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赤狐毛被的形态结构研究与微区元素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纪标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89-290,共2页
关键词 赤狐 毛被 形态结构 微区元素分析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菲律宾海多金属结核微区元素赋存特征及成因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程宇龙 李东义 +1 位作者 王爱军 徐勇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3-148,共16页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Co、Ni、Cu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元素,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东菲律宾海结核由包壳和核部岩屑(或泥团)构成,其Mn、Fe、Co、Ni和Cu含量介于南海结核和大洋结核之间,但该区域结核的微区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基于... 多金属结核富含Mn、Fe、Co、Ni、Cu和REY(稀土元素和钇)等元素,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东菲律宾海结核由包壳和核部岩屑(或泥团)构成,其Mn、Fe、Co、Ni和Cu含量介于南海结核和大洋结核之间,但该区域结核的微区特征尚不清楚。本文基于微区元素分析,探究了东菲律宾海结核的元素赋存特征及其成因意义。结果表明,东菲律宾海结核总体为水成成因,主要形成于氧化环境。结核包壳主要由含δ-MnO_(2)的水成型富铁层(FeO平均为28.7%,MnO平均为21.9%,Mn/Fe值平均为0.93)构成,但边部存在薄层(<100μm)的成岩型富锰层(FeO平均3.41%,MnO平均52.6%,Mn/Fe值平均为17.5),富锰层具有高NiO(2.71%)和CuO(1.45%)含量。根据Co经验公式估算,富锰层可能形成于末次盛冰期(LGM)以来。本研究还发现,结核核部气孔状岩屑中存在成岩成因的富锰矿物,其MnO含量为22.5%~64.7%,FeO含量为0.46%~7.05%,Mn/Fe值为3.96~126。相比包壳中富锰层,核部富锰矿物NiO(1.25%)和CuO(0.5%)含量明显减少。此外,核部富锰矿物具有从纹层状到纤维状的变化,且随MnO含量(43.8%→56.1%)增加,CoO(0.55%→0.02%)、NiO(2.04%→0.88%)、CuO(0.62%→0.43%)含量反而降低,指示了矿物演化过程中,Co、Ni和Cu倾向于保留在纹层状富锰矿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菲律宾海 多金属结核 微区元素赋存特征 核部富锰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汶上县石头墩金矿黄铁矿微区元素组成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3
作者 江书龙 张侠 +4 位作者 李敬波 牛晓 孙建文 姜炳田 姜文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9,共9页
为揭示汶上县石头墩金矿成矿作用条件,明确矿床成因及成矿流体性质,利用电子探针及LA-ICP-MS对石头墩金矿中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系统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石头墩金矿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多期次的热液叠加成矿过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 为揭示汶上县石头墩金矿成矿作用条件,明确矿床成因及成矿流体性质,利用电子探针及LA-ICP-MS对石头墩金矿中黄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组成进行系统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石头墩金矿的成矿作用经历了多期次的热液叠加成矿过程,具体包括三个阶段:低温黄铁矿(PyⅠ)化阶段(Ⅰ)、高温黄铁矿(PyⅡ)化阶段(Ⅱ)和硅化阶段(Ⅲ),相对于第一世代黄铁矿,第二世代黄铁矿具有更高的Co含量及S/Fe原子数比值,表明其形成于更高的流体温度条件下。综合多种元素判别图可知,该区矿床类型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流体主要为燕山后期岩浆活动形成的浅成低温热液流体。石头墩段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及成矿作用过程为金的活化及迁移提供了理想条件,是该区矿床中金富集的重要原因。研究结果为明确该区金矿床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矿物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矿物学 微区元素组成 石头墩金矿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SD主孔榴辉岩中磷灰石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宗克清 刘勇胜 +2 位作者 高长贵 袁洪林 陈海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267-3274,共8页
