北地区栖霞组主成藏事件发生在以富含烃类包裹体块晶方解石胶结年龄(229Ma±16Ma和229.3Ma±3.4Ma)为代表的印支期,并经历了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差异成藏作用,即逆冲推覆带油气藏遭到破坏,逆冲隐伏带和前陆凹陷带重新形成气藏。这些认识不但对四川盆地栖霞组白云岩储层勘探具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为成储和成藏研究开辟了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孔隙演化史 成藏演化史 碳酸盐岩 微区地球化学分析 栖霞组 川西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坑矿床细粒花岗岩黑云母微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4
作者 周航兵 郭新文 +3 位作者 张海强 钟福军 胡昱杰 姜春晖 《中国矿业》 2021年第S01期229-237,共9页
对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探讨黑云母对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电子探针(EMPA)测试结果显示,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富FeO_T、TiO_2,贫MgO、Al_2O_3,属铁叶云母。Fe~(2+)/(Mg+Fe~(2+))... 对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黑云母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探讨黑云母对成岩成矿作用的指示意义。电子探针(EMPA)测试结果显示,细粒花岗岩中黑云母富FeO_T、TiO_2,贫MgO、Al_2O_3,属铁叶云母。Fe~(2+)/(Mg+Fe~(2+))比值介于0.89~0.93,TiO_2/MnO比值介于2.89~4.59,并显示贫钙的特征,为典型的岩浆成因黑云母;其F含量较高(平均为0.69%),表明岩浆熔体富F。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原位微量分析表明黑云母稀土总量较低,∑REE含量为13.85×10~(-6)~25.18×10~(-6)。轻重稀土比值LREE/HREE为1.04~1.69,显示出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典型的平缓V字形,且具明显的Eu(δEu为0.016~0.021)负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黑云母相对全岩富集Rb、Ta、Nb、Sc、V、Co,而相对亏损Th、U、Sr、Zr等元素。估算得出黑云母结晶温度为437~502℃,氧逸度lgf(O_2)为10~(-18.7)~10~(-20.8),表明其形成于低温、低氧逸度条件。上述特征指示寄主岩石为壳源成因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与产铀岩体具相似特征,低温、低氧逸度和高挥发分氟含量等条件有利促使铀元素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地球化学 黑云母 电子探针 LA-ICP-MS 铀成矿 棉花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模拟与地球化学实验技术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沈安江 胡安平 +1 位作者 梁峰 佘敏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9,共14页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具年代老、埋藏深、经历多旋回构造—成岩叠加改造的特点,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强、成因复杂,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与成藏过程研究难度大。依托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碳酸盐岩油气专项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开展有针对性的储层模拟和地球化学实验技术攻关,取得3项进展:(1)基于多阶段—连续流装置、渗透率在线检测和可视化装置、高温高压流体原位检测改进装置,解决了中国多旋回叠合盆地古老深层碳酸盐岩储层模拟实验的难题,为埋藏溶蚀孔洞预测和评价、埋藏环境孔喉结构发育样式和演化路径研究提供了手段;(2)建立了以碳酸盐矿物激光原位U—Pb同位素测年为核心的9项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解决了储层成因研究中的定年、定温和定流体属性的难题;(3)微区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的创新应用,解决了绝对年龄坐标系下构造—埋藏史、成岩—孔隙演化史、烃源岩埋藏和成烃史、油气成藏史重建的多解性和不确定性难题,为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研究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老海相碳酸盐岩 多参数地球化学实验分析技术 储层模拟实验技术 储层成因与分布规律 油气勘探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伟晶岩型锂矿中矿物原位微区元素和同位素示踪与定年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蒋少涌 王春龙 +4 位作者 张璐 袁峰 苏慧敏 张浩翔 刘涛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017-3038,共22页