本文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CCSD-MH中一件强退变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一粗粒(~2mm×6.5mm)磷灰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线扫描剖面分析和单点分析结果共同表明该磷灰石颗粒的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 本文利用LA-ICP-MS和LA-MC-ICP-MS对CCSD-MH中一件强退变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一粗粒(~2mm×6.5mm)磷灰石进行了详细的微区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研究。线扫描剖面分析和单点分析结果共同表明该磷灰石颗粒的微量元素和Sr同位素组成不均一。总体上Na、Sr、LREE、MREE、U、Th和Pb等元素具有从中心到两侧含量逐渐降低的特征。磷灰石主体部分HREE含量均一,但和石榴石紧密相邻的边部(~400μm)HREE显著富集。Na、Sr、LREE和MREE等元素在个别区域明显具有先升高、然后再降低的变化规律。磷灰石最边部(<200μm)相对于核部区域显著高^(87)Sr/^(86)Sr比值。结合磷灰石中微量元素分配和扩散行为的实验研究以及磷灰石晶体化学特征,磷灰石微量元素组成变化应主要记录了磷灰石复杂的生长过程。Sr、LREE和MREE从核部到边部逐渐降低的总体特征指示磷灰石从中心向两侧的生长过程,而局部出现的次级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规律则反映了磷灰石经历的多次溶解和再生长作用。HREE含量均一的磷灰石主体形成于石榴石稳定存在的超高压变质作用阶段。和石榴石紧密相邻的磷灰石边部显著富集HREE的特征则是折返过程中短时增温作用导致石榴石释放HREE和/或退变质阶段石榴石分解释放HREE共同作用的结果。磷灰石最边部显著高^(87)Sr/^(86)Sr的特征则记录了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多硅白云母的分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磷灰石 元素 SR同位素 LA-ICP-MS LA-MC-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在石油炼制与化工催化剂研究中的应用
5
作者 何文会 刁玉霞 +3 位作者 邱丽美 向彦娟 郑爱国 徐广通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83-1794,共12页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方法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研发与催化剂失活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述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检测优势,根据该方法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表征时面临的样品制备方法困境,概述适用于炼油化工催化材料的EPMA样品制备方法...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EPMA)方法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研发与催化剂失活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简述该方法的工作原理及检测优势,根据该方法在炼油化工催化材料表征时面临的样品制备方法困境,概述适用于炼油化工催化材料的EPMA样品制备方法,并介绍EPMA技术参数的优化原则与经验参数。综述EPMA在不同炼油化工催化材料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分子筛催化剂、催化裂化催化剂、加氢催化剂及重整催化剂在研发过程及失活剖析过程中截面微区元素探测与分布信息,对于催化剂的设计与性质优化、催化剂的装填以及反应器的操作,乃至寻找缓解催化剂失活的策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对该方法在未来发展方向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探针 炼油化工催化材料 样品制备方法 微区元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栖有孔虫(Florilus decors)壳体微量元素/钙比值的LA-ICP-MS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及应用——以长江口外海域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南海明 许博超 +6 位作者 黄湘通 杨守业 郭肖伊 王飞飞 邱敏志 张晓洁 于志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8-166,共9页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 深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的微量元素、同位素测试技术已较为成熟,而河口近海沉积物中有孔虫壳体元素微区测试却鲜有报道。本文报道了一种利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分析法测试取自长江口外沉积物中的有孔虫壳体元素/钙比值的技术,研究了氦气载气流量、能量密度、束斑大小、激光剥蚀频率等参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优化了活体有孔虫原位分析方法。应用确定的测试条件对2016年7月取自长江口外的底栖有孔虫优美花朵虫样品(Florilus decors)进行测试,发现Mg、Sr等元素/钙比值在壳体不同位置上无显著差异,而Mn的数据较为离散,可能与有孔虫生长过程中经历的水环境及其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原位分析 LA-ICP-MS 有孔虫 长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宝顶白钨矿的谱学特征及主微量元素分析
7
作者 曹沁元 史淼 马世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89-1696,共8页
白钨矿是一种稀有宝石,具粒状、块状构造,颜色为白-浅黄色,油脂光泽,荧光性明显。四川平武雪宝顶白钨矿矿床为围岩蚀变较弱的脉状热液巨晶宝石级矿床,产出白钨矿颜色饱和度较高,具完美晶型且色泽纯正,与绿柱石、锡石和白云母共生。该研... 白钨矿是一种稀有宝石,具粒状、块状构造,颜色为白-浅黄色,油脂光泽,荧光性明显。四川平武雪宝顶白钨矿矿床为围岩蚀变较弱的脉状热液巨晶宝石级矿床,产出白钨矿颜色饱和度较高,具完美晶型且色泽纯正,与绿柱石、锡石和白云母共生。该研究选取雪宝顶近无色-橘黄色调白钨矿为研究对象,使用X射线粉晶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激光拉曼光谱仪、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ICP-MS)的综合分析,结合矿物学、谱学与主微量元素特征,确定近无色-橘黄色调白钨矿的矿物成分、晶体结构、特征鉴别谱带、致色离子以及主微量、稀土等化学组分含量,探讨白钨矿稀土元素含量与颜色成因关系,为雪宝顶近无色-橘黄色调白钨矿提供诊断性鉴别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白钨矿结晶程度较好,化学成分均匀,无明显间断,矿物成分含量相对集中,共生矿物多为白云母和伊利石。样品具典型的白钨矿红外特征峰440、809和870 cm^(-1)及与Ca_(2+)有关的448 cm^(-1)特征峰,谱峰显示色调越深者吸收度越高;拉曼特征峰909 cm^(-1)和Ca—O晶格振动峰207 cm^(-1),随色调加深强度加深;紫外吸收峰表现为橙黄区强吸收,尖峰在383、570、584和804 nm附近,近无色调者仅具383 nm尖峰,黄色调较浅者近紫外区Fe^(3+)吸收度较低,黄色调较深者蓝紫区Fe^(3+)强吸收且其橘黄色调由Nd^(3+)所致;白钨矿化学组分WO_(3)和CaO质量比接近甚至超过理想值,近无色者含量相对集中;微量元素中Fe元素与色调呈正相关,黄色调越深者,含量越高;稀土总量变化范围大,轻稀土更为富集,具明显的Eu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浅黄色调受微量元素Si、Fe元素及Fe^(3+)的d—d电子跃迁影响,黄色调受微量元素Mn、Fe元素及Fe^(3+)的电子跃迁所致,橘黄色调受稀土Nd和Sm元素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宝顶 白钨矿 近无色-橘黄色调 谱学特征 原位元素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北缘承德地区高压麻粒岩的变质演化历史——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10
8
作者 初航 王惠初 +2 位作者 魏春景 刘欢 张阔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77-987,共11页
冀北承德一带的高压麻粒岩多呈弱应变域构造透镜体,出现于由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宽阔的复式剪切带内,其代表的深部地壳热运动及相应的折返机制对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模式和克拉通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冀北承德高压麻粒岩... 冀北承德一带的高压麻粒岩多呈弱应变域构造透镜体,出现于由花岗片麻岩组成的宽阔的复式剪切带内,其代表的深部地壳热运动及相应的折返机制对华北克拉通的碰撞造山模式和克拉通构造演化模式研究有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冀北承德高压麻粒岩及其围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围岩原岩年龄约2500Ma,大约在2297Ma基性岩侵入花岗片麻岩,在大约2381Ma后开始俯冲,经历高压麻粒岩相变质,经历俯冲及长期地壳加厚过程,于2001Ma之后某个时间开始折返,在此过程中1896Ma还有另外一期基性岩墙侵入,在1885Ma经历了抬升过程与麻粒岩相退变质,而在1850Ma经历了华北大面积高角闪岩相事件,甚至有部分熔融出现,此事件抹杀了大部分古元古代变质演化过程。由此可见,承德地区甚至整个华北北部古元古代地质演化历史并不是不同地点的一两期不同事件,而是一个复杂连续的演化过程,以往的研究只揭示了一期或两期事件,而承德地区高压麻粒岩的证据则记录了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元素 年代学 高压基性麻粒岩 承德 华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IBS技术和EDS技术检测熔覆层元素分布状态 被引量:2
9
作者 雷鹏达 付洪波 +2 位作者 孔令华 易定容 杨金伟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8,共9页