锂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伟晶岩的成因及锂等关键金属在花岗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是如何富集成矿的,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多种方法可对伟晶岩的成岩成矿年龄进行限定,除锆石外,其他... 锂是重要的战略性关键金属,伟晶岩型锂矿是锂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伟晶岩的成因及锂等关键金属在花岗质岩浆-热液演化过程中是如何富集成矿的,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多种方法可对伟晶岩的成岩成矿年龄进行限定,除锆石外,其他副矿物和矿石矿物如磷灰石、铌铁矿族矿物、锡石等的原位微区U-Pb定年己得到广泛应用,但需根据定年矿物的共生关系、结晶学及矿物化学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合理解释所获年龄的地质意义;伟晶岩型锂矿的成岩成矿一般具有同时性,个别存在多期成矿。伟晶岩的地球化学类型主要有LCT型(富集Li-Cs-Ta)和NYF型(富集Nb-Y-F)及它们的混合类型;成因有"母体花岗岩浆的结晶分异"和"源岩直接部分熔融"两种主要模型;多种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可用于区分这两种成因。伟晶岩型锂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包括成矿元素在源区的初始富集,成矿元素在岩浆过程中的富集和沉淀,以及在岩浆-热液过程中的行为和富集作用。伟晶岩中贯通性矿物和矿石矿物的原位微区分析是研究锂等关键金属成矿过程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岩 锂等关键金属 原位微区地球化学分析 成岩成矿过程 成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区原位Sm-Nd同位素体系分析技术及其地质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段瑞春 白晓 +1 位作者 凌文黎 刘勇胜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4,共8页
微区地球化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球化学分支。系统介绍了矿物微区原位Sm-Nd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总结了目前主要的适用测试对象(如磷灰石、榍石、独居石和褐帘石等)和质谱测量过程中同量异位素干扰(包括144Sm对144Nd,1... 微区地球化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地球化学分支。系统介绍了矿物微区原位Sm-Nd同位素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与现状,重点总结了目前主要的适用测试对象(如磷灰石、榍石、独居石和褐帘石等)和质谱测量过程中同量异位素干扰(包括144Sm对144Nd,130Ba16O对146Nd等)的校正方法,并展示了应用微区原位Sm-Nd分析进行年代学和造山带隆升-剥蚀定量研究的部分成果,这些应用实例充分显示了该方法在地球科学研究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区地球化学 原位分析 SM-ND同位素体系 研究现状 地质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浆硫化物熔体中成矿金属元素的富集及迁移过程研究综述
8
作者 谭俊 魏俊浩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6,共9页
近年来,有关岩浆热液矿床源区硫化物熔体的熔离过程及其对成矿的贡献已引起相当的重视。在系统地介绍热液矿床岩浆源区原生硫化物熔体分离机制,以及其对成矿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行为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岩浆硫化物熔体破坏分解并参与到成... 近年来,有关岩浆热液矿床源区硫化物熔体的熔离过程及其对成矿的贡献已引起相当的重视。在系统地介绍热液矿床岩浆源区原生硫化物熔体分离机制,以及其对成矿金属元素的初始富集行为基础上,重点综述了岩浆硫化物熔体破坏分解并参与到成矿流体的具体过程和实例。同时对该领域的关键技术方法LA-ICPMS原位微区成分测试的进展进行了概述,并提出了一些研究展望,尤其是深部岩浆演化中成矿金属元素的富集迁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硫化物 微区地球化学 成矿金属元素源富集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玲珑九曲金矿床载金黄铁矿矿物学特征及其深部找矿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振 宁生元 徐增田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3期328-336,共9页
九曲矿床位于胶东玲珑金矿田东部,属于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中主要的载金矿物和成矿期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对该区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矿相学发现:九... 九曲矿床位于胶东玲珑金矿田东部,属于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黄铁矿作为该矿床中主要的载金矿物和成矿期的贯通性矿物,其矿物学特征对该区矿床成因和找矿预测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矿相学发现:九曲金矿床中细粒状、破碎状和裂纹状黄铁矿对金富集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黄铁矿中的自然金主要有晶隙金、裂隙金和包体金3种类型;浅黄色、暗黄色或黄色黄铁矿中金含量较高。不同成矿阶段的黄铁矿微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显示:黄铁矿主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富铁贫硫特征,含矿流体在上升过程中硫逸度逐渐降低;第一、四阶段的微量元素总量小于第二、三主成矿阶段,指示成矿热液的温度由早期阶段到主成矿阶段总体有降低的趋势。黄铁矿复杂聚形、颜色变化、黄铁矿中脆性和塑性变形特征均可作为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学特征 微区地球化学特征 金矿化 九曲金矿 胶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