为了研究Ni35+TiC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和提高熔覆层的质量。引入目前在激光熔覆研究中尚未充分利用的LIBS技术对熔覆层进行研究。利用LIBS和EDS技术分析Ni35+TiC复合熔覆层中主要成分(Ni,Fe,C)。同时测量、分析熔覆层不同区域的差异。观察... 为了研究Ni35+TiC熔覆层的微观结构和提高熔覆层的质量。引入目前在激光熔覆研究中尚未充分利用的LIBS技术对熔覆层进行研究。利用LIBS和EDS技术分析Ni35+TiC复合熔覆层中主要成分(Ni,Fe,C)。同时测量、分析熔覆层不同区域的差异。观察到EDS和LIBS数据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LIBS可以测量到轻元素(C元素)分布的情况。LIBS和EDS技术结果表明元素沿熔覆层深度方向的分布是不均匀,此外还分析了光谱信息与硬度的关系、元素的谱线强度比与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LIBS技术可以对熔覆层样品元素含量不均匀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分析,且具备分析速度快,无需真空环境及样品制备等优势,从而为工业应用中熔覆层的特性评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学 激光熔覆 微区元素分布 表面分析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有机质页岩方解石脉成因、成岩模式与地质意义——以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为例 被引量:16
10
作者 吴安彬 张景坤 +3 位作者 王井伶 罗家国 罗群 姜振学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8-100,共13页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为例,采用显微岩相学、阴极发光、原位微区电子探针、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中的方解石脉成... 富有机质页岩中方解石脉体普遍发育,其形成过程和机制对成烃储层和成藏具有重要指示意义。本文以四川盆地南部龙马溪组为例,采用显微岩相学、阴极发光、原位微区电子探针、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流体包裹体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其中的方解石脉成因,并结合地质背景探讨了成岩流体动态演化模式及其勘探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发育三期方解石脉,第一期(Cal-1)近围岩或独立生长,形成于同生-准同生成岩阶段,是微生物还原作用的产物,具有富Fe、Mg、Al元素、贫Mn元素的特征,其δ13CV-PDB=0.06‰~4.53‰,δ18OV-PDB=-13.21‰^-10.79‰,n(87Sr)/n(86Sr)=0.719366~0.719689;第二期(Cal-2)形成于早成岩阶段,是有机质脱羧作用的产物,以相对富Fe、Mg、Mn、Al元素为特征,其δ13CV-PDB=-6.93‰^-0.08‰,δ18OV-PDB=-13.28‰^-10.05‰,n(87Sr)/n(86Sr)=0.719378~0.720688;第三期(Cal-3)远离围岩,形成于晚成岩阶段,是甲烷热氧化作用的产物,具有富Fe、Mg、Mn元素,不含Al元素的特征,其δ13CV-PDB=-19.00‰^-12.64‰,δ18OV-PDB=-9.08‰^-6.65‰,n(87Sr)/n(86Sr)=0.719855~0.721342。通过对方解石脉成因及流体来源刻画,结合龙马溪组页岩热演化史,三期方解石脉的成岩演化对页岩的储集空间具有改善作用,有利于页岩气的勘探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有机质页岩 流体来源 成岩演化 微区元素 碳、氧、锶同位素 龙马溪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碳酸锰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朴海善 杨勇 +3 位作者 唐云 朱子正 吴德宝 邓政斌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1-200,共10页
采用XRF、XRD、AMICS、EPMA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贵州某地锰矿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分析、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和嵌布粒度研究。矿物含量研究在XRD和AMICS半定量分析... 采用XRF、XRD、AMICS、EPMA等多种测试手段,对贵州某地锰矿矿石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包括化学成分分析、矿物组成及含量分析、主要元素的赋存状态研究、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和嵌布粒度研究。矿物含量研究在XRD和AMICS半定量分析基础上,通过使用XRF和EPMA校正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研究表明,该矿石为低品位中高铁高磷酸性锰矿石,矿石中有用矿物为钙菱锰矿,主要脉石矿物为锰白云石、锰菱铁矿、伊利石、石英、钠长石、黄铁矿及磷灰石。代表性样品w(MnO)为18.74%,其主要赋存于钙菱锰矿中。钙菱锰矿的百分含量为38.71%,95.00%的Mn赋存其中。钙菱锰矿嵌布粒度主要集中在37.50~178.38μm区间,而脉石矿物的嵌布粒度主要集中在0.83~37.50μm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锰矿 微区元素定量分析 矿物嵌布特征 工艺矿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砂岩型铀矿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被引量:52
12
作者 吴柏林 张婉莹 +6 位作者 宋子升 寸小妮 孙莉 罗晶晶 李艳青 程相虎 孙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393-3407,共15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已发现系列砂岩型铀矿,由东往西依次有东胜铀矿、杭锦旗(纳岭沟)铀矿、大营铀矿等大型、特大型矿床,成为我国目前砂岩型铀矿发现规模最大、最具远景的地区。研究表明,它们具有相似的矿床地质特征和形成环境。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中,铀的存在形式及铀矿物特征对砂岩铀矿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其认识对铀的地浸开采可提供重要依据,也是了解砂岩型铀矿形成机制或矿床形成环境及成因的重要信息。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大营铀矿、纳岭沟铀矿等主要砂岩型铀矿中铀矿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电子探针测试,高分辨率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认为盆地北部铀矿的铀矿物类型主要为铀石,含少量的沥青铀矿、钛铀矿、水硅铀石、钍铀石等;铀矿物常与黄铁矿、有机质(煤屑)及方解石相伴生。采用逐级化学提取等方法定量地分析了铀矿物占矿石中铀配分的比例关系,认为其中铀矿物和吸附态约各占铀存在形式的50%。首次对砂岩型铀矿的铀矿物进行微区原位LA-ICP-MS稀土元素分析,认为ΣREE在铀矿物铀石中高度富集,是矿石中稀土元素的主要载体;稀土元素是铀矿石中可综合利用的有益组份,其标准化曲线表现为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馏强烈,δEu和δCe具较弱的负异常,说明总体上铀矿化形成于外生后成环境。从上述铀矿物特征,初步探讨了铀矿化形成的环境与成因,认为铀矿化形成经历了至少为低温流体作用的环境;铀矿化形成于浅部地壳即外生后成环境而与深源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型铀矿 铀矿物 铀石 原位铀矿物稀土元素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 低温热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热液蚀变成因:磷灰石矿物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约束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琪彬 丁正江 +2 位作者 邱昆峰 屈潘 赵旭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1-431,共21页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5000余吨,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提供了80%以上的金资源量,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但对其成因与形成时限缺乏有效约束。为探究两类蚀变的成因并限定其形成年龄... 胶东是我国最大的金矿集中区,累计探明金资源量5000余吨,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床提供了80%以上的金资源量,钾长石化和黄铁绢英岩化蚀变是该类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但对其成因与形成时限缺乏有效约束。为探究两类蚀变的成因并限定其形成年龄,本文对典型蚀变岩型金矿床中钾长石化花岗岩与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进行锆石和磷灰石LA-ICP-MS U-Pb地质年代学、磷灰石微区原位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钾长石化玲珑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155.0±1.1Ma~155.8±1.3Ma,代表了其岩浆侵位年龄;钾长石化玲珑花岗岩蚀变弱的A1型磷灰石没能得到有效年龄,而蚀变较强的A2型磷灰石U-Pb年龄为146±7Ma~147±6Ma,代表了钾长石化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蚀变较弱的B1型磷灰石数量较少未形成协和年龄,强蚀变B2型磷灰石U-Pb年龄为125±6Ma,代表了黄铁绢英岩化蚀变作用发生的时间。A1型磷灰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未蚀变玲珑花岗岩较为一致,A2型磷灰石显示更高的轻稀土含量和更明显的Eu负异常,随着钾长石化蚀变程度增强,La/Yb比值逐渐增大,Sr含量和Sr/Y比值同步降低,暗示蚀变流体相对富轻稀土,蚀变过程磷灰石的Sr被活化迁移;B1型磷灰石的稀土配分曲线与未蚀变玲珑花岗岩相似,B2型磷灰石和未蚀变郭家岭花岗岩较为一致,轻重稀土分异明显,且Eu异常不明显,在黄铁绢英岩化蚀变过程中Sr含量、Sr/Y比值和La/Yb比值显著增高。本文认为与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相关的蚀变作用与区域岩浆作用有关,晚侏罗世玲珑花岗岩的自交代作用形成了钾长石化蚀变,早白垩世郭家岭花岗岩分异的热液沿区域性断裂迁移,导致断裂带内发生黄铁绢英岩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东 焦家式金矿 钾长石化 黄铁绢英岩化 磷灰石U-Pb 原位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